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导游词创作策略
2022-11-03赵小燕
赵小燕
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通 226600
引言
导游词是讲解的灵魂,要“深入浅出”地讲解,但每一位导游的语感、切入点都不同,讲解的风格也迥异。导游的发展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是彰显“文化自信”最佳的载体,因此,导游的语言风格气质和导游词的精心创作,无一不是在为导游个人树立形象,为旅游景区树立口碑。
一 导游职业的重要意义
(一)导游是游客旅游的重要向导
早期导游要认识路,要买地图册,要背地图,不是每一个司机都认识路;现在手机导航非常方便,人人会用GPS和BDS导航,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导游、司机会用,游客也会用,在这一块并不具有特别的优势;智慧景区讲解,语音讲解器,AI智能翻译器,非常普及,中外文字和音译都比较方便;并且很多目的地景区、博物馆都有专职的讲解人员,很多导游都需要“景讲”协助,或者地接导游配合,一些讲解型和语言能力强的导游的确还有很大的需求!导游能够起到良好的组织协调作用,客人和客户单位怕麻烦,需要有一个管家式的专人提供服务,关键点落实在服务和能力上。如果带一个长线出境或没有去过的周边,当自己也是游客,组织协调能不能到位,也是具有挑战的。
(二)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无论是城市深度游,还是高端定制,导游在当中发挥的价值都已经远远超过从前带团的走马观花。人们更希望从导游身上听到更多百度不到的故事,或者新奇趣怪的知识,又或者是能增加旅游乐趣的细节,比如去观鸟时,人们希望导游可以准确说出鸟类的品种。这就倒逼导游的知识体系发生变化,过去我们希望导游是一个杂家,什么都能懂一点;而现在我们希望导游能够成为一个专家,在细分领域上有所钻研,这样才能更大程度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们仍然需要的是“有温度,有感情,有血有肉,能驾驭工具的人来提供服务”。服务,不是冷冰冰的,不是毫秒不差的,也不是用方程式算好的,更不是按机械作业。变化是永恒的,不变是一时的,拥抱变化的我们,导游这个职业就不会消失;接受变化的我们,导游就会做出不一样的感觉;参与变化的我们,是创造人类精神财富的参与者!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天时、地利、人和,空间、时间的变化,泾渭分明,日月星辰,美丽的大自然,和谐的人类社会,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微生物世界和遥远的星球,导游这个职业一定会参与其中,创造美好,做一个美好生活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
二 现阶段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人们出于对健康风险的考虑,也纷纷减少了旅游计划,也为以休闲度假为代表的旅游新业态的跨越发展和创新变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休闲度假作为高频次、低密度的旅游消费模式,正成为疫情之下旅游业发展的“定心丸”和“基本盘”,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旅游业转型的“引爆点”和“先行者”。转型升级是旅游业需要长期规划的重点问题,将为旅游业的振兴鼓舞士气,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一)旅游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随着智能导航,自媒体,游记攻略APP,电子语音讲解,翻译软件等的出现,对导游的整个市场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游客就是普通人群,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菜场超市中“青菜能不能便宜5毛”的你/我/他(她)!而且很多人对导游的要求不高,带路,说一个大概就行(百度导航+景区讲解完全代替的),的确很多导游三句半上车讲解,旅途中三句半景区讲解,有时买完景点门票人影都没有了,所以,市场供求决定了导游的收入高低,这一点必须认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平衡主要有景区智能讲解与AI的竞争;类似于马蜂窝游记达人的竞争;具有“IP特质的导游”专家行家的竞争;旅游服务的费用与消费者心理接受程度的竞争,让旅游市场整体结构发生改变。
