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文化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机制分析

2022-11-03

当代旅游 2022年13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民宿

王 婷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引言

民俗文化本质上是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属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民族分化而来,是地区和民族文化的表征。它在实践中发展而来,从实践中服务而去。民俗文化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们物质文明快速增长的具体表现,是人们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具体展现。随着时代的进步,民俗文化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为民俗文化拥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地域性,所以它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在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同质化的背景下,如何发展民俗文化,让民俗文化成为旅游经济不可复制性的标志,成为旅游项目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

一 民俗文化对农村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

首先,民族文化能够促进农村旅游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对于农村旅游经济中包含的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民俗文化能够推进二者的统一发展,三者协同发展,能够突破行业间的限制,实现资源的共同聚合,能够利用各个优势资源,突破地域间的壁垒。对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来说,可以降低旅游经济中生产要素的运营成本,并且形成本地性资源的群聚效应,能够持续地吸引地域性投资,另一方面,体现在对本地文化传承、生态农业的推广以及本地旅游业的改革上具有重大的贡献性,它有助于推进本地旅游产业布局。同时,加快三农建设的脚步,推动共识共建,促进产业进一步完善,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完善,巩固实现振兴生态农业和乡村经济的发展目标。

其次,民俗文化对乡村旅游经济具有表率的带动作用。民俗文化作为农村经济规模化与群居文化的发展标志,它具有很多现代化的特征,例如经营主体的多元化、设备设施的现代化、服务的规范与精细化等等。这一系列的民俗文化的发展,能够促成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标准化进程,特别是清洁化生产民俗工艺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这些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整体品质和产业链内容,逐步扩大了农村经济地域文化和特色经营的辐射力。另一方面,农村旅游经济市场的活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活力的持续释放,能够催生新型市场主体的崛起,围绕着旅游改革及生态建设、文化传承及民族文化发展一大批引领示范性强、服务性强、效益好的农村经济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和农村龙头企业等示范性市场主体,对农村经济的转型和繁荣具有带动和优化示范作用。

二 民俗文化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表达

(一)通过乡土建筑风貌展示民俗文化

在我国目前存在的民俗文化风格的乡土建筑中,很多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充满地域性的色彩。这些乡村本土建筑不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而且其建筑形式呈现了一定的艺术气质。但是目前很多乡村的这些乡土建筑都面临着拆迁或者重建的现象,一些人造景观的加入,让这些乡土建筑原来的特色风貌被瓦解,造成了这种特色文化的遗憾缺失。可以看到,无论是小家碧玉的古朴古镇,还是浑然天成的陕西窑洞,这些风格迥异的乡土建筑,都是不同地域人类祖先的建筑智慧集大成者,他们祖祖辈辈居住于此,传承着本地的风俗和历史韵味。所以当进行拆迁规划或者重新复建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参考当地村民的意见,尊重其历史特点和文化特征,保证这些乡土建筑的原风貌。

(二)通过乡村活动展现民俗文化

农村活动是最能展现民俗文化内核的活动形式,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俗形态,能够体现民俗文化的真正内涵。所以,在乡村旅游设计规划的时候,应该让旅游者充分地参与到本地村民的实际生活形态中。可以让这些旅游者参加相关农业活动,体验到乡村人民劳作的艰苦,例如可以开展一些播种、推磨、喂养家禽、收割庄稼的农业活动。另外,乡村民俗活动中的赶集和庙会,能够充分展示本地的民俗文化,能够让旅游者充分地体验到本地的乡村贸易及乡村经济发展态势。最后,乡村活动中还应包括一些娱乐活动,例如抬轿、打水漂,还包括一些原生态的休闲文化,例如乡村戏曲、乡村手艺人,这些充满乡土风情的文艺活动,能够让旅游者充分地融入到当地的民俗文化中,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风情。

(三)通过家族文化的传承展现民俗文化

乡村中的宗祠文化、家族氛围是比较有地方特点的一种民俗文化。因为在不少乡村中,宗族活动,族谱编撰等文化传承依然存在着一些具有古朴气质的文化氛围,这些家族文化的传承,通过祠堂的修缮,族谱的修订等方式,传承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文信息。将这些祭祀活动、宗祠文化活动、祠堂建设活动共同融合成一个具有家族文化的参观项目,能够使旅游者体验到乡村文化中浓厚的历史文化传承因素,能够感受到代际传承的情感延续,真正体会到民族文化中“人”的因素。

(四)通过乡民的参与彰显民俗文化之魂

当前,很多项目在旅游规划中,直接将乡民迁移出当地村落,投资者的入驻经营,让乡村旅游失去了原本的风俗特色,只留下了一个坚固的外壳。所以,这种旅游规划是没有建设性的,没有灵魂的。只有通过当地乡民的积极融入和参与,才能让旅游者真正地入乡随俗,才能从灵魂和心灵上感受到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魅力。乡民的参与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民俗表演,指导农业活动、指导乡村旅游路线等等,另外,还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当地的餐饮和住宿服务。只有乡民深度融入的乡村旅游文化,才能够还原旅游者真实的旅游需求,也是乡村旅游规划不能绕开的核心所在。

三 民俗文化推动旅游经济的路径

(一)结合当地实际,科学进行旅游开发与设计

首先,乡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比较落后,在开发和设计过程中,必然要受到这些落后的文化因素和法制因素的阻碍。在商业开发中,开发者需要充分调研当地的开发需求,从当地的文化背景到当地的特色民俗,都要考量得十分清楚,不能盲目地开发和建设,一来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二来需要得到当地居民的深度认可和支持。所以在开发与设计的时候,应该从战略层面和总体部署上进行合理的统筹。另外,要尽全力获取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能够获取政策上的便利和优惠。如果政府能够将旅游开发项目列为重点项目,那么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设计就能事半功倍。

