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效果

2022-11-03尚姿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14期
关键词:甘草酸紫癜过敏性

尚姿

(河南淮滨县人民医院儿科 淮滨 464400)

过敏性紫癜是临床上常见的血管类疾病,为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该病多发于5~8岁儿童群体,且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感染(尿路感染、感冒、肺炎)、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等均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消化道出血、皮肤紫癜、腹痛、血尿、关节肿胀等是该病常见的临床表现,该病早期无典型症状,在临床诊断中极易与胃肠及关节疾病相混淆,确诊时部分患儿因病情延误而增加治疗难度,甚至可累及消化道、皮肤、肾脏等多脏器及系统,危及患儿生命安全[1~2]。因此,给予过敏性紫癜患儿积极治疗尤为重要。现阶段,临床对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治疗以抗感染、阻断过敏原为原则治疗。相关研究显示[3],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发展与炎症介质、细胞免疫反应等因素存在密切联系。西咪替丁可提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患儿肾脏损伤[4]。复方甘草酸苷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能够有效抑制机体内的抗原及抗体,较好地阻碍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产生,进而从根本上阻断病变物质的进展[5]。鉴于此,本研究以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探究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8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均为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收治,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4)及对照组(n=44)。研究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3~15岁,平均(9.60±1.43)岁;病程3~13 d,平均(8.59±0.42)d;体质量14~38 kg,平均(26.83±2.68)kg;疾病类型:18例单纯型,10例腹型,4例肾型,12例关节型。对照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4~16岁,平均(9.57±1.42)岁;病程3~15 d,平均(8.84±0.41)d;体质量13~37 kg,平均(27.02±2.04)kg;疾病类型:17例单纯型,12例腹型,5例肾型,10例关节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2018-09-008)。

1.2 诊断标准 符合《小儿过敏性紫癜诊疗指南》[6]中疾病诊断标准,患儿于发病前1~3周伴有低热、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及全身不适等相关临床症状,臀部及下肢大关节附近出现大小不等,且呈对称性分布的斑丘疹样紫癜,伴有水肿、荨麻疹或多形红斑;病程过程中可见关节痛或出血性肠炎;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均正常。

1.3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首次发病;患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已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伴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感染或传染性疾病;有意识障碍,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钙剂、抗过敏、补充维生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用西咪替丁(国药准字H20060637)治疗,取10 mg/(kg·d)注射用西咪替丁与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周。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国药准字H20080026)治疗,采用静脉滴注治疗方式,20 ml复方甘草酸苷与5%葡萄糖溶液250 ml混匀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周。

1.5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患儿胃肠道不适、皮肤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全部消失,无新的紫癜出现,实验室各指标水平均恢复正常为显效;经治疗,患儿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实验室各指标水平均改善为有效;各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各指标水平均无好转为无效。(2)对比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关节疼痛、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及腹痛症状消失时间。(3)对比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及免疫功能各指标水平:采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4 ml清晨空腹静脉血,取2 ml血液标本行EDTA抗凝处理后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中CD4+、CD8+水平;另取2 ml血液标本以3 500 r/min速度,离心半径10 cm,离心10 min获得上层血清,血清中白介素-9(Interleukin 9,IL-9)、白 介 素-17(Interleukin-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应用ELISA法测定。(4)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包括面部潮红、皮肤瘙痒等。

1.6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研究组关节疼痛、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及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s)

腹痛症状消失时间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关节疼痛消失时间皮肤紫癜消失时间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44 44 t P 4.02±1.31 5.98±1.68 6.103 0.000 5.20±0.69 8.95±1.42 15.756 0.000 3.06±0.72 5.68±1.26 11.976 0.000 3.20±0.76 4.56±1.13 6.625 0.000

2.3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IL-9、IL-17、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s)

TNF-α(mg/L)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IL-9(ng/L)治疗前 治疗后IL-17(ng/L)治疗前 治疗后44 44 t P 61.24±8.75 61.30±8.82 0.032 0.975 20.36±5.21 34.29±6.47 11.123 0.000 32.50±4.53 33.02±4.12 0.563 0.575 19.75±2.43 26.49±2.51 12.797 0.000 31.49±2.57 31.53±2.63 0.072 0.943 13.50±2.12 22.19±2.10 19.317 0.000

