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22-11-04张智利魏萍种丽娟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7期
关键词:规范化电力企业标准化

张智利,魏萍,种丽娟

(1.甘肃同兴智能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兰州 730050;2.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张掖供电公司,甘肃 张掖 734000)

标准化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达到良好的管理秩序,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及自身的管理辖区范围内,对表面及深层的管理问题加以规制。而规范化管理则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企业提升公司绩效的关键管理手段之一。在产品的生产和管理中,有时在产品开发设计上也会体现出标准化。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否,是决定公司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甚至决定了一家公司的生死存亡。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标准化管理制度已应用到公司管理与制造领域,在很多行业中均可以发现规范管理制度的身影。公司规范化管理是制度化管理的最高表现形式。通过建立一套规范对公司深层次的或表面的问题加以规制,可以使公司本身形成较好的管理秩序,使人员的效率得以提升,推动公司的长期发展。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规范化管理的理念已经应用于中国电力行业,而基层电力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可以在保障公司顺利运营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协同发展。同时,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也是现代公司管理的必修课之一,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是现代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此背景下,根据笔者的管理工作经历,对中国基层电力企业规范化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

1 基层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实践分析

为使企业实现标准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层对标准化的认识,在企业管理层面,对员工的职能划分作了严格规定,明确员工在各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并制定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便于对其工作进行评估。此外,企业已制定了一系列生产技术标准,为更好地实施标准化管理,该基层电力企业还组织了自己的管理小组,对每一个小组进行管理,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向其他员工灌输标准化管理的理念意识。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层级图如图1 所示。

图1 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层级图

通过实践,经过三年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后,所在基层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无论是企业的发展目标还是发展政策,都围绕着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完善,提高了电力运输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也更好地保证了电网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从而提高了人们生活用电的安全性。在这一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使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也间接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营销效率。

管理监督在基层电力企业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很多工作都可以由相关的监管人员来实施,而员工初次接触标准化管理制度和模式,在心理上多少会存在一定的排斥,而这些抵触情绪会对工作造成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基层电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实践中,监管体系的执行还比较薄弱,而基层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意识的培养刚刚起步,这就使得基层电力企业无法更彻底地进行规范化管理,形成恶性循环。

传统的电力企业一般都是由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来管理,他们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并不多,因此,企业的管理体系并不完善。很多标准化管理方法也是借鉴了其他相关企业的管理体制,基层电力企业自身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督管理细则不完善,很多情况下仍然采用了传统的管理方式。长期如此,不但不能有效地管理员工,也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且还会给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2 基层电力企业信息化、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普遍缺乏统一的标准系统

当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内部采用的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信息编码等也不统一。由此造成企业内部形成“信息孤岛”,系统无法整合,资源无法共享,严重阻碍了信息化系统的有效应用和管理,影响了上下级企业与企业内部信息共享与交流。我国许多标准化的管理方法是借鉴国外的一些管理方式,但至今尚未建立起自己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这就造成了电力基层单位的管理体制不够规范,法规的制定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在标准化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缺乏反馈的现象,企业虽然制定了管理标准,但是却没有得到员工的及时反馈,从而导致管理体系存在缺陷和漏洞,影响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即使部分企业已经初步部署了标准化管理系统,同时也有反馈机制,但往往由于企业对于员工反馈响应不及时,或者选择性地忽视基层员工的反馈意见,这对标准化管理在基层员工中的普及及推广产生负面的影响。

2.2 总体规划缺乏系统性

为了满足我国电力企业的业务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都制定了一系列信息系统建设规划,拟建设的信息系统的数量较多。由于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各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有效联系,信息资源无法共享,业务工作不能协同进行,管理决策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2.3 企业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体系不配套

信息化管理是管理升级的重要体现,要确保与现行管理体制相配套,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有效实施是以制度为基础。目前网络系统开发商对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缺乏深入理解,使得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体系之间不配套,信息系统形同虚设,应用效果根本无法充分发挥。

2.4 缺乏专门的系统的培训

在具体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表现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低,导致信息化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这一切都是由于企业对员工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软件供应商对企业人员缺乏培训服务,或者培训仅限于软件本身的应用,无法有效提高企业员工信息化综合素质。

3 关于基层电力企业信息化、标准化管理的思考

3.1 从整体上科学规划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没有科学系统的规划,就不可能实现信息化,统一、规范的规划可以防止各部门各自为政,有效地避免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开展。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适用性原则。信息系统建设要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根据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电力企业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二是经济原则。它主要指规划和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成本节约,以及建造和维护系统的经济合理性。三是效益原则。其核心是指所有的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系统的目标来进行的,所有信息系统的运行机制是为系统的总体目标服务的。

3.2 建立健全先进管理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体现在管理方式和方法上的创新方面。在信息化建设中,先进的软件、硬件设施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要顺利开展信息化建设,必须以先进管理模式为重要基础,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业务、营销等各方面工作。在电力行业的发展中,要使企业规范化运营,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运行机制。而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则是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关键。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征和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一套科学的经营规范。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管理系统进行定制,必须要考虑到现代管理的需求,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的影响日益扩大,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建立标准化管理系统是必然趋势,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对各部门进行标准化管理,逐步让员工自觉地遵守管理规范,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3.3 加强对员工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关键是要进一步提高员工信息化综合素质。全面培训是有效提高员工信息化水平的根本途径,其中培训主要包括信息化知识、信息化技能等内容,要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化综合素质和水平,应加强人本主义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采用内部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知识水平,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4 整合信息系统和资源

为了更好地实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系统与资源的共享,有效地避免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给信息化建设发展带来的隐患,电力企业应有效整合现有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和资源,提高系统建设水平,逐步实现信息化系统应有的功能,有效实现系统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3.5 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工作

近几年,电力企业信息化网络建设的重点是网络系统的安全建设和对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这就要求企业要有效地建立信息网络授权认证制度、身份认证制度以及防病毒、防攻击等软硬件设施。把信息化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安全生产体系,进一步建立信息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和报表制度,保证信息化网络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3.6 运用标准化管理,提高基层电力企业劳动生产率

随着电力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电力企业的劳动分工日益细化,许多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是由数十个企业共同承担的,这就要求企业要充分运用标准化的管理方法,进行生产的分工与协作,使企业的劳动、质量、成本、服务等四大要素得到合理分配,实现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目前,我国各基层电力企业虽然对规范化管理工作有所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企业只有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才能有效地减少生产成本,促进技术协作,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7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是以企业制定的衡量指标,对员工的德、能、勤、绩进行评价,从而提升其劳动生产率,在开展绩效评价之前,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办法,并依据《管理标准》《管理行为规范》制定绩效评价体系。在企业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征求员工意见,并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对绩效评价方案进行修改与调整,确保绩效评价工作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要实现规范化管理,必须落实监管细则,制定一套完善的工作考核标准,对员工的日常工作进行标准化的考核,将管理制度深入落实到企业员工的工作中,层层深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电力企业重点是对生产的安全性和实际操作进行评价,将各种工作过程进行细化,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监管工作中,更多的是依靠强制的方式来完成,而当企业的员工还没有自觉地按照规范办事时,监管机构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4 结 语

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基层电力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信息化建设是将信息化知识、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有效结合加以应用的过程,信息化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为良好地维护供电的安全平稳,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工作品质,要求基层电力企业有效地保证电网运行,为人民的安居乐业做出应有的贡献。目前,多数基层电力企业对开展规范化管理十分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基础电力行业规范化管理实施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基层电力企业要想在新经济竞争中生存发展,就需要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标准化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猜你喜欢

规范化电力企业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关于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