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背景下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探索*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的办学实践
2022-11-04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
江 萍|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2021 年6 月10 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体现了党中央对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坚定决心,为浙江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根本遵循。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指出,浙江正在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教育对推动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起着根本性作用。浙江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推动教育这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凸显。在对不同地区、学校、家庭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存在如下现象:如不同地区,真正优质的教学资源不均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存在差异,享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不够均等等。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作为全国第一所公办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学校,在全国最早开启了义务教育公办名校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学校通过积淀优质教育资源和丰富经验,推进城区基础教育名校集团化高覆盖率,助力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以缓解教育的不公平现状。
一、“三型·共存”模式创新
为实现“让更多的儿童享受求是优质教育”的目标,学校从1999 年开始连锁办学,先后开办求是(竞舟路)校区,求是(星洲)校区,并于2002 年成立全国首个公办基础教育集团。2012 年又开办了求是(和家园)小学。2018年9月,集团同时开办求是(之江)校区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小学。目前,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的办学足迹遍布西湖区的东西南北,覆盖了西湖区一半以上的辖区。二十多年来,求是人不断探索集团化办学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创新,形成了扁平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管理特色,并成为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公平的关键,也保障了集团下属各学校教学质量的优质均衡发展。集团的“三型·共存”办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三型·共存”办学模式
(一)“一体型”整体连锁办学
集团以“名校+新校”模式,实施连锁式办学。2002 年,学校成为全国首个公办基础教育集团,先后以“名校+新校”的模式创办新校,探索连锁办学机制,促进教育共同发展,让更多的儿童享受集团各校的优质教育。同时,通过“名校+普校”模式进行了一体型教育共同体模式探索,以实现情感共融、资源共享,并建立了资源辐射、师资流动的长效机制,以实现名校、普校共同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名校+子校”模式,集团下属学校经过多年的培育,从母体学校剥离,子校相对成熟后再带新校,子校和新校仍进行集团化办学,并实施相对独立的管理。
(二)“紧密型”区内协同办学
集团根据区域内薄弱校的特点,基于矩阵整合,进行“紧密型”区内协同办学,并采用“纵横交错式”方式(如图2所示)。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集团通过以老带新,进行“横向传承式”渗透。集团重建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课程文化,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学校管理和运行机制。同时,通过条块相辅,进行“纵向打造式”渗透,形成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集团通过教师自主化个体规划、个性化培养等形式,挖掘薄弱校教师资源优势,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使之在师德师风、教学专业技能、合作互助交流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通过优质学校文化、优质教师专业发展、优质学生个性发展的交错式渗透,具有鲜明特色的新优质学校得以形成,打响了“家门口新优质学校”教育品牌。
图2 “纵横交错式”协同办学
(三)“衍射型”跨区合作办学
