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实证研究
2022-11-04冯明芬毕梦琳
冯明芬 陈 思 毕梦琳
(1.东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2.黑龙江财经学院经济学院;3.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自2019年国家将冰雪运动纳入国家战略以来,我国冰雪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普及冰雪体育运动,弘扬特色龙江文化的同时,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面临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存在很大挑战。深化特色冰雪文化内涵,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实现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文章选取2013-2019年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及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与权威性,所选数据均来源于《哈尔滨统计年鉴》《哈尔滨年鉴》《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分析报告》《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及哈尔滨文广旅游局官方网站数据。
(二)指标体系构建。文章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4],从文化产业绩效、文化产业规模两大层面9个指标构建哈尔滨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文化产业绩效选取文化消费中所产生的数据指标,其中图书馆阅读席位、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电视覆盖率均来自文化主体为满足市场需要做出反应时所产生的数据值,博物馆参观人数直接来自于客户需求,能够用来表示文化产业市场发展情况。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及从业人数可以表示文化产业规模大小,因此选取公共图书馆个数、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数表示哈尔滨文化产业的规模,由于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数数据不可获得,采用艺术表演团体个数进行替代。冰雪旅游产业系统从冰雪旅游产业绩效、冰雪旅游产业规模两个层面共9个指标进行考核,其中冰雪旅游收入、冰雪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冰雪旅游人数代表冰雪旅游产业绩效情况,旅行社数量、A级以上景区数量、星级以上饭店数量、S级以上滑雪场数量、冰雪旅游从业人数用表示冰雪旅游产业规模。考虑到冰雪从业人数数据无法获取,选取星级饭店从业人员数量、导游人员数量来代替。
表1 文化产业与冰雪旅游产业指标体系表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耦合协调度模型能够较好地表述两大产业的协调发展程度,且能区分产业融合发展是在高水平上融合还是低水平融合,因此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5]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情况进行研究。
1.数据标准化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1)数据标准化。冰雪旅游系统与文化产业系统各指标量纲不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问题,本文对指标数据采取归一化化处理方式并对对处理结果加0.01,以防止出现结果为零的情况。
(2)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Sij表示第j个指标第i年的比重,hj代表第j项指标的熵值,ωj是第j项指标的权重。使用熵值法分别对文化产业指标体系和冰雪旅游产业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文化产业系统中公共图书馆个数,流通人次,博物馆个数,参观人次,电视覆盖率,广播覆盖率,专业剧团,演出场次文化馆数量9项目指标所占权重值分别是0.168,0.10,0.225,0.09,0.098,0.052,0.094,0.130,0.031。各项指标的权重存在一定差异,博物馆个数权重最高,为0.225,文化馆数的权重最低为0.031,说明各项指标对文化产业系统影响存在一定程度差异,其中博物馆数量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影响最大,文化馆数量影响最小。冰雪旅游产业中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A级景区数量、S级滑雪场数量、旅行社数、星级酒店数、星级酒店从业人数、注册导游员人数,冰雪旅游收入在GDP中的比重9项目指标的权重值分别是0.133,0.117,0.071,0.187,0.143,0.035,0.091,0.066,0.157。并且各项间的权重相对较为均匀,均在0.111附近,说明各项指标对冰雪旅游产业的影响程度差别较小。
2.产业发展综合评价函数构建。
(1)构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综合评价函数。
ωj表示冰雪旅游产业第j个指标指标权重,为冰雪旅游产业第j个指标第i年的标准化值,表示冰雪旅游产业第i年的综合发展指数,数值越大说明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越高,反之说明该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越低。
(2)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评价函数。
Ψj表示是文化产业第j个指标的指标权重,为文化产业第i年,第j个指标的标准化值,为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指数,数值越大说明哈尔滨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越高,反之说明该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越低。
3.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
