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山书法艺术风格分析及成因

2022-11-04山西博物院山西太原030024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0期
关键词:傅山楷书草书

韩 敏(山西博物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太原段帖》(以下简称《段帖》),为明朝著名书法艺术家傅山之学生段缯收集并汇总的关于傅山晚年书法艺术作品的刻帖集。在当今书法艺术界中,《段帖》占据了极其崇高的地位,并为后继的书法艺术家和学者提供了真实且可靠的临摹、学习和研究材料。对此,本文以《段帖》为例,研究傅山的书法艺术风格及成因,论证其作品的代表性、真实性、艺术性和创新性价值。

一、傅山的书法艺术风格分析—以《太原段帖》为例

(一)《段帖》各单元书法艺术特征之详析

《段帖》以青石为整体质地,分刻“元”“亨”“利”“贞”等单元[1],并附有段缯本人所作的序言,故共有二十五方内容。其中,傅山的楷书作品集中于第一单元,而行书、草书主要分散于“亨”“利”“贞”等单元之中。由此可见,《段帖》内有关隶书和楷书的内容相对较少,主要收录的是傅山在行书、草书上的创作成果。但从微观角度分析,《段帖》内的小行草以飘逸和秀美为主体特征,因而又区别于傅山以往一般性的行书和草书作品。也就是说,《段帖》中傅山的书法艺术风格具有更高的区分度和更明显的特殊性,因此更具有研究价值。

在“元”这一章之中,傅山的楷书接近汉朝风格,其是在吸收汉朝隶书风格并加以创新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具体而言,傅山从钟繇的楷书作品中汲取创作灵感,并呈现为更方正的字形、更平直的线条以及更圆润的笔触,因而其也具有更加生动灵活的表现效果和多元化结构,同时也具有更丰厚的古拙气韵。章炳麟曾评价傅山不同书法作品的不同特征:楷书透有古意、草书生动苍莽。随着傅山思想和价值取向的道化转向,其楷书和草书作品竟有融合之势,大气而凛冽的草书风格也逐渐转向更为平稳温和的楷书风格。随后,因傅山开始推崇颜真卿的书法艺术风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故对于颜体书法的临摹和创新不断深入,凸显出更端庄的字体筋骨、更平稳而谨慎的落笔着墨以及更强烈的古朴之韵。尽管如此,傅山的草书作品依然保留了原真状态,具有与本性一致的飘逸风格。

在“亨”这一单元之中,《段帖》收录了傅山部分隶书作品,虽不足50字,但却是反映傅山风格转换和心境意识最重要的部分。具体而言,该单元开篇寥寥几字之线条笔触以典雅、古朴为主要特征,但在尾章数字,笔尖在峰回路转之际又凸显轻盈灵活之姿,线条笔触以流畅、灵动为明显特点。该单元虽以小行草为基本形式,笔触之间并无勾连之处,字里行间各字以独立姿态存在,但总体上看,前后文间字体字形在气韵方面明显相通,故而有异曲同工之妙,并能够将书法灵魂的气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呈现出傅山“气在理先”的哲学思想体系。在笔触绵延串连之处,百余年来的社会动荡和风雨侵蚀仍未能将其痕迹抹除,字与字之间的连接印记仍旧清晰明显,故而更深刻地体现出段缯的高水平篆刻技术和对傅山书法作品关键特征的准确把握。

最后,以“贞”为例,该单元着墨侧重于“按”,即在点与划等笔顺的勾勒上有更为厚实的力度。另外,“贞”这一单元与其他单元的轻盈和灵活字形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异性,具体而生动地表现出傅山在易代动荡之际心境和思想意识的明显变化。

总而言之,《段帖》虽为书法作品刻本,却能力透纸背地展示出傅山书法艺术的多元内涵和苍茫大气之韵,因而具有极高的欣赏、研究及收藏价值。

(二)《段帖》书法艺术风格规律之详析

从整体上看,《段帖》中收录的傅山书法作品具有质朴和高雅的古韵,是傅山长期秉持的“大巧若拙”理念中的应有之义。从《段帖》内容来看,傅山也常临摹古人古字、借鉴古人的书法艺术风格。

技法上,其书法作品与颜真卿相似,均有正直而不拘一格、庄重但不肃穆的共通之处。小楷作品中,傅山书法以稳重着墨、清劲笔法、疏密有致的字体布局为独特风格[2];隶书作品中,朴素而富有古意是最为显著的艺术风格,而坚韧甚至力透纸背的落笔则是其独特艺术风格的展示形式。至于傅山具有强烈反差性的草书和行书作品风格,一气呵成与刚柔相济是主要的规律。

尽管傅山善于模仿和借鉴,甚至其作品多追求“颜筋”,但其并非一味盲目地追求古韵,反而是在融合古字筋骨和古人气韵的基础上凸显自身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联系傅山坎坷的生平经历,可知其所极力追求的古朴古韵之风,不仅是其对于自身书法艺术风格和境界的要求,更是其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

此外,从《段帖》中傅山的书法作品内还能够发现自然、流畅、轻盈、灵活的艺术风格规律。书法艺术史中不乏清新自然的风格作品,这是古代文人抒写胸臆的主流风格。

受老庄清静无为的自然思想影响,加之傅山一生历经坎坷,他于纷纷扰扰的尘世之中曾数次目睹易代背景下普通百姓的颠沛流离。这种特殊的体验使得傅山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了顺其自然的处世理念[3],秉持清静无为的人生态度,后期更将上述价值取向渗透于自身各类书法作品中,最终使得其晚年时期的书法艺术作品呈现出浑然天成、自然清新的风格。

