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景观 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宏观思考

2022-11-04杨丽丽

旅游纵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名胜区风景区石刻

杨丽丽

(大足石刻研究院,重庆 402360)

引言

风景名胜区拥有一个地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或自然遗产,这些宝贵资源即为景观资源,它们是一个地区的文化标志或自然生态屏障,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和不可再生性,是风景区设立的必要条件。

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于1986年设立,其景观资源主要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即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足石刻。1999年底,大足石刻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品牌,促进了大足石刻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多项工作顺利开展,在石刻文物考古、研究、利用和管理方面获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也推动了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管理,提升了风景区的知名度。1990—2020年,风景区游客量基本呈逐年稳步递增趋势,但是,以“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或“大足石刻景区”为关键词检索出的文献资料屈指可数,文献资料内容涉及风景名胜区范围界定、龙水湖景区旅游综合体系规划、旅游商品开发、旅游发展对策、景区空间品质提升、提档升级景区、打造旅游综合体和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建设,基本是从推动旅游发展的角度思考景区建设,缺少从风景名胜区这一定位审视和思考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发展。

2020年以来,旅游、餐饮等服务业受到严重冲击,短期经济增长压力显著。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也未能幸免,从大足石刻年度监测报告可以看出,2020—2021年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参观人数骤减,营业收入明显降低。在此背景下,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出台门票优惠政策刺激消费,同时规划设计相关旅游项目提升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服务品质。另外,2022年7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开展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工作,要求确保生态系统、风景名胜资源、自然与人文景观得到有效保护。基于此,从风景名胜区的角度出发做好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处理好旅游发展与景观资源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对推动风景名胜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概况

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市大足区,重庆成为直辖市后,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重庆市市级风景名胜区。其所含的5个景区地理位置较分散,以大足城区为参照,南北方向毗邻南-北山景区;东北方向是宝顶山-化龙湖景区,正东方向是石门山-跃进水库景区,东南方向为龙水湖-玉龙山景区,西南方向是石篆山-响水滩水库景区,这5个景区距城区约20 km。风景区总面积为84 km,范围涉及大足区6个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有近4万名居民在风景区内生产生活。

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资源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个大类,地景、水景、园景、建筑、胜迹、天景、生景7个中类,山景、洞景、石林石景、湖泊、民居宗祠、宗教建筑、纪念建筑、石窟、植物生态类群、遗址遗迹等18个小类83处景观资源,是自然环境孕育和人类活动的结晶,生动体现了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风貌,也是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财富。

二、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

(一)景观资源保护现状

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的5个景区中,龙水湖-玉龙山景区的湖泊景观区由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保护,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区域由区林业局下属的林场管理机构负责保护管理。南-北山景区、宝顶山-化龙湖景区、石门山-跃进水库景区和石篆山-响水滩水库景区的主要景观资源是古建筑、大足石刻摩崖造像和水景等自然环境,这4个景区范围内的大足石刻文物保护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的区域由文物保护管理单位负责保护管理;其他区域在资源保护方面是以行业主管部门或属地政府为主、风景区管理机构为辅的管理模式。多年来,5个景区范围内未发生水体污染、山体垮塌等灾害,风景资源基本保持完好。

(二)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基于各个景区的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在2010—2015年,大足区政府对北山石刻景区、宝顶山-化龙湖景区和龙水湖-玉龙山景区进行了升级改造,建设了大足石刻博物馆、北山夜游等项目,调整游览路线,改善了游览区域的景观环境,提升了餐饮、住宿、交通等旅游配套设施服务水平,优化了景区售票、讲解等咨询服务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北山石刻景区和宝顶-化龙湖景区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数字化旅游服务设施有待升级改造,文创产品不够丰富,景区内休闲空间还需提升,石刻文化衍生类旅游产品有待开发,景区服务设施空间布局需要优化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景区舒适性和游客体验。虽然龙水湖-玉龙山景区旅游项目具有地域特色、布局紧凑、设施齐全,是感受自然风光、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但缺乏对外宣传,且宣传面较窄,景区品牌效应欠佳,游客量增加不明显。石门山-跃进水库景区和石篆山-响水滩水库景区距离大足区城区较远,未建设完整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暂未对公众开放。

三、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存问题

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成因与风景区地理位置、地区经济发展、景区管理体制、办公资源分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本文仅从与风景区直接相关的规划、设计、建设、宣传和管理方面进行分析。

(一)缺乏专项规划引导

自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建立以来,风景区所在地政府多次启动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因各种因素影响,迟迟未能编制成功。在景区发展方面未进行规划引导,景观资源利用方式以原始游览观光为主,对现有景观资源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开发利用方式缺乏多样化、新颖性,以石刻为主要景观资源的景区特色不鲜明。比如,以地名区分的4个石刻景区,常使游客误认为游览了宝顶-化龙湖景区就不用参观其他的石刻景区,使各个景区在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对外影响力方面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

(二)镇街发展与景区建设缺乏协调性

多年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来保护石刻文物、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对景区外部道路沿线镇街的风貌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较少,镇街的基础设施或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在空间上,缺乏统筹规划布局,景区与镇街的服务设施布局欠佳,造成资产闲置浪费或匮乏,满足不了游客在不同空间上的休闲需求。在经济收入上,景区门票收入占主要部分,景区内外的住宿、餐饮、交通、休闲养生等方面消费收入较低。

