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支部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启示

2022-11-03

邓小平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支部党组织

王 锐

党支部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和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中始终把党支部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夯实党的组织基础,为实现党在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强保证。梳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和把握党支部建设的规律和特点,总结其中蕴含的历史经验,对于推动新时代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支部建设的起步发展阶段(1921~1949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便开启了对党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探索,其中包括党支部建设在内的党的组织建设是重要内容,由此推动党支部建设的起步和发展。

(一)明确了党支部建设的具体要求

党的一大召开的时候,全国仅有党员50多人,只设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组织,党的组织设置还不健全。党的二大制定了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党章,党章规定党的基本单位是组,并且规定每组党员是3~5人。党的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规定:“凡有党员五人至十人均得成立一小组。”这一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就是党小组。针对党的组织工作和党员发展缓慢的现实,党的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把党小组这一称谓改为党支部,而且规定党支部由党员三人以上组成。与此同时,党的四大还对党支部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规定了党支部的设置原则,“我们党的基本组织,应是以产业和机关为单位的支部组织”。如果不能以机关为单位组建党支部时,还可基于地域组建党支部。二是规定了党支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要求党支部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党员的教育和发展党员,还要经常性地用党的政治主张教育群众,带领群众为实现奋斗目标而斗争。三是规定了党支部的组织制度,确定干事会为党支部的领导机构,“每支部公推书记一人或推三人组织干事会,隶属地方执行委员会,不满三人之处,设一通信员”,支部干事会或书记的任期是三个月。四是规定了党支部的活动方式,要求党支部书记召集会议,每个星期至少开会一次,每个月至少还要开一次党支部全体会议。

党的四大明确把党支部确定为党的基本组织,对党支部建设作出具体规定,这是对党支部建设的初步理论概括。1926年5月,中央组织部在《校刊》第七期发表了《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一文,这是中国共产党从理论上对党支部建设进行思考的又一重要文献,其中明确提出:“支部是党的生活的中心,是每个党员生活的中心。”在党的五大党章中党支部被单独列为一章,而且在党支部的组织设置和职责任务方面作了新规定。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党的七大党章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又作了更为全面的规定,包括党员条件、入党手续、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原则和任务等,标志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理论上逐渐成熟。

(二)提出了“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

党的四大以后,党员人数迅速增加,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发展,但是党支部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926年7月12~18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会议指出党支部是党在工厂、矿山、学校以及某区域的核心,而不是分部。“但本党现有的支部大半失去这个意义,只是在各种社会组织或区域里,征集了革命的分子,而成立党的分部,给以党的训练,而并未做到支部自身在此社会组织或区域里的核心作用。党的支部若没有这样作用,决不能接近群众、领导群众。”因此,这次会议提出“特别提起严重的注意,重新提出扩大本党的口号,务使本党更加发展,征集更多的革命工人农人与知识分子”。这次会议还提出:“今后要把党的真正基础建筑在各支部上面,要把党的基本工作责成各支部,建立每个支部的活动工作,在每一个支部里实行分工,使每一个同志都有活动,实行‘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使各支部里都有全党形式的各样工作。”“一切工作归支部”口号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支部建设的重大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然而,在实践中“一切工作归支部”并没有完全落实,江浙区、粤区、湘区贯彻执行得较好,但是在其他地区党支部建设还很薄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本谈不上“一切工作归支部”。为此,要把“中央组织部建立起来,以更好地指导各地组织,又要求放手让同志在工作中去学习,积累工作经验,并准备提拔起用一批新的干部,使支部真正工作起来”。此外,还要加强党内教育工作。总之要通过以上工作实现对党支部的整顿。

(三)确定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剩余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一边休整部队,一边对部队进行改编,工农革命军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与此同时,毛泽东总结秋收起义部队遭遇严重挫折的沉痛教训,认为由于工农革命军中党的基层组织比较薄弱,才造成了政治上不巩固、战斗力不强,在残酷的斗争中经不起考验。具体而言,部队战斗力的基础是连队,部队执行任务的基本单元也是连队,只有在连队建设好党支部,才能为党领导工农革命军提供组织保证,才能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因此,在三湾改编时毛泽东首次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营团建立党委,连建立支部,班排设党小组,以上党组织由中共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同时,党代表设立在连以上,党支部书记担任党代表。工农革命军中党的组织是不公开的,党代表就成了党组织联系上下级的重要纽带。党支部和党代表所肩负的职责避免了之前党支部建在团上而造成的领导不力问题,使连队直接处在党的领导之下。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上,“支部建在连上”第一次被确定为建党建军的一条重要原则。“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这就使党紧紧抓住了广大士兵群众,部队的战斗力大幅度提高。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坚持这一原则,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发展,同时有计划地发展党员,从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

