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头 大智慧
2022-11-02阳泉市高新区杨家庄联校许名璐高素花
■文/阳泉市高新区杨家庄联校 许名璐 高素花
走进杨家庄联校黑土岩幼儿园,乍一看,似乎并没有发现艺术“生长”的土壤。但是,倘若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幼儿园的各处都摆放着许多色彩斑斓的石头画作。黑土岩幼儿园共有幼儿18人,教职工3人,“石头画”就是我们独有的园所文化。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一块、两块、三块……老师,我这块石头像猴子。”“老师,你看我的这块石头像桃子吗?”在幼儿园旁的小溪边,娇娇老师和孩子们正提着水桶,弯腰捡拾着自己中意的石头。
黑土岩幼儿园地处阳泉市城乡交界处,是一个不到千人的小山村,在这里,鹅卵石铺成的小路随处可见,小溪边、山坡上奇形怪状的石头比比皆是。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教育应该走向自然。为了让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生活,让教育活动生活化,教师充分利用周边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将教育活动搬进大自然,不仅陪伴农村孩子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还填补了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空缺。
二、真实存在的现实助推
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艺术活动的开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幼儿家长大多来自农村或者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对艺术类活动较为排斥,同时受经济收入影响,艺术活动材料成为了家长眼里较为奢侈的投资。虽然条件异常艰苦,但是教师深知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它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更是一个人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们开始相互商量琢磨,如何既能减轻家长购置活动材料的负担,又能激发幼儿的艺术创想呢?“我们这儿什么都缺,就是泥土、石头、草不缺!”教师不经意间的一句玩笑话点醒了园长。“对,利用自然资源!”于是,大家瞄准了幼儿园外小溪两侧的石头。
三、动手实践的操作探索
小小的石头,大自然的瑰宝。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石头在农村随处可见,它们是幼儿游戏时的最爱。每逢庙会,教师都会带领幼儿去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幼儿每每都会驻足石头画的摊位前,充满好奇又饶有兴趣地互相交流着:“石头上还能画画呀!”“我也好想在石头上画画。”追随幼儿的兴趣,教师和他们一起来到小溪边,观察石头的外形,发现它的自然之美和形态之美,了解石头的作用、石头的种类,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此外,教师启发幼儿动脑想象每块石头像什么,可以创作成什么……环境的熏陶成为幼儿创作的催化剂,不仅使幼儿具备了一定的前期经验,还让他们对石头有了更多的了解,产生了更深的兴趣。幼儿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石头画的创作了。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与发展特点,分层制定活动的开展策略。小班幼儿以观察欣赏为主,中班幼儿可进行简单图案的操作探索,大班幼儿可以将熟知的《西游记》故事情节、十二生肖图案等进行连环绘制,活动采取大带小的方式开展。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教师还会以“石头”为载体适时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如“石头精神——讲故事比赛”“采石挑战——秋季运动会”等,引导幼儿了解更多关于石头的精神和品质,从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在帮助幼儿提升艺术创作能力的同时,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捡石头、洗石头、涂颜色,幼儿自主选择,自由分工,借助每块石头不同的外形特点,用丙烯颜料进行涂抹、勾勒,大胆尝试。起初只是美丽的小花、快乐的表情、可爱的动物等简单形象,到后来能以国粹脸谱、十二生肖、《西游记》、历史人物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一块块普通的石头,在幼儿的奇思妙想与动手操作中变成了创意十足的石头画。虽然这些作品可能尚显稚嫩,可能不够艳丽,但幼儿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提高了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收获了动手实践的快乐,增强了探索创造的自信心,丰富了认知与创作经验。
从“观石、捡石、画石”到“赏石、悟石、颂石”,一块块小小的石头不仅为农村幼儿远离父母的孤寂生活增色不少,更寄托了他们内心的情感和希望。农村的孩子性格一般都比较胆小、害羞,对于在艺术方面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大多不高。可是,自从开展“石头画”以来,孩子们变得不再惧怕被别人“嘲笑”,画得不好,洗了重画便是,就这样,他们在一点一滴地进步着,变得越来越自信。
以石载道,借石育人,石头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开展石头画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以及创造能力,为他们成为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充分显示小石头大智慧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