《段帖》中,傅山的书法作品还具有差异性、转换性的艺术风格规律。在早中年时期,傅山的书法艺术作品以大行草为主要形式,并凸显出恢宏、大气、苍莽及飘逸豪放等艺术风格。然而在《段帖》中傅山的晚年书法作品之中,楷书后来居上,成为主导性的书法艺术形式,其以平稳、温和、轻盈、灵巧为主要风格。追根溯源,这种具有一定彻底性的差异性、转换性艺术风格的出现,归因于傅山长达一生的颠沛流离遭遇,因此反映出其对静谧、和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傅山在归隐生活中追求自在清明的“居留地”。

二、傅山书法艺术风格形成原因

(一)时代背景的影响

傅山出生于1607年,正处于明末清初的易代之际。九岁时,傅山步入传统的书学道路,学习临摹晋唐和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受传统书学经历的影响,傅山相当重视书法字体之“正”,尤重恢宏气势与超凡脱俗,具有“壮”意。明朝灭亡之时,傅山正处于中青年时期。经过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临摹和积淀,其书法艺术风格体现出传统性和虚静状态,并且表现出对晚明摇摇欲坠的社会及政权的隐隐担忧。这是傅山书法带有“悲”意之始。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战乱背景为傅山的思想转型创造了大时代环境,家国分离、山河破碎的悲痛结局为傅山狂放而不羁的性格奠定了客观条件。该历史时期正是傅山书法呈现出悲壮风格之始。

明亡入清,傅山的平静转向悲愤与抗争,其书法艺术风格也进一步呈现“奇”的特征。生逢乱世,社会思潮纷乱复杂,各派思想或碰撞或交织,许多文人掀起了反传统、反封建的思想解放潮流。山河破碎之悲和颠沛流离之痛激发了傅山的艺术创造潜力,生命价值与书法艺术的诗性融合在思想的碰撞和交汇中日益丰满。对社会现状的焦虑和愤懑充分流露,更为放纵且不羁的连笔草书应运而生,悲壮和反抗的情绪张力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体现在该阶段的书法艺术风格之中。总而言之,朝代更迭为傅山艺术风格转型创造了契机。

清朝中后期,社会逐渐稳定,文教缓慢复兴,傅山本人也于此时迎来晚年,进入其书法艺术风格的升华阶段。此时相对平稳的社会背景为清代书法艺术家追求理性和求学钻研创造了有利环境,习汉魏北碑和朴学之风盛行[4]。经历起伏的一生、面对无法逃避的死亡,傅山对于人生与生命形成了更通透的认识,并逐渐达到大彻大悟、平和安宁的人生境界。在此时代背景和自身境界的影响下,傅山的书法艺术风格大有回归传统和古韵、升华至崇高人生境界的趋势,并增添了几分严谨和理性的克制,达到了收放自如、稳定平衡的状态。

(二)思想观念的转化

社会意识形态往往从潜移默化中对个体施以影响,因此在分析傅山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时,我们应当综合考虑社会思潮和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作用。

自汉以来,儒学长久地占据社会主流思想地位。朝代的更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部分内涵和形态,但儒学的核心亘古不变。至南宋末年,程朱理学成为思想领域的主导者,推崇“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观和强烈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树立。但僵硬的伦理主义和内在修养淡化了经世致用的价值,弱化了个人自由的追求,导致教条主义思想的盛行。随后相继更迭的明、清二朝进一步加固了程朱理学的绝对性地位,使个体的思想更为僵化,因而引起一批思想家的强烈不满,并由此而掀起了一场带有反封建、反传统、反理性束缚特征的思想解放潮流。

李贽等人对于僵化的程朱理学的思想批判为彼时的书法艺术界提供了创作理论基础,尤其推动了傅山的思想观念转化。傅山书法艺术风格转向“拙”之特征,大有针砭时弊、响应反传统和反理性束缚思想的意味。

(三)人格力量的升华

傅山论书法首重人格,因此其书法艺术风格中往往表露出升华的人格力量,并通过笔力的控制、“奇字”的设计、率性和疾速的落笔淋漓尽致地呈现[5]。青年时期的傅山处于国破家亡、明清易代之际,受传统书学教育和儒家思想的渲染,其内心深处对前朝的忠诚、对异族统治的愤懑、对遗民人格的捍卫情绪迸发而出,因此,无论是为人处世抑或是书法创作,其均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爱国主义精神和升华的人格力量,并凝聚成其独特、刚强、富有骨气和骨力的书法艺术风格。以《段帖》中收录的傅山楷书作品为例,坚韧甚至力透纸背的落笔足见其刚毅倔强的人格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收录傅山晚年书法艺术作品的《段帖》中来看,在该历史时期,傅山的书法艺术风格兼具质朴和高雅的古韵、轻灵和流畅的自然、显而易见的差异性和转换性等特征。回顾傅山所处的历史时期,可知其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受到时代背景、思想观念以及人格力量的共同影响,三者的合力也因此渗透在傅山的书法艺术作品之中,成为研究傅山本人或其书法艺术作品史的重要切入点。

猜你喜欢

傅山楷书草书
楷书的教与学
傅山的“四宁四毋”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杜甫《寄韩谏议》(楷书)
德云禅寺(楷书112cm×36cm)
自作诗(草书)
《阳泉 草书赋》
清·傅山论书句
清·傅山论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