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外语类高校办学的几点思考
2022-11-02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 李 靓
近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改革和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外语类高校为国家外事外交、外经外贸培养了大批外语专门人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华文化浓厚的高等外语人才培养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具有立足中国办大学、办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语类大学的显著特征。
语言和文字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和信息载体,是国之相交、民之相亲的重要媒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吸收和借鉴一切外来优秀文化和高水平科技成果,必须坚持不懈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贸易自由化。在“一带一路”倡议等一系列深度对外开放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各行各业对“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的外语专门人才、复合型专门人才都提出了广泛要求。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外语类高校大有可为。
一、完成新任务再造新优势,外语类高校要紧紧抓住自身的比较优势,突出内涵发展
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提出了“九个坚持”和“六个下功夫”,对新时代教育事业面临的新任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外语类高校是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一类高校,拥有比较完备的外语语种、实力雄厚的开展外语研究和语言教学的师资队伍,必须主动发挥外语语种多、国际交流渠道广泛的比较优势,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实力,做好“外”字大文章。
(一)外语语种适当适度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持续深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国内小语种专业布点出现井喷式增长,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101种外语语种,上海外国语大学开设49种外语语种,天津外国语大学开设33种外语语种;但是考虑到长远发展,“一带一路”语种布局在语种的选择以及专业建设和人才定位与培养模式等方面,都需要根据国家需要、地方实际和市场需求进行缜密的前期论证和研究,实现外语语种的均衡发展、适当适度。哪些语种需要设立专业,哪些语种适合与国际区域问题研究结合,哪些语种适合与其他语种相结合培养复语人才都要进行统筹规划。
(二)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建设重数量更重质量
根据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统计,在中国以外,有超过2500万人正在学习汉语,全世界有接近2亿人学习和使用汉语,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0月15日,我国已在近160个国家建立了1500多所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培养学员累计达1300多万。开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事业,外语类高校有天然的比较优势,要高度重视国际中文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从事国际中文教育的人才梯队建设,选派的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公派教师和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等人员,既要有比较高的专业水平,又要有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能够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留学生培养要注重深度培养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我国高等教育世界影响力显著增强,目前,每年有几十万来华留学生。以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推出的“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为例,北京语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外语类高校承担的项目在全国最多。要进一步落实好教育部出台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要求,推动来华留学内涵发展,提高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培育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的认同感,培育知华友华力量。
(四)服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外”字特色是外语类高校与其他类型高校相区别的主要特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也一直是外语类高校的独特优势。外语类高校要积极发挥优势,通过举办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会议,服务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二、适应新时代满足新要求,在新平台上提升核心竞争力,外语类高校必须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
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以本为本”,促进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外语类高校也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要效益。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为例,首先是教职员工队伍结构不合理,行政机关数量达到23个,行政管理人员近300人,占全体教职员工的近三分之一;其次是在校学生人数结构不合理,留学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数量较少,特别是专业硕士、专业博士比例少,非通用语专业学生数量比例较少。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向改革要动力,正确处理好院系定位与目标、院系建设与发展、院系学科与专业、院系规模与特色、院系投入与产出、院系的考核与评估六个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院系定位与目标的关系
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院系发展的规划、策略与路径,明确院系办学的目标。学校层面主要作出战略决策,由下设的各个行政机关负责;院系层面负责组织战略实施和具体落实;学校层面和院系层面任何一个都不能缺位、错位和越位。
(二)处理好院系建设与发展的关系
深入推进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学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事业组织,在行政、教学、科研、财务等方面享有办学自主权,并依法独立承担责任。院系是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具体实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教学单位,在符合学校制度的前提下,对本院系的教学、科研和人员管理等具有充分的办学以及管理自主权。提高教学一线和科研一线的人员数量比例,充分发挥院系在办学治校中的关键作用。
(三)处理好院系学科与专业的关系
学校要实施学科带头人制度和院系学科建设的目标考核,明确院系和学科带头人学科建设的主体责任。健全专业建设与质量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推动大类招生和院系内按专业类招生培养,赋予院系灵活设置专业方向、调节专业办学规模的自主权。
(四)处理好院系规模与特色的关系
学校要统筹考虑院系的规模,支持和鼓励院系与其他高校同类院系错位发展,办出特色,避免同质化发展。院系要结合学院师资情况和办学优势,深入挖掘办学特色,避免大而全,以特色发展带动内涵发展,促进和谐发展。
(五)处理好院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推进预算管理模式改革,进一步向院系下放经费自主权,由各院系结合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自行统筹使用。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进一步健全预算执行进度与预算分配的挂钩机制,加大预算执行进度考核结果的运用范围和力度。
(六)处理好院系的考核与评估的关系
根据不同学科、不同院系特点,建立分类考核评价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资源分配、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要进一步完善人员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以能力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以贡献为目标的科学合理、分类量化的人才考评体系,逐步建立起按技术、管理等要素分配,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
三、面对新形势再作新贡献,外语类高校要不断提高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外语类高校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外语类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一是要进一步创新话语方式,外语类高校要带头用“党言党语”讲理论、“民言民语”讲精神、“学言学语”讲思想、“外言外语”讲故事,坚持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和情感温度并重,使更多的外语类高校的学生要能够“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发挥语言优势,不断学习探索,认真了解国家的历史和现实,吃透党的方针政策、跟上形势发展变化”,不断提升素质水平,成为中国新时代新思想的传播者。二是带头以奋进的状态、改革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深化高校内部管理模式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促进外语院校内涵式发展,不断地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