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课余体育训练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研究

2022-11-04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5期
关键词:体育比赛课余体育训练

匡 浩

(吉首大学,湖南 湘西 416000)

课余体育训练是中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很多中学开展了课余体育训练,这不仅促进了中学体育 工作的开展,而且提高了学校运动队学生的运动水平。但是从整体来看,部分中学课余体育训练质量较低。对此,本文对中学课余体育训练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 中学课余体育训练质量的影响因素

中学课余体育训练是一项复杂、系统的活动,其训练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的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影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训练目标

目标是一切行动的“指南针”。在当前的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中,部分体育教师将“学生掌握丰富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作为训练目标,还有部分体育教师将“学生掌握丰富的运动技术”作为训练目标。可以看出,以上训练目标并非课余体育训练目标,而是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对体育知识与运动技术的了解、学习与掌握,而课余体育训练目标强调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与提高。若训练目标制定错误,将直接导致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内容、方法与手段、评价指标等出

现偏差,影响最终的课余体育训练质量。

1.2 训练难度与教师的严格程度

训练难度主要表现为学生完成练习的复杂程度,它对训练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在当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中,部分体育教师设定的训练难度过低,使学生身体长时间处在一个“舒适区”,导致学生的运动水平长期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另外,体育教师的严格程度也对中学课余训练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在当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中,部分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十分松散,学生迟到、旷课的情况屡屡发生。在体育教师松散的管理下,学生在训练中也可能出现散漫、不按照训练计划盲目训练的情况。这些问题必然影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质量。

1.3 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个体在运动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运动负荷主要由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组数、运动次数等因素组成。运动负荷大的训练,机体生理刺激强烈,人体机能水平提高显著。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对象主要是中学运动队的学生,他们本身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能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但是在当前的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中,部分体育教师为学生安排的运动负荷过小,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影响训练质量。

1.4 训练内容

训练内容对训练质量有直接的影响。训练内容重点突出、丰富多样、科学性强,会大大提高训练质量;反之,则会降低训练质量。在当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中,体育教师在编排训练内容时经常出现以下2个问题。一是训练内容重点不突出。部分体育教师在一堂课余体育训练课上让学生进行多种训练,且这些训练的运动时间相同、运动强度相同、运动目的相同,毫无重点,从而影响训练质量。二是训练内容单一。部分体育教师在连续多堂课余体育训练课上让学生进行相同内容的训练,导致学生对训练内容乏味,降低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从而影响训练质量。

1.5 训练形式

在当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中,大多数体育教师习惯采用“一对多”的训练形式。这种训练形式虽然能够让体育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指导大量的学生完成训练任务,但其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较少,无法保证训练内容与方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若学生的训练需求得不到满足,其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然降低,从而影响训练质量。

1.6 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是实现训练目标的措施与手段的总称。科学的训练方法能提高训练质量。 在当前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中,依然有很多体育教师习惯采用重复训练法和持续训练法这2种方法指导训练。虽然这2种训练方法能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但容易导致学生身体疲劳,增加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不仅会影响训练质量,还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2 提高中学课余体育训练质量的对策

2.1 确定合理的训练目标

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体育比赛(包括校内体育比赛和校外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要顺利达到这个目的,体育教师就要在充分理解课余体育训练内涵与价值的基础上,将“学生具备较强的体育知识运用能力”和“学生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作为课余体育训练目标,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水平。在确定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目标时,建议体育教师以体育专项运动比赛要求为依据,以学生最佳运动水平发挥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核心,突出训练目标的专项化、系统化。

2.2 提高训练难度,同时加强训练管理

在中学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可以通过提高学生训练的复杂程度,以达到提高学生训练难度的目的。例如,在篮球运球突破技术训练时,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增加防守人数以提高学生训练难度;在羽毛球接发球技术训练时,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缩小运动空间以提高学生训练难度。提高训练难度,实质是体育教师刻意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艰难、复杂的训练环境,促使学生摆脱“舒适区”,进而提高运动水平。另外,体育教师要加强训练管理。体育教师不仅要制定规范、严谨的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制度,还要指导学生制订规范、严谨的个人课余体育训练计划。体育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执行个人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情况,不定期检查,严格督促,确保其能按时、按质完成课余体育训练计划。

2.3 加大运动负荷

大量的运动训练实践证明,大运动负荷训练能显著提高运动者的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在中学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发展,逐步加大运动负荷。例如,在训练初期,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远低于正式体育比赛要求的运动负荷;在训练中期,体育教师应为学生设定接近正式体育比赛要求的运动负荷;在训练后期,体育教师应为学生设定较高于正式体育比赛要求的运动负荷。体育教师加大运动负荷的基本原则是“在加大总负荷的趋势下,不断调整大、中、小负荷”。需要说明的是,在体育教师逐步加大学生的运动负荷时,一定要科学设定学生训练过程中的间歇时间,以免运动负荷过大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在实际课余体育训练中,建议体育教师定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进行测试,然后以此为依据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2.4 丰富训练内容

首先,体育教师要将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所谓专项训练,是指采用专项运动本身的动作(如篮球投篮、足球射门、排球扣球)以及与专项运动技术结构相似的练习,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进行训练。专项训练专业性、系统性强,能显著提高学生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对此,体育教师应注重专项训练,以不断发展学生的专项运动水平。其次,体育教师应尽量多安排学生进行与专项运动紧密联系的专门性练习,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机体功能,发展学生的专项运动素质,促使学生更快掌握运动技术。最后,体育教师还要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体育教师可通过加大训练难度、严格管理、加大运动负荷等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施加影响,培养学生刻苦训练、坚持不懈、不畏苦难、戒骄戒躁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心理训练有助于学生在当前课余体育训练和今后正式体育比赛中长久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确保运动水平的正常发挥,提高运动成绩。

2.5 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在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中,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提高训练的针对性。课余体育训练前,建议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运动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素质等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然后以此为依据指导学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训练期间,体育教师要在采用“一对多”训练形式的基础上,多开展“一对一”训练。在“一对一”训练中,体育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对训练提出意见与建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6 丰富训练方法

在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中,体育教师除了运用重复训练法和持续训练法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间歇训练法、变换训练法、竞赛训练法和综合训练法等方法。其中,间歇训练法强调对训练间歇时间的控制,依据超量恢复原理,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生理机能,使其身体素质更加符合正式体育比赛的需要;变换训练法强调训练环境的变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不同比赛环境的适应能力;竞赛训练法是体育教师将训练内容融入体育模拟比赛,让学生在接近正式体育比赛的条件下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方法,竞赛训练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不断适应正式体育比赛的需要,对教师而言,通过竞赛训练法还能及时 考查学生的训练效果;综合训练法是体育教师将重复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变换训练法等结合起来运用的方法,综合训练法能够将各种训练方法的优点集合在一起,满足不同学生的训练需求,进而提高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3 结 语

课余体育训练是中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在指导中学课余体育训练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以不断提高中学课余体育训练质量,满足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 发展需要。

猜你喜欢

体育比赛课余体育训练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学生课余羽毛球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老年人观看体育比赛有助于消除抑郁情绪
老人看体育比赛可减少抑郁情绪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畅聊体育赛事
体育比赛项目填成语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