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现状、动因、挑战与对策

2022-11-04刘家宁李宝贵

英语知识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俄孔子汉语

刘家宁 李宝贵

(1.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外语系,辽宁大连;2.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大连)

1.引言

中文纳入海外各国国民教育体系是国际中文教育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指海外各国通过颁布法令、政令、教学课程大纲等形式,以大中小学开课、高中会考、高考以及中文专业学历教育等方式,在国民教育体系的各个学段进行中文教育(李宝贵 庄瑶瑶,2020a)。截至目前,全球有7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4000多所国外大学开设中文课程,2500万人学习中文,4000万人次参加各类中文考试。在我国“推力”和对象国“拉力”的共同作用下,中文加速进入对象国国民教育体系,全球中文教育体系网络正在形成(梁宇,2021)。

中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俄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守望相助的好朋友、精诚协作的好伙伴。21世纪伊始,中俄两国建立起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年来,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成果、达到新高度。

近年来,随着中俄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俄罗斯国内学习中文人数也逐年增加。1997年学习汉语的俄罗斯公民约为5000人,2007年这一人数已达1.7万,2015年人数超过3.7万,到2017年,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到5.6万。2019年,中文正式成为俄罗斯“高考”科目,标志着俄罗斯中文教育当地化发展步入新阶段。

2.文献综述

国内学界对俄罗斯中文教育的研究开展较早,20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较为系统的研究。近几年来,国内不少高校(如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的中国研究生及俄罗斯留学生对俄罗斯汉语教学发展现状、“三教”问题、汉语习得偏误问题等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

除中文教学之外,俄罗斯国内的孔子学院建设、中华文化传播、俄罗斯对外语言传播政策及传播机构建设等也是不少学者关注的内容。韩丽君、牟岱(2016)探讨了俄罗斯当地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所面临的困境,并从顶层设计、战略再调整、科技手段植入、学理梳理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提升孔子学院文化传播能力的路径。李宝贵、刘家宁(2016)介绍了俄罗斯不同时期对外语言传播政策的内容与制定背景,及其对我国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发展的启示。李宝贵(2017)从孔子学院和俄语中心的发展现状入手,围绕运行机制、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和文化传播模式四个方面的内容,对中俄两国语言文化传播机构办学理念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孔子学院和俄语中心实现良性文化互动的发展策略。王丽莉、刘婧姝(2017)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以中医药教育为突破口,发展俄罗斯特色孔子学院的实现路径。范晓轩、刘辰洁(2019)从俄罗斯汉语传播现状出发,分析了俄罗斯汉语传播在政治、经济、民间交流、新闻媒体等方面的动因,从而提炼出俄罗斯汉语传播的模式。李宝贵、于芳(2019)通过建立量化模型,分析俄罗斯汉语传播发展现状与中俄经贸合作规模的相关性,进而揭示出经济因素在汉语国际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中文纳入海外国民教育体系是当前国际中文教育新发展阶段的热点问题。2017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该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着力加大汉语国际推广力度,支持更多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21年,国家语委发布的《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提升语言文字工作国际化水平的意见》也提出促进语言文化国际传播,配合支持更多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家方针政策表明,助推中文被各国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工作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从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入手,系统分析中文纳入的动因及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推进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可行性建议,以期助力俄罗斯国内中文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健康发展。

3.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现状及特征

3.1 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及俄罗斯外语教育情况

(1)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构成划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类型,普通教育又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其中,基础教育可再细分为初等普通教育(小学教育)、基础普通教育(初中教育)、中等普通教育(高中教育)三个教育学段。小学阶段为一年级至四年级,初中阶段为五年级至九年级,高中阶段为十年级至十一年级。职业教育划分为五个层次: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校后职业教育以及补充职业教育。以上教育类型及各阶段有机互补,构成俄罗斯国民教育的完整体系。

