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菌性败血症新生儿白细胞计数、NLR、ELR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2-11-04陆伟伟周登余

广西医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败血症危重细菌性

陆伟伟 周登余 陈 亮

(1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安徽省合肥市 230022;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安徽省合肥市 230022)

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是新生儿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随着新生儿医学不断进步和发展,新生儿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2],但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的诊断仍存在误诊、漏诊的情况,而该病起病迅速、病情进展快,误诊及治疗不当会引发脑膜炎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eosinophil-to-lymphocyte ratio,ELR)是最为常见的血常规指标,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为最为常见的血清炎症指标。本研究主要评估细菌性败血症新生儿上述指标的变化,以及其在诊断和评估病情中的作用,旨在为临床上及早诊治、确定治疗方案、提高救治成功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确诊的80例细菌性败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婴36例、女婴44例,出生胎龄36~40(38.3±1.4)周,发病时日龄3~28(8.7±1.7)d,出生体重2.3~4.7(3.2±0.4)kg。选取同期于我院治疗的60例普通细菌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婴33例、女婴27例,出生胎龄36~41(39.2±1.6)周,发病时日龄4~28(7.8±1.4)d,出生体重2.2~4.8(3.4±0.4)kg。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新生儿80例为空白对照组,其中男婴41例、女婴39例,出生胎龄37~41(39.4±1.8)周,入组时日龄4~29(8.2±1.7)d,出生体重2.4~4.8(3.7±0.6)kg。3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出生天数及出生体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相关标准

1.2.1 诊断标准:参照《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4]诊断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参照第8版《儿科学》[5]诊断普通细菌感染。

1.2.2 纳入标准:(1)病历资料完整;(2)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

1.2.3 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血液性疾病;(2)患有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造血功能障碍;(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恶性肿瘤;(4)新生儿母亲妊娠期间伴有免疫系统疾病及血小板减少等;(5)新生儿依从性差,不能完成本研究。

1.3 观察指标 (1)参照《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6]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新生儿危重评分,总分为100分,分值>90分为非危重,70~90分为危重,<70分则为极危重。(2)抽取研究对象清晨空腹上肢静脉血6 mL(观察组、对照组的患儿均在治疗前收集标本),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存于-80 ℃冷冻箱中备用,采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IL-8水平,TNF-α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ml064303),IL-6、IL-8试剂盒购自上海邦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BJ-H5435、BJ-H63972),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采用Sysmex XS-500i型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获得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的结果,计算出NLR、ELR。

1.4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根据相关培养结果给予不同的抗菌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治疗,必要时给予输注静脉丙种球蛋白、凝血因子等支持治疗。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W检验行正态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以[M(Q1,Q3)]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组内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相关的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组新生儿血常规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白细胞计数、NLR、ELR及血清TNF-α、IL-6、IL-8、CRP水平由低到高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观察组(均P<0.05)。见表1。

表1 3组白细胞计数、NLR、ELR及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2.2 观察组中不同病情程度的新生儿白细胞计数、NLR、ELR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细菌性败血症患儿中,白细胞计数、NLR、ELR及血清TNF-α、IL-6、IL-8、CRP水平由低到高为非危重患儿、危重患儿、极危重患儿(均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中不同病情程度的新生儿白细胞计数、NLR、ELR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2.3 治疗前后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计数、NLR、ELR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 治疗10 d后,细菌性败血症新生儿的白细胞计数、NLR、ELR及血清TNF-α、IL-6、IL-8、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见表3。

表3 细菌性败血症新生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NLR、ELR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2.4 观察组各指标与新生儿危重评分的相关性 在细菌性败血症新生儿中,白细胞计数、NLR、ELR及血清TNF-α、CRP、IL-6、IL-8水平均与新生儿危重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各指标与新生儿危重评分的相关性

2.5 与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相关的因素 纳入观察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分析。以白细胞计数、NLR、ELR,以及血清TNF-α、CRP、IL-6、IL-8水平作为自变量(均为连续变量),以是否发生细菌性败血症为因变量(发生细菌性败血症=1,未发生细菌性败血症=0),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指标均与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相关(均P<0.05)。见表5。

