APP下载

信息减贫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耦合路径

2022-11-05

今传媒 2022年4期
关键词:县域贫困地区中心

何 凤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那么,如何引导好、服务好群众就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各项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在经济层面取得突出成就,信息社会下基层县域的新型信息贫困现象却依然突出,因此,如何开展乡村信息减贫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县级融媒体中心优势突出,信息采集、加工、发布可一站式完成,为打通思想舆论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加速推进我国县域融媒体和基层县域信息减贫实现耦合提供了根本遵循。目前,我国众多县域融媒体已经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深耕于基层信息传播格局中,并在建设过程中持续稳步开展各项工作,谋求发展。从中国基层县域的转型发展层面来说,利用对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深层次探索,并借鉴成功的实践经验,从而实现中国当前广大乡村基层领域的信息减贫,成为解决新时代新型信息贫困问题的新起点,更成为其自身创新信息服务方式、实现社会职能转变、提高整体素质等方面的关键一环。

一、信息减贫与县级融媒体中心耦合机理:难点与动因

(一)城乡信息鸿沟与信息贫困区域

“信息鸿沟”指的是拥有丰富信息的人与信息匮乏的人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等方面存在的落差。事实上,当前中国乡村与城市在信息接收意识、接收能力、辨别能力、应用能力、接收环境等多个维度都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信息使用意愿、信息技术利用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能力等因素的差距尤为明显。此外,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5G等通讯设备已经普及,除了极少部分区域,中国大部分乡村区域对信息及其技术的使用意识在逐渐提高,在信息设施接入方面也明显改善。但是,信息设施的成功接入并不一定能使其进行有效的信息资源接入与吸收,信息的有效利用率较低。其中,信息技术的意识、信息传播的环境、对信息的支付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依旧有造成信息壁垒的风险;大部分信息匮乏者不是没有条件获得和利用信息,而是认为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没有用处。

可以看出,虽然中国精准扶贫战略已经为广大信息贫困区域画出大致轮廓,但是目前广大乡村面临的信息贫困问题的涉及范围远远大于“脱贫攻坚战略”中所明确的区域。相较于“脱贫攻坚战略”中经济严重落后的区域,在信息贫困情境下的信息减贫问题应该进一步拓展到基层县域的治理过程中,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经历时间与实践的双重考验后,开展治理基层县域的有利尝试是大势所趋,与信息减贫具有耦合机理。

(二)媒介发展与信息减贫难点

当前,互联网作为信息社会至关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改变了大众信息传播的方式,拓展了信息获取和传播的渠道;然而,网络化信息传播形成“众声喧哗”的局面,导致“信息爆炸”问题,呈现出信息良莠不齐的局面。因此,就当前形势来看,信息减贫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要保证接入信息的质量以及如何有效利用信息。

首先,广大基层县域以及生产力落后的贫困地区接入信息的配套设施不足,在有效信息的接收方面也有明显欠缺。尽管广大民众已经在“基础信息设施以及技术的接入”方面得到了一些满足,但在大部分贫困地区,开放信息资源的程度、共享资源程度、传递信息的有效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我国西部山区人口密度大,但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严重影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其分布率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实现全方位覆盖成为难点;经济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及其它平原地区,导致难以支撑相关配套设施实现完善升级,导致城乡间信息传播的“质”和“速度”差异明显,乡村贫困地区居民难以接收和利用高速率、高质量的最新信息资源,造成信息接收率和有效性大大降低,城乡间信息鸿沟因此扩大。

其次,庞杂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市场化趋势明显,信息接收者被迫需要接收意识和使用能力,简单来说就是经济能力;然而山区贫困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抑制了此类需求和使用能力。市场化的最大特征就是优胜劣汰,传播优质信息才能促进发展,而这类信息明显更适用于具有一定信息使用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大众。与长期对现代化信息具有高质量高标准要求的城市群体相比,广大乡村贫困地区的群众在储备信息知识、支付信息的意愿和能力上明显不足。

最后,由于缺乏相关的信息使用能力,信息贫困地区的民众容易忽视权威机构或信息权威者发布的相关重要信息,并且很难分辨这些信息的优劣,这也是目前贫困地区民众遭受信息诈骗的原因之一。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对信息减贫的驱动与布局