(2)俄罗斯外语教育情况

2010年,俄罗斯《国家教育标准暂行办法》规定:外语为小学教育阶段必修课程。这是俄罗斯国内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了外语教育要从小学阶段开始。该项法规明确规定外语要从二年级开始学起,而且总学时要达到210学时,即从二年级至四年级每周2学时。五至九年级基础教学大纲中规定,每周至少要安排3学时的外语课,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增加课时(张朝意,2010)。此外,根据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颁布的《2017-2018年俄罗斯教育改革方向》,2019年起要求中小学生开始学习两门外语,一门是必修的,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另外一门是补充性的,从五年级开始学习(李明华等,2019)。根据这一政策,第二外语已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进入国民教育体系内的基础教育阶段。俄罗斯中小学的外语语种设置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俄语同源语言如斯拉夫语族中的波兰语和塞尔维亚语;二是与俄语具有类似语法结构的语言,如罗曼语系、日耳曼语系等;三是与俄语不同语系的语言,如汉语、日语等(王森,2013)。

21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与世界各国经贸往来的日益加强,俄罗斯的对外经贸开始依赖于西方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这一趋势也反映到高等教育领域。俄罗斯联邦教育部于2000年和2004年分别制定了《非语言专业高校外语课程示范教学大纲》和《国家基础普通教育外语课程标准》。这些文件明确规定了俄罗斯国内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倡导多元化外语的教育原则,通过大力发展双语和多语种外语教学,推动俄罗斯本国外语能力的提高,从而有效提升本国的竞争力。

据俄罗斯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大多数俄罗斯人认为学习外语是必要的,最有用的外语分别是英语(92%)、德语(17%)、汉语(15%)和法语(10%)(马林娜·奥布拉兹科娃,2014)。近年来,出于经贸关系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学习汉语、日语、西班牙语的学生数量增长很快。

3.2 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历程

俄罗斯中文教育最早出现在俄罗斯帝国尼古拉一世时期的高等教育阶段。早在1837年,俄罗斯喀山大学东方系就设立了汉语教研室,邀请曾为北京东正教使团成员的达尼尔·西韦洛夫主持。西韦洛夫制定了《汉语教学大纲》,把自己编写的《汉语文选》、比丘林的《汉文启蒙》和一些欧洲汉学家的著作当作汉语教材使用。第一个汉语教研室的设立对于当时整个俄国学界来说是一件大事,标志着把中国研究的中心从一些专门的学校转向了大学体制之中(斯卡奇科夫,2011)。

1854年10月,彼得堡大学成立了东方系。1855年,喀山大学东方系迁到了彼得堡大学。随后几十年,彼得堡大学东方系为俄罗斯学术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汉学家。

1894年至1895年的日俄战争使得远东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俄国加强了与远东地区的联系。为满足培养实用型汉语翻译人才的需要,1899年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开设了东方学院。学制4年,第一年所有学生都要主修汉语,第二年学生需要在4个专业(汉日、汉满、汉朝、汉蒙)中任选其一。贯穿4年的必修课程有:英语、民族学、中朝日近代史、东亚经济地理、国际法等。东方学院学生人数逐年上升,1900年只有学生和旁听生35人,到了1909年学生人数上升到182人。

苏联时期,特别是1949年以后,随着中苏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许多苏联人为跨越语言障碍实现与中国的沟通交流而学习汉语,这一时期,苏联不少高校开设汉语专业,为中苏友好合作培养了大量人才。20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共向苏联派遣12018名留学生,分布在苏联220多所院校。这批人才几乎涉及所有人文和科学技术领域,他们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靳会新,2020)。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俄罗斯许多高校设立了中国事务研究中心和汉语教学中心,如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大学和喀山大学。

2009年以来,俄罗斯开始举办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即俄罗斯高考。外语一直是选考科目,可选择的外语语种只有英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随着中俄关系日益深化,中文在俄罗斯国内的地位不断提升。俄罗斯联邦政府时任副总理的戈罗杰茨在2015年提到,俄罗斯目前已有超过3.7万名中文学习者,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俄罗斯联邦政府于201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点中学结业考试的汉语科目统一考试。2017年又举行了两场全国范围的中学结业汉语统一考试,全俄罗斯共有十个地区的近千名九年级和十一年级学生参加。