2.4 两组免疫功能各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免疫功能各指标水平比较(±s)

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CD4+(%)治疗前 治疗后CD8+(%)治疗前 治疗后44 44 t P 25.46±4.50 26.01±4.03 0.604 0.548 43.59±5.61 30.74±4.25 12.111 0.000 35.49±4.58 35.51±4.60 0.020 0.984 18.55±2.74 25.79±3.02 11.777 0.000 0.71±0.13 0.72±0.09 0.420 0.676 2.58±0.34 1.54±0.40 13.141 0.000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出现面部潮红、皮肤瘙痒各1例,发生率为4.55%(2/44);对照组出现1例皮肤瘙痒,发生率为2.27%(1/44)。两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主要危害关节、肠胃、皮肤等组织器官的疾病,可引发胃肠道不适、关节炎、皮疹等临床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心肌损害等疾病,危及患儿生命安全[7]。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目前暂无明确定义,认为该病与患儿接触的过敏原、免疫功能、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相关研究表明[8~9],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该病与免疫功能紊乱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临床在治疗过敏性紫癜中应以抗炎、调节免疫及抗变态反应为基本原则。现阶段,对于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暂无特效药物,传统方法治疗中多采用抗组胺类药物、钙剂等确保及恢复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但因该方法治疗周期较长,停药后症状易反复,使得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局限性,远期效果不佳[10]。

西咪替丁为H受体拮抗剂,该药物药理作用在于通过抑制H受体的表达,增强NK细胞功能,同时还可抑制TS细胞功能,达到有效修复皮肤创伤的目的。另患儿在接受西咪替丁治疗后其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强,能够有效减轻因疾病导致的肾脏损伤及免疫性消化道溃疡,抑制患儿病情进展,从而达到缓解疾病的目的[11]。IL-9、IL-17、TNF-α均为临床常见的炎症介质,其中IL-9、IL-17在多种免疫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而TNF-α则为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其水平高低与炎症反应程度呈正相关,即炎症反应越严重,TNF-α水平越高[12]。相关研究显示,过敏性紫癜患儿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可引发B细胞及T细胞亚群失衡,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将进一步加重B铣刨机组织炎症介质的分泌时空,刺激其产生相关抗体,升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CD4+、CD8+、CD4+/CD8+均为T淋巴细胞亚群,亦为免疫调节相关指标,其中CD4+细胞具有重要细胞免疫功能,该指标可与机体非多肽类物质相结合后发挥抗感染的作用;CD8+细胞则可直接产生杀伤作用,能够直接清除靶细胞;而CD4+/CD8+水平的高低则可充分反映患者的免疫功能好坏[13]。本研究结果显示,较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更短、治疗后IL-9、IL-17、TNF-α水 平、CD8+水 平 更 低,CD4+及CD4+/CD8+水平更高(P<0.05),表明对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儿各临床症状均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缓解,并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分析其原因可知,复方甘草酸苷是由蛋氨酸、甘草酸苷、甘草酸单铵盐、甘氨酸等成分组成的复方制剂,现多应用于紫癜、荨麻疹、湿疹等疾病的治疗。该药具有能够有效发挥抗炎及抑制阳性反应的效果;同时,复方甘草酸苷能够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水解所需的磷脂酶A2,减少前列腺素和白三烯合成,具有抗过敏、抗炎的作用,可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酶相结合后产生强大的亲和力,缩短类固醇在肝脏中的代谢速度,对皮质激素有其抑制应激反应的作用[14]。另该药物还具有抑制患儿机体产生抗体及抗原等作用,可对抗原-抗体等复合物产生抑制作用,从根本上阻断病变物质的发展,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15]。由此可见,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获得的治疗效果优于单药治疗,可更好地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病情恢复,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本研究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少,治疗后随访时间较短,在后续研究中需扩大研究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从而获得更加确切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在短时间内快速缓解患儿病情,降低各炎症介质水平,提高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甘草酸紫癜过敏性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某院甘草酸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合理性评价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甘草酸单铵异构体探索性研究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儿童过敏性紫癜饮食影响因素分析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