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狮子山楚王陵墓出土汉代玉耳杯

2022-11-04张庆丽徐州市汉文化风景园林管理处江苏徐州22100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0期
关键词:狮子山玉器饮酒

张庆丽(徐州市汉文化风景园林管理处,江苏 徐州 221000)

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的巅峰时代,它不仅承袭了战国玉器的精湛工艺,更创造出了无数璀璨的玉器瑰宝,充分体现了汉代工匠的杰出工艺,彰显了中国玉器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和内涵。玉耳杯可以说是汉代众多玉器形制中弥足珍贵的制玉写照,展现了汉代玉器深厚的人文内涵。

一、耳杯的名称及作用

耳杯,亦名“羽觞”,也称“羽杯”[1]等,似船而为扁椭圆形,浅腹,平底,有的也有饼形足或高足。两侧各有半月形耳。其名“羽觞”,乃因其形状似酒器爵(雀),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羽觞,爵也,作生爵牗雀牍形,有头尾,羽翼。”另一说为“杯上缀羽,以速饮也”。也就是饮酒时杯上可插羽毛,意有催人速饮之意。《楚辞》曰:“瑶浆蜜勺,实羽觞些。”即用漆勺往羽觞中酌美酒。《汉书》云:“酌羽觞兮消忧。”《礼记·投壶》中的“请行觞”乃举杯劝酒之意。古人以双手执耳杯饮酒,是当时贵族的社交礼节。天子饮酒用爵,公卿以下则用羽觞。

说起“觞”,人们不禁联想到“曲水流觞”。众所周知,它是旧时上巳节的一种饮宴风俗(图一),方式是众人围坐在回环弯曲的水渠两边,将质地很轻的耳杯置于上游,任其顺着曲折的水流缓缓漂浮,酒杯漂到谁的跟前,谁就取杯饮酒并赋诗一首,其乐趣略同今人的“击鼓传花”和“丢手绢”。

东晋永和九年,大书法家王羲之等四十余人宴集于浙江山阴兰亭,作曲水流觞之戏。酒宴后与会者将所作的诗装订成册。王羲之乘着酒兴,挥毫写下了书法史上千古流传的《兰亭集序》,至今传为佳话。

据记载,乾隆在自家花园里也修了一座禊赏亭(图二),亭里象征性地挖了一个流杯渠。这些在石基上凿成迂回曲折之沟槽的微型景观,迄今在北京故宫还可见,不过已不复王羲之笔下“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那种大自然的情趣了。

由此可见,耳杯主要是作为酒器,但其还可以作为食器,如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漆耳杯[2](图四),分别绘有“君幸酒”“君幸食”的铭文,意为请君饮酒、请君进食,此耳杯中可能是鸡肉、鱼肉等美味佳肴。徐州博物馆“汉室遗珍”展厅中馆藏的一件铜染炉(图五),上面却是一个用来蘸酱料的耳杯,亦可谓食器之佐证。

二、玉耳杯的起源发展

耳杯始于春秋战国,盛行于秦汉,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此后逐渐被其他饮酒器所替代。常见的耳杯材质有漆、铜、金、银、玉、陶等,一般铜质、漆木、陶质者亦常见,而玉材耳杯则十分少见,最为稀有尊贵,可谓耳杯中的最高等级奢侈品。汉代出土较多,主要出现于等级较高的墓葬中,为贵族中流行的上等精品。魏晋之后,玉耳杯急剧减少,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政权频繁更迭,玉器生产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另一方面,晋代以后社会文化习俗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玉耳杯这种形制的酒器慢慢走向衰落。

三、狮子山楚王陵墓玉耳杯

汉代是一个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时代,在独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尚的驱动下,厚葬之风盛行。在他们的信仰里,人死后灵魂不灭,依然可以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所以重视陪葬,皇帝、诸侯、贵族等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随葬物品,玉耳杯就是有力见证,透过其可见一斑。

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墓御府库W1中出土了一组酒具[3],有玉高足杯、玉耳杯、玉卮,风格各异,精巧别致。其中白玉双耳杯(图六)堪称杯中绝品,显然是楚王生前极为钟爱的高级玉酒器。

狮子山楚王陵W1室出土的玉耳杯,长约15 cm,宽约12 cm,高4 cm。由整块和田白玉琢磨而成,呈半透明状,局部有褐色沁斑,两侧边沿有桥耳,便于抓握,杯体厚重,通体抛光,润泽光洁,打磨精细,素面无纹,尽显简洁质朴之美。透过晶莹透亮的杯壁,可以隐约看见托杯的手指,称得上“明如水,声如磬,万里无云”。其清新素雅,更衬出它的玲珑剔透,令人有“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感。

此耳杯出土时,北侧有一处塌落的案几痕迹,经考古人员研究推断,耳杯应原放置于漆木案几上,后因案几朽烂,散落于地,但是从发掘现场来看,玉耳杯正面依然朝上放于地面,虽然时隔两千年之久,依然保持着当年下葬时的模样。另外耳室内还出土了数枚“楚内史印”封泥[4],推测玉耳杯等器物应当为主管楚王宫廷内务的楚内史贡奉。

这件埋藏了两千多年的白玉耳杯,堪称汉代耳杯玉器之精粹,熠熠生辉。既透着千年前的诗情画意,又具有重要的历史内涵。

四、玉耳杯的内涵与意义

汉代继承了先秦的玉德说,使儒家“贵玉”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展,将玉致密坚硬、润泽光莹的特性与人的思想、道德和修养紧密联系起来,使玉器进一步道德化,以物喻人,以玉比德。西汉刘向《说苑·杂言》篇中说“玉有六美”:望之温润者,君子比德焉,近于栗理者,君子比智焉;声近徐而闻远者,君子比义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者,君子比勇焉;廉而不刿者,君子比仁焉;有瑕必见于外者,君子比情焉。汉代人把玉石代表的“六美”和仁义智勇洁“五德”品质与人的品德修养相融合,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玉器成为高贵品质和尊贵身份的象征。此外,“贵德不贵符”,汉代更加注重玉器质地,以提升自己的高贵身份。

首先,在等级森严的汉代“王玉”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力,对玉器的管理也非常严苛,使用有极其严格的等级制度,随意使用或越级使用高级别玉器,都将会受到极其严厉的惩罚。狮子山出土的这件玉耳杯质地优良,温润光莹,工艺精湛,不仅蕴含着使用者的高尚品质和精神修养,更是彰显着墓主人至高的权力和尊贵的身份,亦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诸侯贵族们的生活。

其次,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可以防止人的身体腐烂。死后口含玉蝉,以玉裹身等,可使灵魂不散,可求来世再生。此件玉耳杯出土时,杯内就放置有一对雕刻精致的玉蝉(图七)。古人多以玉蝉为口晗,他们认为蝉的幼虫蛰伏地下数年后破土成蛹,最后羽化成蝉的过程犹如成仙再活。杯内出土玉蝉或许也正代表着墓主人期望死后成仙的观念。

总之,汉代玉耳杯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反映了封建王朝社会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则代表了汉代玉器的杰出成就。从玉质、工艺、形制来看,其应为西汉早期高级工匠的杰出之作。透过汉代玉耳杯,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西汉玉器的卓绝之美,还领会到汉代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狮子山玉器饮酒
狮子山下,香江奔流,紫荆花开正盛——祝福香港,明天更好!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狮子山
西汉玉器的鉴定
狮子山
《陶渊明 饮酒》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明天更美好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与猫狗共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