2018年,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将中文考试纳入中学九年级国家期末考试体系。2019年迎来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里程碑”事件,中文成为俄罗斯国家统一外语考试科目之一,即中文正式成为俄罗斯国家“高考”科目。俄罗斯第一次国家统一考试中文科目考试于2019年4月1日举行,俄罗斯43个地区的289名考生递交了参加国家统一考试中文科目的申请,最终有75人参加考试,考生平均得分62.5分,有一名考生获得了满分。2020年,据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发布的消息,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仍有358名考生登记报考中文科目。俄罗斯高考属于群体性考试,影响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汉语纳入俄罗斯高考,是俄罗斯汉语教学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开启了中俄两国语言和文化的互学互鉴的新篇章(李宝贵庄瑶瑶,2019)。

3.3 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内外的中文教育现状

(1)俄罗斯中小学中文教学情况

俄罗斯中小学中文教学发展迅速,本文通过对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市、乌兰乌德市、赤塔市的十余所中小学学校进行调查,总结出俄罗斯中小学中文教学如下特征:

首先,整体而言,俄罗斯开设中文课程的中小学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特别是2017年11月俄罗斯首次制定了《中级义务教育(五年级以上)中文教学大纲》后,俄罗斯各级政府加大了中文在中小学的普及力度,俄罗斯各地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的热情高涨,俄罗斯中小学中文教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目前,中文教学只占各校外语教学的一小部分,其课时数远不及英语等其他外语科目。而且,中文作为选修课居多。

其次,课程设置方面,目前俄罗斯中小学的中文课程设置还相对传统,几乎所有中小学的课型都是中文综合课,没有进一步细化课程类型,文化课和实践课很少,课后补习班以及学校组织的汉语冬、夏令营等活动也相对较少。另外,很多学校在中文课开课前没有对学生进行汉语水平摸底测试,而是直接分班进行教学,这可能导致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同班上课,不利于课程的顺利开展。

第三,教材使用上,俄罗斯中小学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多数为俄罗斯本土教材,这些教材大多为俄罗斯不同地区大学或中学的本土教师的自编教材,内容相对陈旧,且实用性不高。在笔者调研的十余所学校中,只有一所使用孔子学院提供的专业中文教材,因此当地化教材建设亟待加强。

(2)俄罗斯高校中文教学情况

随着中俄经贸往来日趋频繁,俄罗斯对中文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目前俄罗斯本土的中文复合型人才的缺口仍很大。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俄罗斯国内很多高校纷纷开设中文课程,培养高端中文人才或“中文+”复合型人才。

以本文调查的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为例,该校开设亚非语言文字专业(汉语方向)。该专业本科一年级需要学习的中文课程有:汉语基础、汉语实践课、国际交流、东方学实践活动、中国历史、中国经济。本科二年级的中文课程为:汉语基础、中国人口和资源、远东地区国家社会经济问题。本科三年级的中文课程包括:专业汉语、汉语理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政治体系。本科四年级的中文课程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商务汉语、中国文学艺术作品基础等。该校的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人口和资源等专业课设置很有特色,能让俄罗斯学生在本科阶段通过全方位学习,全面地了解中国,为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与中文相关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对俄罗斯大学生学习中文的动因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俄罗斯大学生学习中文是出于本人的意愿。有些大学生从中学时代就开始学习中文,已经掌握了不少中文词汇和语法,有的甚至能够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们对中文有好感,有学习中文的热情,因此,进入大学时他们选择中文专业或者与中文相关的专业。也有一部分学生虽未选择中文相关专业作为主修专业,但是他们会选择中文作为第二外语或选修内容。这一方面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对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强化中文学习,今后能去中国留学,去中国实地感受中华文化,感受中文魅力,在中文环境中继续深造。可见,俄罗斯大学生学习中文,一方面是喜爱中国语言文化,另一方面是希望未来能到中国工作或者从事中文相关工作。

(3)俄罗斯孔子学院中文教学开展情况

目前,俄罗斯国内共有19所孔子学院和5个孔子课堂。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06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创办。十五年来,孔子学院已遍布俄罗斯境内的主要城市,发展态势良好。俄罗斯孔子学院集中分布在俄罗斯西部地区,该地区是俄罗斯经济中心区,人口密集,文化、教育等产业发达。其余孔子学院分布在俄罗斯中部地区以及远东地区,以各个地区的大型城市为中心分布。

