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图画标记有效建立小班常规习惯

2022-11-03江苏省南京市阅江金达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10期
关键词:调羹图标小班

江苏省南京市阅江(金达)幼儿园 蒋 菁

良好的生活习惯会使幼儿终身受益,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常规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如何建立小班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是每位教师都非常关注的话题之一。借助图画标记可以巧妙建立小班的常规习惯。所谓图画标记,顾名思义就是以“图画”来“标记”事物。通过形象有趣的画面将一些规则表现出来,更利于幼儿去理解与模仿,使幼儿愉快地接受和掌握规则。依据小班幼儿的好模仿、常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等年龄特点,我们特意为幼儿理解和掌握规则提供了一系列有意义、有趣味的材料——图画标记(简称图标)。

图标在小班常规中的作用

图标在幼儿接受和掌握规则时发挥哪些作用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1.图标帮助幼儿掌握生活技能的流程

人们在生活中必须学会和掌握一定的技能。幼儿园时期,幼儿需要掌握基本的自我服务技能,包括吃饭、穿衣、大小便、洗手。如洗手的图标(见图1),我们在儿歌《洗手》的基础上演变,幼儿在图标的提示下了解了洗手过程,对洗手的流程获得二次理解,不用教师经常提醒,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的环节中就得以自觉形成。

图1.洗手图标

2.图标帮助幼儿掌握生活技能的关键点

幼儿入园前的家访活动,我们在与家长交流中了解到,幼儿基本都有自己拿调羹吃饭的经验,但在入园后对幼儿生活技能进行观察时,我们发现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幼儿拿调羹的方法是错误的——反手握调羹。于是,我们设计了正确拿调羹的图标。每一次吃饭前,幼儿都会看着它,再慢慢地学习正确的握法,逐渐就学会正确拿调羹的方法了。

3.图标帮助幼儿自觉遵守一日常规

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对于班级管理和幼儿有序、轻松的生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建立常规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需要不断地坚持与强化。特别是小班的幼儿,他们基本上还没形成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教师要擅于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图标(见图2),让幼儿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

图2.一日生活的图标

图标在小班常规中的运用

1.幼儿选择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标记

在入园时,我们请每位幼儿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作为自己的标记,可以是自己随手的涂鸦,也可以是小贴画,将其贴在自己的个人物品上,如衣帽柜、小床、茶杯箱、毛巾架等(见图3)。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熟悉自己的标记并能根据标记找到属于自己的物品。由于图标是自己喜爱的图案,幼儿很容易喜爱、接受,并愿意去找贴有自己图标的物品。在拥有自己的小图标后,教师请幼儿为自己所在的小组选择标记,并将其张贴在桌子上,提示幼儿所在的小组名称(见图4)。如在提醒幼儿如厕或洗手时,请苹果组小朋友去拿茶杯,苹果组的小朋友齐刷刷地站起来了,当有个别不是苹果组的小朋友也站起来打算拿杯子时,另外小组里的小朋友会很善意的提醒:“你不是苹果组的,你跟我一样是草莓组的”。选图标认识自己小组除了能帮助幼儿较快速的记住自己的小组外,还能帮幼儿记住自己的组员,一举两得。

图3.个人物品的图标

图4.小组的图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教育常规也是社会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标记”作为一种适合幼儿年龄认知特点的传递方式与教育常规结合恰到好处。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更倾向于接受鲜活具体的标记暗示,教育常规的建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无论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幼儿的角度来看,标记对于幼儿教育常规的建立都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2.创设活动室里各区域的标记图

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形象的,根据这一特点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图标划分相应场地,还可以用来提示与区域环境相关规则。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可以和幼儿一起创设图标规则,同时将幼儿共同参与创设的标记融入到环境中,让幼儿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模仿、学习和掌握规则。

幼儿晨间来园后有各种各样的任务,如向老师问早、擦小椅子、照顾自然角、游戏插牌、选择桌面游戏等。单一的任务对幼儿来说没有问题,但是要幼儿同时有序地安排几件事情就有困难了,教师只好一遍又一遍的用言语提醒幼儿。如果我们将图标张贴在教室门口,幼儿一进教室就能看见图标的内容,这种以图画的方式提醒幼儿晨间活动的安排,可以让幼儿在图标的帮助下有序做事情——幼儿轻松、安静地按照图标的内容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班级的常规也逐渐形成。

