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农”提升乡村学前教育发展内驱力
——以“好吃的荷藕”课程设计与组织为例
2022-11-02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幼儿园王素晴
■文/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幼儿园 王素晴
扫描二维码与幼儿一起探秘荷藕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教育先振兴。201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强调“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明确了教育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学前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幼儿园距离城区40公里,周围遍布水田、村庄、鱼塘和树林,是一所地地道道的乡镇幼儿园。近年来,幼儿园因地制宜,寓教于“农”,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围绕知农、研农、学农、亲农等教育途径,组织、设计与实施了一系列活动,提升乡村学前教育发展内驱力,下面以荷藕课程设计与组织为例,介绍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知“农”——聚焦问题导向
生活区里,幼儿正在玩“果蔬拼盘”游戏。“上面怎么有小孔?”茉莉拿起藕片歪着脑袋问兰兰。“切开的藕片之间有长长细细的丝连着!”“藕生长在哪里?”“它会开花吗?”“它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其他幼儿也提出了各自的疑问。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强调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应该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丰富与拓宽幼儿对荷藕的认识,为后续活动积累感性经验。
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除了感官能直接观察到的问题,教师还引导幼儿关注潜在问题,如“藕农是如何将水里的荷藕淘出来的”“如何制作藕粉丸子”等等,引导其逐步树立问题意识。为了体现针对性,教师还支持幼儿梳理、提炼和汇总问题。最终,以问题为导向,幼儿将“有本有源的荷藕之生长收获”“有声有色的荷藕之外形特征”“有作有为的荷藕之价值作用”作为探究和学习内容。
2.建立联系
《素养何以在课堂中生长》一书中强调:“儿童通过已有知识或经验构建与新知识、情境的广泛联结,并在与他人互动的实践中产生新知识或新经验。”据此,我们围绕以下三点开展工作:一是新旧知识的联系,幼儿之前认识水生植物如芡实、菱角等,于是,教师鼓励幼儿将荷藕的外形特征与之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二是情境联系,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荷塘,观看藕农劳作的场面,让他们置身于真实场景之中;三是社会性联系,教师组织幼儿访问农科站工作人员,了解荷藕的栽培和管理方法。
3.个性化表达
个性化表达是本阶段学习成果的展示。可以是关于荷藕特征、习性、作用的调查结果,也可以是故事、儿歌、图片、视频的呈现以及绘画、舞蹈表演等艺术表现形式。多元化的表达,促进了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更好地驱动个人和团体的共同进步。
二、玩“农”——拓宽实施途径
“老师,我们下周做荷藕美食吧!”几名幼儿跑过来对教师说。“好啊!你们打算怎么做?”教师笑着问他们。“我想尝尝藕粉糊糊,看它和豆奶粉的味道有什么不同?”“我想和咪咪、妞妞、青青搓藕粉丸子。”“妈妈在家里教我做过藕饼了,她说过几天教我做藕夹子。” “我想和大一班的萱萱用平板电脑查找荷藕美食的图片。”……
“你们打算怎么做?”是一个高质量的开放性问题,教师获取了幼儿内在需要的信息。《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互通式”活动、亲子活动等都是课程重要的实施途径。
1.集体活动
做藕饼之前,需要将切成碎块的藕片用料理机碾碎,但大部分幼儿不了解这个方法。在和面粉环节,他们对于水和面粉的比例也把握不准。于是,教师在集体活动中通过语言讲解、动作展示等方式对幼儿进行指导。集体活动能够帮助大部分幼儿解决共性问题。
2.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能够满足幼儿个性化、小组化的学习需求。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创设“荷藕美食大卖场”(角色区)、“藕粉制作体验馆”(科学区)、“荷叶美工坊”(美工区)、“荷叶茶制作阁”(生活区)等区域活动。在“荷藕美食大卖场”区域中,幼儿搓藕粉丸子、做荷藕夹子、蒸锤藕、烤藕饼、泡荷叶茶、做藕粉糊糊、剥莲子……幼儿将食品包装好后,贴上价格标签,分类置于货架之上,“顾客”按照需要挑选相应的食品。游戏过程中,幼儿自行设计游戏情节,自主分配游戏角色,积极履行角色义务。区域活动体现了幼儿主动、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氛围。
3.“互通式”活动
每个班级围绕“好吃的荷藕”积极打造班本特色课程。如,大一班通过问题“如何制作藕粉”驱动幼儿探究藕粉的制作方法。大二班在碾碎的荷藕里分别掺入面粉、米粉和豆粉,烘焙后请幼儿品尝,引导其进行鉴别。大三班收集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开展“荷藕美食展览会”。我们鼓励大、中、小班幼儿打破班级界限,开展“互通式”活动,通过优化班级之间的资源配置,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4.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既能促进亲子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又能形成家园教育合力。首先,教师围绕“你小时候吃过哪些荷藕美食?”“你打算如何教自己的孩子做荷藕食品?”等问题向家长发放调查表,激发其参与讨论。其次,举办“荷藕美食秀”活动,邀请家长来园和幼儿一起制作美食。最后,通过家长会、微信群对活动成果(家长心得、活动视频、制作技巧)进行评价和展示。
三、 亲“农”——促进课程生长
“喝了奶奶煮的藕汁,我嗓子不痛了。”“昨天,爸爸教我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它赞扬了荷花高洁的品质。”“昨天,我用做藕饼的方法尝试做糯米饼,竟然成功啦!”……自由活动时间,幼儿自由愉快地交谈着。
教师发现,在感知荷藕的生长习性、外形特征以及探究制作荷藕美食的方法后,幼儿仍然对荷藕“情有独钟”。因此,让课程保持继续生长的态势,能够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游戏经验和学习视野。
1.“荷诗”欣赏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是其中闪亮的“珍珠”。唐代李商隐的《荷花》、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古诗都在描写荷花,其中《小池》最令幼儿喜爱:“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教师通过设置“诗中有哪些可爱的景象?”“你能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你能画出《小池》的内容吗?”等问题,促进幼儿对古诗内容的欣赏与理解。
2.“荷品”学习
“荷藕除了可以吃,还有其他优点吗?”教师提问。沁沁说:“藕从淤泥里长出来,它却是干干净净的。藕片像雪花一样白,荷叶像绿色的大玉盘,荷花像美丽的仙女。”兰兰说:“荷塘夜色特别美,天热可以去那里纳凉。”力力说:“我家书房里挂着一幅画,上面有一朵荷花,爷爷说天天看它,人就会变得像它一样高洁。”……谈话活动,突破了幼儿对荷藕的感性认识,闪耀着童心之下的理性光芒。
3.“荷宴”敬老
“实践锻炼法”是品德教育的方法之一。“应该让敬老院的爷爷奶奶尝尝我们的手艺。”重阳节快到了,幼儿准备了新鲜的荷藕及辅助食材。他们先是挑拣、清洗、去皮,接着或刀切或碾碎,在家长、教师的帮助下,采用清炒、蒸煮、卤制、水炖、煨熟等方式制作了多种荷藕美食。看着爷爷奶奶围坐在一起,吃着自己制作的美食,他们开心极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在“好吃的荷藕”课程设计与组织过程中,除了健康领域,我们还整合了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劳动、德育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促进幼儿多元发展。“以问题为导向”“拓宽实施途径”“促进课程生长”三种设计和组织策略,是否就是实施“农”课程的最好方法?我想,寓教于“农”,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素养和人文温度,更要有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情怀,这样,乡村学前教育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