作为俄罗斯的专业中文教学和文化传播机构,孔子学院为俄罗斯学龄前、中小学、高等院校提供专业的中文培训、HSK考试培训、各种文化培训,搭建中俄文化交流之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成为俄罗斯中文教育发展的坚实后盾。

以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为例。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有近十家孔子学院,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是其中发展较好的孔子学院之一。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6年12月,中方的合作院校是黑龙江大学。经过中俄双方多年的共同努力,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蓬勃发展,已经成为远东地区最为著名的中文推广中心。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也因此于2008年12月荣获世界先进孔子学院的称号,院长古里洛娃女士也获得了世界孔子学院先进个人的殊荣。

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以来,开设了丰富的中文课程,吸引了大批俄罗斯中文学习者,通过开展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俄罗斯人了解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为了满足学习者的多元中文学习需求,远东国立大学孔院开设不同学习班,比如舞蹈班、美术班、书法班等。为加强中文师资队伍建设,远东国立大学孔院定期组织中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提升当地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此外,还定期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如中文歌唱大赛、中俄联欢节、书法比赛等;定期举办HSK和YCT考试培训,有效提升了中文在当地的影响力,促进了中文教学在俄罗斯国内的蓬勃发展。

中俄携手共同支持孔子学院教学工作。以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方合作院校黑龙江大学为例。黑龙江大学每年都组织海外中文教师参加培训,提升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学校定期派出专家团队,为改进俄罗斯对口孔子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出谋划策。此外,黑龙江大学还为孔子学院提供免费的中文教材、音频资料等,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中文教学资源现状,进一步提升了孔子学院中文教育的质量。

3.4 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特征

(1)从时间维度看,以“先高后低”的方式纳入

中文纳入各国国民教育体系,在时间、空间等维度体现一定的差异性。从时间维度看,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主要方式分为“先高后低”“先低后高”和“高低并进”三种。“先高后低”是指中文教育首先纳入对象国的高等教育,然后向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辐射,是现阶段普遍采用的有效纳入路径(李宝贵 庄瑶瑶,2020a)。从中文纳入俄罗斯联邦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历程来看,中文教育在俄罗斯帝国时期就已经进入高等教育体系。苏联时期不少高校开设汉语专业,中文教育稳步发展。俄罗斯联邦政府时期,随着中俄两国关系不断升温,中文教育逐步进入俄罗斯基础教育阶段。可见,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总体上符合“先高后低”的趋势。

(2)从空间维度看,目前处于“部分纳入”的状态

从空间维度看,中文进入某一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存在“完全纳入”和“部分纳入”两种状态。“完全纳入”指中文实现全面纳入对象国的各个学段;“部分纳入”指中文纳入对象国某一教育阶段的课程,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中文教学体系。从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现状看,中文教育已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普通教育领域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但尚未完全进入学前教育阶段以及职业教育领域。因此,目前处于“部分纳入”的状态。

(3)从纳入形式上看,已进入俄罗斯教育考试体系

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形式分为进入课程体系和进入考试体系两类。目前大部分国家采用的是将中文纳入课程体系的形式,而将中文纳入考试体系是中文教育发展的高级指标,需要所在国建立较为完善的中文教学体系和统一的教学评估标准,一般为中文教育历史悠久、基础深厚的国家选用(李宝贵 庄瑶瑶,2020b)。从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形式看,目前中文已进入俄罗斯基础教育阶段的考试体系,成为俄罗斯“高考”五种国家统一外语考试科目之一。这对俄罗斯基础教育阶段中文教学的系统化、统一化起到促进作用,将有力推动中文教育在俄罗斯各地中小学的全面普及。

4.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驱动因素

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是对象国(俄罗斯)的拉力因素和传播国(中国)的推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深刻把握中文纳入对象国与传播国之间互动关系的动因机制,才能有效推进俄罗斯中文教育与传播的本土化纵深发展。

4.1 中俄两国政治高度互信

中外政治关系深刻影响中文纳入对象国国民教育体系。要使语言国际传播的可能性便成现实,必须获得对象国的政治支持(郭晶 吴应辉,2021)。

中俄两国政治高度互信为俄罗斯国内的中文教育与传播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为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提供了持久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俄罗斯国内中文教育与传播事业蓬勃发展。

