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的校本化学科单元作业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2022-11-03马宇澄

物理教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校本建构高质量

曹 东 马宇澄

(1.江苏省怀仁中学,江苏 无锡 214196;2.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 无锡 214101)

1 为什么要建构高质量的校本化学科单元作业体系

作为一线普通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量,设计学生作业的方式一般有3种.第1种:挑选一本教辅资料,每天按照教辅资料的安排,布置作业.第2种:挑选教辅资料的题目,有选择的布置作业.第3种:多方面获取教学资源,自己重新编写作业.3种方式各有各的优劣之处,但是在“双减”背景下,如果这么做,达不到“作业育人”的目标.建构高质量的校本化学科单元作业体系才能达成“作业育人”的目标.

为何要建构高质量的学科单元作业体系? 因为作业是育人的关键环节.学生学业的好坏与做什么样的作业直接相关.同时作业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关键环节.单独的几次好作业或者几个单元的好作业达不到育人的效果,不能产生系统效应,因此要建构高质量的学科单元作业体系.很多教师都在自己编写学案,但是缺乏建构高质量的学科单元作业体系的意识.很多教师也能编出好的作业题,但是缺乏系统化的设计意识与设计能力.当前很多学校利用教辅资料或者自编作业,只是传统意义上的题目累加,在作业设计目标的指向性,内容的纵向联系结构、难度结构、题型结构,作业类型结构和质量水平结构等方面缺少系统设计.这样就容易导致作业的题目重复和内容重复,作业量加大,作业和教学以及评价之间的脱节,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学习质量低下.

为什么要建构校本化的学科单元作业体系?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花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但是他们又有一定的共性.作业设计体现共性的同时还要体现个性.每个学校不一样,每个班级不一样,每个学生不一样.因此作业设计要体现个人需求的最大化.作业设计要以校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设计出适合本校学生的个性化的作业.这样才能保证布置给每个学生的作业更适合更有针对性,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2 什么是高质量的校本化学科单元作业体系

所谓体系,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体系具有结构性、系统性、关联性、序列性等特征.[1]高质量的校本化学科单元作业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要求.

2.1 建构不同年级的学科单元作业体系,确保纵向衔接的科学性

学科单元作业体系就是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按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系统设计不同年级的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结构和作业形式.从单元作业设计的角度去思考,保证不同年级之间作业内容的科学性和序列性,避免不同年级作业内容缺乏系统性、简单重复叠加、机械应试等情况.

以高中物理学科单元作业体系设计为例,教师在作业设计时首先要考虑不同学段的作业内容与要求,同时还要能够加强和其他学段的衔接思考.高中物理学科作业体系,主要思考高中所有的物理作业内容和要求,同时要思考和初中、大学物理作业内容之间的关联,尤其是高一年级,作为初中到高中的衔接年级,要考虑初高中的衔接问题.其次要考虑在一段时间内连续课时所布置的作业在内容上要有衔接性,在质量水平上要有进阶性,同时对同一个能力要求,在不同课时中呈现方式体现能力进阶的特征.例如,物理学习过程中,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能力要求,贯穿整个高中物理学习过程,教师在不同课时安排作业时,体现不同水平的能力进阶要求.

2.2 建构同一年级的学科单元作业体系,确保横向衔接的关联性

同一年级的学科单元作业体系,主要是不同学科间在同一年级知识交叉的横向关联体系.不同学科的作业体系在同一时间段内的作业在内容、要求与能力上具有关联性和协同性.[2]例如,高一物理学习过程中,会涉及数学的三角函数问题,如果数学这方面内容安排滞后,物理作业安排时可以先适当补充.在高二年级涉及这方面内容时再适当加深.

2.3 建构一条龙循环体系,确保学科单元作业体系各环节的互动性

建构一条龙循环体系,即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讲评、分析、辅导、再修改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循环发展,像流水一样动起来,而不是死水一潭.例如,学科单元作业设计中要思考作业目标、内容、结构、形式等,同时应该思考如何评价,即如何批改、分析、讲评、辅导.在这一条龙的过程中,要思考不足之处,加以改进矫正.作业从设计到批改再到讲评辅导就形成了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矫正的互动体系.

因此,高质量的校本化学科单元作业体系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学科建设的长期性任务.这就要求学校层面牵头,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技术核心骨干,发挥每位教师的能动性,系统思考形成高质量的校本化学科单元作业体系.

