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基本特征和运行逻辑

2022-11-03丁芳芳

观察与思考 2022年6期
关键词:全过程民主过程

丁芳芳

提 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当代中国民主理念和民主实践的高度概括。就其丰富内涵而言,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题,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过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线,全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旨。就其基本特征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立足民族特色的中国式民主,是面向当今时代的现代性民主,是兼容各界民众的共享型民主,是整合各项要素的系统化民主。就其运行逻辑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输入—输出”相互转换的运行节律,“票决—协商”相互补充的运行机制,“制度—文化”相互促进的运行结构,“国家—社会”相互结合的运行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他提出,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当代中国民主理念和民主实践的高度概括,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结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这里仅就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命题所包含的几个关键词语,对其丰富内涵作一初步探析。

(一)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题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本意就是要按照大多数人的意志办事。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说:“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此,邓小平曾十分深刻地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和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不断追求民主、丰富民主和发展民主的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基本实现,人民对民主的需求也日益提高。我们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更加鲜明地高举“民主”的旗帜,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充分彰显“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亮色和成色。全过程人民民主命题的提出,就是要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已有基础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在当今世界两种民主制度的历史竞争中,解决好“民主如何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向世界讲好“中国式民主”的故事,为当今世界民主政治提供更多的中国元素、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

(二)人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和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执政的核心理念。衡量一个政治制度、一种民主形式是不是科学合理的,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我国政治制度和民主形式之所以具有巨大优越性,之所以成为“良政”和“善治”,追根溯源是因为我们党和国家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依归,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拥有强大力量的根本原因和最大合法性,是成为我们“制度自信”的基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一直在围绕“人民至上”这一价值目标努力推进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命题的提出,就是要把民主概念所包含的“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进一步贯穿到社会生活的全过程,使其更加真实、更加广泛、更加全面,使人民真正成为民主的主体。这也鲜明回答了“依靠谁”“为了谁”这一根本性、原则性问题,高度契合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切实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要义。

(三)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线

恩格斯说过:“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述,表明了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主张人民民主是全过程民主,实质上就是要求我们用这种联系和发展的辩证观点来对待人民民主。过程,首先强调的是它相对于静态的动态性。从宏观上说,民主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微观上说,民主是人的活动的过程。但强调其动态性并不能排斥其静态性的一面。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我们都要注意保持其在一定时期或一定阶段上的相对稳定性。不过民主的动态是绝对的而静态是相对的。过程,其次强调的是它相对于空间的时间性。但民主的时间特性并不能排斥其空间特性,因为任何过程都不可能是单一线状的延续过程,而必然是包含着多个方面、多个维度的、复杂的、网状的延续过程。过程,再次强调的是其相对于结果的过程性。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但过程又是走向结果的,而且还是包含结果的。发展人民民主,既要关注结果民主,更要关注过程民主,使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在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得到真正的落实和保障。总之,以动态为主、动静结合的运动趋势,以时序为主、时空统一的时空走向,以过程为主、“过程—结果”交替的运行路径,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总体线路。

(四)全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旨

用联系和发展的辩证观点看待人民民主,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握其全面性。一是时间顺序上的全链条性,即将人民民主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有机地串连在一起,使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阶段和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既要根据情势发展把握其起伏徐疾,又要保证其运行的连续性和成果的累积性。二是空间系列上的全方位性,即将人民民主的各个方面、各个维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的民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其轻重缓急,又要随时确保其相互协调。三是民主主体上的全覆盖性,即保证全体公民的民主权利,包容各界民众的利益诉求。既要着眼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又要兼顾各界群众具体利益的差异性;既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保多数人的权益,又要理解并兼顾少数人的合理诉求。强调人民民主是全过程民主,其根本意旨就是要将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全面地贯彻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可见,全面性包含着全链条性、全方位性、全覆盖性,蕴涵着广泛性、真实性、管用性。如果说过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总体线路,那么全面则是贯穿于其中的基本精神和根本意旨。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特征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特征,是其丰富内涵的展开和表现。在与其他各种民主类型的比较中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特征,是进一步理解其内涵、推进其实践的必要前提和必然要求。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立足民族特色的中国式民主

