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发展新格局下福建竹木产业的转型升级

2022-11-04郭佳媛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竹木制品福建省

郭佳媛

(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福建龙岩 364000)

在双发展新格局下,强化竹木产业供给侧改革,巩固国内竹木产业经济循环,提升中国竹木制品在国际竹木市场上的知名度,使得境外及海外消费者更加看重中国的竹木制品,更加依赖中国巨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进一步促进中国竹木经济循环的能力,促进中国竹木经济高速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是后疫情下,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我国竹木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

福建山地面积开阔,森林资源丰富,2019年林业用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5.3%,拥有用材林近333.33万hm^2,其中竹林达100万hm^2,立竹量在8亿株以上。《全国竹产业规划(2013-2020)》将福建省列为竹产业重点发展区,建瓯、武夷山、顺昌等地更是“中国竹子之乡”,而竹木产品更具有绿色环保、自然淳朴、坚实耐用、物美价廉、消费周期短,回收利用率高等特点,在国际市场上需求量大,有重要经济价值。2019年在福建省商务厅正式公布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的9个基地认定名单中,2个为竹木加工基地。福建在发展竹木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福建竹木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资源禀赋情况。为促进竹木产业、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福建省竹木产业和农业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本文采取区域比较优势利用为理论依据,以福建省竹木林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资源禀赋系数EF分析法,分析福建省竹木林在全国竹木林中的资源相对丰富程度,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即EF=(Vi/Vti)/(Y/Yt),其中,Vi为福建省拥有的竹木资源i的产量;Vti为同一时期全国拥有竹木资源的产量;Y为同一时期福建省林业总产值;Yt为同为t时期全国林业的总产值。若EF的结果大于1,则说明福建省的竹木资源在H-O赫模型意义上是丰富的,福建竹木在全国范围中具有比较优势。若EF小于1,则意味着福建省竹木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相对短缺,不具备比较优势。

结果如表1所示,2019和2020年福建省竹木产品的资源禀赋系数EF值分别为2.00和2.54,均大于1,说明了福建省竹木产品的生产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资源配置效率较为充分。

表1 2019-2020年福建省竹木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分析(EF)

(二)比较优势情况。为更好探究福建竹木产品的发展状况,讨论福建竹木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本文采用Balassa著名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福建竹木产品是否具有出口的比较优势。具体而言,福建竹木产品是否在国际上存在优势,既取决于福建竹木产品资源禀赋情况及其生产是否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又受到加工情况、物流运输、营销策略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共同决定。此处采用Balassa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用RCA指数以表现福建竹木产品出口贸易状况及在国际上是否相对于其他产品存在出口竞争力。RCAij=(Xij/Xj)/(Wij/Wj)。Xij为福建竹木产品出口额,Xj为福建商品出口总额,Wij为世界竹木产品出口额,Wj为世界商品出口总额。其中,竹木产品为HS编码第九章下,二位编码为44的产品。若RCA结果>2.5,则表明福建竹木产品在国际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若1.25<=RCA<=2.5,则说明福建竹木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较强,若0.8<=RCA<=1.25,则为中等竞争力,若<0.8,则表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弱。

经过数据实证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2019年和2020年福建竹木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RCA分别为1.87和1.86,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

表2 2019-2020年福建省竹木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RCA)

(三)贸易特点。如表3所示,自2017年来,福建省竹木产品贸易发展增速稳步,2019年因为疫情对福建竹木进口贸易有所影响,但影响不大,自2020年起反弹,增速保持平缓增长。总体而言,疫情对福建外贸总量和福建竹木外贸总量影响甚微,依旧保持逐年稳步增长。同时,在福建贸易顺差的大趋势下,福建竹木进口量略高于其进口量,不少福建竹木制品企业进口优质竹木原料用于加工再生产,取长补短,提升竹木产品附加价值,进一步提升福建竹木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表3 2017-2021年福建省竹木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二、福建竹木产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能落后,设备陈旧,污染严重。福建省的竹木制品企业多以粗放型为主,产能落后,机械设备陈旧,高能耗和高污染型竹木产品居多,竹木制品质量还有待提升,创新创造新颖不够,销售模式传统,随着竹木产业开发,竹木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料垃圾直接被堆放在溪边或者丢到溪中,污水不断剧增且得不到有效处理,甚至无人处理,严重周边破坏生态环境。