3 如何建构和实施高质量的校本化学科单元作业体系

高质量的校本化学科单元作业体系建构,首先需要整体考虑整个学段的学科教学工作,考虑学科纵向联系的同时还要兼顾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从“育好人”的角度思考建构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作业体系.那么,如何建构和实施高质量的校本化学科单元作业体系? 笔者认为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整体设计,利用单元作业设计的关键技术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形成适合本校的作业体系.

3.1 开发单元作业设计的关键技术

单元作业设计的关键技术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技术层面上考虑作业目标的分解、作业内容的处理、作业结构的优化和作业评价的实施,设计出多种不同形式的作业.主要包括: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和学情怎样确定作业目标,怎么从课标分解到单元目标,怎么从单元目标走向课时目标;[3]真实情境下问题如何进阶确定作业内容,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依据教材习题和教辅重组内容,实现知识结构化,从而实现作业结构优化;依据物理核心素养的五级水平,利用SOLO分类理论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改进评价方式和形成评价规约.单元作业设计具体的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单元作业设计的技术路径

3.2 依据作业目标,在真实情境下,问题进阶确定作业的内容和结构

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和学生的实际学情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和课时目标,选择真实情境设置进阶问题,确定作业的内容和结构.真实情境是指与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生能够经历的实际生产和生活情境.[4]问题进阶是指设计问题时应该针对学生学习中对核心概念的认知发展路径中的重要台阶.通过真实情境下的进阶问题的解决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解题走向解决真实问题.

案例1:电表改装问题的作业设计.

实验室有一电流计表头的内阻Rg为2000Ω,满偏电流为Ig为300μA,

(1)要测量标有额定电压2.5V 的小灯泡两端电压,要把它改装为量程为0~3V 的电压表,画出改装电路图,计算出需要的电阻阻值.

(2)要把它改装为量程为0~15V 的电压表,画出改装电路图,计算出需要的电阻阻值.

(3)要改装为一个量程为0~3V 和0~15V的多量程电压表,画出改装电路图.

(4)要把它改装为量程为0~0.6 A 的电流表,画出改装电路图,计算出需要的电阻阻值.

(5)要把它改装为量程为0~3A 的电流表,画出改装电路图,计算出需要的电阻阻值.

(6)要改装为一个量程为0~0.6 A 和0~3A的多量程电压表,画出改装电路图.

(7)你能设计一个改装方案,将此电流计改装为4个量程,既可以测电压亦可以测电流的双用表吗? 请画出改装电路图.

设计目的:测量出实验室常用电流计的内阻为2000Ω,改编和设计实验室真实情境下,电表改装类习题.首先,比以往教辅书上的数据真实,学生计算出数据和设计出电路与实验室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对照,理论和实验或实际吻合,学生感觉真实,能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有成就感.其次围绕学生学习电表改装这一核心问题的认知典型路径设计问题,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挑战性,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这样的作业锻炼学生的思维,真正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

3.3 探索实践性作业设计,尝试不同类型作业的设计

实践性作业是指对动手实践操作类内容的考查,主要指向实践能力的提升.[5]内容选择上主要为生活中的小实验,课本上的课外实验,也可以是与物理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结构上设计时要将实践任务系列化、系统化,与课程标准对单元中实践性的知识要求能够对应起来.强调动手做,能思考,对实践操作过程、总结和反思能够形成文本性的实践感悟.

案例2:测量地铁的加速度.

某人想测量地铁启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他把一根细绳的下端绑着一支圆珠笔,细绳的上端用电工胶布临时固定在地铁的竖直扶手上.在地铁起动后的某段加速过程中,细绳偏离了竖直方向,他用手机拍摄了当时情景的照片(如图2所示),拍摄方向跟地铁前进方向垂直.根据这张照片能否估算此时地铁的加速度是多少? 如果可以请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如果不行,请写出你的具体方案.当你乘坐地铁时,可以尝试测量地铁的加速度.

图2

设计目的:本题是教材课后习题改编.通过真实照片的展示,让学生可以依托生活中乘坐地铁的实际感受,发挥自己想象,结合所学知识能够理性思考,作出正确判断,形成合理方案,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完成实际操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作业是育人的关键环节,建构高质量学科单元作业体系是实现作业育人的的有效途径.建构高质量的校本化学科单元作业体系能够提升每个教育者的作业设计能力,同时让被教育者在作业过程中提升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猜你喜欢

校本建构高质量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