4.2 中俄双边经贸往来频繁

经贸往来是推动中文纳入对象国国民教育体系的总引擎。经贸发展是语言传播的助推器(李宝贵 于芳,2019),既为汉语国际传播奠定了基础,又为汉语国际传播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经贸合作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石,是支撑俄罗斯中文教育与传播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随着两国发展战略的深入对接,中俄高水平的政治关系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务实合作的新成果。中俄双方不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加强科技、农业、航天、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合作,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中俄互利合作新格局。多领域蓬勃开展的务实合作带动了中文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长,成为助推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

4.3 中俄人文交流不断加深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俄两国人文交流的蓬勃开展,使得世代友好的理念深入人心,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不断加深,也进一步夯实了俄罗斯中文传播事业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近年来,中俄互办国家年、语言年、青年友好交流年、旅游年、科技创新年等专题年活动,使两国民众深入了解了对方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促进了中俄两国各领域之间的广泛交流。旅游领域的合作也是中俄交流的重要内容,中国已连续多年位居俄罗斯第一大旅游客源国,俄罗斯来华旅游游客年均超200万人次,也呈稳步增长趋势。

中俄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更是可圈可点。据统计,1997年俄罗斯学习汉语的人数约为5000人,2007年增至1.7万人,2017年达到5.6万人。从2007年到2017年,俄来华留学生人数由7261人增长到18000人;孔子学院汉语学习人数由6000人增长到1.9万人;俄本土汉语教师的人数由223人增长到721人(李宝贵 庄瑶瑶,2019)。中俄人文领域的不断深入交流,激发了巨大的汉语学习需求,成为推动俄罗斯当地中文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坚实基础,为全面推进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创造更多机遇。

4.4 俄罗斯汉学历史悠久

探索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驱动因素,同样也不能忽视历史因素,特别是俄罗斯汉学发展的悠久历史。

俄罗斯汉学源起久远,迄今已走过300多年历史。几个世纪以来,在拜耶尔、比丘林、瓦里西耶夫、阿列克谢耶夫等几代汉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俄罗斯汉学研究成果累累。据俄罗斯科学院1999年统计,从1726年至1997年之间,俄罗斯国内出版东方学研究著作4462部,其中大部分与汉学相关。

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汉学研究的丰富成果为俄罗斯国内中文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文进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各个阶段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和前期准备。

5.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现实挑战

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是一个持续推进的动态过程,虽然近年来,在中俄两国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俄罗斯各地中文教学发展迅速,中文正式成为俄罗斯国家“高考”科目,但目前全面推动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仍面临一些瓶颈问题,不容忽视。

5.1 缺少统一的中文教学规划

当前俄罗斯国内中文教学发展态势良好,各地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不断增加,但俄罗斯的中文教育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一方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统筹协调不足,导致中文职业教育发展滞后。随着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复合型高水平专业中文人才的需求激增。然而,目前俄罗斯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的中文课程仍以综合课为主,课程体系规划落后于时代发展,课程种类单一、针对性不强,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普遍偏弱,无法有效满足中俄两国各领域蓬勃开展的务实合作所带来的中文学习新需求。

另一方面,在普通教育领域内的各学段,中文教学也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衔接,往往导致中小学阶段的中文课程与高中阶段的中文课程脱节,高中阶段的中文课程又与大学阶段的中文课程不相衔接,使得学生汉语基础和语言能力参差不齐,无法适应汉语纳入高考后对汉语教学科学化、系统化、统一化的新要求(李宝贵庄瑶瑶,2019),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亟待加强。

5.2 本土中文师资仍显不足

崔希亮指出,教师的培养是“三教”问题的首要问题,重中之重(崔希亮,2012)。赵金铭(2014)也提出,应该大量培养母语非汉语的本土汉语教师,使其逐渐成为国际汉语教师主体。当前,俄罗斯中文教育规模增长较快,但中文教师,尤其是本土教师不足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本文通过调查发现,在俄罗斯中文学前教育阶段,中文教师几乎全部为本土教师,但有过中国培训经历的幼师极少。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受益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项目,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中国教师和志愿者来到俄罗斯国内从事中文教学。但孔子学院外派到俄罗斯当地中小学的多为志愿者教师,这些中方志愿者教师虽然很多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但实际教学经验较为欠缺。而俄罗斯本土中小学中文教师的学历普遍不高,其中持有“国际中文教师证书”的教师人数非常少。一些俄罗斯本土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俄语进行授课,教学效果堪忧。