(二)人们的旅游需求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大量的旅游者已经意识到旅游不仅是游山玩水,而是获取新体验的文化交流活动。据调查结果显示:休闲度假已超过观光,增长见识成为国人第一大出游目的,文化旅游成为吸引游客的出发点。国际旅游者对博大精深、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国文化同样具有浓厚的兴趣,希望深入其中了解、认识、感受、体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中国文化,给中国文化旅游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广阔前景。因而,将旅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规划建设,除了度假休闲的基本功能以外,还有文艺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文化艺术展览、娱乐、养生、美食、购物、会议等功能一体化开发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文化旅游项目集聚区、文化旅游实验区(试验区或者示范区)、文化旅游目的地等,都可以围绕特色文化,形成文化旅游生活综合服务体系。
三 导游语言风格气质特点
导游语言艺术通过优化语言来提高表达效果,从而树立良好的导游形象。导游语言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语言艺术风格融合了导游个人的思想情感、语言修养、语言表达方式和人格气质。
(一)语言明快,热情奔放
这类风格的特点是:语言明快,直露、流畅,洋溢着一种奔放的热情。例如,咱们车里最美的、最可爱的朋友们,大家早上(中午、晚上)好!伍阿哥今天带你走进美丽的湖南张家界观光游览。那么我想问问在座的朋友:我们有没有人是第一次来到湖南的?请挥一挥你们的手!(看来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来我们湖南)。非常高兴这么多人把你们的第一次湖南之行交给了我,我会让你们感到难忘的。有人做过一个分析:湖南经历百年,出的名人当中,大部分都是以韶山为圆心,向周围一百公里画圆圈的一个地方,你看像“曾国藩、左宗棠、彭德怀、刘少奇”等,基本都是出自这一百公里的范围之内。很多人看湖南电视台的“台标”,他觉得湖南电视台的“台标”像一个芒果的形状!但实际上湖南电视台的“台标”,它设计的灵感就是来自我们湖南的地形“三面环山,一面环水”。那么这就是我们湖南的地形!这位导游员在解释湖南地形时,条理清晰,简洁明了,同时不忘调动游客的参与积极性,调动大家的情绪和思考,具有鲜明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
(二)幽默诙谐,妙趣横生
这类导游语言艺术的特点主要是语言幽默风趣,让人感觉心情舒畅,又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让游客对接下来的旅程充满了期待。例如,各位朋友大家好!老张说大家在山底观赏了“红杏枝头春意闹”,又到榆村“人面桃花相映红”,还想再看看梨花的“远近千堆雪,纵横万缕烟”,让我带大家到南安驾庄的百亩梨园去赏梨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是老张的朋友,也是大家的朋友,我就算是个临时导游吧!赏花的同时,尽我所知,让大家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人文地理。各位有点收获,不虚此行,我就不负老张所托,对得起大家了。从这段导游词可以看出,这名导游是一名性格开朗、乐观,同时也有个人思想的人,个性使然,因此他的导游词也显得风趣幽默,吸引住了游客的关注。
(三)平实质朴,稳健沉静
这类语言艺术的风格特点主要是用语质朴,没有过多华丽的修饰,包含真情实感,但不外露,就是像一个诉说故事的人一般将故事娓娓道来。例如,“我们现在的位置是义乌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1920年的一天夜晚,29岁的陈望道回到这里,在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内,完成《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翻译工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其‘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
“我们足下南北走向的这条路叫“御路”,这是一条起自大唐首都长安的专用道路,经过咸阳龙泉坊,再经礼泉的旧县村、曹谈村、三郑村、西张堡、东刘村、土洞村、南安驾庄,然后渡过泔河,经北安驾庄、严峪、官厅、山底等村,直达九嵕山的昭陵。从唐代修建昭陵,以后谒陵或四时祭奠均取此道,唐以后的历代王朝每逢清明节派员去昭陵祭祀也走此路,老百姓称它为“御路”,咱们就沿着这条古老的昭陵御道去南安驾庄。”这两段解说词讲述没有用很多华丽的辞藻,语言平静,遣词用句也很实在,不急不缓,娓娓道来,让人有想继续听下去的想法。
