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化环境影响下泉州刻纸花灯的创新与传承

2022-11-02王同泽赵炎龙

天工 2022年26期
关键词:花灯泉州技艺

王同泽 赵炎龙

华侨大学美术学院

一、泉州刻纸花灯概况

在中国,花灯大致分为四大流派,分别是“苏”“福”“粤”“京”,“福”代表闽南地区,在泉州方言中,“灯”与“丁”谐音,有“添丁进财、人丁兴旺”之意[1]。泉州刻纸花灯是泉州刻纸大师李尧宝,承继其父李九史的油彩画技艺和其兄李琦的刻纸工艺,吸收古典图案纹样,独创了李尧宝刻纸图案,并把这种精湛的刻纸技艺应用到料丝灯的造型图案上[2],也是从各个流派风格中吸取优秀的经验,再结合泉州的东亚文化形成的。自古以来泉州与国内外多种文化思想进行交流,自然少不了传统手工艺上的交流,这造就了泉州花灯的独特性、多样性。

尽管全国各地的花灯的基本造型相似,但是泉州的刻纸花灯相较其他花灯,造型更加精美且多样,色彩更加绚丽且优雅,绘画及装饰图案更是独具特色,还配合刻纸的技艺,将纸进行镂空处理,灯光一亮就可以映射出多种多样的图案及氛围,使花灯展示出不一样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在选择图案纹样方面与其他流派相似,都是在灯体上选取花鸟鱼虫、秀丽山水、传统文化、奇人逸事等传统元素,都有吉祥如意、平安祈福之意,同时还会选取泉州当地的建筑、风景、人物等。从造型以及表现技法来看,泉州花灯的精美、透亮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并且也融合了许多其他工艺,如剪纸、刻纸、书法、纸扎、绘画等,更体现其综合性,不同的手工匠人在制作时也会有不同的风格,实现了百花齐放。

二、泉州刻纸花灯受工业化的影响分析

(一)社会的进步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社会发展迅速,尤其在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发展迅速,机器制造业逐渐代替手工制作。楼房越来越高,传统的楼房街道也逐渐变得现代化,每逢佳节,花灯与现代建筑的结合显得格格不入。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文化意识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中国传统节日对人们的吸引力有所减弱,对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关注度下降,对于传统的花灯,人们的关注度也在减弱。现在国家对人民的人身安全越来越重视,过去的花灯用蜡烛作为光源十分危险,现在超大规模地使用电灯照明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花灯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此外,人们对于花灯的认识有所不同,过去人们认为花灯代表团圆与祝福,但是到了现在,花灯艺术在人们的心中逐渐淡漠,被更多的工业产品、文创产品所替代。例如盲盒,形式越来越新颖,造型越来越可爱,色彩也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花灯的装饰艺术就显得不再那么耀眼。

(二)市场生态的失调

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更多的生产机器,并且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建模3D打印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以纯手工形式为主要制作方法的灯体雕刻部分,正在悄悄地被批量机器生产所代替,这可能会造成以下后果:(1)在泉州许厝埕泉州市工艺美术工业公司林守明父子花灯艺坊的厂房里调研时发现,厂房里还有工人在手工编织花灯的骨架,采用刻刀去雕刻花灯表面的纹样,一旁放着的就是各种连接电脑的机器。也就是说,对于私人定制的花灯来说需要通过手工保留那一分艺术性和文化气息。但当真正批量生产之后,花灯表面纹样的机器痕迹以及色彩的打印痕迹在视觉上会不自然,从而失去了花灯最本质的艺术价值和传统传承的社会价值。(2)越来越多的花灯制作环节被现代工业化生产所替代,将会使花灯手艺人的就业压力增大,过去的手工艺人现在可能已经被评为大师传承人,许多海内外卖家慕名而来,经济压力较小,但对于年轻人来讲学习正宗的传统手艺较难,且就业岗位被机器所替代,学习的人越来越少,这也是花灯被纳入非遗名录的一个社会原因,如此恶性循环很可能导致优秀的手工技艺失传。(3)现在部分机器生产厂商对花灯制作技艺的理解不够透彻,他们也不是工艺美术专业出身,机器生产大多数是对花灯外观的描摹,其最核心、最精髓的步骤在工业化生产下无法体现,显得死板,每个雕刻的地方会出现机器刻刀整齐的痕迹,导致市面上机器生产的花灯质量参差不齐,精美程度不如手工制作的花灯,并且缺乏手工艺人的风格特点,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每个优秀的花灯作品都是每一位有着多年花灯制作经验的手工艺人结合当地习俗、风格特色、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经历制作的。(4)如今进入年轻人眼里的工业化生产的花灯质量良莠不齐,长此以往,会使现在的年轻人对花灯的美学认知不够,领略不到花灯的美,从而产生误解,甚至排斥,也使花灯的技艺很难传承下去。