5.3 中文教学资源配置有待优化

俄罗斯中文学习呈现出低龄化、全民化趋势,但应对这一趋势的中文教学资源配备远远不够。目前,开设基础教育阶段中文课程的学校以远东地区为主,中东部地区相对较少。学龄阶段前的中文教学开展也是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远东地区和莫斯科等大城市,中部地区几乎没有。中文教学资源在俄罗斯国内的区域配置有待优化。

此外,俄罗斯中文教材建设也亟待加强。据本文调查发现,目前俄罗斯中小学教材大多数使用俄罗斯本土教材,教材内容普遍偏旧,且实用性也不尽如人意。有受访者反映,俄罗斯出版社出版的一些中文教材存在知识陈旧和缺乏趣味性的问题,教材种类过于单一,有的学校甚至给年龄跨度较大的不同学生配备同一套教材,缺乏中文教材的系统分级。也有受访者提出,与当前俄罗斯国内激增的中文学习需求现状相比,中方孔院向中小学提供的中文教材及文化书籍数量有限,多媒体电脑软件、音视频材料等也是数量有限。俄罗斯国内高校使用的中文教材大多数也是本土教材,除了中文精读课以外,几乎没有中国出版社的教材可供其他课程使用。例如,古代汉语、中国文化等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几乎都是俄罗斯出版社编写的俄语版教材,其中一些教材存在明显的翻译错误,俄罗斯本土化中文教材建设亟待加强。

6.全面推动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可行策略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关系发生深刻改变。中俄两国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成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因此,新形势下加强中俄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全面推动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既有助于促进中俄民心相通、筑牢友谊,也为两国经贸发展培养所需的语言人才,为推进中俄两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6.1 做好顶层规划设计,促进体系内的中文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中文已被纳入俄罗斯国家“高考”科目,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阶段的中文教学总体发展态势良好。然而,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内的中文教学仍缺乏整体规划,不同地区的学校课程设置、教材编排自由度较大,各学段之间课程缺少有效衔接,导致学生中文基础和语言能力参差不齐;不同类型中文课程的设置也缺乏统筹协调,造成中文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国家层面的顶层规划设计亟须完善,通过加强配合中文纳入各国国民教育体系的统筹协调,促进中文以更加规范化的方式,满足世界人民的需要和中文发展的需要(李宝贵 魏禹擎,2021)。

一是应制定统一规范的中文教学大纲。2020年初,俄专家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称,俄罗斯学校需要制定统一的汉语教学大纲。这将有助于俄罗斯中文教师更好地了解中学毕业生应掌握哪些具体的词汇、语法、国情等知识,系统开展教学。《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已由中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自202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可以参考这一标准,制定俄罗斯本国的中文教学大纲,指导俄罗斯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中文教学、中文测试与评估等,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二是完善中文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是提高俄罗斯整体中文教学质量和复合型中文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举措,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基于科学制定的中文教学大纲,优化整合课程资源,使俄罗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类课程设置更加科学,不同年级的课程有序衔接,避免相同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低层次重复出现,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同时,应优化不同类型中文课程的设置比例,科学把握中文基础课与专业课、中文理论课与实践课、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6.2 发展“中文+职业教育”,为中俄经贸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

当前,“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深入推进,中俄两国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两国对“语言+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然而,俄罗斯国内的中文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远无法跟上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下一步全面推进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进程,应加快俄罗斯中文职业教育发展步伐,进一步对接市场需求,优化调整教育培养目标与专业结构设置,推进“中文+职业教育”本土化发展,有效支撑中俄两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需求为导向,推动俄罗斯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应主动契合中俄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两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依据经贸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不断优化俄罗斯中文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创新中文职业教育的教学及实训手段,为中俄经贸发展培养“中文+”复合型人才,促进俄罗斯中文职业教育人才供给链与中俄经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二是应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中文职业教育。俄罗斯联邦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通过明确社会力量兴办中文职业教育的法律主体地位,畅通社会力量参与中文职业教育的渠道,完善相关制度环境等举措,为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探索路径,激发中资企业、俄资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中文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为俄罗斯中文职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政策保障。

