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探析

2022-11-05邓丽艳

今传媒 2022年4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中心校园

吴 莎 邓丽艳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融媒体环境逐步形成,给单一、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模式和信息交互模带来了巨大挑战,亟需建立多渠道、多方位、多元化的宣传模式,探索建设民办高校融媒体中心,打造互通共享的一体化校园媒体矩阵,形成资源通融、功能兼融、内外互融的宣传格局,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

一、民办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要性

(一)实现功能兼融,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高校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是思想活跃、观念碰撞的主要阵地,是各类意识形态聚集、交锋的前沿阵地。媒介融合发展使得多元文化传播速度加快,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多样、交互以及渗透传播的态势。民办高校因国家经济发展需要而建立,加强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能够推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更加适应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变化,跟上媒体融合的步伐。通过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一方面,能够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促进宣传思想工作创新与优化,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提升宣传工作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不同平台、同一声音、同一理念”的融合,可以牢牢把握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主动权,发挥其在思想引领、价值导向、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作用,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思想保障。

(二)实现资源通融,打通信息沟通壁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大多数民办高校都有校级、院级、社团等各级各类校园媒体,也都运营着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但是,由于校园媒体间缺乏有效沟通,同一校园新闻常会出现多方采集、重复创作的现象,内容同质化十分严重。建设民办高校融媒体中心,能够整合各级各类校园媒体,对其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充分提炼校内信息价值,打造集策划、采编、制作、存储、检索、评论、发布于一体的运行机制,实现校园信息采编一体化、评价数据化、数据可视化、监管智能化。

(三)实现内外互融,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对内要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对外要树立品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但是,目前民办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仍存在重校内、轻校外,重线下、轻线上的问题,体现学校特色、内涵的新闻产品较少,内容、品质都有待提升。建设民办高校融媒体中心,加强校内校外媒体联动,将校内教学、科研及学生活动等新闻进行多版本、多端口、多形态的编辑发布,丰富产品内容、提升产品质量,有利于提高传播效果,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四)实现平台相融,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媒体融合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变革,也推动了新闻传播行业的创新发展,对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培养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创新型的新闻传播人才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融媒体中心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实践平台,实现了教学平台与实训平台的相互融合,促进专业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成果,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媒介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高校融媒体中心也能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家的带领下,加强团队在基础技能、数字媒体生产技能和媒体数据分析技能方面的培养,提高学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水平,使学校宣传思想、教学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二、民办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现状

(一)思想认识有所提升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吹响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简单相“加”向深度相“融”迈进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媒体考察调研,主持召开重要会议,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快车道,全国各地纷纷大力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与此同时,高校对加快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提升,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被确定为首批教育系统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黄河科技学院等一批民办高校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形成了“四融一体”“两台四微多端”“两落地、两融合”等建设模式。越来越多的高校也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融媒体中心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把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学校宣传思想的重点工作来抓。

(二)投入力度有所加大

媒体融合发展对校园媒体平台也产生了更高的现实需求。“新媒体发展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机遇,要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完善运用体制机制,打通并用好同群众信息交流的新渠道”。高校在加快传统媒体平台转型的同时,也不断加大对新媒体平台的开发利用,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互补,提升了对受众群体的吸引力,使更多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快速了解学校资讯。有的高校还专门成立了新媒体中心,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投入,改善硬件设施,整合队伍建设,加强了新媒体平台的管理与维护。

(三)信息化应用有所提高

新兴互联网产品的飞速发展,为校园媒体平台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高校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视。部分高校推出了校园手机报,让师生能够随时随地浏览校园信息,通过迅速反应、快速传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也有高校自主研发线上平台,并设置新闻资讯、校园服务和娱乐社交等模块,让师生通过平台既能了解国家时事和校园新闻,又能办理成绩查询、学籍查询、学费缴纳等业务,师生还能通过平台参与话题讨论、分享交流信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变被动获取为主动推送,为校内信息共享提供了保障,实现了高校宣传新闻全时、适时、实时传递。

三、民办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困境

(一)管理模式有待完善

高校校园媒体主管单位有党委宣传部、团委、新闻中心、院系、学生工作部 (处)和其他部门等。一般来说,校园网、校报、记者团、广播站、电视台、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校园媒体由党委宣传部主管,各社团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由团委主管,各二级学院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由各学院主管,校园媒体间相对独立,都有自己的运营团队和相应的设备。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校园媒体平台不断增加,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主管部门,其管理结构较为分散,在资源整合方面差强人意,存在内容雷同、口径不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弊端。

(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民办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较为薄弱,普遍存在人员数量不足、人员变动过快、人员水平不高以及任务繁重等问题。宣传工作专职人员有限,缺乏新闻专业或是有媒体从业经验的人员,因此,很难掌握新闻传播的规律与趋势,难以创造性、创新性地指导校园媒体开展工作。此外,很大程度上都是学生在管理和运营记者团、广播站、电视台等校园媒体,他们流动性大,缺乏必要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干劲不足,再加上缺乏业务培训,导致新媒体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三)经费保障不够到位

