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2022-11-02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马立梅
■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马立梅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核心素养为教学背景的教育理念逐渐完善,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了现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历史学科作为初中生的必修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乃至未来有着重要的地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及逻辑思维。传统的历史学科教育有诸多弊端,导致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因此,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及传统教学现状,浅谈了培养学生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意义及应用,探究了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及现状
初中历史的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分为:核心思维,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家国情怀。每个核心素养都蕴涵不同的思维模式,同时每个核心都有明确的培养方向。唯物史观是初中历史学习的核心理论,它揭示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及学习历史的方法,其主要呈现在对某一事件的下定义及各类方法的探究。时空观念是初中历史学习的核心思维,旨在让学生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对发生的事件、存在的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并以此制作特殊的“时间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与历史意识,其主要体现在历史纪念、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地图、历史大事年表的制作中。史料实证是初中历史学习的核心方法,旨在让学生能通过多种史料重现历史的真实性,运用多种史料相互推理论证,并且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丰富史料知识积累,让学生能运用积累的知识辨析历史的真实性。史料实证的呈现形式有对史料、文献、文物、图像的分类与辨析,通过提出观点论证历史等。历史解释是初中历史学习的核心能力,是以史料记载为根据进行理性地判断与分析,在教学时着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对史料进行自主分析。历史解释所呈现的形式有对历史的叙述、评价、理解,并可以准确地抓住一段历史的因果关系。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学习的核心价值,是对知识更高的人文追求,是更高层次精神的体现,包括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爱国精神、民主法治等,体现了人们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体验。家国情怀体现在历史的学习中,让教学能以学生为主体,并让学生在不断探究历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责任感。过去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对教材中部分知识点的“圈涂”,对重要知识点的硬性背诵,而忽略了知识点背后存在的意义与影响,同时由于过分强调知识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氛围压抑,教学效率较低。即便开展了各类特色历史课堂如历史话剧、历史竞赛,但由于没有对内容、形式等进行创新,固化的历史知识点也固化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有必要进行历史改革,脱离传统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让教师可以以现代化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即体现在思维的锻炼、观念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意义及应用
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提出后,教师更明确了教学目标,并且可以根据每个学科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在历史学科方面,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其不仅是初中历史课程的核心目标,还是初中历史学习的根本价值。通过以历史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可以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还可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的意义、影响与其中的人物,让学生能全面看待历史问题,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辨析和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认同感。在培养学生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方面,教师要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摘选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从多样的教学实践中吸取经验,最终形成特有的教学策略。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应注意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备课时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基础上要跟进教材内容,让教材的教学有序不紊的推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立足于知识积累与技能训练的过程,要长期积淀,教师要怀着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断与时俱进,改进教学策略,让历史课堂的学习变得高效有趣。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一)故事化情景教学,增进学生的家国情怀
故事化情景教学旨在在课堂开始阶段引入故事,同时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对所讲故事有独特的见解与情感体验。情境的设置既要贴合所授内容,还要让学生懂得故事中蕴涵的情感。在历史学科方面,故事化情景教学与所授内容可以相互交融,相互促进,通过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变迁。在故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提出自身的见解与感受,还可以深化故事背景,以此增进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对民族的自信心。例如,在“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一单元的教学中,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理解19世纪中期的时代特征,即殖民地的抗争与资本主义的巩固与扩张。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民族解放的各种故事,挑选一个新奇的版块作为课堂导入,了解其中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后,以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为主人公讲述其经历。如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章西女王,她被称为印度的“圣女贞德”,教师在介绍时可以突出她的英勇战绩及牺牲时的壮烈,让学生明白尽管这位女王最后牺牲,但她的精神鼓舞了全世界的殖民地人民,她用生命谱写了反抗侵略追求自由的篇章。在介绍时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故事的形式,还可以以诗歌、影视作品、小说等形式,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章西女王的魅力。
(二)构建思维导图,夯实学生的历史解释