四 导游词创作的方法
(一)明确主题,提升导游词的价值
主题是创作者想要通过导游词所传递的思想,输出的某种观点。主题会直接影响一个作品的成败,决定一篇导游词的价值。主题还可能影响景观的价值。有的景观,本身价值很高,但是导游没有深刻挖掘其主题,使它变得平淡无奇;而有的景观,看似平淡,经导游描述,挖掘出了深刻内涵,顿时辉煌起来,这种案例比比皆是。例如,颐和园讲解词:“颐和园景区分三大块:宫廷与生活区、昆明湖景区、万寿山后山景区。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东宫门,进园以后可以先参观仁寿殿,这是过去皇帝办公的地方,再往前走,就到了知春亭,这里可是颐和园景色最美的地方,因为站在这儿,可以把著名的万寿山、佛香阁、十七孔桥尽收眼底。然后您可以去参观帝后生活居住区—玉澜堂、乐寿堂等区域。还有德和园,皇帝在这里听戏看演出。接着往西走,您就能看见长廊,那里是欣赏昆明湖视野最好的地方……”在写导游词下笔之前,要明确自己在导游词中究竟要说明什么内容,传递什么观点,怎样去提升导游词的价值,都是在创作之前需要明确的。
(二)提高素材搜索能力,丰富导游词的内涵
导游词创作过程中,很多人都苦于缺乏素材,不知道要从哪些方面展开创作,更谈不上有深度的创作了。我们今天处在一个信息爆炸时代,这个时代从不缺乏素材,缺的是发现素材、搜索素材的能力。先说素材来源,可以从三大来源搜集素材—搜索引擎、垂直网站和付费知识。搜索引擎最大的优势就是能获得海量信息,但是缺点也明显,干扰信息多,不太容易直接获得有效的信息。同时,对于一些文物、历史文化古迹的解说,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发展故事,来充实自己的讲解词。例如,“公元822年,诗人白居易来到杭州上任‘市长’。第二年春天,他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钱塘湖春行》……”跟随着讲解,观众仿佛进入时空隧道,与白居易展开对话,跟着诗人的视角寻迹西湖的一派春景—春花缤纷,绿色的杨柳荫下是白沙堤。自古至今,如今的西湖已经成为钱塘江诗路带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讲解前需要做细致的准备工作。广泛阅览李白、孟浩然、苏轼等多位文人骚客的诗词著作,梳理出“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唐诗之路”“瓯江山水诗之路”等文化旅游路线上多处经典景区,并一一创作解说词。
(三)打破固有思维,巧妙构思
在导游词创作中,根据内容性质和创作主题的不同,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文章结构。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主要以时间的发展顺序来进行构思,按顺序(倒叙、插叙)的方式将不同内容串联起来形成的整体框架。
空间结构多以景区景点为主,以层级递进的方式对空间内容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一个整体框架。在设计导游词结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突破惯性思维进行结构设计。我们可以使用时间结构来讲述空间事物,也可以使用空间思维来总结历史事件。例如在介绍毛泽东上井冈山的过程时,除了按照“秋收起义到三湾改编再到进驻茅坪”这样的时间顺序进行外,还可以按照从“长沙—萍乡—永新—宁冈”这样的空间转换来进行。其次,要学会使用复合结构形式来创作导游词,即在一篇导游词中至少使用两种以上的结构形式来组合材料。一篇导游词所包含的内容往往是多样的,所以在结构使用上也要因事而异。例如介绍瓷器文化时,就会涉及到时间(瓷器演变)、空间(瓷窑演变)、线性(制瓷工艺流程)、对比(陶、瓷差异)、因果(瓷都成因)和评价(瓷器影响)等内容。结构之于导游词就像骨骼之于人体、框架之于建筑,简洁的结构在整合材料上直接而高效,打破常规的结构在传播信息上新颖而独特,复合的结构则赋予导游词抽丝剥茧的层次感和深邃厚重的整体感,而这些结构效应都溯源于结构化思维的运用。在创作导游词当中,我们借助常用结构工具,让一篇导游词更加简洁明了,突出特色。导游词创作要打破常规,展现自己独有的风采,这就犹如一道菜品,想把它做出来很简单,但要把它的味道做好却很难,结构也是如此,想把它随意构建并非难事,但要把内容整理的简洁清晰却很难,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利用结构工具,整合关键信息,突出结构特色。
五 结语
导游是旅游服务的提供者和旅游形象的展示者,在推动旅游行业发展中,导游需要立足本职、钻研业务,深入了解自己要讲解展示的内容,精心归纳,把自己的原创导游词融入其中,形成有自身特色的语言风格。在干中学,学中干,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循环往复,追求尽善尽美,为文旅事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