(1)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原本用来解释物理学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与促进的动态关系。冰雪旅游本质上具有文化属性,冰雪文化需要借助旅游活动才能被更好地继承发展,因此两者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本文运用耦合度模型来描述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情况,但耦合度模型只能描述两大产业是否存在耦合性不能够反映两者的影响关系是在低水平耦合还是高水平耦合,因此,文中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表述文化产业与冰雪旅游产业在耦合发展中的相互影响关系。
C为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的耦合度,D为两大系统的融合度,α、β分别为冰雪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贡献度,基于两大产业同等重要,两者都取值0.5,耦合度值介于0和1之间,值越大说明两大产业协调发展程度越高,融合度越好,值越小说明融合发展程度越低。耦合度值只能反映两大系统的协调程度但并不能反映是否为良性互动,因此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
(2)产业融合度的评价标准。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情况通过耦合协调度数值来进行判断,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评价标准(如表2)。
表2 耦合协调度评价标准表
二、哈尔滨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实证结果研究
(一)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分析。据上文构建的产业发展综合评价函数,得出哈尔滨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如表3)。2013年-2019年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自0.256上升到0.688,呈波动式上升,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由0.304上升到0.706,除2015年有所下降外,总体呈上升趋势。
表3 哈尔滨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表
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产业综合评价指数从2013年到2015年逐年上升,文化产业产业发展水平稳步上升。受经济发展大环境及相关政策影响,2016年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波动幅度较大,产业综合评价指数由0.40下降到0.23,2017年到2019年3年中,哈尔滨文化产业走出发展低迷的困境,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综合评价指数增长至0.69,增至2016年的3倍,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受哈尔滨整体经济总量徘徊不前、政府加强文化市场整顿等因素影响2016年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有所下降。2017哈尔市政府部门采取了新发展理念,力争推广壮大“黑土文化”,积极实施“六项工程”,健全“六大体系”,推动文旅融合快速发展。在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哈尔滨文化市场经营环境持续优化,博物馆数量、专业剧团数量、电视覆盖率快速上升,文化产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2018年后博物馆数量、专业剧团演出场次、电视覆盖率、广播覆盖率的增加促使哈尔滨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表3显示,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产业综合评价指数在2013-2019年间由0.30上升到0.71,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波动主要发生在2015、2018两个年份。2013年到2014年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稳步上升,但2015年冰雪旅游产业受政府政策影响有较大幅度下降。2015年哈尔滨市政府部门为打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出台了相关措施对冰雪旅游经营主体进行了集中整顿,取缔或下调若干家旅游酒店等级、取缔违规经营旅行社景区景点多处,使冰雪旅游接待人数、星级以上酒店个数、S级以上滑雪场数量、星级以上酒店从业人数受到影响,综合评价指数下降幅度较大,降幅达22.5%,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受到较大冲击。经过市场集中整顿,2016年以后年哈尔滨冰雪旅游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冰雪旅游接待人数快速回升,冰雪旅游收入大幅增长,使得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快速恢复并超越2014年的发展水平。2018年受年S级以上滑雪场、星级酒店数量下降影响产业综合评价指数略有下降,2019年冰雪旅游产业冰雪旅游接待人数、冰雪旅游收入、旅行社数量的迅速上升带动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快速恢复并实现跨越式增长,产业综合评价指数增长至0.71,达到2013年综合评价指数的两倍。
两大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呈现一定波动性,2013-2014年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融合程度加深。如图1所示,2015年文化产业上升,冰雪旅游产业下降,两大产业发展首次出现了不协调的情况,2016年两大产业发展不协调现象加剧,主要原因在于2016年冰雪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情况大幅改善,而文化产业发展退化,2017年以后两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两大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增长,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图1 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情况对比图
