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小菜蛾绿色精准防控技术
2022-11-04林宝祥
刘 通 林宝祥 王 琳
(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69)
十字花科蔬菜是黑龙江省蔬菜生产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种类,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重要害虫,由于其种群基数大,发生时期长、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严重,所以防治难度大,加上抗药性的增加,防治效果降低,给农民的蔬菜生产带来的产量损失和产品质量降低非常显著。
现在生产中对于小菜蛾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随着栽培生产方式和模式改变,寄主植物变化,黑龙江省小菜蛾发生规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精准防治缺乏依据,防治效果经常表现不理想;二是生产中采用的追逐性防治方法,防控预判性不强,防效不高也不稳定;三是手段单一,过于依赖化学药剂防治,抗药性产生快,防治效果下降,化学防治用药量不断增加,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通过对黑龙江地区小菜蛾发生规律的调查、物理防控手段的摸索、生物药剂的筛选与使用方法研究,建立一套适合黑龙江地区的小菜蛾绿色防控技术,可以为净化生产环境和人居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1 发生规律
通过连续多年的田间调查,明确小菜蛾在黑龙江地区一年发生三代或四代,世代间有重叠,以幼虫危害植株,共4龄期,夜间取食活动性强,受惊后扭曲身体或吐丝向下逃跑。
第一代幼虫主要危害期为5月20日至6月初,成虫最早发现于5月9日,发生于早春棚室生产田,未发现以蛹态在黑龙江地区越冬。第一代成虫应来源于小菜蛾种群迁飞;第二代发生于6月5日至6月末,发生于棚室和露地田间,7月初到8月中旬为第三代与第四代混合发生。
2 生物制剂的筛选与使用方法
通过连续几年药剂试验,筛选出高效生物制剂8000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防治效果最好。
通过在幼虫一龄期和二龄期设置不同施用浓度进行防效比较,发现二龄期使用1.125L/hm2稀释液喷施防治小菜蛾,小区实验防效就能够达到87%,药后第二天可出现行动停止现象,第三天出现坏死症状,即达到防效,又能有效控制使用浓度。
3 防治适期
使用小菜蛾性信息素诱芯配合诱捕器对小菜蛾成虫发生规律进行田间调查,对照幼虫发生规律的田间调查,总结出成虫虫口发生高峰期后5~7天就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4 结论
通过项目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黑龙江地区十字花科作物的绿色精准的防治小菜蛾的技术方案:
7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黑龙江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种植期,也是小菜蛾集中发生时期,在7月初整地深翻,去除地上杂草,减少小菜蛾栖息繁殖场所;播种后每亩地设置小菜蛾性诱芯捕获器1~2套,监测成虫发生高峰期,从而预测出一龄、二龄幼虫主要危害期,也可以每亩地设置4~5套,可以有效降低虫口密度,降低药剂防治次数;监测到成虫发生高发期5~7天后,选用高效生物制剂苏云金杆菌1.125L/hm2,叶片正反面药剂喷施均匀,间隔7~10天,施药2~3次,可以有效控制小菜蛾的危害,节约生产成本,并且不会对生产环境和蔬菜品质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