二、党支部建设的全面推进阶段(1949~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党,党的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学会管理和建设城市、恢复和发展经济成为中心任务。根据党的历史方位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如何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党的组织力和领导力至关重要。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建设也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一)整顿和发展党支部

1950年下半年,全党开展了大规模整风运动,并对党组织进行了初步整顿。在此基础上,1951年2月党中央决定从1951年下半年起,大概用三年的时间对全国的基层党组织进行全面整顿。对党支部而言,主要是通过审查党员组织关系,清除混入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叛变分子、投机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规范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完善党支部的教育制度等。经过整党,党员的质量明显提高,党支部战斗力得以增强,干部作风有所改进,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保持了党的纯洁性,保证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各项任务的完成。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我们党重点在农村、机关、企业、学校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中央组织部在1953年2月向党中央的报告中指出:“全国各地按计划在没有党组织和党员很少的地方接收新党员。目前在土改后的新区,一般的省已有1/3的乡建立了支部”,“在500人以上的公、私营工矿企业和专科以上的学校中,都有了党的基层组织。到1954年底,全国共接受新党员282万人,新建立党支部17万个”。广大党员在党支部领导下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展现。

(二)完善党支部建设的理论

1956年9月,党的八大结合执政党建设特点,对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作出理论总结,涉及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规定。一是开始使用“党的基层组织”概念,并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在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中,“党的基层组织”第一次取代了过去使用的“党的基本组织”和“党的基础组织”的概念,规定企业、农村、学校和部队中的党的基层组织发挥领导和监督作用,要求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应当对于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机关中的每一个党员的思想政治情况进行监督,及时通知本机关行政负责人,向党的上级组织机关报告工作中的缺点。二是规定了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党的八大党章把党的基层组织分为三种类型,即党支部的规模是党员3人以上50人以下,党员人数超过50人的基层组织成立总支部委员会,党员人数超过100人的基层组织成立基层党的委员会。三是扩大了党的基层组织的任务。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新的历史任务,在基层党组织原有四项任务的基础上,党的八大党章把基层党组织的任务扩充为八项,比如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群众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领导群众发扬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劳动纪律,保证完成生产计划和工作计划”,“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揭露和消除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同一切违法乱纪、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现象进行斗争”,等等。此后,1961年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工业七十条》)和农村、工业、商业等领域各自制定的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中,又对基层党组织设置、地位作用等进一步具体化,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党支部建设理论。

三、党支部建设的改革创新阶段(1978~201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行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这就迫切要求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由此,作为党的组织基础的党支部建设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进入改革创新的新阶段。

(一)党支部建设步入正常轨道

“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党组织陷入瘫痪和半瘫痪状态,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削弱,党员的组织生活也停止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遵循有错必纠的原则逐步平反冤假错案、拨乱反正,政治环境的改变为党支部建设步入正常轨道提供了历史条件。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讲话指出:“一个生产队、一个工厂、一个车间、一个班组的党组织,如果能够面对自己单位的具体问题,走群众路线,同群众商量,提出很好的办法,由共产党员起模范作用,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那末,那里的党组织对四个现代化就做出了很可贵的贡献。”这就阐述了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一时期,邓小平在思考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时,多次谈到要改革基层领导体制,这就为党支部建设的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根据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党,使党风根本好转”的任务,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开始了以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为基本任务的全面整党。这次整党是分期分批进行的,历时三年半,到1987年5月基本结束。经过此次整党,党内思想、作风、组织上存在的严重不纯和纪律松弛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积累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经验,使包括党支部在内的党的各级组织的纯洁性大大增强。