小班幼儿在洗手时常因拥挤造成混乱,而小脚印图片的出现就很容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在洗手区域的地面贴上了排队的小脚印(见图5),幼儿在洗手时自觉站在小脚印上,渐渐养成了排队的习惯;喝水时要沿着箭头的方向排队,喝完水后将茶杯放到茶杯箱中,整个接水、喝水、送茶杯的过程井然有序;如厕时,在小便池上方张贴了小鸡排队的图画标记,让幼儿明白了上厕所要排队,学小鸡不着急等一等。由此可见,图标让幼儿明确了活动轶序。

图5.排队的脚印图标

教师可以用游戏材料、实物照片的形式贴在相应区域中(见图6),游戏结束后,幼儿在图片的引导和提示下归还游戏材料,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有序性的习惯等。

图6.游戏的图标

图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解决了这些问题,促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幼儿在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下,逐渐掌握规则、遵守规则。

3.巧用零碎时间建立良好常规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很多随机教育的契机,如入离园、餐后、晨谈等,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零星的时间,结合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养成良好常规习惯。教师应借助表情、动作、语言、物品对幼儿掌握规则和遵守规则的行为给予肯定的回应,强化幼儿的正确行为。当幼儿按照一定规则完成任务后,我们就奖励他们一个小贴花或一个小糖豆,同时对他们说:“今天你会自己搬椅子了,你的小手真能干!”“你会向老师问早了,真有礼貌!”“你会找自己的毛巾擦手了!做的真好!”及时鼓励、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同时还可以结合图标将幼儿良好的行为常规编入故事中,每一条规则就是一个小故事,每一个小故事最后概括成一句话讲给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规则。如离园前,可以给幼儿讲这样一个小故事:“小椅子是小朋友的好朋友,它天天和小朋友在一起学本领,做游戏,让小朋友坐在上面,小朋友可喜欢小椅子了,会好好爱护它——两只手轻轻地搬,然后轻轻地放下。”;再比如幼儿将玩具随意摆放,教师就给幼儿讲了“玩具找家”的故事“小玩具找不到妈妈好伤心啊!”等。

巧用零碎时间,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或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便于幼儿理解与模仿,更容易使幼儿获得掌握和理解规则的信息,为幼儿产生相应的实际行为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幼儿通过反复的练习容易较快地形成动力,掌握规则,而且这种形式不枯燥,实际教育效果也比较好。

4.家园共育促进习惯养成

良好常规的建立与培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首先要帮助家长了解良好常规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利用家长沙龙和家园联系平台等,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幼儿良好常规习惯的队伍中,真正做到家园共育。在幼儿入园前的家访活动中与家长交流,得知大部分幼儿在家有自己拿调羹吃饭的经验,但入园后对幼儿生活技能进行观察时发现,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幼儿拿调羹的方法是错的,于是教师设计了正确拿调羹的图画标记。每一次吃饭前,都会让幼儿看着它,然后学习正确的握法。我们将幼儿的情况通过幼儿园的网站,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与反馈。 请家长在家时也要鼓励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拿调羹吃饭;再比如,午睡前有叠衣服环节,虽然教会了幼儿相应的儿歌,能理解的幼儿很快学会了,但是不理解的幼儿还是不会,于是教师用图标呈现叠衣服、卷袜子的方法(见图7)。在图标的提示下,幼儿很快乐就学会了。同样,我们将这一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请家长在家也锻炼幼儿自己整理衣物。家园同步,使幼儿的生活技能和常规习惯得到很大提高。

图7.卷袜子的图标

实践与启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尝试,我们收获了较好的效果。幼儿每天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基本上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较快地接受和掌握了常规习惯。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获得了一些启示:

1.幼儿接受和掌握规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即理解——接受——练习强化——掌握

图标的出现是循序渐进的,不是一下子就把所有的规则标记都展现在幼儿面前,必须有所侧重,一个阶段一个重点。

2.图标设计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体形象——抽象——符号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思维的发展,从具体、直观、形象的图标可以慢慢过渡到抽象的符号标记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标记方式,规范幼儿的行为。

3.规则培养必须前后一致

良好的规则培养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有长期的、一贯性的教育,今天的要求和今后一段时间里的要求是一致的,切不可今天这么要求,明天又那么要求,从而造成幼儿对规则理解的混乱。

4.正面强化当前的行为。

建立相应的激励和巩固机制,对幼儿每一点滴进步都给予肯定和强化,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强化要有的放矢,提高强化要求,从而使幼儿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猜你喜欢

调羹图标小班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Android手机上那些好看的第三方图标包
抢肠粉
不一样的热导体
图标
中国风图标设计
学习自主进餐的小游戏
有意思的厕所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