针对众多信息减贫难点,基层县域治理区域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融合性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就是一个有效合理的尝试,它由政府机关牵头组织,更有权威性和运营保障,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等融合发展,使其具有灵活性、互动性。媒体融合可以让多种媒体对丰富的信息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的加工处理,在一定范围内缓解因信息爆炸带来的各种乱象。因此,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乡村贫困地区提供高质量且丰富的信息服务,还可通过不同信息的交汇碰撞出新的火花,从而为基层县域治理提供一条全新路径。在此背景下,民众可以迅速、有效便捷地接收信息,从而缩小城乡间的信息鸿沟,解决因信息短缺导致的各类乡村现实问题。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职能定位与主要特质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职能首先是引导舆论,引导群众正确解读和传播党政政策,报道并及时评论、分析县级时事,充分发挥优势,打通服务民众的“最后一公里”。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县级融媒体中心同步唱响主旋律,传递主流价值观,发挥并提高了舆论监督的职能。疫情暴发以来,民众对疫情实时状况的关注度很高,然而大部分贫困地区信息传播渠道却不够通畅,这就需要县级融媒体中心解决这一痛点问题,整合多方传播资源,围绕疫情防控的主旋律发挥宣传效能,及时准确地向民众传达党中央相关政策和上级主流媒体对疫情的解读报道,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使“共同声音”在县域和基层得到传播和“落地”。总体而言,在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实践中,需构建以信息效率为中心、综合舆论定位、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中心功能的复合能源空间,整合外部媒体和内部价值引领。

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能够扎实稳步向前,主要是以社会治理为导向的职能定位起着关键作用,其重要特质保证了职能定位的实现。

县级融媒体中心有着“在地性”的独特优势,能够精准地发挥地方优势,深挖县域特色传统文化,激发居民对县域文化产生共鸣,以特色传统文化、在地文化凝聚民心。县级融媒体优化其技术可得性与可供性,通过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传播的精准融合,创建受众文化意义上的“在地感”,与县级基层文化社区取得最大化联系,改变县域文化社区群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充分保障人民群众获得媒体信息的权利。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为县域居民提供长期、稳定、本土化的文化支撑,利用丰富多彩的本土化信息提升居民“地方感”。

县级融媒体中心所具有的综合性支撑了它的功能定位,它并没有成为上级主流媒体在地方的简单延伸,更不是各方媒体的简要合并,而是在以主流媒体这个信息生产中心为核心的前提下,进行多功能、全方位的联络,叠加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自媒体的传播力,以两者为驱动,再以移动客户端为助推,以多种形式传播“共同声音”,培养“信息力量”。

县级融媒体中心以其强大的“自律性”助力自身实现社会治理职能。大数据时代,自媒体在网络信息传播空间中产出的信息量十分庞杂,受众很难分辨出真实且有效的信息;而县域融媒体中心的最大优势之一便是精准,能够融合多方媒体合并发力,形成多方辐射、有层次的县域信息传播空间。如此精准的信息传播模式,需要多方强大的技术赋能,也需要严格自律的媒体环境。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各类政策,确立了网络信息传播的内容准则、网络安全保护准则等,也规定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功能、基础配套设施以及验收准则等。县级融媒体中心“聚”而“精”的特点,更有利于净化网络空间、规范网络传播秩序。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与信息减贫的多重耦合性

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过程中,缩短城乡信息上的巨大差距不是附加题,而是必选题。它既将社会思想文化宣传到基层县域及以下,也能即刻挖掘信息贫困地区亟需解决的真实问题,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正因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区别于其他自媒体和主流媒体的特质:“在地性”“综合性”和“自律性”,让它有了与信息减贫进行多重耦合的契合点。

首先,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信息互动方面如同一个水利枢纽,能够上下贯通。其独特的“在地性”拥有巨大的抓取功能,利用信息传送和接收提高凝聚力,保障信息的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穷人”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对其产生的信任危机。

