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与运行所思
——以滕州市博物馆为例
2022-11-03潘晓庆葛海洋
潘晓庆 葛海洋
(滕州市博物馆,山东 滕州 277599)
滕州市博物馆是集历史、艺术、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地方博物馆。2020年12月,滕州市博物馆获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对于滕州市博物馆而言,“国家一级博物馆”的称号,是荣誉,更体现责任;是成绩,更凝聚期待。滕州市博物馆在新馆建设、一级馆申请创建、一级馆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现简要述之,以期对同行博物馆的创建、运行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1 一级馆创建之路
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是对博物馆建设及运行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是衡量一座博物馆综合实力的“试金石”。“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是定级评估授予的最高等级,代表我国博物馆行业发展的最高水准。谁能获此殊荣,充分说明博物馆在建设及运行管理上走在全国前列,也是一代代文博人孜孜追求的前进动力。
滕州市博物馆在新馆建设之初就以创建国家一级馆为目标,将一级馆评估运行标准融到新馆建设的整体设计理念中,在场馆建设、展陈设计、配套设施等硬件设施方面不断提升、深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先后十余次前往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先进的省、市博物馆参观学习,聘请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大学、山东博物馆相关专家、学者对整体结构布局、展陈设计大纲不断打磨提升。经过五年的辛勤付出,一座新的集历史、艺术、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地方博物馆拔地而起(图1)。
图1 滕州市博物馆外景
滕州市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20487平方米,为汉唐风格,地下一层、地上五层,框架式结构,设置五个常规展厅和四个临时展厅,展陈开放区域8000余平方米。新馆陈列以滕州的发展为主线,由“文明曙光”“三国五邑”“泱泱汉风”“滕韵绵长”“峥嵘岁月”五个部分组成,介绍了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北辛文化到解放战争时期绵亘上万年的地域发展历史,集中展示了滕州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真实再现了滕州地区历史化的进程。滕州市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藏文物特点,开设了“赫赫青铜”“镜鉴古今”“陶风瓷韵”“玉韵华章”四个专题展厅,让悠久的历史与盛世的风华交相辉映,全面展示滕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图2~图4)。同时配备可容纳300人的多功能综合性学术报告厅,面积达300平方米的两个寓教于乐的多功能学堂——“尚善学堂”和“孔子学堂”,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综合体验室和文创展示区。
图2 青铜器展厅内部场景
图3 内部场景照片
图4 内部场景图
2017年,由于新老两馆交替,人员精力有限,滕州市博物馆一级馆申报之路只能暂时搁置,全力冲刺新馆建设,为一级馆创建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2020年1月,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施行《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2019年12月)等文件的决定,公布了最新修订的《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和《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7月16日,国家博物馆协会印发了《关于开展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的通知》。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滕州市博物馆创建之路再次提上日程。
1.1 健全机构,组织保障有力
滕州市委、市政府对于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专项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相关领导为小组成员,文旅中心主任为办公室主任。领导和组织机构的建立,为推进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滕州市博物馆成立以馆长为组长、分管副馆长为副组长的协调推进小组,下设综合管理组、藏品管理组、宣传教育组、陈列展览组和安全保卫组五个专项小组,根据《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对标对本,查缺补漏,举全馆之力推进博物馆定级评估申报工作。在整个评估定级过程中,省、市各级主管部门对滕州市博物馆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山东省评估定级专家组先后到滕州市博物馆审查、指导评审的各项具体工作,山东省文旅厅、枣庄市文旅局领导亲自到现场模拟督导,滕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事特办,为滕州市博物馆增批12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并多次召开现场协调会,解决实际难题。滕州市博物馆全体人员在文旅中心的领导下,咬定目标,主动担当,苦干实干,为一级馆的成功申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夯实责任,整改落实到位