(二)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旅游项目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要紧紧地依靠旅游产业的定位,从不同主题的旅游项目入手,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从而形成庞大的民俗文化资源体系。比如说民俗活动,以民俗活动为主题的旅游文化可以利用当下流行的采摘节、葡萄节等等,将经济活动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第二个方面是节庆民俗。我们可以围绕以民俗的节庆活动为主题,打造出不同节日主题的旅游项目。例如,传统的春节就是一个适配性和融合性都比较强的民俗节日,可以促进旅游项目开发参与性与观光性结合。此外,还可以围绕民俗性交通工具、民间体育、民间艺术、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等,打造旅游项目。例如,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交通工具如牛车、马车、毛驴车、骆驼运输等,另外还有少数民族的舞蹈等等,从而形成具有鲜明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

(三)明确乡村民宿特点,在民宿品牌建设中融入当地民族特色

民宿旅游最重要的因素是要开发当地乡村的特色和特点,因为民宿具有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地理风貌,加上本土化的旅游体验,能够使参与者在其中感受到丰富的乡村本土特色风情,所以民宿旅游在旅游市场中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在民宿品牌建设中融入当地的民族特色,才能够实现旅游的后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城市家庭旅游和大规模散客旅游的接待与跟进中,民宿旅游能够对这些旅游团进行充分的经济支持和安全保障。在民宿品牌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是旅游路线的规划,其次是注重当地文化生活的具体体现。通过这两点,游客能够充分感受到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充分感受到民俗旅游文化的美好。在进行民宿建设的时候,要注意旅游项目和民宿项目的特色化、个性化等特点的建设以及文化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因为乡村旅游中最能体现其个性特色的就是当地的环境资源和习俗特点。因此,民宿建筑的建设和设计,需要根据当地的文化构思和服务模式进行不断优化,使当地的民俗风情、文化元素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和呈现。这种民宿品牌的独有性文化标签,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更容易开展,因为少数民族文化具有更加明确和鲜明的民俗文化标签和属性,具有极大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先天属性,更容易加速品牌的扩大化和知名度。

(四)开发民俗旅游商品,注重次生经济

什么是民俗文化旅游的次生经济?就是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诸如商品购买经济、住宿经济、食品经济等等附加的产业价值。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需要旅游产业建立相应的连锁反应服务链条。在民俗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中,需要基于民俗文化和地方旅游产业特色,开发民俗旅游文化产品,注重次生经济效应,提高旅游经济的整体效益。民俗文化产品的开发,题材要丰富,品种要摆脱单一化,不仅要注重产品的原生态感,而且要不断提高设计能力,要体现出消费的档次。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不断提高民俗旅游产品的市场魅力。

据相关数据统计,次生经济已经成为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中的重要拉动因素,因为在电子商务大发展的前提下,国人的购买欲已经达到了空前膨胀的水平,过去旅游是为了欣赏风景和民俗文化,而现在人们更加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感,包括对民俗文化旅游商品的猎奇性,包括对自身旅游经历的纪念性。这些内在心理因素的驱动,都会驱使民俗文化旅游人群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商品购买,如今国民经济不断发展,这种购买规模与购买力度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五)构建系统的旅游体系,做好配套工作

构建系统的旅游体系,需要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因为民俗文化的旅游经济是一项涉及到各个服务主体的系统工程。要将传统宣传平台和互联网、微媒体等新兴平台有机结合起来,要发挥宣传的影响力,扩大民俗文化的知名度;要发挥传统民间艺人作用,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特别是民俗文化人才和旅游人才培养力度;同时,利用地方教育资源优势,进一步改善交通环境,尽量降低交通环境对旅游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

1 完善配套环境卫生设施

配套设施包括供水、供电和网络通信,另外还包括财务支持系统,例如ATM机、银行网点等等,还应该包括医疗救护系统,即医疗网点和120救护。这些都是旅游过程中最基本的安全和生命保障,能够为民俗旅游提供便利性服务,每一个系统的完善都会影响游客的旅游满意度。

2 完善服务接待设施

服务设施包括餐饮、娱乐、住宿、购物这四大基本的民生设施,这是旅游者最关心的基本服务,因为使用频率大,也能够从生理上给予游客最大化的优质体验。同时,这些设施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旅客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3 完善交通网络设施

包括民俗旅游网点内的服务驿站、风景通道、道路指引系统等。在所有的民俗文化旅游设施中,交通的便捷性是最受游客关心的问题,它关系着民俗旅游各个景点的畅通性,决定着游客的身心解放程度,决定着民俗旅游吸引的游客量。

(六)重点提升民宿的服务质量和体验效果

民宿服务在着重体现民俗风情和文化特点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对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游客体验效果的反馈。事实证明,乡村旅游建设中的民宿建设可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更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多元化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空间。目前很多乡村民俗文化的旅游瓶颈在于产品的同质化、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存在着很多的缺失。因此,如果能在民俗文化建设和服务中发挥服务优势和提高产品体验效果,那么就可以切实提高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服务质量,不断推动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四 结语

总之,我们需要加强宏观规划和宏观旅游产业定位,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充分利用民俗文化在旅游经济中的推动作用,以项目为开发起点,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民俗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旅游经济发展的各项实践表明,民俗文化已经在不断的发展壮大,成为拉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力,能够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民宿
孪生院子民宿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你是民宿达人吗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