(二)逐步规范各领域党支部建设的具体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下党员的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统筹抓好新形势下各领域内的党支部建设。根据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要求,从1980年开始对国营企业领导体制进行改革试点,随后正式确立了厂长负责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保证和监督作用。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是保证监督,不再对本单位实行‘一元化’领导,而应支持厂长、经理负起全面领导责任。”党的十三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企业和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实行保证监督。这些基层党组织应以主要精力加强党的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支持行政负责人按规定充分行使职权,并对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农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政社分开、乡镇政府的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解体,以生产大队为基础建立了村民委员会,并在村一级建立了党支部,农村党支部由原来的按生产大队设置变为按行政村设置。随着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1986年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的《关于调整和改进农村中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意见》对乡镇办的企业,跨村、跨乡、跨县的经济联合体,村办企业或行政村内的经济联合体,以及城镇个体工商户等经济主体中的党员活动、集体外出党员中党支部的设置和分散外出党员组织关系的转移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与此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简称“三资”企业)大量涌现,在这些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成为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领域。1984年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党的工作的几点意见》指出:“企业中的党组织要根据合营企业的特点开展经常性的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合营企业中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

在党的十四大对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并提出基层党组织建设总体布局,即要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核心领导作用;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在乡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企业集团、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等其他所有制企业中,也要加强党的工作;加强学校、机关、街道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等。这标志着党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包括党支部在内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正式形成。此后,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又重申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强调基层党组织“要从各自的特点出发,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努力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不断凸显党支部的功能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补充和调整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扩大了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范围并明确了职责,调整了申请入党的有关规定,为新世纪加强党支部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随着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序推进,对基层党组织的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之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明确要求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胡锦涛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必须落实到基层,每一个党组织都要认真履行组织党员学习的职责。”“要把组织学习同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把搞好党员学习作为完善党的组织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党组织既成为党员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大熔炉,又成为党员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的大学校。”2010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就是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并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之后,企业、农村、机关、学校、部队、社区等的党支部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党对基层党组织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就为党支部发挥作用,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平台。

四、党支部建设的深化提高阶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出发,立足于建设新时代强大的基层组织体系,把党支部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进行谋划部署,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党支部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党支部建设进入深化提高阶段。

(一)提出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总结党支部建设的历史经验,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和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反复强调基层基础工作很重要,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指出:“党支部是党最基本的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到支部,把群众工作落到支部。”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2018年7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由此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突出了党支部的基础地位,要求要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做实基层,注重夯实党执政的基层组织基础,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使每个党支部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二)有效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

党支部组织力是党支部凭借自身的组织体系和组织资源,动员和组织党员群众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基于此,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地各单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党支部组织力。一方面,严格组织生活,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加强理论教育、形势政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党员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思想武器,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认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正如习近平指出:“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赢得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此外,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巩固,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根据这一要求,各地各单位着力配强党支部领导班子,选好党支部带头人,加强党支部领导班子的培训,通过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提升党支部组织力。

(三)强化党支部建设的领导保障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提出:“各级党委(党组)应当把党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定期研究讨论、加强领导指导,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其中专门对各级党委的领导责任作出规定:“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应当带头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推广经验。”“抓党支部建设情况应当列入各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判其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情况的重要依据。”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等抓基层党建的职能部门,也根据党中央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了对党支部建设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通过扩大先进党支部、提升中间党支部、整顿后进党支部,推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党支部。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还要求为党支部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落实党支部工作运转经费,加大从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中选拔乡镇和街道领导干部的力度,加强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从而确保党支部既要有人干事、能干成事,又要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

五、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支部建设的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支部建设始终与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相呼应,与党的自我革命和从严管党治党相统一,在不断认识和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中坚毅前行。党支部建设的百年理论探索和生动实践,为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

(一)必须确保党支部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什么时候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了,党支部建设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反之,党支部建设就偏离正确的方向,遭遇挫折甚至失败。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过程中,由于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不仅使革命事业有了迅猛发展,而且包括党支部建设在内的各级党组织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党的组织规模不断扩大,战斗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当“左”倾教条主义占据统治地位导致党的政治路线发生偏差的时候,包括党支部在内的各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使革命事业陷入低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根据当时制定的正确政治路线的要求,积极推进整党工作,党支部覆盖面不断延伸,全国的城镇和县区都有了党的组织,在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错误的政治路线给党支部建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突击入党导致党员队伍严重不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受到严重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正确的政治路线统领党支部建设的方向,推动党支部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保证党支部建设行稳致远,推动党支部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牢牢把握住党支部建设的“根”和“魂”,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二)必须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