(三)传承方式与现代社会脱轨

花灯属于传统工艺美术范畴,在古代是一门手艺活,传承多数是传男不传女,随着时间的推移,允许师傅带学徒。并且花灯是由剪纸、刻纸、纸扎、绘画等多种技艺组合搭配而成,工艺繁杂,一般学徒的学习周期是三五年甚至更久,并且学习条件十分艰苦。在走访花灯大师工作室时了解到,仅仅是用竹条编扎内部结构的步骤就需要在密闭无风的房间里,因为特定的黏合剂风干得较快,要求手艺人手法娴熟,也不允许有风。在炎热的泉州,无风的密闭空间是非常炎热的,学习环境十分艰苦。以前技艺多数是家族传承,需要继承技艺来糊口。而现在传承中的问题更加明显,如今家长都希望孩子考大学,在读书方面没有成就的人才会选择学习花灯等传统手工技艺,但是辍学或高考失利的学生已经错过了学习技艺的黄金时期,并且大多无法忍受如此艰苦的学习环境,常会半途而废。坚持下来的人也会因为美术绘画功底不足,难以做出精美的作品,他们会选择工业机器来代替手工艺。花灯制作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有极高的技术要求,基本功底不深很难达到较高水平,这就导致新生力量不足,花灯的质量也大不如前,使花灯技艺传承受阻。

三、泉州刻纸花灯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一)明确泉州刻纸花灯的门类

花灯在泉州地区有不同的名称,根据工艺来分有刻纸花灯、无骨花灯等不同的门类。随着泉州申遗工作的落实,本地政府对各种传统手工艺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根据工艺特征将它们统称为泉州花灯。虽然在相同的载体上创作,但经过长时间数代传承人的努力研究,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例如清朝末年,泉州刻纸大师李尧宝,年轻时继承家族的刻纸工艺,结合诸多传统古典纹样,开创了李尧宝刻纸风格。他还将这项技艺与花灯制作相结合,制作的花灯更加新颖、高贵、典雅,开创了刻纸料丝灯的先河,使泉州花灯在技艺、风格和门类上有了重大突破。许多人对花灯的门类范畴还非常模糊,甚至会与其他类型的花灯混淆,所以泉州花灯要想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其艺术门类,在此基础上再对其历史文化、技艺特点、制作过程等进行研究,更有针对性地对泉州花灯技艺进行保护,使保护工作更加有效。

(二)在工业化与传统之间寻求平衡点

通过对传承现状的解析可知,花灯受到工业化的冲击颇为严重,要想实现花灯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工业化与传统之间寻找平衡点,使花灯的制作既具有工业化生产的经济效应,同时也保留传统的艺术性,使花灯技艺得到传承。传统的手工艺人思想保守,难以抵抗机器生产带来的冲击,一味地坚持自己的观点,难以适应现代社会,最终使技艺面临失传。

要想找到这个平衡点,就要在工业化生产的同时保留花灯的艺术性、完整性,消除工业化生产的弊端,寻找更好的结合点。如花灯的骨架可以批量化生产,搭建时很难使用机器,实现这个环节由匠人手工搭建;花灯表面的刻纸部分,底稿采用机器打印,可与纸张结合在一起,在刻画时匠人就节省了手画草稿的时间,直接进行镂空雕刻,既缩短了时间,也保留了手工雕刻环节,所以工业技术与传统融合需保证技艺的完整性,最核心的技艺步骤无法用机器代替,简单的环节可以用机器代替。