表5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3 讨 论

细菌性败血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可表现为亚临床感染,或是局灶性、全身性严重症状,其感染途径主要是从母体菌群获得、产后从医院或社区获得,暴露时间、婴儿的免疫状态和病原体的毒力均为影响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7]。与医院工作人员、家庭成员和受污染物的接触是新生儿感染病原体的主要途径,新生儿的手部污染是其全身感染的常见原因;新生儿的免疫力较低,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可快速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造成全身性炎症反应,最终形成细菌性败血症[8]。细菌性败血症会诱发强效促炎因子,进而导致脓毒症的发生,因此本病也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炎症因子指标为诊断本病及判断预后的关键指标,故本研究选择炎症因子CRP、IL-6、TNF-α及IL-8作为观察指标。

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其是研究最广泛、最容易获得的,也是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诊断中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指标[9]。CRP来源于肝细胞,其合成受细胞因子刺激,重要的细胞因子包括IL-6、IL-8和TNF-α[10]。CRP的半衰期为24~48 h,半衰期后10~12 h的CRP水平逐渐降至正常,从而导致其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并不可靠(低灵敏度)[11]。在症状出现后24~48 h连续测量CRP,可增加诊断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的敏感性[12]。此外,连续检测CRP还可用于评估感染新生儿的治疗反应,作为停用抗生素的重要指标[13]。Khan[14]评估CRP在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诊断中的作用,发现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可分别达到77.45%、58.33%。一项纳入37项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相关诊断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CRP的诊断敏感性差异很大(30%~80%),但在患儿症状出现时其诊断特异性更高(83%~100%),在发病24 h和48 h后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增加的趋势[15]。

IL-6可诱导肝细胞产生急性期反应物CRP。作为败血症标志物,IL-6的优点是在菌血症发生2 h后浓度迅速升高[16];其缺点是半衰期非常短,并且在开始使用抗菌药物后的24 h内其水平会恢复正常,因此IL-6的机会窗口较为狭窄。研究表明,脐带血IL-6水平用于预测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的敏感性为83.87%,特异性为 93.43%[17];作为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的早期生物标志物,IL-6较CRP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8]。此外,IL-6结合其他炎症标志物(如降钙素原和CRP),可提高诊断细菌性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9]。Ahmed等[20]研究发现,IL-6、IL-8和TNF-α联合诊断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的敏感性为100%。TNF-α是一种促炎趋化因子,主要由巨噬细胞分泌,其特性与IL-6非常相似,在感染发生后2~4 h内即迅速升高。与正常健康新生儿相比,细菌性败血症新生儿的 TNF-α浓度更高[21]。Mackay等[22]发现,与正常儿童相比,细菌性败血症患儿的TNF-α水平更高,IL-6 和TNF-α联合诊断细菌性败血症的敏感性为98.5%。Banupriya等[23]研究发现,TNF-α和IL-6联合诊断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和100%。IL-8是促炎细胞因子,来源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在感染过程中IL-8可影响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和激活,它作为感染的标志物,也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4]。感染开始后2~4 h内IL-8水平迅速升高,然后在4 h后迅速下降,因此亦可用作评估感染早期的标志物。有研究表明,与健康新生儿相比,细菌性败血症新生儿的血清 IL-8水平更高[25];IL-8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和88%[26]。一项荟萃分析也显示,IL-8诊断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和84%[27]。这提示IL-8对新生儿败血症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CRP、IL-6、IL-8和TNF-α水平由低到高为白对照组、对照组、观察组,在观察组中极危重新生儿上述指标水平最高,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有所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血清CRP、IL-6、IL-8、TNF-α水平均与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及新生儿危重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这说明CRP、IL-6、IL-8和TNF-α与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依据。当新生儿血清CRP、IL-6、IL-8和TNF-α水平增高时,应警惕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生;可密切监测上述指标,以评估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目前,大量研究评估了白细胞计数、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作用。新生儿白细胞计数增高已用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龙俞宇[28]研究发现,白细胞计数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8.3%,可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指标。还有研究显示,白细胞计数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特异度可达93.3%,而结合其他指标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29]。有关NLR、ELR诊断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的研究报告较少,刘军等[30]研究发现,新生儿败血症的NLR、ELR高于正常健康儿,NLR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87%、88.11%,ELR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81%、77.25%,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研究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NLR、ELR在细菌性败血症新生儿中的变化趋势与CRP、IL-6、IL-8、TNF-α一致,提示这3个指标对于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的诊断及病情变化评估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在临床上,可以综合评估上述指标,以提高诊断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综上,细菌性败血症新生儿白细胞计数、NLR、ELR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呈增高趋势,治疗后各指标水平有所下降。上述指标为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评估病情进展、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多参考,有助于提高新生儿败血症成功救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败血症危重细菌性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研究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