相对于其他国家、民族的民主理论和实践,我国的人民民主是奠基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上的中国式民主。首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从《尚书》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直到孙中山的“国家之本,在于人民”等,虽然并不同于现代民主思想,但无疑可以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价值观念上的重要借鉴。其次,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如:“万物合一”的整体观、“和而不同”的和合观、“过犹不及”的中庸观、“一物两体”的矛盾观、“日新之化”的发展观等,与现代逻辑思维和科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可以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思维方法上的丰厚资源。再次,我国的现实国情,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层次结构、思想文化观念、政治上层建筑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坚实基础,又是其重要依据。由此可见,我们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时,必须坚持其中国特色,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发展道路。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面向当今时代的现代性民主

相对于古代和近代的传统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我国的人民民主是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向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代性民主。传统的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主要包括古代的直接民主和近代的间接民主两大类型。古代直接民主的典型代表是古代雅典民主,其特点是所有城邦事务都要通过公民大会表决。近代间接民主主要指代议制民主,其特点是由民众选择代表来实施统治和治理。两种民主模式各有利弊。随着国家疆域的扩大、社会生活的复杂和利益关系的多元,直接民主越来越不适应政治现实。而代议制民主在实践中也日益显示出其片面性和局限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将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的积极探索。一方面,公民通过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管理国家事务,这就具有间接民主的特点;另一方面,公民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讨论、协商和管理,这就具有直接民主的特点。这种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的民主模式,其必要性在于可以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生活变化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其可能性在于当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撑。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面向当今时代的现代性民主。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兼容各界民众的共享型民主

相对于某些只局限于某个阶级、某个阶层、某个人群的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我国的人民民主是兼容各界民众的共享型民主。民主过程,本质上都是围绕着利益展开的。马克思认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有学者把政治过程概括为利益表达、利益协调、政策制订、政策实施等几个功能性环节。根据这一概括,那么民主过程无非是用民主方式完成上述几项功能的过程。然而,民主本身是有广狭全偏之分的。资本主义民主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而我国的人民民主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的。在我国,人民群众之间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利益上,各界民众之间也是有差异的。因此,人民民主,就是要在坚持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同时,兼顾各界民众的具体利益,协调好各界民众的利益差异。这就需要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要着眼于程序民主,保证全体公民在各个环节上的民主权利,使各界民众的愿望要求得到充分的表达;另一方面要致力于实质民主,使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尽可能兼顾各界群众的利益诉求。如果说资本主义民主主要是博弈型、竞争型民主,那么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主要是包容型、共享型民主。

(四)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整合各项要素的系统化民主

相对于某些只偏重于某个阶段、某个环节或某个方面的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我国的人民民主是将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有机地整合起来的系统化民主。人民民主的过程,是以政治过程为主体的社会生活过程。由于社会生活具有多主体、多环节、多维度的特点,因此,人民民主过程不是一个个各自独立的单一过程,而是相互结合的有机系统。依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结构组合起来以完成一定功能的完整系列。一个系统的功能强弱,既取决于其中各要素的优劣,更取决于将各要素组合起来的结构的优劣。用这一观点进行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社会生活的各类主体以及各个阶段和环节、各个方面和维度,就是组成该系统的要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必须优化其中的各个要素,更必须优化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使各要素之间既各就其位又相互协调、既共同推进又时有侧重。如此,由时间顺序所构成的纵轴、由空间系列所构成的横轴、以及由主体活动所构成的无数的点,组成了一幅既生动活泼又协调和谐的有机图景。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逻辑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和基本特征,在实践中具体展现为其运行逻辑。这种运行逻辑是客观逻辑与主观逻辑的统一。客观逻辑是指其运行的基本规律,而主观逻辑则是基于运行规律基础上的运行程序和运行方法等。

