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休闲特征与发展策略
2022-11-03苏凤
苏 凤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广东珠海 519000
引言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参与户外休闲活动,其构成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中。”所谓休闲,是以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度过一段闲暇时光,以此不仅获得身体的休养,更获得精神上的丰富体验和自我满足。其中,户外休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是指登山、徒步、露营、骑行、攀登等在户外开展的一组休闲活动。
一 户外休闲活动特征分析
户外休闲活动适应人群十分广泛,有益参与者身心健康,具有以下特征。
(一)亲自然性
户外休闲活动一般在山地、森林、草原、戈壁、湿地、河流、田野、公园等亲近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并非所有非室内环境下的活动都属于户外休闲活动。比如,在室外球场踢足球或者打网球、羽毛球、篮球,在室外体育场、田径场跑步,一般不归属于户外休闲活动。
(二)运动性
户外休闲活动一般具有一定的运动量,涉及移动一定的距离,以及在此过程中使用身体的机能克服一些障碍或完成特定的任务。这也是它经常被称为“户外运动”的原因。
(三)休闲性
户外休闲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体育锻炼,也是一种积极的业余生活方式,寻求独特的体验和身心的放松。
(四)非职业性
除少量以参加户外赛事为职业的人外,户外休闲活动对绝大多数参与者来说不是其赖以谋生的职业,只是一项“休闲活动”。
(五)社交性
参与者常常结伴参加户外休闲活动,因而使活动产生了社交性。户外休闲活动有助于参与者在某个社群中找到归属感,扩大交际圈,为生活和工作提供额外的人脉来源。对部分参与者来说,社交目的也可能是主要目的。
(六)亲子性
户外休闲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家庭亲子活动,使得父母得以通过轻松的休闲活动,完成一部分家庭教育的功能,并增进亲子感情。
(七)异域性
参与者常常为了寻求差异化的体验,而不断改变户外休闲活动的场域或路径,活动地点往往不同于参与者日常居住和工作的地点。有时,参与者通过交通工具,赶赴某个远距离的目的地开展户外休闲活动,因此也被称为“户外旅游”。
(八)消费性
户外休闲活动比一般的体育锻炼时间长、活动范围广、内容丰富,可能涉及户外装备、交通、住宿、餐饮、其他补给、向导或教练服务等因素,因而具有很强的消费性。户外休闲活动往往在更具生态优势的乡村地区进行,因此,其对于乡村地区可以产生“消费下乡”“促进投资”的效果,因而也能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有助于农民增收和乡村发展。
二 户外休闲运动目前发展状况
首先,国家积极支持户外休闲活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文)指出:“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登山攀岩、射击射箭、马术、航空、极限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自2016年以来,我国制定、发布了《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等多个支持户外运动的相关文件。
其次,我国户外休闲活动蓬勃发展。在《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推动下,全国各地涌现出大量户外赛事活动,其中又以大众赛事为多。2019年,全国共举办1828场次马拉松规模赛事(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及徒步活动),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参加人次达712万。目前,我国形成了以全国山地运动会、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国际山地极限运动挑战赛、全国户外运动俱乐部挑战赛、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等为代表的一批国际、国内品牌赛事。各类户外运动社团、户外运动俱乐部迅猛发展,户外运动参与者快速增加。服务户外旅游和休闲活动的各类设施快速增长。
最后,户外休闲活动已经深入人心。体育旅游已成为全球旅游市场中增长率最快的旅游业态,年均增速14%。《2016 年体育旅游参与现状调查报告》指出,在受访者参与过的体育旅游项目中,户外运动类最受欢迎,占总数的43. 57%。2017年,户外运动位列中国休闲旅游十大关键词。
三 户外休闲活动的社会价值
户外休闲活动的兴起,反映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人们在生活日渐富足的基础上,对亲近自然、追求健康、实现个人爱好乃至人生梦想的需求日益强烈。2012年后,宁海县建成的登山健身步道总长度超过了500公里,现在每年在健身步道上行走的人数超过300万,占宁海旅游人数的三分之一,沿途农家乐接待近200万人次,直接收益2.1亿元。登山步道也带动了宁海的户外运动装备制造业,使得宁海的体育制造企业多达253家,其中,登山杖年产值超5亿元,占据了国内市场的80%。宁海县因此获评“中国登山杖生产基地”。
由于户外活动多在乡村地区开展,户外活动的兴起必将带动乡村建设以及城镇居民的下乡消费,助力于乡村振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泛户外产业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市场容量”。
