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西走廊魏晋十六国墓葬壁画中虎图像考释

2022-11-03杨殿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7期
关键词:白虎嘉峪关河西

杨殿刚

[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甘肃 嘉峪关 735100]

“龙腾海浪高,虎啸风声远。”虎,俗称“老虎”,是一种起源于亚洲的大型食肉类猫科动物,力大敏捷,性凶猛,位居食物链顶端,素有“百兽之王”的美称。因其特有的王者风范、华丽美感和不怒自威的震慑力,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虎自古被视为象征勇气、力量以及财富的瑞兽,也是扶正、镇邪的保护神,虎头上的花纹也逐渐演化成了汉字中的“王”字。千百年来,中国人素仰虎的勇猛、威仪,崇虎,尊虎,爱虎,并倾注于衣食住行诸多生活元素之中,用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虎文化的起源

在华夏文明中,虎形象和文化一直影响着中华大地,深受人们的崇拜。从考古实物看,最古老的老虎化石于2004年在我国甘肃的龙丹村东坡被发现,被专家取名为“龙丹虎”,距今已有200多万年的历史。这只被称为“中华祖虎”的龙丹虎化石的出现,说明中国是老虎的发祥地,是虎文化的故乡。有关老虎的形象,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格物论》关于虎的描写:“虎,山兽之君也。状如猫而大如牛,黄质黑章,锯牙钩爪,须健而尖,舌大如掌……声吼如雷,风从而生,百兽震恐。”这段文字可谓是对老虎形象和行为非常逼真的描写。在我国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各种宗教中,虎是被崇拜的对象。《山海经》中记载的西王母形象:“其状如人,虎身豹尾,蓬发戴胜,而善啸。”佛教中最著名的传说就是释迦牟尼“割肉喂鹰、舍身喂虎”的故事了。在道教文化中,虎是避邪、驱邪、祈求丰收和为民除害的神兽。从远古时代起,老虎就成了很多氏族部落的保护神,受到部落族人顶礼膜拜。虎被认为世上所有兽类的统治者。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话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虎在中国生肖中排位第三,在十二地支配属“寅”,故称“寅虎”。一天十二时辰中清晨三点至五点也称“寅时”或“虎时”。古代的塞族、匈奴、突厥、回鹘等民族都崇拜老虎;东北地区各民族有虎祭、虎神祇、虎崇拜等习俗;西南地区的彝族、土家族、瑶族、白族等民族至今仍有老虎崇拜的遗风。汉代人把虎看作是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

2 河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墓葬中的“神虎”

河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墓葬中虎的形象,既有食鬼驱邪的虎、守卫门户的虎,也有翼虎穷奇、九头虎开明兽以及四神兽之一的白虎等。这些虎都具有显著的“神性”特征,它们既能吞食鬼魅、威慑敌害、守卫天门地户,又能庇佑人神、赐福示瑞,更可以乘载以升天。形形色色的“神虎”画像砖生动地再现了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对虎崇拜的习俗。

敦煌佛爷庙湾墓群的一座墓室照墙上有两块兽面图(图1、图2),分别在砖的左、右半部绘张口露齿的兽面,形似虎头,另一半中空。在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五号墓门楼阙门上各绘一只老虎(图3),呈张牙舞爪驰奔状,虎头昂扬,虎尾虬曲,刚劲而不失柔软,斑纹清晰可见,形态逼真而略带艺术夸张。在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三号墓、六号墓、七号墓、十二号墓、十三号墓室门楼上各有两块并列立砖,象征两扇门扉,门扉上方绘有朱雀,下方绘有虎头衔环铺首(图4、图5)。关于门上画虎,《周礼·春官》记载:“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注云:“虎门,路寝门也。王日祀朝于路寝,门外画虎焉,以明猛于守,宜也。”周天子之所门上画虎,以示守卫。《后汉书·礼仪志》记载:“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击鸷牲食魑魅者也。”汉代在门上画虎,以虎为门神来镇宅,应与此有关。河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墓葬中常见对虎及虎头衔环的铺首形象,它们多绘制于墓室照壁及墓室的门扉上,这种对虎或虎头形象出现在墓葬中可起到辟邪、镇墓、驱除恶鬼、镇宅、保平安的作用。