(三)项目设计和实施不注重细节

景区项目设计未注重与景观资源内涵的有效衔接,忽视了单个项目与景区整体的关系,项目服务功能、美学、使用者精神和物质需求等设计细节体现不充分,4个石刻景区建筑风格相似,缺乏特色和吸引力;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忽视优化景区内部布局和再利用;服务性项目布局不结合旅游线路综合考虑,未考虑游客生理和精神需求,引起游客需求与景区供给的矛盾,降低了景区舒适度。

(四)对外宣传不够

风景区管理机构曾试图建立单位官方网站作为风景区的对外宣传窗口,一方面因缺乏网站专业维护人员实时更新风景区相关信息,风景区对外宣传被搁置;另一方面,文物保护管理单位虽然每年都会举办省外展览,但侧重于从文物保护角度对外展示、宣传大足石刻,缺少从风景区角度吸引游客来感受渝西自然风光、体验石刻文化和领略风土人情。风景区的游客主要来自重庆、四川等相邻省市,沿海城市和境外游客少之又少,这表明风景区逐渐被淹没在网络信息海洋里,不利于提升风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管理实效欠佳

一个风景区多个管理部门,每个管理部门都从主责主业出发履行对风景区的管理职责,如石刻文化遗产是风景区内的特级景观资源,文物保护管理单位实施的对风景区风貌影响最大的文物保护设施建设工程,改善了景区文物保存的生态环境,完善了文物保护建筑,提升了文物展示利用和保护管理水平,但未从文旅融合的角度考量文物保护工作对风景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的统筹协调作用;而且各个部门工作地点、工作安排和人员调动等因素也影响部门间的沟通效果,难以同时同步开展风景区保护管理工作,间接降低了风景区管理效果。

四、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宏观策略

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保护处于第一位,是风景区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也是风景区存在和持续发展的保障;开发利用是发挥景观资源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的必要途径,但是风景名胜区不等同于旅游区、宗教地、娱乐场,更不是另类城市建设用地,在风景名胜区项目建设管理中,要增强绿色发展的理念,统筹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让风景区保持独有的气质和环境氛围,增强发展活力,才可以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力。

(一)发挥风景区专项规划实效

风景区总体规划是整个风景区保护、利用、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把风景区总体规划的编制成果与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对接、融合,将风景区的功能定位、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建设用地范围和指标等强制性要求叠加到大足区国土空间规划底图上,保证风景区规划能落地实施。随着时代发展,再根据风景区发展需要和国家政策变化改进规划,以一以贯之的专项规划保障风景区可持续发展,避免为了得到一个“成功的”规划而多头规划和重复规划,要承上启下,有效推动实际工作开展。

(二)风景区与镇街统筹发展

大足石刻风景区整体上可采取二元化的开发利用模式,在各个景区的一级和二级保护区范围内,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停止新增与风景资源保护无关的项目,严防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之风蔓延;在各个景区的三级保护区及其之外,综合考虑景区、居民和镇街的发展诉求,以景区所在镇街村设施为基础,统筹共建、共享、共用旅游配套设施,逐步转变当地旅游经济依赖门票的不良状况。

(三)项目设计和实施注重原则细节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项目设计和实施要把握一些约束性原则,如保护好石刻文物的历史文化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对标,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减少重复和浪费;深入挖掘石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对景区旅游项目多元化和特色化策划起到引导作用,扩大文旅融合;项目布局与景区功能分区和旅游线路充分结合,增强景区整体性和服务实效性;项目建设风格与功能相统一,并注重项目的功能复合性及人性化建设;节约集约用地,项目分近期、中期和远期,精益求精,不搞遍地开花式建设,对促进游客量增长没有带动作用的项目暂时不投入资金建设,以此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缩小风景区游憩服务质量与游客品质生活需求的差距。

(四)注重对外宣传工作

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短视频,中央、省、市、区电视台,权威官方网站等途径,发送风景区实体活动或独特的景观资源宣传信息吸引潜在游客;培训好与风景区运营管理相关的餐饮、交通、商场等行业的从业人员,让他们向游客有针对性地推荐风景区旅游线路。也可以考虑把风景区和石刻文物展览一起宣传,打破大足石刻仅有文物展、没有公众休闲体验项目的印象。另外,要加强研发可以随身携带的文创产品,打造物随人动的文化品牌宣传产品,增加文创产品销售收入。有实物,有宣传,相互配合,更好保护和扩大风景区影响力。

(五)探索紧凑高效的风景区管理模式

结合风景区发展渊源、资源特色、地理位置和管理现状,建立职责权限精准专一、统筹推进和协同治理的管理模式。将含有石刻文化遗产的4个景区由石刻文物保护管理单位作为主要的风景区管理部门,其他资源保护管理部门作为配合管理单位;不含有石刻文化遗产的景区即龙水湖-玉龙山景区仍然维持现有管理模式。相关管理部门建立联系工作的钉钉群,各单位派出分管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工作沟通、互通信息;重要事宜可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决定。进一步减少日常的电话沟通协调工作难度,进而提高资源整合度,促进人财物的精准投入,实现风景区的规范高效管理。

五、结语

大足石刻风景区的景观资源种类繁多、内涵丰富,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深入研究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具体措施,进一步细化文中提到的各项策略,以促进风景区文旅融合类旅游项目迭代创新,提高服务质量、扩大知名度,推动风景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名胜区风景区石刻
中外石刻大不同
西狭颂摩崖石刻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文化教育园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某风景名胜区悬索吊桥检测探讨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