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域下云南地域文化IP“瓦猫”的活态传承

2022-11-02冯启玥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

天工 2022年26期
关键词:云南传统文化

冯启玥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规律使然、基因使然、时代使然、趋势使然。①赵晓翠:《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何以可能》,《红旗文稿》2019年第14期,第31-32页。中国人应以强大的文化自信心,提炼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将众多优秀传统文化转换为对当代社会有更高价值意义的思想和物质。这样不仅提高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更是在向世界全面讲述真实立体的中国故事,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在中国古代社会,常常有这样一群动物矗立在建筑的屋脊和四角上,如龙、凤、狮、马、鱼等,这些雕琢精美的檐上走兽作为独具特色的屋顶装饰装点了古代中国的天际线。屋脊兽一度在宫殿庙宇的屋顶彰显着权力与财富,它也曾走进民间守护着每一户民居。不同于统治阶级所使用的龙、凤、麒麟等非现实性屋脊兽形象,云南百姓塑造出的镇宅神兽瓦猫或怒目嗔视,或顽皮乖张,都是根据虎的形象特征创造出来的。“瓦猫”在云南的屋脊上庇护了一代代云南人民的生产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积淀成为云南独有且重要的地域文化。就瓦猫这样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特色民俗物品而言,其必然拥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但与其朝夕相伴的人们逐渐淡化了对瓦猫的关注,也没有多少学者将精力放在对瓦猫的深入研究上,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虽对其进行了一些宣传和保护,但产品往往缺乏创新性。当代设计师应当重新将目光转回到中国传统文化上,在使用传统文化元素时注意深刻挖掘并充分理解其内涵,制作出体现中国文化内涵和地域风格的设计作品,最终将中国传统文化导向未来发展的道路。

一、云南瓦猫概述

镇宅神兽瓦猫(如图1)是云南地区所独有的地域符号,它的身影在云南的昆明、呈贡、玉溪、曲靖、楚雄、大理等多地可见,不过瓦猫在这些地区还拥有不同的名字,比如在楚雄一带通常被叫作镇山虎,在鹤庆县、剑川县一带又被称作脊祥虎、吉祥虎,石屏县彝族的陶虎也与瓦猫同根同源。在中原地区,人们的崇拜对象还从自然中存在的现实事物转变成臆想出来的虚拟神明,如龙、凤、麒麟等,它们成为皇家院落的守护神兽,而虎则守护着寻常百姓家。①钱芳、赵耀鑫:《屋脊上的神兽——云南瓦猫文化及其造型艺术探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17-18,35页。

图1 笔者拍摄的云南省大理古城上的瓦猫

二、传统文化领域IP的研究

(一)关于文化IP概述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原意为“知识产权”,伴随着城市品牌形象推广的热潮、旅游业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崛起,逐渐被泛化为“地域文化 IP”,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自然或历史演变形成的具有高辨识度、个性鲜明、自带流量、强表现能力的文化符号。②陈彦:《2018中国文化IP产业发展报告》,中国文化 IP 及创新设计展,2018年9月。文化IP开发热潮使各类产品变得更具有文化价值。当前国内主要以博物馆IP所开发的成果较为精彩,如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十分重视文物IP的开发和利用,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地域文化IP案例研究

日本熊本县吉祥物熊本熊就很好地履行了它的使命,成为全国范围推广最好的“地域IP”,它把熊本县甚至日本文化带到了全世界,也把全世界的游客吸引到了熊本县。熊本熊的走红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地域IP”实际上就是该地域一个人格化的IP形象。由于文化、背景故事、特产等一系列的资源均是“就地取材”,很容易获得本地受众的喜爱,也很容易受到本地企业的青睐。

三、云南瓦猫的艺术特征及发展现状

(一)云南瓦猫的艺术特征

1.云南瓦猫的造型特征

一是简洁兼顾神韵。在艺术领域瓦猫可以称作云南人民手中的原生艺术品。早期的制作工匠们很少专门从事瓦猫制作,大多是砖瓦匠人适应需求加以制作的,当时的生活水平限制了人们对瓦猫制作的精雕细琢,大刀阔斧的制作方式反而促成了瓦猫简洁明了的造型风格。二是粗犷表现凶猛。瓦猫的造型如同原始时期人们的期望一样质朴而自然。无论是在土陶的质感还是在其身体的装饰上都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只有云南百姓祈福辟邪的真实情感。

2.云南瓦猫的审美感受

云南瓦猫在形态上非常夸张,充满特殊的趣味,有着古朴、粗犷的原始之美。在形象的塑造上经过变形和重组,极力表现瓦猫的面部特征,在原来瓦猫形态的基础上把眼睛、嘴巴、牙齿做大,从而使整个瓦猫显得神气十足。瓦猫的制作取虎之意,但又不把它做成真正的虎,而是结合“打散构成”的理念融入家畜的元素和夸张的造型手法,把它的整个形态表达得更加具有概括性和寓意性,使瓦猫的视觉冲击力更加强烈。③董剑华、田季:《屋脊上的吉祥——大理鹤庆瓦猫艺术研究》,《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S2期,第91-94页。

(二)瓦猫文化的艰难传承

1.现代建筑对传统民居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各样的建筑设计风潮席卷中国,新时代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原来瓦猫得以大展拳脚的地域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外来文明的全面冲击使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手工艺人因市场的锐减和技艺的停滞面临“人亡艺绝”的危机。通过采访云南友人得知,他们位于昆明老家的宅子曾经也摆放了瓦猫,但现在为了生活方便他们举家搬进了昆明市区,瓦猫的身影已许久未见了。

