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实践课模式构建及实施
2022-11-03刘娟
刘 娟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作为高等职业教学必修科目之一的公共英语课程也应该和其他专业课程一样,让学生习得知识,获得技能。高职公共英语实践课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学生将理论教学内容转化为实践效果,从而提升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为实现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因此,进行高职公共英语实践课教学模式构建及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概述
(一)国外实践教学研究概述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1]他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他认为,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促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1]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主张“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性上面,强调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来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2]他提倡自主教育,反对灌输教育,提倡快乐和兴趣教育,反对填鸭式教育。[2]在这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各国建立了不同的实践教学体系。例如, 德国的FH企业主导型实践教学模式,其中“双元制”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加拿大的能力基础型实践教学模式,把人才培养的核心放到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之上。英国的BTEC教学模式强调在做中学,在做中强调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二)国内实践教学研究概述
国外的实践课教学研究如火如荼,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不断更新,给国内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不少国内学者也在高校大学英语实践课的研究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例如, 束定芳曾指出,语言学习,尤其是外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和语言实践。[3]田忠山认为,实践课程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契机,公共英语课程应当调整课程结构,精简课内学时,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模式。[4]王东等人认为,公共英语实践课是以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一种新型课程,也是最能体现英语教学思路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课程之一。[5]宋艳认为,英语实践课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反思,它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问题,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创作性的发挥。[6]王臻认为,探索和构建以市场为主导方向的公共英语实践课程设计既能充分保障大学生就业市场,又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7]
二、高职公共英语实践课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一)实现知识到技能的转化,服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8]为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职公共英语应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职场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8]高职公共英语是一门技能型课程,语言水平的提高只有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才能体现。构建高职公共英语实践课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工作的真实情境,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真正实现知识到技能的转化,让学生能够“走出去、用起来、能创新,敢创业”。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生生源复杂,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较差,内在动机不足。但是,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外在能动性强。外语教学一个最基本的目标是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开设实践课程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外在动机,从而带动内在动机的转化。传统教学模式往往过多关注教学任务完成的进度,而忽略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挖掘,忽略学生潜能的激发,学生被动接受,遗忘快、收获少。开展积极有效的英语实践课打破了“一言堂”式的“教”,改变“被动接受”的“学”,强调“实践出真知”的“练”,充分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和外在能动性,提升学习效果,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三、高职公共英语实践课模式构建及实施
(一)问卷调查析学情
在开展实践课教学改革前,课题组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学情分析问卷调查,从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习惯、学习目标等方面了解学生生源差异、基础差异、学习兴趣特点等,以便修改课程标准、教学材料、教学设计等内容。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分属于五年专科、春季高职单招、普通高考招生等多种生源类型;学生学习英语时间1-3年不等(中职到高中阶段);各类招生考试中英语成绩从20几分到120分都有,跨度较大;学生普遍认为英语学习非常重要,但因为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就感、获得感小,缺少自主学习的动力;学生很少参与英语实践活动,很少进行团队项目实践;学生在线英语学习工具的使用率较低,基本电脑办公软件、视频拍摄剪辑软件的使用率高,喜欢自拍并进行自我展示。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高职生源复杂,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差异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效低,较少参与英语实践活动,团队意识薄弱,但擅长信息化技术手段运用,喜欢表现自我。
(二)修改课标定方向
根据学情分析的结果,课题组对原有课标从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教学资源、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具体见下表:
表1 课标修订概略
修订后的课标明确了实践课的具体课时分配,为实践课划分了专门的课时;明确了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兼顾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学习需求;此外,拓展了教学目标,丰富了教学资源,改进了考核方式,为开展实践课教学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
(三)教学设计促实施
在课标的指引下,课题组认真研究教学材料,选取具有时代性、趣味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的部分,并结合学校的特色及未来岗位需求确定实践课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制定评分标准及评价模式。实践课主要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教师设计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项目,学生3-5人组合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期中及期末进行课堂展示,分享、交流项目成果。实践项目的设计紧扣课标要求,突显学校办学特色,契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在项目设计、项目指导、项目验收、项目评价等环节全过程与学生进行互动,从文档字体、颜色、排版到视频拍摄、剪辑、编辑,从材料选择到剧本编排,从阅读、翻译技巧到社交、工作礼仪等均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从接受任务、收集材料、分析整理、开展实践、修改提升、分享交流等方面与各自团队成员、指导教师通过在线教学平台、QQ学习群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交流。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从读写译和听说两个大类实现语言知识到交际技能的转化。
表2 实践课教学模式概略
(四)多维评价促成效
为了能更好地达成实践课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课题组经过多番讨论,结合与学生访谈后的结果,制定了期初、期中、期末过程性评估及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生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见图1)。
图1 实践教学多维评价机制
教师从项目启动、完成进度、实施成效等方面全程把控学生的项目实施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记录学生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实践项目的成果。对于进度较慢无法按时提交的小组及时了解原因、调整任务难度、督促提醒;对于不符合要求或问题较大的小组及时反馈修改意见;对于完成度较好的小组给予过程分加分激励。项目成果验收阶段,发布评价考核表,项目小组一一汇报展示,所有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客观评分,最后选拔推荐优秀实践项目举办期末实践项目成果汇报会,邀请辅导员、专业教师进行点评,并将评价意见发布到班级QQ学习群供全体学生参考借鉴。整个评价过程对于实践项目的最终成效有着显著意义。学生的项目得分是一个动态呈现过程,从第一次提交到最终确认提交,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在项目收集平台均能体现。学生在这种多维互动的评价机制下,更加注重实践项目的完成质量,主动配合项目负责人,积极参与讨论,认真修改完善,勇于接受任务挑战,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教学反思促提升
教学团队在每个学期末汇总学生整体实践项目完成情况,并发布相关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实践项目的设置、开展、评价等各方面的意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从2个学期的实践项目开展情况来看,第一学期的实践内容贴近生活,学生普遍感觉趣味性强,参考材料丰富,操作比较容易;第二学期的实践内容贴近职场,学生普遍感觉有一定挑战性,但更实用,愿意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结合平时所学,进行项目实践;整体完成实践项目的意愿较高,对于实践项目的成效普遍认可,从不敢开口到主动开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信息化技能等都得到了锻炼。
课题组在实践课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对于学生个体学情关注度不够,如何做好更全面、更深入的学情分析,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实践课教学设计;学生分组以自愿为主,组间水平参差不齐,如何科学分组才能更好地实现同伴互助,共同探究的学习目的;项目任务的实用性、趣味性、互动性如何有机结合;在开展实践课教学时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做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改进实践项目成果;对于一些优秀的实践项目成果是否可以尝试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库的资源,供今后学习参考,或面向社会开放,开发为在线精品课程,提供给有需要的人群观摩、学习。
通过近2年的高职公共英语实践课模式研究及实践,课题组普遍感受到学生在完成实践项目的过程中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日渐浓厚;学习主动性、团队合作意识、信息化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吃苦耐劳、勇于挑战的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也有明显提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对于高职公共外语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在学生个体学情关注、用人单位需求、实践项目任务设计、实践成果转化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