如图3 所示,集团进行“衍射型”跨区合作办学。首先,集团通过“交流聚合型”合作,打造区域教育特色。如在杭州市富阳区以“名校+新校”共同体发展的模式,开展跨区合作办学,并融合了富阳当地教育文化与特色,开启名校集团化跨区的办学新篇章。其次,集团通过“资源支持型”合作,助力“山海协作”项目,携手淳安的学校结对助学,以“爱心伴成长,结对助圆梦”为主题,进行山海协作合作办学。此外,集团还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扶贫计划,完善“政策引领型”合作,协作东西部扶贫工作,形成了深厚的“杭情施意”,为协作东西部扶贫工作作出了贡献,并将办学理念传播到祖国西部。
图3 “衍射型”跨区合作办学
二、“三步·推进”过程创新
集团在办学过程中采用“三步·推进”方式(如图4所示),以促进教师发展。
图4 “三步·推进”过程创新
(一)一步·三型:柔性流动
集团对内部的教师采用“创新成长型”柔性流动机制。不论是年轻教师还是骨干教师,在集团内部至少都要经历1 次以上的流动。在此基础上,集团不断创新柔性流动方式,如“双向互动型”区域内柔性流动、“支援学习型”跨区域柔性流动。前者更多像是一种互相学习,集团共同体学校互相派出教师,到对方学校,给对方学校带去新思想,注入新血液。后者是基于经济不均衡、各个区域学校理念差异大的情况,集团派出团队进入薄弱学校,带去全新教育理念,以促进学校发展;同时,薄弱学校也可以派教师到集团进行学习。
(二)二步·三式:滚动推进
集团内教师可自主申报项目。项目申报成功后,教师可以在集团内部的不同学校进行分段式研究,并让集团内不同学校的教师共同参与研究。教师也可通过“两地分段式”项目,缩小校际差距,与跨区合作学校形成学科联盟培养计划,并以各种形式引领对方薄弱学科的发展,帮助其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同时,集团还通过“专业联盟式”项目,提高教育质量。跨区合作的学校或者市外、省外学校,因地域较远,可采用订单方式,就某一阶段的特殊需求,向集团提出培养帮助,从而以“异地订单式”项目加快学校的改造。
(三)三步·三模:集群发展
1∶1 目标模式,是指点点合作目标同向。为实现教育共富这一目标,集团定期向合作学校输送名师团队,同时请合作学校教师进集团进行教研实践,并利用双方资源环境,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9∶9人员模式,是指面面合作作用互补。集团和合作学校通过自由联盟、自主规划等形式,挖掘教师资源优势,形成有各自优势、能取长补短的九大学科项目学习联盟,并借助“发展人”的过程,带动“学校发展”。n∶n活动模式,是指多点多面共同发展。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集团化合作中,两所学校的学生充分互动(可能是n个学生的n次互动活动),并在互动中共同发展。
三、“三共·导向”平台创新
集团在办学过程中通过“三共·导向”平台创新(如图5所示)促进高真优质资源公平。
图5 “三共·导向”平台创新
(一)平台共建:集团化优质资源库构建
集团通过基础型建设、改善型建设和数字型建设,促进平台共建。基础型建设指完善集团学校功能房建设。利用集团化优势,集团进行学校相关场所规划、建设和改造,发挥所处地域优势,进行特色场馆建设,同时将这些优势资源辐射到集团各个学校。改善型建设指优化集团教育装备的建设。基于集团化优势,集团优化学校创新实验室、进行安全教育共享场所建设,构建基于学生发展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内容、学习特征和设施设备深度融合的学习环境。数字型建设指加强集团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实现集团化内部所有学校的无线网络全覆盖,提升普通教室的信息化配置,集团进行了深化数字化平台建设,以提高现代化集团管理水平。
(二)过程共治:集团化优质资源库管理
集团通过联动型共治、互助型共治和支撑型共治,促进了过程的共治。联动型共治依托资源系统整合机制。在“一体型”整体连锁办学中,集团内部资源有效整合,通过集团化学校资源内部整合,使不同学校受教育者共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互助型共治依托资源优势互补机制。在“紧密型”区内协同办学中,其资源共建更多体现集团的协治作用,即通过与合作学校的资源优势互补,发挥集团化资源库的最大作用。支撑型共治依托资源互惠互利机制。在“衍射型”跨区合作办学中,每所学校有自己的资源库,强校发挥资源优势,将优质资源输送到较弱学校,以实现资源的支撑和优质共享。
(三)结果共赢:集团化优质资源库使用
集团通过“引入·配置”“输出·扩大”“激活·应用”,实现了结果的共赢。“引入·配置”指进行品牌资源引领。集团通过多元主体协作,以加强优质资源的引入与配置,实现集团内各校优势资源的注入,提高原有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输出·扩大”指扩大优质资源供给。集团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的高质量教育资源进行辨别、确认,并发挥集团优势,以输出优质资源。“激活·应用”指提高全域资源优化。集团激活原有资源,孕育新资源,使其具有更强的灵活性、条理性和价值性,实现其本身效用最大化,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四、结语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办学模式的“高质量·普及化”,让教育机会公平:集团把优质学校办到更多老百姓的家门口,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缓解了“上好学难”问题。集团师资培养的“高素质·均衡化”,使教育过程公平:为实现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这一目标,集团进行了共同富裕教育为先的三部曲探索,通过师资力量的培养和输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全域辐射,让教育过程更公平。集团资源共享的“高标准·全民化”,促进了教育结果公平:通过大力推进办学体制的改革,集团使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最优化,真正实现了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