其次,县级融媒体中心强有力的综合性服务满足了“信息穷人”的需求。例如,适合本地农村经济、产业发展的农业信息,智能且简单易学;高效的网络课堂,降低教育信息接触成本;地方产业近期行情、地方娱乐生活等,提供消费信息,测量信息支付能力;等等。此外,还整合多方面政务信息,提供便民通道,简化程序,提高县域居民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以此提升居民接触、运用、生产信息的能力。

县级融媒体中心凭借强大的“自律性”,严格把控信息生产,提供优质内容,过滤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等,有利于提高“信息穷人”的信息辨别能力,避免或者减少他们接触信息的成本和风险;同时,其所生产的信息具有本地文化价值,能够提高文化自信,并增强文化的“地方感”。

三、信息减贫进阶路径:县级融媒体中心规制、创新

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虽在建设实践中对信息贫困地区具有一定扶贫作用,并形成了信息帮扶机制,但依然未能突破前文提及的信息扶贫难点。因此,有必要谨记此类难点,结合中国城乡信息鸿沟中生产信息、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实际情况,弥合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各类特质,继续探索前者与信息贫困区域信息减贫的耦合机制。

(一)媒体协同布局,发挥政策扶持及信息效能

目前,贫困地区在信息接入方面的基础配套设施依旧不足,居民获得的有效信息比较有限,可采取媒体协同布局的措施,优化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整体结构,协同集中媒体优势,发挥“自律性”,控制和监督相关信息生产和服务的市场行为。各级政府的政策是建立媒体协同效应的重要因素,政府可合理引导和积极调控县级融媒体中心,推动相关企业发展,使信息化程度低的贫困地区对信息进行前期生产成为可能,提高信息获取的质量和效率,缩小城乡信息差距,实现信息减贫。

各级政府应积极扶持在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信息基础服务设施的相关企业,促使其提高网络服务水平;加快对贫困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转型,比如进行水电、物联网等数字化提升,从而构建一个全方位的信息网,提高县域贫困地区的信息接收度,扩大民众的信息接触面。

此外,相关政策需要对技术、资金等方面进行扶持,激发相关信息基础设施的市场活力,促使相关产业积极拓展适应贫困地区的特色信息服务,关注各地区、各族人民在信息使用条件、习惯、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形成本土化、智能化的产品,最终构建符合民众生产生活特点、有本土化特色的信息服务传播格局。

(二)重构实践范式,加强信息服务的价值引导

根据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当前我国非网民的规模比例正在逐年大幅度降低,且非网民主要分布在农村,约占全部非网民的41.8%。面对当今市场化、知识化的信息生产,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贫困地区的信息减贫工作不能止步于优质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传播内容,应当将社会治理功能视为动力,重构传播信息的核心价值观,增强“信息穷人”信息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可利用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丰富多样的政务服务,并拓展多类型应用版块,丰富“信息穷人”的信息接收方式,满足其日常生活信息需求。同时,利用其“在地性”和权威性,针对性地开发群众信任的教育类公共应用,提高民众使用意愿和行为,并提升其媒介素养,以此达到信息减贫目的,进而增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权威性和核心价值影响力。

(三)抓准融合方向,平衡媒介生态与社会治理

目前,网络中充斥着大量虚假信息,高质量的信息难以精准触及“信息穷人”,这是媒介生态和社会治理未能有效平衡的具体体现。基于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发挥特色,并进行深度、全面融合,发挥社会治理功能,平衡良性的媒介生态。

一方面,结合“在地性”及“自律性”特质,生产并传播信息内容,精准触及当地居民,形成信息凝聚力;另一方面,在融合过程中保留各种媒介的自身优势,发挥媒介合力作用。总之,要在媒介深度融合中始终保持当地文化以及各类媒介的自身特色。

四、结 语

本文基于当前面临的城乡“信息鸿沟”困境,结合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特色,将其与信息减贫相结合,探索两者发展的耦合路径。县级融媒体中心以社会治理为主要职能,具有“在地性”、自律性、综合性等特质,能为信息减贫提供多方动能。文章立足媒介融合新趋势,针对信息减贫难点,从激发媒体合力、加强信息引导、平衡治理与媒介生态等方面,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与贫困地区信息减贫耦合机制的规划与创新,以期给信息减贫提供一些新思路与新路径。

猜你喜欢

县域贫困地区中心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