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中考改革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

2022-11-04李安娜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5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中考

马 璨,李安娜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总共分8个方面37条措施,其中涉及学校体育的主要有“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建立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等热点问题。体育中考改革是各地区响应国家号召、实施国家政策之举,是为缓解当今学生身体素质差、各项身体机能发展不全面等现状所出台的重大举措。

1 体育中考改革现状

初三学生在面临繁重的课业任务的同时需要进行体育考试,许多家长致力于给学生找各种中考体育补习班。当前,体育中考新政策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社会上各大体育俱乐部、营利性体育场馆、体育培训机构也得以纷纷涌入这场热潮。体育中考考试内容的变动使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发生变化,市场上不断出现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兴趣班,甚至出现针对体育中考的体育培训班。除此之外,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体育中考没有正确和清晰的认识,甚至导致在体育考试前服用兴奋剂、医用葡萄糖、功能性饮料等。事实证明,功能性饮料对身体机能爆发没有提高作用,而兴奋剂会对青少年在身体发育时期造成伤害。同时,如云南省将体育中考分值由50分提升至100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云南省对体育的重视与认同,但其分值的设置与课时之间的比例关系存在明显问题:与语、数、外每周6次、5次、4次的课时次数相比,体育以每周3次课的课时次数在中考中与语文、数学平起平坐,这间接增加了学校体育的压力。

2 体育中考改革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体育教学方案导向严重偏差

《意见》的发布与体育中考的初衷都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校和平时的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学会相关的运动技能,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虽然新的体育中考政策改变了体育学科边缘化的命运,改变了以往“放羊式”的教学形式,但就目前实施情况来看,体育课受中考新政策的影响变成了一味追求单一考试项目学习的畸形课程,把原本应该丰富多样的体育课堂变成了枯燥乏味且目的性极强的考试项目的训练课,忽略了体育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将学生当作运动员进行单一、机械的项目练习,学生从初一开始每节体育课的任务就是进行中考项目练习,正常的体育教学已经完全被中考项目训练所代替,使体育课走向“应试教育”的道路。

我国各地推行体育中考已有多年,初中体育课普遍存在“考什么,练什么”的问题,且全国大多数地区将体育课变成了体能训练课,“教”与“评”出现了明显的错位。因此,对于新增专项技能考试考什么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师生给予关注,教师要意识到,学生足球颠球颠得再好、排球传垫球传垫再标准,也不等同于学生会踢足球、会打排球,学生只有能够参加足球比赛、排球比赛以及其他各项体育赛事,才可以称为掌握了这项运动技能。枯燥乏味地练习一套运动项目动作,不但不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反而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2.2 学校资源配备差异显著

目前,我国存在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教龄较长的体育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其教学手段依然按照传统方法,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而大多数年轻体育教师刚步入体育教学岗位,虽然思想活跃、精力旺盛、敢于尝试新教学方法,但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在教学技能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由于地域经济水平存在差异,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办学水平不足,甚至缺少正规的田径场地,使体育中考新政无法落实,改革提出的新方案也无济于事,所有新增的选考、抽考项目因没有条件而被替代,从而无法培养学生掌握应有的技能,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体育中考新增球类3选1必考项目,多数学校基本能够满足足球场地、篮球场地,而部分学校暂时还没有配备专门的排球场地,导致现有的体育设施难以满足体育中考改革的需求。

2.3 师生和家庭思想观念出现偏差

体育中考改革自实施以来深受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初中学生对中考形式大致了解,但是对体育中考实施的目的却相对模糊,不明白在初中阶段设置体育中考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仅有小部分学生能够了解到体育中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并促使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体育中考使其掌握1项可以利于终身发展的运动技能。而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中考的目的是一种通过体育考试来选拔全方面都较为优异的学生的择优录取手段。