(一)“输入—输出”相互转换的运行节律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学者把“过程”界定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有政治学研究者提出,政治过程就是这样一个转换过程:“要求和支持的输入通过一个转换过程变成了权威性的政策输出。”根据这一界定,在政治过程中所输入的是“要求和支持”,所输出的是“权威性政策”。参照这一分析框架,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将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支持”,转化成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权威性政策”。不过在这其中,从输入到输出的转换不是一次完成的。因为不论是哪一类政治过程或社会生活过程,总是包含有多个层次、多个维度的,其任务是梯次展开的,其目标是逐步推进的。一方面,在总的输入阶段中会不断地形成阶段性的输出;另一方面,人们又往往会根据阶段性输出及时地对输入作出调整。因此,它必然呈现出一种“输入—输出”相互过渡、相互转换的运行节律。我们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科学地把握好地“输入—输出”相互转换的运行节律,在“输入”时广泛地汇集民智和民意,在“转换”时完整地凝聚民智和民意,在“输出”时有效地实现民智和民意。

(二)“票决—协商”相互补充的运行机制

全过程人民民主,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因而具有复杂的运行机制。然而,要将民众“要求和支持”的多元性输入转换为“权威性政策”的统一性输出,主要依靠两种转换机制,一种是票决机制,一种是协商机制。票决机制是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策。其优点是程序明确、操作简便、结论清晰;而其不足是只能在赞成和反对之间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且容易忽略少数人的意愿,极易导致“赢者统吃”的现象。协商机制是通过广泛协商,按照求同存异的原则作出决策。其优点是能够广泛地听取并尽量兼顾各种不同诉求,而其不足是操作过程繁复,统一结论不易。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以票决机制与协商机制为主的多种民主机制统一起来,使之相互补充。协商机制对票决机制的补充,可以是票决前协商,即票决之前通过广泛协商,使需要票决的方案更具有包容性,使投票人对政策方案的得失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也可以是票决外协商,即部分决策如果能够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就可以不再进入票决程序;还可以是票决后协商,即在已决政策的框架内通过协商更好地兼顾各方利益,使政策实施更具科学化和人性化。

(三)“制度—文化”相互促进的运行结构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要实现有序和有效的要求,就离不开民主制度的规范作用和民主文化的引导作用。一方面,民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以及行使权利的途径、程序和方法,包括将公民的意愿转化为权威性政策的途径、程序和方法,从而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掌握在秩序的框架和轨道之内。为了进一步发挥民主制度的规范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其系统性和开放性。系统性是指制度各个要素、各个环节之间要保持畅通和协调,避免出现相互脱节或堵塞的现象;开放性既指对公民的民主参与要有更大的包容性,也指对因社会变迁而导致的制度创新有更大的包容性。另一方面,民主文化为全体公民和其他各政治主体提供了价值观念和思想方法,使广大公民和各政治主体在推进人民民主时更加自觉地明确“为什么”和“怎么做”。为了更好地发挥民主文化的引导作用,应该进一步倡导价值观念上的共识化和思想方法上的理性化。价值观念上的共识化,就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广大民众中凝聚“最大公约数”;思想方法上的理性化,就是引导公民理性地审视和表达自己的诉求,理性地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诉求,理性地思考和对待政府的决策,避免陷入情绪化的泥潭。更加重要的是,要实现制度与文化的有机统一,用制度规范文化,用文化引导制度,形成两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国家—社会”相互结合的运行格局

如上所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是以政治过程为主体的社会生活过程。这就意味着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包括国家政权层面上的民主,也包括社会生活层面上的民主。国家政权层面上的民主,包括由公民选举的代表行使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权力,也包括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讨论和管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和核心。社会生活层面上的民主,泛指公民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行使民主讨论和民主管理的权利,如:经济民主、学术民主、基层群众自治等,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外围和枝节。国家政权层面上的民主,为人民民主提供了基本范式和典型示范;而社会生活层面上的民主,为人民民主提供了多样化的形式和多方面的经验,也为人民民主提供了社会基础和文化氛围。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把国家政权层面上的民主与社会生活层面上的民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国家政权层面上的民主引领社会生活层面上的民主,以社会生活层面上的民主支撑国家政权层面上的民主,实现两者的顺畅流通和良性互动。人民民主的国家层面与社会层面的统一,也体现了国家意志与民众意愿的统一。

综上所述,“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理论的提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境界,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它既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为各国走符合国情的民主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

猜你喜欢

全过程民主过程
全过程公开确保民生大事顺利推进
中国式民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装睡记
尼日利亚 民主日
首届“微商大会”全过程追踪播报coco薇启动微商嘉年华!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