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记录在语言活动中的多元呈现

2022-11-0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邗上中心幼儿园万士红严高莲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10期
关键词:邀请函儿童语言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邗上中心幼儿园 万士红 严高莲

记录是人类重要的活动,它在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幼儿在学习并欣赏儿歌、故事等语言材料的过程中,使用语言、动作、表演、记录等手段表达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使用简单的语言、形象的符号、生动的图画进行看图讲述、儿歌仿编、故事表演、绘本阅读等活动——这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学习和发展,还能培养幼儿的记录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儿童记录在故事剧中的呈现

儿童故事剧活动强调的是幼儿在表演过程中的所学与所获。在故事分享活动中,绘本《掉队的大雁》中的情节再次激起了幼儿探索和表演的欲望,大家决定用儿童故事剧的形式进行创作表演,进而呈现绘本内容。如何利用儿童记录及各种表演技巧来推进故事剧的发展脉络,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是此次儿童故事剧实践的研究重点。于是师幼共同讨论《掉队的大雁》故事剧的建构与设计,并遇到了以下问题:幼儿会对哪些故事情节和画面感兴趣?幼儿可以选取哪些片段进行演绎?在剧情线索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幼儿可以利用幼儿园或班级的哪些区域建构场景?搭建这些场景需要用到哪些道具和材料?故事里有多少个角色?如何分配?它们的性格特征和外在特征是什么样的?故事中的心理描写较多,如何为角色增补对白?

乐乐小朋友记录本中绘制的连环画使大家眼前一亮,大家一致决定将儿童记录与儿童剧表演联系起来,看看通过儿童记录的方式能否解决儿童剧表演中存在的问题。

1.记录故事内容

《掉队的大雁》这则故事内容生动丰富、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明显。活动开始,教师将绘本投放在阅读区,并在过渡环节、晨间接待、餐前活动时给幼儿讲故事、看课件、读绘本。在幼儿深度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请幼儿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画面和情节,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经过对幼儿记录本内容的分析和解读,教师发现,幼儿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是“森林里落雁与老鹰追逐的过程以及首雁、群雁与老鹰斗争的场面”,这为接下来的剧本创作及台词编创奠定了创新的基础。

2.记录剧本设计

教师启发幼儿边阅读边讨论,边记录边寻找。最后,幼儿寻找到最适合的表演场——幼儿园的假山旁,因为那里有池塘、有真实的大树、有花草与果实。幼儿也记录下本次表演所需要的材料,记录本组成员的具体分工——谁负责道具、谁负责头饰、谁负责场景布置、谁负责旁白,从而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推进着剧本的设计工作。

3.记录角色形象

本剧中有四个重要角色:落雁、首雁、狼、老鹰,每一个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帮助幼儿塑造角色一直是儿童剧活动的难点。幼儿自主分成四组,教师给每组成员分发了纸笔,每位小组成员记录下四种动物的外形概括。幼儿自选一个角色,经过小组讨论后,请一名幼儿当模特,摆好造型,其他幼儿进行描摹,然后在人物轮廓的空白处记录和描绘出对此人物特征的理解。

4.记录创编台词

为了保障表演的流畅性,避免背诵台词出错,幼儿迁移了以前学习儿歌时用到的图文结合记忆儿歌内容的方法,自创文字符号和图画,用类文字的方式图文并茂地记录台词。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忆故事和台词,让演出效果美好又流畅。

5.记录观影票券

剧本、头饰、道具、场景、演员都准备好了,请谁来观看呢?幼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要邀请爸爸妈妈,有的要邀请隔壁班的老师和小朋友,有的想邀请园长妈妈。于是,在爸爸妈妈的协助下,一张张别具一格的邀请函新鲜出炉啦!每一张邀请函上都注明了邀请嘉宾、演出地点、演出时间和演出单位,每名幼儿都手持邀请函亲自去邀请心仪的观众。邀请函成为了幼儿与身边同伴、成人交流的媒介,幼儿在互相分享和递送邀请函时,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6.记录观剧评价

儿童故事剧《掉队的大雁》各项准备都已到位,接下来就是正式的演出啦!这时有幼儿问教师:“我们分八组表演,想请来看表演的嘉宾当裁判,看哪一组演得最好。”经过小组商议,大家决定此次表演设最佳话筒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创作奖、最佳道具奖等奖项。幼儿兴奋不已,制作好海报、准备好音乐、记录好投票图片(有五角星、爱心、话筒、裙子)后,演出正式开始。康乐园里、池塘边、大树旁,场记、主持、嘉宾、演员各就各位,幼儿分八组进行了一场儿童剧表演,人人参与,个个精彩。结束后,家长代表、园长妈妈、邻班伙伴进行现场投票并为幼儿颁奖。这次活动不仅让每位幼儿都有了表演的机会,而且锻炼胆量、收获了自信。

儿童记录表征在谈话活动中的呈现

儿童头脑中的表征经过加工、改造而产生的新形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想象。幼儿谈话的过程就是运用想象的过程,也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在创造性思维运行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幼儿运用记录表征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使谈话内容更深入、表象更具体。

节假日后,幼儿回到了幼儿园,他们都有讲不完的新鲜故事。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节日故事,教师引导幼儿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幼儿首先欣赏了教师“我的劳动节”的思维导图,然后以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故事——有的记录自己看古运河花灯,有的记录去奶奶家过节,有的记录去图书馆看书,有的记录和家人吃大餐——记录表征使谈话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儿童记录表征在诗歌活动中的呈现

儿童诗语言具有跳跃的节奏、丰富的内涵、鲜明的个性,如果再融入记录表征和有趣的游戏,诗歌教学则会给幼儿创造出一个充满想象的故事,营造出一个表达充分的空间。

在大班儿童诗《家》中,教师一改以往逐句学习和理解的模式,先请幼儿完整地欣赏诗歌,然后由幼儿将诗歌中的蓝天、树林、草地、小河、花朵、幼儿园等事物进行创造性的记录表征,再将六幅画张贴在六面体的骰子上,以掷骰子的游戏方式分解学习内容,边游戏边学习。随着骰子的滚动,幼儿既兴奋又好奇,他们看着图片共同讨论:蓝蓝的天空是谁的家?蓝天上还会有谁?谁喜欢生活在树林里?幼儿自由表达着诗句,同时也用掷骰子的方法学习诗歌、创编诗句,表达完之后还记录下创编的图画。幼儿在表征图画中对儿童诗中的情节有了独特的感知——记录表征赋予了幼儿想象、表达、创造的空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而幼儿的记录表征也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幼儿学习语言时,教师要将幼儿的全部生活当做语言活动的“活教材”,积极创设各种语言活动的平台和情境,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记录表征,引导幼儿充分表达、积极思考,促进幼儿思维和语言的同步发展。

猜你喜欢

邀请函儿童语言
神秘的邀请函(上)
会议邀请函
语言是刀
邀请函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王子的邀请函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有我语言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