(二)人才缺口大,产品特色欠佳。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福建现有竹木产业竹木产品以传统竹木产品为主。近些年,竹木制品有所创新,但从业工艺人员仍然存在很大缺口,工艺人才队伍的创新思维依旧欠缺。大多数企业无法对国外竹木制品市场偏好进行调研,对国内外市场和变化没法做到与时俱进,缺乏传统竹木制品的继承与创新。此外,竹木草制品原辅料的监督不规范,制作工程的生产质量安全把控不高,产品品质特色和包装不够新颖和吸引眼球。

(三)品牌意识薄弱,营销方式落后。福建竹木制品产业品牌意识薄弱,缺乏竹木龙头品牌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竹木制品的设计、深度广度不够,在数字经济下,大数据服务利用能力不够,平台技术融合还存在提升空间,营销方式还是主要以传统销售模式为主,营销方式落后,缺少“引进来走出去”新兴市场和传统贸易市场的融合,智能化、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四)绿色形象缺乏,贸易壁垒突出。强制森林认证严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福建相关竹木制品出口,各种标准与认证阻碍福建省竹木制品进入国际市场。相关森林认证缺乏,对绿色消费的忽视,对法律绿色贸易壁垒和消费绿色贸易壁垒的不重视是抑制福建竹木企业出口贸易规模的一大原因。

三、福建竹木制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和完善竹木制品加工体系和产业链。取缔粗放型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陈旧机械设备,减少高能耗和高污染型竹木产品,引进先进竹木制品技术、装备,以双循环发展为战略指导,从供给侧结构改革角度出发,加强培育丰产林,申报打造国家级省级重点林产品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提高木竹加工综合利用率,提高现有竹木制品质量,注重竹木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注重对竹木废旧废弃制品的回收循环再利用,同时,打造“智慧物流”,健全和完善林产品加工体系和产业链。

(二)加强队伍建设,着力产品研发。注重竹木制品产业的工艺人才培养和传承,鼓励新艺人刻苦学习,大胆创新,给予经济及精神政策支持,打造强有力的福建竹木团队,包括研发团队、工艺人才、制造集团、营销能者等一条龙综合创新队伍。要想突破出口贸易壁垒,打开国外竹木市场,福建竹木团队就得从源头抓起,从源头加强竹木草原材料及辅料的质量把控和保证,确保竹木制品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油漆、胶粘剂、防腐剂、染色剂等合格合规。同时,严格把关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进料入库、出口加工、储藏及运输的全过程得到质量的严格监管,环环进行竹木制品质量把控。根据国内外市场偏好和变化,实行新产品开发设计,既传承又创新,打造竹制家具、竹签、竹吸管、竹砧板、宠物屋等竹木产品特色,实现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有自主知识产权,接轨国际品质和包装的产品。

(三)打造特色品牌,升级营销方式。积极打造竹木制品品牌,做好国内与国际的营销升级,智能直连设计师、采购商与工厂,以深度变革产品创造与生产制造、为用户提供基于生产大数据的、全面省心的生产体验为使命,以引领制造,全域转型为愿景。以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的高度融合为平台技术依托,通过强大的、自主研发的智能生产引擎、创新的商业模式重塑生产制造业态,为用户提供全面省心的生产体验。参加国内外优质展会、博览会,鼓励多元化的营销方式,实现传统竹木贸易市场与新兴及跨境电商市场并举。

(四)拓展新兴市场,增强应变能力。在双循环新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从“以外循环带动内循环”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转型。对内,整合闽西南协同发展和闽东北协同发展区,促进福建省竹木制品优质产业转型发展,培育信息、营销、品牌、质量、技术、标准、服务等竞争新优势,促进竹木制品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实现出口稳定、推动协调发展。对外,借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拓展竹木制品贸易伙伴,开拓除欧美外的合作伙伴,积极参与国际绿色标准制定,拥有谈判权,突破绿色壁垒、贸易摩擦和疫情等外部困境,开拓境外海外竹木资源开发和投资,优化境外海外竹木制品的进出口结构,提升福建省竹木制品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和资源保障能力。整合闽西南和闽东北协同发展策略,进一步促进国内省内经济循环的深度发展,持续跟踪电商区块链产业化进程,打造外贸电商物联网,物流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的局态,提高福建省竹木制品全球竞争力,增强后疫情时代电子商务新业态。

猜你喜欢

竹木制品福建省
粮油制品检验工作的思考分析
浅谈食品接触之“竹纤维”制品
污泥预处理及其在硅酸盐制品中的运用
浅析健康化设计理念之下的竹木家居设计之美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故园
几根木头引发的朝堂地震
筷子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