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以打造烟台蓬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街区为例

2022-11-04王伟星于冠英刘茗蔚陶香凝

旅游纵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蓬莱文化遗产物质

王伟星 王 铭 于冠英 刘茗蔚 陶香凝

(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烟台 265600)

引言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演化形成并保留至今的、能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气神,是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向心力的文化。传统文化包括能看见的文化,如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古村落、古树木、古道路、古桥梁等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诸多传统农耕、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性、地域性和民间性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促进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具有不可抹去的乡村记忆,因此非遗可以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新活力,一方面可以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保护和传承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手段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受多因素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仍没有达到预期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蓬莱区作为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蓬莱区以文化内涵挖掘为重点,打造仙、海、城、酒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融合多元产业,促进城乡交融发展,不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蓬莱区旅游文化核心吸引力。目前,蓬莱区已初步形成北部“仙、阁、海”,中部“酒、湖、马”,南部“山、林、泉”三大全域旅游发展版块,构建出“山海呼应、城乡交融、全域覆盖”的大旅游格局。

富有“人间仙境”美誉的蓬莱,流传下来的非遗数不胜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非遗正面临式微的困境,鉴于此,要加强对蓬莱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通过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打造非遗产业街区,助推非遗产业化发展。

一、蓬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蓬莱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99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八仙的传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八仙的传说、大杆号吹奏乐、戚家拳、蓬莱阁庙会)、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蓬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102项。截至目前,已有99项进入蓬莱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八仙的传说》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杆号吹奏乐》《戚家拳》《蓬莱阁庙会》等成功申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蓬莱的传说》《烧纸调》《登州海市文化》《蓬莱剪纸》《胶东蹦蹦戏》《蓬莱博秀》《蓬莱小面制作技艺》《胶东焗瓷技艺》《葫芦雕刻技艺》《刘传吴氏太极拳》《蓬莱面塑》等成功申报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使非遗文化进一步走进千家万户,蓬莱区非遗传承人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例如,目前发展较好的蓬莱小面传承人王福禄主打正宗地道的蓬莱小面产品,已在蓬莱城区投放了两个门店;八仙葫芦传承人宋玉良投资建设了蓬莱八仙葫芦工艺品有限公司,已将葫芦艺术品打造成烟台乃至山东省的知名品牌的旅游纪念品;蓬莱剪纸产品也在中央、省、市电视台多方报道,并在相关博览会上多次获奖,其中方倩倩的《老嫚的春天》获得了剪纸终身成就奖。

蓬莱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保护和传承,但是从整体来看非遗产业在蓬莱区仍属于小众产品,大部分非遗项目仅在蓬莱区当地小范围内推广,并没有实现全国范围的商品化和品牌化经营,没有实现非遗社会价值与经济利益的平衡。可见,蓬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待深度传承和发展。

二、蓬莱打造非遗产业街区的意义

传统文化和现代商业完美结合在一起的非遗文化产业街区,在让游客体会城市的文化特色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城市消费,满足游客休闲观光、娱乐购物需求,因此“非遗”产业街区建设成为各个城市近年来推进文旅融合,促进城市消费体系建设的热点。例如,云南丽江雪山小镇非遗街区——纳街、杭州瓶窑老街、温州鹿城街、泉州千年西街、广州永庆坊街区等均在积极推进非遗产业化的建设进程。这些老街均是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依托,力求把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时尚概念,吸引年轻群体,让非遗走向市场,走进百姓生活,成为可学可参观的旅游项目。产业街区也成为品味当地老街市井气息、体验当地文化的新窗口,是推动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非遗+旅游”模式一个很好的探索。

经调查研究发现,蓬莱区在文化街区建设上仍较为薄弱。戚继光故里街区、宝龙广场、悦动港湾等尚包含少量的文化内容,其他如县后路、金水街、抹直口等都属于自发形成的、低端化的街区,与蓬莱区旅游城市形象不符。非遗文化产业街区建设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蓬莱区全域旅游全时、全季、全产业链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旅游休闲文化需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街区建设能够切实体现蓬莱区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让蓬莱区的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海洋文化、葡萄酒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品得出”,实现文化产业聚集,打造蓬莱文化“新会客厅”;另一方面,街区建设又具有休闲商业街的基本功能,能进一步丰富蓬莱区旅游产品类型、提升蓬莱区城市吸引力,促进蓬莱区商业兴旺,为蓬莱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同时,打造非遗文化产业街区,助推蓬莱区文化产业化发展,可进一步体现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采用市场化、产业化的模式使蓬莱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可以被消费的产品,积极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既能增加传统文化的经济效益,也能增加传统文化的社会效益,从而丰富蓬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三、打造蓬莱区非遗产业街区的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区域特色,建议考虑在蓬莱区建设辐射胶东地区非遗产业的烟台市市级非遗文化产业街区。在街区的打造上,以胶东风情为主题,选取较为成熟的历史文化街区或邻近城区的乡村作为试点,也可与后续的登州古城开发相衔接,建设以非遗文化为基底的同时带有浓厚商业氛围的专营试点街区,或可成为登州古城开发建设的新亮点。

鉴于此,建议首推蓬莱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戚继光故里或登州街道三里沟社区进行试点打造。采取对故里街区或者三里沟村局部拆建、功能置换、保留修缮等方式,让游客更多地感受蓬莱乃至烟台地区独特的“人情味”“生活味”“文化味”,让“家的味道”更浓。

