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协作三协同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
2022-11-02杨陈慧杨甲奇
文/杨陈慧 杨甲奇
一、应需而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依据国家双高道桥专业群办学定位,工程造价专业应需而动,紧跟产业转型升级,完成数字化、智能化、工业化改造,根据调研结果和需求驱动,确定专业定位,形成“懂施工、精造价、善管理、‘三精四有’素质高”的培养规格,支撑八大毕业能力要求,如图1所示。
图1 培养定位
二、 因需而谋,“双协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双协作”是指,校企合作应对专业数智化升级,构建学校、企业双协作人才培养主体。对接专业与产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专业要求与四新技术要求。将培养目标分解为三阶段实施:第一学年培养做好造价人,第二学年培养做精造价事,第三学年铸就造价魂。(图2)
图2 改革思路
1.双协作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校企双协作,根据岗位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FPMD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中,F模块是公共课程、P模块是专业基础课程、M模块是专业核心课程、D模块是专业拓展课程。
在FPMD模块化课程体系基础上,将毕业能力分解为施工、造价、经济、法务四大岗位能力模块,细分岗位课程模块。进行数智化课程升级,“形成课程与岗位能力、课程与技能竞赛赛点、课程与1+X证书考点”三融通,将专业技能培训和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见下表)。
岗位课程模块表
2.双协作建设实践基地
双协作带动政府、行业、企业、学院四方联动,进行实践基地数智化升级,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科普基地、劳动教育基地、虚拟仿真基地。
3.双协作构建结构化团队
双协作构建由“双带头人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构成的双牵头体系。按技术、造价、法务、经济四大岗位课程模块,构建专兼结合结构化团队,支撑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教学需求。
4.双协作建立双循环质量保障体系
借鉴克龙巴赫评价理论与KOMET测评技术,从学生职业能力视角,科学直观评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大数据监控学生能力成长过程,诊断导致能力缺陷的关键质量影响因子,靶向改进人才培养质量。双协作构建校内“测-评-查-诊-督-改”,校外“多元主体+多点反馈”“双循环”路径。
校内循环路径以测评学生初始职业能力为起点,运用本土化测评工具,生成职业能力画像,查找职业能力缺陷与影响因素;依托大数据诊改平台,运用关键质量因子诊改模型,诊断学生能力成长过程中“课程、师资、实训”等6个关键质量因子状况,监督45个诊断点的数据状态,动态纠偏。通过学生职业能力再测,反馈验证诊改质量,形成校内持续改进循环。
校外循环路径依托校企资源共享平台,线下行、企、校及毕业生回访,线上校企共享平台交流。多点反馈校内“测评改”的信度效度,提出改进建议。提取反馈数据中出现的高频质量因子,持续查找薄弱环节。通过再测再评再改,持续提升人才质量。(图3)
图3 测评改双循环图
三、顺需而为,“三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三协同”是指将校内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专业社团)与校外第三课堂(社会服务)互联互通,协同共进,构建完成教学协进空间。以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能力、思政素养四个维度,构建教学协进(师生协作共进)空间。(图4)
图4 教学协进空间
教学内容从“决策-准备-实施-展示-评价”,体现行动导向的学习过程;从“任务驱动-岗位分工-双协作-三协同”,构建互促式教学方式;推动学生学习能力从“知识识记-综合协同”五级递升,思政素养从“价值认同-价值传播”三层递进。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协作协同度越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政素养越高。从而完成专业数智化升级,递进式培养学生从“做好造价人--做精造价事-铸就造价魂”。
1.第一课堂 “岗课赛证”融通,价值引领
在四大核心岗位能力培养过程中,使用同一项目贯穿教学,融通技术、造价、法务、管理、经济专业与思政素养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数智化教学场景与工作场景的对接,融“三精四有”入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评价,互促互进,形成知识链、技能链、价值链的传递路径。(图5)
图5 岗课赛证融通图
2.第二课堂能力拓展,价值塑造
以专业社团为实施主体,依托科普基地、业余党校、川藏博物馆等平台,开展主题演讲、职业辩论、专业沙龙、项目模拟技能赛等活动,帮助学生从思政认知、认同到情感内化,从行为改变实现价值塑造。
3.第三课堂产教融合,着力价值传播
以产教融合为抓手,依托校企合作,在大学生实践劳动教育基地等15个校内外思政实训基地开展历史参观、社区服务等活动,承接白玉县作英村扶贫搬迁项目、久马高速模型建设等社会服务项目。
四、实践成效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3年以来,双循环大数据平台显示,本专业综合能力提升度达到7.8%。第一课堂技术改进方案进入第二课堂培育,已获专利成果8个,第三课堂完成社会服务15项。形成了一套含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专业综合测试题库,背景问卷库、关键质量因子诊改模型的测评改工具手册,以解决职业范围内典型工作任务为测评思路,创新了德智体美劳综合评价体系。住建教指委土建专指委主任,著名职教专家杜国城评价本成果“很有内涵、很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