三是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释放中文职业教育发展活力。应鼓励有条件的俄罗斯孔子学院、高职院校率先开展中文职业教育,加快推动产教融合,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俄罗斯中文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加快培养中俄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中文复合型人才。

6.3 重视本土师资培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俄罗斯中文教学的“三教”问题中,中文师资队伍建设是最核心的要素,直接影响着俄罗斯国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进程。长期以来,俄罗斯中文教师队伍一直存在输入型志愿者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稳定性差的问题,严重制约俄罗斯国内各中文教育机构的发展。仅依靠中国外派中文教师和志愿者,长此以往将难以为继。因此,重视本土师资培养,强化本土“造血”能力,打造“双师型”中文师资队伍,将是全面推动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

一是制定符合俄罗斯国情的中文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教师职业标准是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建设的重要依据,对教师开展教学提出了具体且可操作的量化指标体系,对提升中文教学质量意义深远。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应参考《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等现有框架,制定符合俄罗斯具体国情的中文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形成稳定的人才选拔、培养和管理模式,推动俄罗斯中文师资队伍建设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二是创新本土师资的培养模式。通过在俄罗斯高校开设中文师范专业,设立俄罗斯中文教师奖学金项目,探索与俄罗斯国内的中资企业、俄资企业、教育机构联合“订单式培养”“委托式培养”等培养模式,以及开拓在职本土中文教师培训等多种渠道,为本土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三是打造“双师型”中文师资队伍。所谓“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既能胜任中文教学又能进行实操培训的教师(刘旭,2020)。中俄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建强一支由单一中文语言教学转向“中文+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推动中文教育实现本土化深层次发展,服务中俄两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以前瞻性引领本土中文师资队伍建设长远发展。

6.4 发挥孔子学院的助力作用,加快中文教学资源本土化建设

新时代,作为中文国际传播的重要平台,孔子学院承载着面向全球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多元文化交流的历史新使命(李宝贵,2018)。孔子学院/课堂是助力中文纳入各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李宝贵 庄瑶瑶,2020b)。目前,俄罗斯国内共建有19所孔子学院和5个孔子课堂,在全面推进中文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的历史进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多元文化交流平台和中文教学资源库的作用。

一是发挥孔院智库平台功能,助力中文纳入走深走实。应充分利用孔子学院的区位优势,以俄罗斯当地实际需求为导向,搭建产学研政企合作交流平台,为俄罗斯当地中文课程体系建设、本土中文教材研发、本土师资培养出谋划策,加强与俄罗斯社会各界互动及资源共享,推动俄罗斯中文教育产业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二是加快本土中文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中文教育新模式。推动数字化中文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保障海外中文教学实现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载体。国际中文教育也应积极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进步,实现现代智慧教育技术与国际中文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智能化的中文学习环境,让学习者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在寓教于乐的智慧教育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中文水平(李宝贵 刘家宁,2021)。因此,俄罗斯中文教育应依托智慧教育技术,加大与本土化教材配套的数字化中文教学资源库的研发力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抓手,着力丰富优质中文课程资源,满足线上线下中文教学的多元化需求,探索俄罗斯当地中文教育新模式,助力实现中文平稳有序纳入俄罗斯国民教育体系。

7.结语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7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8万多所各国大中小学、华文学校和语言教育培训机构开设中文课程。新发展阶段是国际中文教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全面推进中文纳入海外各国国民教育体系意义重大。

俄罗斯是较早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之一,中俄两国政治高度互信,经贸往来蓬勃开展,中俄友谊民间基础深厚。2019年,中文正式成为俄罗斯“高考”科目,标志着中文已进入俄罗斯国民教育考试体系,俄罗斯中文教育步入中高级发展阶段。可见,俄罗斯属于全球范围内中文纳入情况较好的国家,其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推进其他国家的中文纳入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价值。加强对俄罗斯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系统研究,有助于丰富中文纳入的区域国别研究案例,提炼“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的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精准化模式,切实增强中文纳入海外国民教育体系的实效性,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规范的现代国际中文教育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中俄孔子汉语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学汉语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