四 户外休闲活动的安全保障
赵承磊指出,我国户外运动的风险防御体系不健全;需建立和完善风险教育预防体系、应急救援体系、以保险为核心的高风险资金保障体系。我们认为,除风险教育、应急救援和保险外,更前端、更重要的,是户外运动的基础设施保障,比如户外运动赖以开展的活动场所,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庇护所和供给点,通信保障设施等。
2021年5月22日,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办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21名越野跑选手因失温等原因不幸罹难。事件因造成的人员伤亡特别严重,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反思。6月2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出通知,“从即日起,暂停山地越野、戈壁穿越、翼装飞行、超长距离跑等管理责任不清、规则不完善、安全防护标准不明确的新兴高危体育赛事活动”,提出“各地要严格落实非必要不办赛要求”。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气候干旱、资源缺乏、自然条件有限。2019年底全县总人口数约24万,生产总值仅55.87亿元。2019年4月,甘肃省政府批准景泰县正式退出贫困县。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已经连续举办4年。景泰县对于这项赛事寄予了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厚望,而本次突发事件无疑是惨痛打击。事件中,当地一位牧羊人借助一个可以生火取暖的窑洞,救了6名参赛者。景泰事件的深刻教训,值得我们永远记取。
对标发达国家,我们可以观察到,大众广泛参与的户外休闲活动,是建立在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国家游径系统(National Trail System)等可靠的基础设施及完善的管理系统之上。其中,游径是指“一条用于步行、骑马、自行车、直排轮、滑雪、越野休闲车等游憩活动的非机动车道”;既是人们开展日常户外休闲活动的重要设施,也常常被用来组织越野赛事活动。1921年,美国人马凯(MacKaye)提出修建纵贯美国东部地区的阿巴拉契亚游径的倡议;1923年,首段游径在纽约州开通;1937年,全长超过3500公里的阿巴拉契亚游径完成;1968年,美国国会通过国家游径系统法案,自此,国家游径系统建设有法可依,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和工作流程;截至2009年,美国共有11条国家风景游径、19条国家历史游径、1000多条国家休闲游径以及少量的联络辅助游径,仅国家风景游径、国家历史游径合计的总长度即超过8.7万公里。英国1935年提出建设奔宁线(Pennine Way,1965年全线开通);1949年英国出台国家公园和走进乡村法案,其中包括建设国家游径的内容;目前,英国共有19条游径,总长约4000公里。法国的游径建设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在法国健步远足协会推动下,法国国家游径系统总长度超过了17万公里。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国家游径系统的建设,目前国家游径系统总长度超过25万公里,覆盖了除冲绳外的46个都道府县。
五 户外基础设施与管理
我国已经有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建设和管理体系,但尚未建立全国性的游径系统。地方上,比如广东、北京、浙江、福建等地,已经有一些游径建设的尝试。其中,广东的游径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2020年5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首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共64条,涉及相关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点合计461个,其中包括深圳蛇口改革开放历史文化游径、珠海粤海古道游径等;2021年1月,粤西海上丝绸之路等第二批6条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发布。加快建立广泛覆盖、便捷可达的国家游径系统,既可以为人们提供户外旅游与休闲的空间,把人流、消费从城市导入乡村,有助于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也有利于加强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增强国人的乡土情怀和文化自信。
旅游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涉及线路的规划、选择,按国家分级标准建设和维护游径道路(路、桥、连接入口、排水系统等),也涉及标识系统、解释说明、地图和导游手册等内容,而最为重要的建设内容,是关乎使用者安全的庇护设施、自助补给点(荒野或半荒野地区)、紧急报警设施、手机信号覆盖和应急救援系统等。
六 结语
户外休闲活动以及户外相关产业,是构建我国人民美好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在广袤的乡村和郊野地区,我们应客观认识到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仍存在差距和不足。建设游径系统,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及其管理体系,让户外休闲活动参与更便捷、体验更美好、安全更有保障,并以此推动乡村振兴,推动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