思维导图是现代化社会常见的学习、工作、教学等适用范围极广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记忆和高效理解晦涩难懂的知识,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上课时的教学大纲、学生的课后笔记以及考试中考试题的设置等,其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学生和教师的生活中。通过搭配思维导图辅助历史教学,教师可以让课堂变得高效,还可以丰富教学方法,打造特色课堂。在实际应用中,更可以适用于历史学科中知识点的记忆,如一件事的发生时间、背景、影响等,以此让学生能更有条理地学习历史。例如,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单元的教学中,本单元旨在介绍近代世界史中工业、科技的发展及其著名的代表作,并且深入探究其中的影响及意义。本单元的知识点复杂多样,在常规讲解时出现学生能听懂但记不牢的现象,因此可以搭配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即在教学时选取每个章节中的关键词,以此为拓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笔记,以此既可以让学生不再遗漏知识点,还可以方便学生的复习与做题。如第一章节中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本章节的关键词可以设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延伸出的第一层分支为时间背景、影响及意义、产物,其中影响及意义一栏中可分化为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方面等,每一方面又可以分出多个小节。教师可以以思维导图为基础夯实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要求学生根据时间顺序(1687年~1903年)写出发生的大事件,还可以要求学生写一写某件大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影响及意义等,以此让学生反复记忆、学习并熟练掌握知识点。
(三)多媒体知识呈现,丰富学生史料实证
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教辅工具的产生,多媒体作为新兴的教辅工具已然与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与学生的课后学习效率。在上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介绍教材以外的知识点,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还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有特点的影视作品,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在课下,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布置和批改作业,让学生更快地得到学习反馈。例如,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节课的教学中,本节课着重体现在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介绍及分析。同时由于本单元的各个章节大多指向了一个国家——苏联,因此教师可以以苏联为关键词,围绕苏联进行授课,在授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现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各行各业的变化。如教师可以围绕苏联的经济、政治、世界影响力三个角度全面剖析苏联,让学生感受到苏联不一样的一面。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穿插苏俄相关的图片及影视作品,如十月革命中列宁的演讲油画作品等,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四)开展历史知识竞赛,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为了拓宽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师可以开展历史知识竞赛转换教学模式。为了展现历史学科的魅力,竞赛可以设立为课内知识、课外知识、个人理解三个模块进行竞赛。课内知识竞赛中摘选每个单元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出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功。课外知识竞赛以课内知识为基础进行延伸,考查学生的阅历积累。个人理解竞赛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件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让学生根据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国家当时的状态进行赏析,总结这个事件的影响,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历史竞赛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例如,在“罗斯福新政”一节课的教学中,本节课介绍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如何用政策解决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其中不乏许多有趣的政策及现象。因此,教师可以在本节课进行知识竞赛,如首先考查课内知识,范围为美国的起源至罗斯福新政,课外知识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程度,如在经济危机中罗斯福发布的政策、进行的措施有哪些。在个人理解模块,教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经济危机时花钱买牛奶后倒掉与现代社会中买牛奶后倒掉有什么异同?以此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五)翻转课堂分组,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
翻转课堂的设立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此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同时可以让沉默的传统课堂活跃起来。在翻转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解决问题,营造了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进行翻转课堂时,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每个成员的分工不同,如PPT制作、课外资料查找等。在翻转课堂的设立中,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制作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反思,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以及学习的过程。例如,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节课的教学中,本节课从多种角度全面地介绍了世界的发展,并且延伸出后面的课程,如诸多国家发生了大变局等事件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设立翻转课堂,让学生分组,摘选本单元中喜欢的事件进行“讲课”。如某一组的讲题为“冷战”,该组可以首先介绍冷战的背景、过程及结果,随后挑选冷战中几则令人深刻的故事进行教学,最后总结本章节的关键知识点。
(六)教学评一体化,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评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有更明确的目标,教师要构建评价系统。教学评一体化,旨在让教师通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学业评价,让评价更具有诊断性、指导性及促进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每名学生上课时的特点,教学反思时总结本节课的优劣之处,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布置适合的作业,以此综合各方面特点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让学生可以通过评价提升自己,教师还可以根据评价为每名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此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取长补短,实现历史学科学习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一单元的教学中,本单元的历史事件已接近现代社会,“一超多强”“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名词的出现让学生联系到当今社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特殊名词背后的含义,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评一体化。如在本单元学习时观察学生对这些特殊名词的理解程度,随后利用特殊名词进行作业布置,让学生形容这些名词背后的含义,最后教师可以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如在上课时对理解程度不好的学生进行提问,以此加深学生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顺应时代的潮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能以历史学科为基础学习更多知识与技能。在教学策略的选择方面,教师应吸取教学经验,根据班级的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更适合的教学策略,以此形成特有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