(一)突出规划引领

非遗项目的开发可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将非遗街区建设作为蓬莱区文旅产业招引的方向,精选烟台市乃至胶东半岛地区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主打项目,也可筛选一批特色鲜明的县级非遗项目,探讨街区打造和将各类非遗项目引入蓬莱区的可行性,便于分步骤统筹推进实施。

(二)强化政策保障

考虑街区建设需要,建议蓬莱区政府从三方面强化政策保障。一是制定有利于实施“非遗+旅游”发展的扶持政策,出台缓、减、免财税优惠措施。例如,通过市场化运作,招引大集团,鼓励社会资本以合资、合作、投资、参股等方式参与非遗街区建设打造,进一步促进非遗街区的发展。二是在招引传承人入驻街区方面,建议降低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经营创业的门槛,出台具体的可操作的非遗项目配套支持政策。例如,建议非遗传承人与各产业项目入驻店铺免收一定期限的租金,场地、装修等费用也全部由投资方承担,并且派专人帮助非遗传承人及产业项目方经营和推广,最后双方按比例进行利润分成。三是加快实施非遗传承人培养计划,培养和打造一支能够协助传承人推动非遗传承创新的人才队伍,真正实现非遗与文旅融合,让前往蓬莱旅游的游客深刻感受蓬莱非遗文化的内涵,同时让非遗产业做大做强,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三)明确街区主题

考虑到目前蓬莱区乡村旅游特色不明显,建议在街区打造上以留住乡愁为主题,以蓬莱胶东风情为主题,重建胶东乡村生活。街区整体以非遗传承为文化基础,主打建设非遗文化品牌街区。以蓬莱区非遗产品为核心,将蓬莱区现有的非遗产品,如蓬莱小面、蓬莱剪纸、胶东大饽饽、蓬莱面塑、锔瓷工艺等在这里“集中绽放”,有条件非遗项目还可以增加现场体验环节,蓬莱小面、蓬莱剪纸、胶东大饽饽、蓬莱面塑、焗瓷工艺、博绣等技艺在这里集中展示,游客可以零距离与其“对话”,亲眼见证一件作品复杂的制作过程。同时,招引胶东半岛其他地区的非遗产业,依托三里沟村现有主要街区试点打造非遗传承人的合作平台。

(四)非遗为核、丰富周边

以非遗传承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兼顾蓬莱区当地其他美食、文化元素。例如,增加当地海产品海参、鲍鱼、黄花鱼、鲅鱼、虾酱等现场深加工制作销售店铺,增加苹果、樱桃、红薯等农副产品现场深加工制作销售店铺等,引入并开设蓬莱小面、鲅鱼水饺等具有胶东特色的美食加工作坊,引入并开设油坊、酒坊、豆腐、各类面粉等加工场所、生产基地等及制售特色小零食的店铺等,打造既能看得见,又能吃得着,还能带得走的美食消费体验,为蓬莱文旅产业发展增添新的消费业态。通过个性化的产品持续吸引或带动外部消费效应,形成可市场化推广的产品集群。

(五)保持原汁原味和鲜明特色

可以借助三里沟村、七里庄、南吴家村三个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和优势,鉴于非遗街区打造更适宜邻近城区中心圈且以现有村庄进行打造更能体现蓬莱特色的标准,建议选择在三里沟村进行试点,打造非遗传承示范街区,构建蓬莱区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示范基地。以三里沟村为载体,以村民为主体,力争打造民俗浓厚、特色鲜明的“蓬莱印象体验街区”,让城市游客体验最纯正民俗和美食。建议围绕三里沟村,建造石板路面,打造步行街区,布局石磨、牛车、拴马桩等农村生活物件,利用村内原有老房子、老门窗、老旧器具及大锅台等,突出原生态,让村庄内处处都能体现出丰厚浓郁的文化 底蕴。

(六)推动集聚发展

结合烟台现有的非遗资源,采取舞台表演、现场体验、节庆活动、商品展销、宣传展览等形式进行多层次、立体化融合。重点围绕非遗文化街区建设,建设和完善非遗表演区、饮食展示区、技艺演示区、古玩交易区、创意传播区等多个非遗项目功能区。例如,在早晚固定时间,进行非遗项目戚家拳和大杆号的现场演出,引入这些动态的过程、融入参与性的活动或者舞台式的表演来吸引旅游者。面向胶东半岛,通过聚集国家级、省级及烟台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整合非遗产业资源,孵化非遗文创产品,着力打造文化艺术、娱乐休闲、商业消费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观,让故里街区或者三里沟社区成为非遗项目的展示地、集散地和传习烟台市非遗文化的交流互动基地。

(七)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借势借机借力,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加强非遗产品的宣传。例如,鼓励蓬莱的非遗传承人或者表演团体积极参与国内外艺术节、非遗展演、旅游展销会等盛会,进行非遗文化的展示和表演;借助各类传统媒体优势,采取深度报道等方式定期推出非遗专栏专版,引进微信公众号、抖音、网红等新媒体,搭建宣传平台。培训一批懂蓬莱文化、知蓬莱风情、讲蓬莱故事的优秀导游人才,讲好蓬莱非遗故事等。

四、结语

打造烟台蓬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街区,有助于探索出一条满足民众日常文化休闲需要,同时又能满足游客对于蓬莱区历史文化深层次体验需求的街区发展模式,有助于蓬莱区非遗旅游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蓬莱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蓬莱迎曦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蓬莱凝翠
岱山五云缥缈隔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