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的推进过程既是滕州市博物馆近几年来工作成绩的梳理过程,也是问题和短板的发现过程,更是博物馆提档升级的一次重要契机。滕州市博物馆根据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手册制定任务目标分解表和分工方案,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逐项开展对照自查,实行“一天一汇总,一周一上报”。对查出的整改问题,采用倒排工期表、逐项对标销号,能解决的及时整改完善,不能解决的通过申报程序上报领导小组协调处理。通过上下联动,全员参与,驰而不息,扎实推动了定级评估工作,在创建过程中不断提升工作水平,针对薄弱环节,在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先后参加6次专题培训,按时完成3个板块178个申报附件的资料收集整理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协调解决基础设施、绿化工程、配套提升等12项场馆问题,滕州市博物馆先后调整部分导览标识、智慧语音、完善库房和安防消防标准化管理规范等10余项整改提升工作,使博物馆整体硬件配套设施和软件运行管理水平得到不断完善提升。
1.3 以评促建,全面提升完善
在此次博物馆评估定级过程中,我们坚持以评促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软实力。科学谋划博物馆定位,依据单位实际明确宗旨和单位规划,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推行博物馆理事会制度,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10年长远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制定年度目标任务并督导实施,大力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创新。培育和集聚一批中青年骨干人才,加强紧缺人才培养,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健全文博人才体系。以藏品为依托,加强学术成果转化,推动文博知识普及,推出有分量的学术成果。利用多种渠道和平台,做好展览的宣传推介,激发博物馆的创新活力,不断打造博物馆核心竞争力,采用更加生动的方式让文物“活”起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从观众的感受出发,提高策展和公教活动的能力,将专业化呈现、艺术化表达和大众化普及相结合,让观众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在此次博物馆评估定级过程中,滕州市博物馆充分认识到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的重大意义,为继续做好晋级后博物馆运营工作、增强博物馆综合实力、促进文物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宣传推介滕州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 一级馆运行需解决的问题和思路
2.1 解决运行资金匮乏、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
由于财政经费投入有限,没有额外的费用收入,同时没有建立完善的经费运行保障体系,导致运行资金匮乏,进而制约了博物馆的长远发展。2万余平方米的场馆,每年的基本运行支出、水电能耗支出、安全保卫及物业服务支出占据财政拨付经费总额的三分之二,剩下的财政费用仅够维持日常设备维护运行,藏品文物征集、特色展览举办、专业人才引进等费用捉襟见肘。
滕州市博物馆建馆时得到当地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鼎力支持,把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积极申请上级展陈提升等各项专项资金,多渠道寻求政策和资金的扶持。签约首创未来(山东)文旅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开发文创的新模式,由企业给博物馆提供文创赞助支持,博物馆提供宣传场地和文创元素,达到资源优势互补。通过举办高考招生系列知识讲座、“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民营企业家文化大讲堂等各种系列专题讲座,让博物馆的人气和社会资源不断聚集提升,当社会资源集中于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中时,博物馆事业规划和发展才能更加科学有效。
滕州市博物馆大部分工作人员是事业单位统招进入,之前不受专业限制,对口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导致专业知识掌握相对薄弱,专业技能亟待提升。后期受人员编制等名额限制,导致文博专业的毕业生很难进入,进而限制了博物馆科研、展陈、文创等综合实力的提升。人才资源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关键,树立“人才兴馆,学术立馆”的观念,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过硬的人才队伍尤为重要。
滕州市博物馆根据国家的专业技能培养政策,制定适合单位实际的人才培养计划,先后派人参加山东省考古调查勘探培训班、山东省田野考古技术培训班、山东省文物修复技术培训班等各类培训30余次。先后与山东博物馆、上海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等大型博物馆或开设考古、文博学科的科研院校合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技能交流和培训,不断提升整体专业技术能力。滕州市博物馆重视学术研究力度,在组织开展好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大力营造自由探索、锐意创新的研究环境,以业务促科研,以科研拓业务,科研能力持续增强。
2.2 解决展陈形式单调、资源融合束颈的问题