(二)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程度分析。本文在借鉴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耦合协调度来表示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耦合度协调度D值,表示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取值[0,1],D越大说明两大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越大,协调性越强,融合程度越高。表4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耦合度为0.157,两大产业系统各自为政,耦合协调程度处于严重失调水平,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先于文化产业,产业融合程度较低。2014年冰雪旅游产业、文化产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冰雪旅游中凸显出地域文化特色,并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产业耦合协调程度上升到了0.513,耦合协调等级达到勉强协调,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程度加深,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先于文化产业,并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2015年-2016年两大产业耦合协调程度下降,2015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冰雪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下降,文化产业优先于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两大产业发展中呈现出勉强协调互动关系。2016年冰雪旅游产业复苏实现快速增长,文化产业受到较大冲击,综合发展水平大幅下滑,两大产业发展关系处于中度失调水平,但冰雪旅游产业对文化传播仍起到一定带动作用。2017年以后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更加注重文化内涵设计,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冰雪旅游产品的核心和灵魂使哈尔滨冰雪旅游更具特色、更有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冰雪旅游产业的快速、高效发展。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勉强协调到中级协调再上升到优质协调,产业融合发展程度加深,实现了产业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表4 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
三、结论及建议
(一)主要结论。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2013-2019年连续7年中冰雪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一是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存在协同发展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冰雪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冰雪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有效促进了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第二,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受政策影响程度较大;第三,随着冰雪运动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哈尔滨两大产业协调程度越来越高,融合程度逐渐加深。
(二)主要建议。
1.合理规划冰雪旅游产业布局,平衡各地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冰雪旅游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冰雪景观,冰雪节事。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哈尔滨的特色冰雪景观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雪博会、国际滑雪节等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冰雪节事的成功举办。大型冰雪节事的举办地大部分位于哈尔滨市区及亚布力等冰雪景观极具特色的区域,其他县市冰雪旅游虽具备发展冰雪旅游的自然条件,但由于缺乏明确定位、合理开发,发展情况并不理想,冰雪旅游发展呈现地域不均衡的现状。针对目前冰雪旅游产业地域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政府可以合理规划,加强引导,明确发展定位,缩小地域间产业发展差距,如发掘各区、县、市特色民俗,发展迎合大众消费水平的冰雪消费项目、公益性冰雪景区景点等。
2.打造四季冰雪旅游项目。受气候条件影响,哈尔滨冰雪旅游目前主要集中于1-3月份,季节性明显,淡旺季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差别巨大。为了减少冰雪旅游的季节性,哈尔滨市政府联手万达集团正在着力打造“冰雪大世界四季冰雪旗舰景点”。除此之外,还可以以冰雪文化、冰雪民俗、冰雪艺术为切入点,打造冰雪艺术博物馆、冰雪文化体验馆、冰雪艺术秀等不依赖于季节变换的景区景点。加大冰雪文化的推介力度,形成哈尔滨冰雪文化旅游四季吸引力。
3.强化冰雪专业人才培训,合理引导淡季人员就业。受冰雪旅游产业季节性影响,哈尔滨冰雪旅游从业人员就业情况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冰雪旅游专业人员专业性强,要求技能高,培养成本较高,其就业的季节性影响了这一方面专业人才成长的积极性,以致无法满足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安全性需求,影响了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在高校开设冰雪相关专业课程的同时,政府可以定期组织冰雪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及等级考试,为景区输送技术人才。在冰雪旅游淡季,做好冰雪相关从业人员分流工作,合理引导闲置专业人才就业。
4.延长冰雪旅游产业链条,完善冰雪旅游配套设施。历年来哈尔滨冰雪旅游吸引力、冰雪旅游热度在国内始终排在前三位,但是在冰雪运动中所使用的设备、游客装备却鲜有哈尔滨本土品牌。冰雪旅游对哈尔滨经济经济、就业的拉动作用毋庸置疑,但其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的潜力仍有待挖掘。政府应发挥规划引导作用,合理规划冰雪产业园区,发展冰雪旅游设备、冰雪文化产品制造业、完善冰雪旅游产业链条,推动冰雪旅游集群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