经费保障不到位是制约民办高校校园媒体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硬件投入上的需求更大,服务器、摄影设备、编辑设备、专业软件等必不可少,只有设备齐全,才能提升新闻传播的效率和品质。而校园媒体属于非营利性、非社会化的媒体形态,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办高校举办者、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因此,民办高校融媒体中心如果没有稳定、充足的经费支持是很难维持正常运转的,而由此衍生的技术薄弱问题也将成为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的桎梏。

四、民办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现实路径

(一)转变思想,强化源动力

民办高校融媒体中心要坚持创新为先,融合为要,着力提升校园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为构筑“三全育人”环境提供有力保障。第一,树立大宣传理念。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董事会大力支持、宣传部门牵头协调、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和学院共同参与的大宣传格局,通过深入融合,制定科学有效的联动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形成同频共振效应。第二,优化工作机制。结合媒体融合的特点,改变宣传工作的内在机制,制定并出台民办高校融媒体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完善阵地管理、队伍建设、督导考核等一系列制度,实现融媒体中心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第三,创新话语体系。发挥现代传媒优势,打破传统宣传工作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性,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等关键时间节点,聚焦公共话题,以师生喜爱的网络化语言形式、借助短视频平台传播主流意识,凸显学校品牌特色,找准闪光点,提升民办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育人实效。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高校纷纷开启“云”毕业季,通过抖音、直播平台等宣传报道“云合影”“云拨穗”,多家媒体关注并刊发评论,相关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舆论热度持续攀升。

(二)优化管理,强化执行力

民办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要注重管理系统的优化,从机构改革、流程减化、加强保障等方面予以完善。第一,机构改革。从全局出发,打破现有机制壁垒,成立由党委宣传部统一管理、新闻中心负总责的融媒体中心,统筹管理各学院、部门、社团的宣传力量,提高宣传工作的整体实力。第二,规范流程。规范宣传报道的策划、编辑、审核、发布与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平台审核备案等流程,实现智能生产、安全发布、集约管控。第三,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将融媒体中心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学校年度财务预算中,制定合理的使用计划,做到专款专用,配齐网络、播音、采编等设备,确保场地、设备、资金到位。例如,首批教育系统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武汉大学融媒体中心,在推进设施、系统、机制、队伍融合建设上下狠功夫,着力构建“共同策划、核心采集、资源共享、分类编辑、多种生成、多渠道推送、互动传播、舆情反馈”的信息生产传播全链条运行机制。

(三)搭建平台,强化凝聚力

民办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要契合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大数据、AI、5G等网络技术的支撑作用,优化学校传媒资源。第一,搭建空间平台。优化学校传媒资源,在现有全媒体中心或演播中心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立以演播室、录音室、采编室、电子展示厅为一体的实体工作空间,以及涵盖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的云存储空间。第二,搭建业务平台。成立一个集策划、采访、编辑、发布为一体,并能实现电脑和手机操作界面相融合的平台,各信息源能够将信息输送到平台进行处理加工,制作成新闻产品后再向各终端用户传输。第三,搭建大数据平台。通过抓取数据,对热点话题、舆情监控、受众群体、传播效果等进行分析,为宣传策划提供准确依据,提高宣传效果的针对性,实现舆情监测发现、预警研判、应急处置。例如,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融媒体中心在“翻转校园”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借助河南省县域融媒体中心资源,构建了融“对外形象融合宣传、思想政治教育、舆情汇集分析、县域新闻信息汇聚、媒资共享管理、招生就业服务、校园综合服务管理”等为一体的融媒体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思想引领、新闻宣传、文化育人等功能。

(四)建设队伍,强化工作合力

建好融合型工作队伍是做好民办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关键。第一,打造融合型队伍。从一线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学生骨干中选拔一批既熟悉新媒体传播规律及运营机制,又具有一定融媒体能力的优秀人才,从根本上提升宣传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二,培养融合型人才。加大培训力度,制定理论与实操能力较强的培训计划,把专题培训、常规培训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定期开展传播理念和媒介素养培训,不断提高学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思想舆论引导能力、新媒体运营管理能力及媒介合作能力。第三,形成队伍激励机制。健全宣传队伍的晋升机制是激励宣传队伍稳定发展的保证,通过设立专项宣传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校级课题,提高宣传队伍的科研能力;鼓励并推荐宣传骨干到新媒体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宣传队伍的实践操作能力;开展新闻宣传专项评先评优和表彰活动,扩大宣传队伍的影响力。

(五)带动学科发展,强化吸引力

推进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对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高校要以培育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创新型的新闻传播人才为核心,发挥融媒体中心在教学管理、新闻传播、演练实训、引导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在融媒体中心这个实践教学平台,数据可视化、直播、短视频创作等专业课程都可以融入其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先进的传媒技术,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极大提高。同时,还要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一体化,以行业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与校外媒体机构合作,引进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或双师型教师,共同探索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新模式。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广州市黄埔区融媒体中心共建的黄埔融媒学院,贺州学院与贺州市委宣传部、广西日报社共建的“广西云·贺州融媒体学院”,都是在全媒体人才培养、内容生产、理论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合作。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要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推动校园融媒体中心发展与教学育人深度融合,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中心校园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先定中心后搭配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