中小型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潮流,转变传统展陈思维模式,首先要树立博物馆是集当地历史、文化、艺术精华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枢纽,放弃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室”的传统思维。滕州市博物馆不断加强对自身文物藏品的深入研究,充分发掘文物藏品背后的故事。依据馆藏资源,开设“赫赫青铜”“镜鉴古今”“陶风瓷韵”“玉韵华章”四个专题展厅。通过陶器模拟制作、金文书写释读、汉服虚拟换装等数字化展陈新模式,不断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合理利用声光系统、多媒体影像,对“北辛文化”“文公问政”“前掌大车马坑”“滕县保卫战”等场景进行复原重现,使展陈形式多元立体,增添了展览的趣味性和真实性。数字化建设持续加强,线上、线下展览并驾齐驱,开设网上数字全息虚拟展示系统,增设语音导览系统和温湿度监测和控制系统,推进馆藏文物预防性和数字化保护方案的落实。
滕州市博物馆突出原创性、艺术性、观赏性,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丰富展览活动,充分让文物“活”起来。临时展览异彩纷呈,“惟薛有序 于斯千年——古薛国历史文化成果展”“众志成城 守护文明——滕州市打击文物犯罪成果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联合办展理念新颖,与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联合举办“家和万事兴——家教家风主题展”,联合徐州博物馆举办“淮海经济区博物馆联盟成立暨区域文明展”,影响深入持久。对外交流展览绘声绘色,交流举办“‘璇玑碎锦’青铜器全形拓作品展”“那些年 那些人 那些书——连环画中的红色经典图片展”社会反响良好。博物馆宣传在注重传统宣传媒介主导的同时,更加注重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等新媒体使用,使观众不用亲自到博物馆也能领略到博物馆文化的魅力。
先后和人民网红色云展厅、山东电视台《高质量发展看山东之走进滕州》、齐鲁电视台《博物齐鲁馆藏乾坤》、徐州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等省、市新闻媒体广泛交流合作,邀请相关媒体对博物馆进行专题宣传报道、网络推介,不断扩大博物馆的宣传度和影响力,把博物馆打造成文旅融合交流新高地,让更多观众打卡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2.3 解决服务水平底下、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社会教育方面,滕州市博物馆依托齐鲁文化开展特色博物馆文化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博物馆文化宣传。在注重数量的同时,也在对形式进行开拓和创新。
2.3.1 创新课程
滕州市博物馆自新馆建成后,大力开展多样性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包括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青少年绘画大赛以及“活力亲子乐 欢度母亲节”活动等系列主题活动。活动的举办以临时展览和节假日为依托,将创新课程、亲子体验等融入线下博物馆教育中(图5)。
图5 活动照片
2.3.2 跨界合作
滕州市博物馆积极与其他地市博物馆展开跨界合作,合作方式包括举办系列讲座、进行展览交流和联合举办活动等。滕州市博物馆开设“文博大讲堂”系列讲座,邀请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对滕州遗址考古新发现及重要收获进行讲解和科普。滕州市博物馆先后和山东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烟台市博物馆、淄博市博物馆等馆开展馆际学习交流。种种合作和交流,涉及的内容由讲座、活动到展览,不可谓不多样,呈现出的是滕州市博物馆作为一个县级市博物馆在跨界合作方面的积极努力。
2.3.3 “互联网+教育”
滕州市博物馆在官网设置数字展馆,包括线上常设展览和善国特展,通过线上VR的形式展示博物馆展览的全貌,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藏品。线上举办“滕博邀你看文物”系列展览,开通网络文博直播教育课程。让馆藏文物“活”起来、“动”起来,构筑起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
2.3.4 馆校合作
滕州市博物馆在馆校合作方面,通过开展“宣讲团进校园”活动、暑期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校外教育基地等多种方式实现博物馆校园教育,加深学生对博物馆的了解,构筑博物馆与观众交流的桥梁,从而让博物馆真正“活”起来。近年来,滕州市博物馆不断创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让参与的学生通过活动多方面地了解博物馆工作职能,提高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教育功能的融合性和参与性,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自主、团结协作的品格,增强学生对保护历史文化的关注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3 结语
为了更好地发挥滕州市博物馆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承载城市记忆,让博物馆更贴近民众生活,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感受文化熏陶,滕州市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和建设趋势应该是了解民众的需求,加强创新,用更接地气的方式增强博物馆的亲和力,进而激活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同时在滕州市目前较为薄弱的博物馆展览设计及博物馆教育上,积极向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城市学习和借鉴经验,以此完善当地博物馆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文化建设,达到人人有博物馆、终身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