2.非遗技艺的传承窘境

从技术方面的继承来说,由于瓦猫的主要用途是放置在建筑屋顶上作为装饰物,通常与建筑的砖瓦材料一同烧制,其本身的需求量不是很大,自古以来几乎没有专门制作瓦猫的工匠。主要原因是专门从事瓦猫制作并不能带来理想的经济收入。

3.学术领域的忽视

国内对传统建筑的研究已相对成熟,对于传统建筑装饰的分析文献也不胜枚举,但对于屋脊兽文化如何传播的研究相对较少。将瓦猫作为传统建筑装饰来说,在诸多文献中,由于其并不具有强烈的主流性,对于“瓦猫”的表述往往是简单带过。笔者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实地考察,深入探析瓦猫的造型特点、制作工艺以及传说寓意,对云南各地瓦猫工艺的变迁发展展开描述和阐释,力求为瓦猫的相关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补充。

(三)文旅产品的开发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业的发展一直被高度重视。拥有优越自然风光的云南形成了昆明、大理、丽江等多个引人神往的旅游景点。目前,关于瓦猫的周边产品主要零散出现在云南一些古镇景区的纪念品商店中,以及少数手工艺工作室中,比如鹤庆县的师傅自主研发的瓦猫首饰,银制饰品的光滑明亮的质感代替质朴的土陶,更加展现了瓦猫威猛的形象(如图2)。

图2 云南省鹤庆县要物手作文创作品

图5 笔者设计的“瓦猫”AirPods硅胶保护套

(四)走进现代都市的瓦猫

1. 昆明地铁4号线“瓦猫家族号”。2020年9月23日,昆明市正式开通运营了一条特别的地铁线路(如图3):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瓦猫”为主题的4号线,站内以及车厢上随处都装点着根据“瓦猫”的造型设计的K4 CATS家族。他们是四只生动可爱、性格各异的瓦猫,年轻时尚的配色和呆萌的造型俘获了许多人的心。

图3 云南省昆明市地铁4号线

2. 丽江益田文创园于2019年4月26日在云南丽江古城开业。文创园中也活跃着一只独特的园区IP——瓦猫Lica(如图4)。 园区中的“瓦猫街”是以瓦猫为主题的展现各类文创的街区,是整个园区的主要景点。益田文创园以“为年轻人打造一个撸猫理想国”为宣传口号使瓦猫形象贴近生活,有了瓦猫形象的强力助阵,益田文创园俨然成了一处猫乐园。

图4 丽江益田文创园瓦猫“Lica”

四、云南瓦猫在现代设计中的活态传承

(一)对瓦猫文化的继承

实际体验的项目在文化传播方面是尤为重要的,一个地域IP最有互动性和参与度。北京故宫设立的体验馆很多都是针对儿童群体的,故宫博物院称商品只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而更本质的应当是对后代的教育。瓦猫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对制作者的要求并不高,可以邀请民间工艺传承人开展制作教学。

(二)对传统文化本真性的保护

一定要深度挖掘丰富的云南传统文化元素,这就需要考虑云南民居建筑文化、神话历史故事,找到一个符合当代人喜好的时尚表达载体。设计师首先具有历史责任感,对需要体现地域文化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达到商业目的,也是涉及传统文化继承保护和未来去向的重大问题。地域文化是民间造型艺术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现代旅游纪念品地域性特色形成的前提条件,它的良好传承与发扬是实现民间造型艺术之现代旅游纪念品研发的根本性保证。

(三)瓦猫的设计实践

家居场景的抱枕、杯垫、镜子、水杯、暖手袋,或是办公场景中的手机支架、文件袋、笔记本包、笔、便签、日历等,都可以将瓦猫的造型加以改造并运用其中。比如笔者通过对鹤庆县瓦猫的造型进行解构重组,通过优化处理进行了Apple Airpods耳机硅胶保护套的设计。整体造型是一只瓦猫的头部,标志性的大嘴巴是耳机壳外部装饰;大大的耳朵保留了瓦猫原本的形式,增添了立体感,以上排的牙齿为耳机盒打开口,牙齿上的小缺口平添了一丝可爱;颜色的处理上采用温暖的黄色系,削弱了瓦猫原本凶猛的神态。这样的产品设计既有很高的文化辨识度,又具有时尚趣味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曾经巍然立于云南一方百姓家门上的瓦猫守护了数代云南人民,但现代化建筑的快速复制对云南传统民间建筑产生了一定冲击,使瓦猫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逐渐失去它赖以生存的一方屋脊,瓦猫在现代社会转型中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然而传承非遗文化不仅需要政府不断完善政策制度,还需要使人民群众深刻感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珍贵性,这就需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找到活态传承的路径。文创产品作为文化的载体,有很高的认知度,能得到广泛传播、消费和使用,是其实现文化传播功能的两个基本条件。

首先,通过分析文旅产品的开发现状,分析文化IP形成的根本原因,结合设计学的方法论进行实践,对瓦猫这个云南传统IP造型进行创意改造,既适应现代社会普罗大众的审美观,又便于满足后期的生产需要。其次,拓展瓦猫的适用范围,传统的瓦猫只能站在屋脊上俯视人们的生活,使用功能及方式都相对单一,而这种局限性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瓦猫”市场日趋缩小。一方面,我们可以将瓦猫形象丰富化,让瓦猫走下屋顶,走入当代人的生活之中;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将极具地方特色的IP深刻融入当地的旅游资源,赋予传统旅游业新的活力。通过文化产业中的核心层,如文学作品、电影、动漫等创造新的IP,更广泛、更多样地进行商品转化。

猜你喜欢

云南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