由于性质和目标不同,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在组织体系、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等方面有很大不同。无产阶级政党从实现自己历史使命的目标要求出发,把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在群众之中,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领导群众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不仅在社会基层建立党组织,而且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在基层全面落实。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提出“一切工作归支部”“支部建在连上”等原则要求,推动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发展和巩固,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组织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大力整顿基层党组织的同时壮大党的基层组织,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从各方面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在恢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大力探索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式方法,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重要作用,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全党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采取多种措施夯实基层党组织这个基础,使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证明,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党的执政环境如何变化,都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抓好党支部建设,不断在广度和深度上激发党支部的生机活力。

(三)必须坚持党支部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要着眼于党的中心工作来谋划和推动党支部建设,用党的中心工作的成效来检验党支部建设的效果。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支部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使党支部建设与中心工作互相呼应、同频共振。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的中心工作就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因此,党支部建设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服务这个大局,凝聚广大民众,完成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党的中心工作就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支部建设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服务这个大局,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启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基层组织保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的中心工作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党支部建设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服务这个大局,带领广大基层群众发展生产,推进改革开放,顺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中心工作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支部建设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服务这个大局,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最雄厚的基层组织基础和强大动力源泉。历史经验证明,党支部建设要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彰显价值,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和融入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以及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心工作。

(四)必须加强党支部的组织纪律建设

虽然党支部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但是,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就要体现严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把严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党支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制定严格的党支部组织纪律,规定每个党员,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都要参加所在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生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的组织生活推动形成了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的历史任务对党支部建设提出新要求,我们党制定和完善了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核心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强调“建立支部民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生活,增强党内团结和严肃党的纪律,是党的建设事业中极为重要的原则”。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尤其是通过20世纪80年代初的整党,我们党明确提出基层党组织要对党员“经常地进行教育,经常地加强监督,经常地开展批评自我批评,经常地整顿纪律,经常地清除腐败分子和妥善地处置不合格分子,经常地吸收优秀分子,经常地发扬正气和抵制歪风”。与此同时,把民主评议党员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在每个党支部普遍推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基层,强调要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促进党支部强化功能、履行主体责任、增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历史经验证明,必须把严的要求体现到每个党支部、每名党员,做到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五)必须有效激发党支部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根据时代变化和党自身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推动党支部创新发展,是党支部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支部建设,为党支部建设提供不竭动力源泉。从党的四大把党支部确立为党的基本组织,强调以产业和机关为单位设置党支部,再到后来提出党的基础必须放到农村党支部上去,之后不论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区还是国统区、日伪区,我们党一直在不断完善党支部设置原则、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工作制度,极大地增强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我们党采取“公开建党”的方式,有序在完成土改的新区和机关、工厂、企业、学校吸收新党员和建立党组织,对党支部的设置形式、地位作用、基本任务、组织生活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规定,为新的执政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改革开放以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我们党提出在巩固发展工、农、商、学、兵等方面基层党组织的同时,加大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设党组织的力度,对党支部设置、职责任务、工作方法、领导体制等进行改革,党支部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的新变化和网络时代的新要求,着力推进党支部设置形式、基本任务、组织生活、工作方式、制度机制的创新,党支部覆盖面持续扩大,党在基层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历史经验表明,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不断从理念、形式、方法、制度等方面推进党支部建设的改革创新,党支部建设才能有强大的动力支撑。

(六)必须强化领导责任,完善体制机制

党支部建设要取得实效,离不开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和责任落实。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紧紧抓住组织领导这个“牛鼻子”,健全和完善党支部建设的体制机制,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提出地方各级党组织要发挥领导作用,担负起建设和发展党支部的重要职责,培养大批党的骨干力量,迅速扩大党的火种,党员队伍快速发展,使党的基层组织逐步健全,党的组织网络体系日益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强调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党支部的领导,抽调干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解决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党支部建设的质量得到提高。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不断强化各级党委、党工委、党组对党支部的领导或指导力度,并通过把党支部建设列入工作议程、了解各方面情况、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方式落实好各级党委、党工委、党组的领导责任,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制逐步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树立“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各级党委(党组)认真履行抓党支部建设的主体责任,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历史经验证明,各级党委(党组)只有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党支部才能具有蓬勃生机,更加坚强有力。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支部党组织
支部联建润“甘泉”
清华党组织公开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