图1 敦煌佛爷庙湾墓群兽面图

图2 敦煌佛爷庙湾墓群兽面图

图3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五号墓墓门神虎图

图4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六号墓虎头衔环铺首

图5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七号墓壁龛虎铺首

白虎是上古四大神兽之一,而且仙人往往也乘白虎,是镇西之兽。白虎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最令妖邪胆战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之一,与青龙共为镇邪的神灵。在我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白虎是道教中天之四象之一,全身白如雪,无杂毛。敦煌佛爷庙湾墓群出现三幅白虎图画像砖。其中,三十七号墓葬照墙上的虎昂首向前,圆目怒睁,虎嘴大张,露出利牙,虎尾后翘,四足悬起,肩部绘有双翅,做飞奔状(图6);另一幅画像砖上白虎头昂起,肩部有双翼,长尾卷起(图7)。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七号墓墓室地表铺有四神兽地砖(图8、图9),砖上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在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七号墓中,画工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了规模宏大的墓主骑马出巡和狩猎场面(图10、图11)。有专家根据墓室画像砖内容判断,七号墓墓主人可能是一名武官。墓室中铺有四神兽地砖,反映出墓主人生前应该是一名骁勇善战、勇猛如虎的武将,带领部下保家卫国,守护着河西大地。河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墓葬中出现“白虎”形象,象征墓主人希望生前得到白虎的护佑、保一方平安,死后升天灵魂得到四神保护、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

图6 敦煌佛爷庙湾墓群三十七号墓翼虎画像砖

图7 敦煌佛爷庙湾墓群三十七号墓白虎画像砖

图8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七号墓四神兽地砖

图9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七号墓四神兽地砖

图11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七号墓侍卫出巡、狩猎图

3 河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墓葬中的人与虎

河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墓葬中虎的形象,除了具有显著的辟邪、祈福、祥瑞的“神性”特征外,还出现了斗兽和狩猎画像砖。在敦煌佛爷庙湾墓群西晋时期的一座墓葬中有一幅李广射虎图画像(图12),画面描绘简练,具有较强的动感。画像右上方书“李广”二字,画面为一男子胯下骑骏马做奔驰状,满弓返身射虎。画面印证了《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一段记载。敦煌佛爷庙湾墓群墓葬中还出土了一幅少女刺虎图画像(图13),画面中猛虎从山间跳出,扑向少女,少女手持尖刀向虎刺去。

图12 敦煌佛爷庙湾墓群李广射虎图

图13 敦煌佛爷庙湾墓群少女刺虎图

河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墓葬中画像砖中出现的射虎、与虎搏斗的场景,表现了河西地区先民的狩猎生活和图腾崇拜,也表现了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有虎患和人们搏杀虎的勇敢精神,反映了人的勇猛和力量。虎性凶猛,其威猛、雄健的形象为先民所崇拜。虎既属于祥瑞,寓意着若是执政者行使仁政,即可得到虎的威信;虎又有危害,若是执政者行使仁政,即可以感化恶虎,使其远离人们。河西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的壁画多来自民间画师之手,他们对现实生活非常熟悉,能够抓住虎在某一瞬间的动作,把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4 虎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折射出的精神实质

中国的虎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军事征战、文学作品、民间工艺品等方面可见一斑。古代军事史上能够调兵遣将的兵符上是老虎的形象,称为“虎令”或“虎符”。又有“将门虎子”“虎之战士”“虎步龙行”“虎踞龙盘”之说,都含有雄壮威武、光荣显耀之誉。中国成语中带虎字的就有300多个,如虎虎生威、如虎添翼、虎视眈眈、生龙活虎、藏龙卧虎、龙腾虎跃、虎头虎脑、虎背熊腰、虎气冲天、虎气生财等。历代关于虎的典故、谚语、趣闻更是不胜枚举。在民间,有许多虎的传说故事,如义虎送亲、老虎报恩、母虎乳人、虎守杏林、老虎听经、狐假虎威等一些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不管虎以何种文化方式表现,反映的都是老虎的无畏、勇敢、威猛,折射出我们深厚的文化情感,具有激励人心的强大精神动力。

6 结语

在华夏文明的进程中,虎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虎文化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人类丰富的想象力,演绎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多元场景。虎文化已渗入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之中。门庭虎踞平安岁,柳浪莺歌锦绣春,崇虎爱虎寄托着国人对吉祥平安的祈愿,凝结着奋发图强的精神。

猜你喜欢

白虎嘉峪关河西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反映的丝路文化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河西玉米分级卖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白虎
回乡是一种疼(组诗)
唐白虎等
唐白虎(四格漫画)(一)
唐白虎(四格漫画)(二)
中国长城第一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