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技术革新推动流行音乐发展
——评《流行音乐发展与文化传播研究》

2022-11-04王石磊

传媒 2022年20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媒介受众

文/王石磊

书名:流行音乐发展与文化传播研究

作者:刘莉朋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定价:45.00元

流行音乐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传播过程中离不开传播媒介的承载,从唱片、磁带、CD到广播电台、互联网平台,从传统媒体到新的媒介形态,伴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流行音乐传播的方式与范围逐渐改变。由刘莉朋所著的《流行音乐发展与文化传播研究》一书,立足新媒体研究领域,将流行音乐置于传播学的视野下进行分析,以期辨析流行音乐和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对流行音乐的传承、创新、成长、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迪和现实意义。

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流行音乐发展与普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的上海老歌构建起人们对流行音乐的大众记忆,中国流行音乐进入第一个发展高峰期,这得益于电影、广播、唱片和歌舞厅四大传播方式的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流行音乐开始逐渐朝向产业化制作的方向发展,开始逐渐形成成熟的运作机制,音乐录音技术的提高与成熟为流行音乐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大众对流行音乐的欣赏也逐渐演变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消费行为。进入现代社会,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革新,尤其是当下新媒介的流行,如手机、电脑、网络电视等以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媒介,彻底改变了音乐的制作方式。而新媒介又延伸出了许多诸如网易云音乐的传播平台,其交互性、及时性、共享性等特点也为流行音乐的传播领域赋予了新的可能和希望。此外,还有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其短视频的传播形态也为流行音乐更大范围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传播渠道。

本书将流行音乐置于文化研究视角下,思考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生产之间的关系,具备跨学科视野的特质,而本书认为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形态,具备一定的文化功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大众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这不仅是人类意识形态的外化形式,更是承载社会观念和文化意识的介质。不可否认的是,流行音乐已然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流行音乐的创作更多是从个体情感出发,因而易于沟通交流和引起受众共鸣,每位听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体经历对流行音乐进行“解码”,达成较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总体来看,流行音乐展示以下三种一般性文化功能:一是认识功能。受众可以通过流行音乐认识社会、感知情感。二是教育功能。音乐作品中反映出作者对政治、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多见于“主旋律”性质的音乐。三是审美功能。流行音乐较强的艺术属性可以提高受众的审美水平、能力、素养,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受众情操。

新媒体技术的革新扩大了中国流行音乐的传播范围,对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流行音乐文化在新媒介的助力下,不仅呈现出“大众化”特质,还越来越“分众化”。但是,流行音乐作为现代文化工业的产物,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出的音乐产品,其注定要追求经济效益和消费者的心理偏好,当某种类型的歌曲流行时,大量同质化的音乐歌曲蜂拥而至,想依靠网络走红获得一批流量关注度,自然会缺少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创新意识。因此,流行音乐作为社会观念和文化意识的重要载体,需注重公共属性、文化功能和创新意识。本书作者指出,新媒体技术的革新必然带来音乐创作模式的转变,会催生音乐黄金时代的到来,音乐创作者在利用新媒体游戏规则生产音乐的同时,更应站在专业的角度认真生活、潜心创作音乐,遵循流行音乐自身发展的内部规律,如此,流行音乐的文化传承才能得以实现,并在传承的基础上立异翻新,经得住时光的打磨和岁月的沉淀。

《流行音乐发展与文化传播研究》一书,从新媒体视野入手,将流行音乐置于文化研究的范畴内,探析了流行音乐传播的现状及流行音乐的文化功能,审视了音乐行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前景,为流行音乐的发展传播与创新提供了可参考实践的思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流行音乐的生产制作和传播,新媒体技术赋予流行音乐以“大众化”和“分众化”的特点,重塑了音乐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流行音乐正借助新媒体的力量,通过各项新技术新手段,为满足受众的需求不断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媒介受众
抖音对戏曲艺术的再媒介化重塑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