(三)当地政府制定政策助力泉州花灯发展

2021年7月25日,我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泉州人民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事情,泉州丰富的非遗手工技艺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只通过非遗传承人、手工艺人的宣传还不够,在海外订单中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华侨大多是慕名而来,口口相传,有一定的传播力度,但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这样宣传力度不够,与各级宣传部门联合推送一些针对性的文章都可以,如花灯的门类介绍、制作过程、传承人的自身事迹作为主要的推送方向,会使不同年龄段的人了解到泉州花灯这项优秀的传统技艺。

2021年底泉州市政府联合各所中学与非遗技艺的传承大师开展“非遗进课堂活动”,将非遗融入中小学学生的课堂中,通过大师带老师、老师带学生的模式进行非遗文化的宣传。李尧宝刻纸花灯的第三代传承人黄丽凤与泉州城东中学的初中部联合开展“非遗进课堂”活动,黄大师为学校里的老师及其他感兴趣的人员传授花灯的制作技艺,这些老师在美术课程中加入花灯技艺的教学,让孩子们尽早接触优秀的传统工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黄丽凤老师在采访中说:“过去做花灯是吃饭的,对手艺传承人的选定很严格,现如今传统手艺面临失传的危机,也就不在乎这么多的规矩,只要想学、愿意学、好好学,不管是谁都倾囊相授。”目前,非遗进课堂活动正在进行中。

(四)“破圈”与文创、盲盒文化相结合

泉州刻纸花灯要想在现在的工业化环境中“破圈”成功,获得良好的发展,就要加强与新事物的融合。盲盒文化在2020年爆火,当下盲盒已成为青少年潮流消费中受众最广、热度最高的品类。最为突出的当数POPMART公司生产的产品,其借助绚丽的色彩、可爱的外形,快速席卷整个国内市场。2021年双十一,泡泡玛特再次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截至11月12日0点,泡泡玛特线上全渠道销售额超2.7亿元,同比增长超60%,连续三年天猫大玩具行业旗舰店销售排名第一,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北京故宫的文创在近几年也是大火,将过去用于展览、考古、做学问的文物与文创结合,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泉州的刻纸花灯具有绚丽的色彩、多样的造型,也可沿着盲盒的方向发展,以达到花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制作盲盒可与福建泉州的另一项非遗技艺“陶瓷”相结合,将花灯绚丽的色彩、多样的造型与陶瓷相结合,生产出小巧、精美的产品,纸质花灯精美但不易保存,生产小巧的花灯盲盒,可在手中把玩,而且陶瓷不易折叠、压折,具有一定的展示价值,还具有装饰和收藏价值。目前,泉州市面上的文创产品不乏彩陶制品,如石敢当系列、滴水兽系列(如图1),在市面上也很受大众欢迎,所以将花灯制成陶瓷制品再以盲盒的形式出售是“破圈”的一条可行道路。

图1 泉州滴水兽文创产品

泉州花灯作为泉州本地的优秀传统技艺,在工业化环境下吸引力下降,但逢年过节高高挂在市井小巷中,早已充分融入泉州本地的人文生活中。为了保留传统技艺,除了生产大型纸质花灯用于过节烘托氛围和私人定制收藏外,还可以拓展年轻人市场,与当下的流行文化相结合,获得更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虽然泉州刻纸花灯的传承面临危机,但是在当下泉州刻纸花灯想要有所发展不能完全与工业化对立。应尽可能消除工业化对花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发挥工业化的优势,在保持传统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进行转型,吸引更多的人学习花灯、热爱花灯、传承非遗,结合当下的社会热潮与机器生产的优势进行“破圈”创新,使花灯文化在当下获得多样化发展。

猜你喜欢

花灯泉州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挂花灯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赏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