学校体育中考分值逐年增加,甚至达到语、数、外同等分值。一部分家长赞同政策改革实施,但另一部分家长认为学生体质存在不可改变的差异,此政策对一些体质较差的学生和身体先天残疾或患有重大疾病的学生并不公平,同时也可能会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目前,家长对新政策的看法分为3类:第一类,家长认为学生的身体更重要,体育将鼓励学校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第二类,家长认为新政策只会增加考试指标和难度,无论是从精神层面还是经济层面,都会增加家长不必要的负担;第三类,家长由于文化素养和整体意识的限制,对体育政策了解不多,认为学习第一,体育、运动、锻炼可有可无,甚至认为这些都是“不务正业”。

教师更多地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因体育得不到广泛的重视,迫不得已给主科让路。体育教师的带头作用无法有效发挥,不少体育教师对现在的学生身体状况表示担忧,长跑、足球、篮球比赛等剧烈运动不能组织,大多数体育器材不敢放手让学生使用。

3 体育中考优化策略

3.1 明确教学导向,注重过程性评价

根据各省市体育中考考核标准,结合当地特色及传统体育来设置中考项目,中长跑为必考项目,三大球中必选1项,可以适当考虑将游泳等项目作为中考考试项目。游泳不仅能够锻炼全身,更是一种重要的自救技能。在青少年时期,增加此类运动项目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大有裨益。增加不同类别项目,能使学生更具有选择性,在不阻碍学生多样发展的同时还利于丰富考核形式。

《意见》指出,体育课面向全体学生,在不影响文化课的正常教学计划,学校方面要将“健康第一”作为教育理念,做到开齐开足体育课,适当增加体育课课时,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学校应积极开展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在校内竞赛的基础上组建校运动队,鼓励学生参加地区乃至全国的比赛,做到以赛促练。增加课时以及随堂抽考必然会给体育教师增加负担,因此学校可引进高水平的体育教师或提高体育教师工资以解决当前问题。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体育锻炼,学校可以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将体育教师在课外辅导和组织竞赛活动中的课时和工作量加入薪酬等补贴政策。

此次改革将体育中考考试从3年1考转变为3年6考,体育考试避免了“一锤定音”,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学校应随之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模拟考核方案,适当增加随堂考试。同时,体育中考要避免形式化,应隐藏于课堂中,采用没有痕迹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

从实际层面操作来看,应该给一线体育教师更大的自主决定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规避“考什么、练什么”以及体育课沦落为体能训练课等问题。每个体育教师都应有自己的体育课程观,要给他们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探索。在考试方式上应突出过程性评价与个体差异,体质健康测试应注重个人纵向对比,并设置多种形式的竞赛加分,把纯粹的体质健康测试和过程性以及结果性评价相融合作为主要评价方式。过程性考察中可采取学生之间相互监督、视频留底等方式来保留原始材料,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体育中考加试的公平性与客观性。

3.2 协同合作推动体教融合,丰富体育教学资源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锻炼,学校应购买统一的考试设备,以确保体育器材充足。针对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上级部门要督促学校体育器材和有关部门检查,制定详细的体育器材检查量化标准,在体育考试中加大考试器材的引进力度。学校对体育设施器材的投入应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有更大的选择权和自主权,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目前城乡中学的差距仍然比较明显,这就要求各地区的学校因地制宜。学校应落实《学校体育与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制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成为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度,制定体育学校等体育系统教师和教练员到学校任教制度和文化课教师到体育学校任教制度;应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渠道,探索先入职后培训的模式;大力培养体育教师队伍,集中当地优秀体育教师进行集体培训,增强学校体育教学和课余培训能力。

政府应支持免费或低收费向学生开放场地和设施,将青少年体育的发展纳入大型体育场馆综合评价体系;鼓励利用场地和设施创建或引进社会体育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公共体育活动。

4 结 语

体育中考改革有利于使体育课摆脱“边缘学科”的命运,能够让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对体育更加认同重视。但体育中考随之带来的“应试教育”,不利于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因此,要用体教融合的指导思想来解决当前中考面临的问题,坚持科学的体育中考制度,使其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中考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讨厌的理由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