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HYCOM的珠江口海域表层海流特征分析

2022-11-04刘庆东

海洋湖沼通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珠江口海流站位

刘庆东,宋 鹏

(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海事测绘中心,广东 广州 300111)

引 言

珠江出海口位于广东省南部,是三角洲河网和残留河口湾并存的河口,主要为黄茅海、磨刀门和伶仃洋三部分[1],拥有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等八大口门。珠江口海湾的外型为喇叭状,其中湾顶宽约4 km,湾口宽约30 km,经向长达72 km,水域总面积2 110 km2。

珠江口海域地形地貌呈现为典型的“三滩两槽”格局[2],东和西槽为伶仃洋主要的泄洪纳潮通道,在河流和季风作用下,常年存在较为显著的西南向沿岸流[3]。珠江河口动力条件复杂,周边的沿岸流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应秩甫[4]认为珠江口到湛江湾海域有一股常年存在的向西沿岸流,逯玲燕等[3]认为珠江口沿岸流冬季以粤西方向扩展为主,而夏季则主要向粤东方向扩展;杨士瑛等[5]发现夏季珠江口以西的近岸流大部分时间向西运动。由此可见,目前关于珠江口附近的海流存在不同的观点,少有人系统性的阐述珠江口海域的海流特征。但是,鉴于海流对泥沙输运、营养物输移以及鱼类产卵等的重要影响,系统性阐明该海域的海流时空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HYCOM 提供的2019年全年表层海流数据为基础,利用数学统计及EOF分析方法,探究该海域海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介绍

本次海流研究数据来自于HYCOM再分析数据(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 reanalysis data),HYCOM模式是基于等密度面模式(MICOM)发展起来的[6-7]HYCOM弥补了MICOM模型垂向单一等密度坐标的不足,融合了sigma坐标和z坐标,建立起更加实用的混合动力型垂向坐标。其垂向混合坐标的特点,比较适合西北太平洋复杂的地形。模型采用了3DVAR(three dimensional variational scheme)系统对模式数据进行了同化分析。数据下载于:https://www.hycom.org,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1日00时—12月31日23时,时间分辨率为3 h。研究区域为113°~114.5°E,21.5°~23°N,空间分辨率为1/12°×1/12°。使用的数据包括海流东西分量U和南北分量V,数据垂向分为40层,模型选取表层。同时,本文选取3个站位作为代表,直观的研究了不同区域一年期表层海流的运动情况。

1.2 研究方法

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简称EOF)[8]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数据的方差,把数据中有用的信息集中到少数几个空间分布和时间序列上,从而反映要素场的时空变化。目前已在气象和气候研究领域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9-10]。特征向量对应的是空间样本,也称空间特征向量或者空间模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要素场的空间分布特点。

2 研究结果

2.1 海流分布特征

2.1.1 海流年均分布特征

本文对一年期的表层海流取均值,得到2019年珠江口海域表层海流分布状态(见图2),由图可知:珠江口表层海域年均海流呈现自东向西向,且流速值东测小于西侧,最大年均值不超过0.5 m/s;珠江口门处年均海流较小,可忽略不计,表现为自口门向外海运动,经伶仃洋海域汇入自东向西的海流中。在此背景下,可知物质输运全年呈现西向扩散的情况。

图1 珠江口海域及其水深(单位:m)

图2 珠江口海域年均表层流速分布

三个代表站位(见图1)的表层海流年过程矢量曲线见图3,由图可知,三个站位的表层海流情况并不相同,H1站位全年表层海流基本上呈现出NNE—SSW走向,夏季期间为NNE走向,其余时间均为SSW走向,因此全年表现出SEE走向。H2和H3全年表层海流走向比较杂乱,冬季以SSW向为主,晚冬和春季呈现出偏北方向,夏季以偏N向为主,秋季开始转向SSW向,因此全年而言,H2和H3表层海流为W向。

图3 特征点表层海流的年过程矢量曲线

2.1.2 海流季节分布特征

本文分别计算了四个季节的表层海流均值情况,由图4可知,除了夏季外,珠江口海域周边海域表层海流的均值均呈现自东向西的走向,其中春季和秋季流速均值较小,冬季流速均值较大。夏季以珠江口门为界,西侧海流均值呈现出自东向西向,东侧海流均值呈现出自南向北并转向东北分布。整体而言,表层海流均值冬季最大,最大可达0.86 m/s,其余三个季节相差不大。

图4 珠江口海域四季海流均值分布

前人研究中[1-12]指出,在冬季中,南海西部构成一个大尺度、强盛的气旋式西边界流,这个边界流沿广东沿岸西行,顺海南岛沿岸南下,贯穿南海整个西边缘,具有流速不断加强、流幅不断扩大和流量不断增加的特点。夏季在西南季风的作用下,整个南海又为海盆尺度的反气旋环流所控制,近岸处形成一个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的海面压强梯度,在与海面风应力平衡的条件下,形成一个自南向北的沿岸流。在珠江口海域,珠江冲淡水部分向西运动,并不是传统的冬季向西、夏季向东的简单模式。本文研究结果和前人研究基本一致。但是考虑到HYCOM中并没有添加陆地水文因素,珠江口处冲淡水产生的流速未被考虑,因此该区域海流结果偏小。

2.2 海流的EOF分解

本文对研究海域的表层海流进行了EOF分解,得到前3个模态(见图5),U分量前3个模态方差贡献率分别为93.43%、2.84%和1.11%,V方向3个空间模态方差贡献率分别为92.43%,3.08%和1.62%(见表1)。U和V分量的第一模态的方差贡献率大于其他模态,占主导地位,其余模态共享量较小。第一模态为南海北部的西边界流,为自东向西走向,其值与水深走势类似,表明了深水区西边界流较大;第二和第三模态均揭示了斜压流,但是其值有正有负,代表了其斜压流的方向并不一致。第一模态为零阶模态,体现了准定常流的特征,其余各模态为不同阶数的高阶模态,体现了海流的斜压特征。

表1 前3个模态的方差贡献率

图5 EOF分解得到的U方向(上)和V方向(下)各成分结果

3 讨论与结论

珠江口海域作为我国重要经济区域,其海流特征对该海域的自然环境、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HYCOM提供的2019年全年表层海流数据,开展该海域表层海流特征分析,从分析结果看,本文研究结果和前人基本一致,珠江口海域存在明显的西边界流,而且从年均海流均值来看,珠江口海域表层流速均值呈现出自东向西加强的状态。

代表站计算结果显示,虽然研究区域整体上呈现出西向流,但是三个站位的表层海流情况并不相同,H1站位全年表层海流基本上呈现出NNE—SSW走向,夏季期间为NNE走向,其余时间均为SSW走向;H2和H3全年表层海流走向比较杂乱,冬季以SSW向为主,晚冬和春季呈现出偏北方向;夏季以偏N向为主,秋季开始转向SSW向。

利用EOF对研究区域表层海流的U和V方向进行分解,得到3个模态的分解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以第一模态为主,U和V分量均占90%以上。第一模态为南海北部的西边界流,为自东向西走向,其值与水深走势类似;第二和第三模态均揭示了斜压流特性,但是其值有正有负,代表了其斜压流的方向并不一致。

猜你喜欢

珠江口海流站位
基于数据挖掘和海流要素的船舶导航改进研究
珠江口地区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和石油污染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提高政治站位 对标国内一流
建党百年说“站位”
有限水深海流感应电磁场数值模拟❋
有限水深海流感应电磁场数值模拟❋
提升站位讲政治 创新担当争出彩
提高政治站位 勇于担当作为 以从严要求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新型海流能发电装置控制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