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的“头等大事”

2022-11-03

红领巾·探索 2022年9期
关键词:冠礼阎立本韩熙载

帽子在古人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用来保暖和防护,还与礼仪密切相关。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要戴不同的帽子,仅“冠”这种帽子,就分为进贤冠、獬豸冠、远游冠、貂蝉冠等十多种……

明代鲁荒王九旒冕,藏于山东博物馆

弁(biàn),一种礼冠,作用仅次于冕明代九缝皮弁,藏于山东博物馆

冕冠

我们常在影视剧中见到皇帝戴这种帽子。实际上,这是帝王、诸侯和卿大夫都能戴的一种礼冠,也叫“平天冠”。它前低后高,两端垂着的多串玉珠,叫“旒”。旒的多少取决于戴冠者的身份,帝王用十二旒。

《历代帝王图》(局部),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幞(fú) 头最时尚

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巾帕,盛行于唐代,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会使用。虽为男子的帽子,但也受到了女子的喜爱。幞头后面的两个“飘带”是它的“脚”,由唐、五代至宋,软脚逐渐变成了硬脚,甚至变成了向两边伸出的展脚。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局部)中的幞头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中的幞头

《宋仁宗坐像轴》(局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至宋代,软巾幞头变成了展脚幞头(硬壳帽子)

冠礼,笄( jī)礼

“冠”这种帽子,一般用在比较严肃的场合。所以古代男子20 岁才开始戴冠,戴冠时,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

“笄”是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年满15 岁时,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行“笄礼”,表示已成年。

数不尽的帽子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中的轻纱帽

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局部)中的白幍(白纱帽)

元代皇帝忽必烈戴的银鼠暖帽

明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

猜你喜欢

冠礼阎立本韩熙载
点睛
被误读的《韩熙裁夜宴图》
中国古代的冠笄之礼
丹青神化
论唐代绘画发展
5《韩熙载夜宴图》:中国最早的情报就这样传送了
한국 근현대 혼례음식 변화의양상에 대한 고찰―문화교육의 시각에서
韩熙载夜宴图
舞台空间与数字世界中的《韩熙载夜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