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幸福感的关系调查实证分析
2022-11-02李莹何丹虹
文/李莹 何丹虹
科学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幸福感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这两者事关在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幸福感关系的调查实证分析,对这两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探究。从在校大学生入手,以期对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幸福感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相关概念理解
1.科学素养
在当前的科学教育改革中,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的目标是“普及”和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科学素养主要涵盖科学兴趣、方法、知识和精神这几方面。科学兴趣,即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渴求知识的程度;科学方法,简而言之就是人们由认识上升到实践中去的正确方法;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的中心组成部分,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等客观世界的如实反映;科学精神指示人们要有正确的科学观,既勇于开拓创新又求真务实,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
2.幸福感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是指一个人在生存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心理满足而产生的喜悦,并希望能够一直保持这种状态的稳定心情。即在校大学生基于自身的满意度与安全感而产生的一系列主观愉悦的情绪,是主体自己的想法、行为和个性所使然的综合形成结果的一种主观体现。
二、实证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对131位在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进行调查和分析,共计发出调查问卷135份,收回131份,回收率为97.04%。调查的对象为在校大学生,调查的方式为抽样调查,因考虑到调查样本要有代表性和科学性,所以调查对象应涉及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年级,其中男生60人,女生71人;文科类学生73人,理工类学生46人,文体类和其他专业学生12人;大一30人,大二28人,大三31人,大四42人。
1.对科学素养调查问卷的汇总和分析
问卷名为“科学素养”,问卷为选择题,包括 7个单选,3个多选,调查了在校大学生对科学素养的理解和科学素养能力。
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比较广泛,也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对科技发展所持态度是积极的。但是他们对高新科技发展和科学技术知识的应用了解较少,科学认知和科研实践能力有所欠缺,对科学精神的理解认识肤浅,对封建迷信活动的分析判断能力也不强,不能持之以恒的坚持科学态度。主要表现如下:
(1)对待科研实践和科学活动的态度冷淡,动力不足,科学精神欠缺
高校的科学研究,似乎是教师和研究生的“专利”,大学生很少涉及,并且多数高校缺少针对大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和专门机构。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在131个调查者中,对于参加科学研究和科学活动的态度,有74.05%的大学生选择了老师要求的话可以参加;还有5.34%的人认为没必要参加。对于参加科研活动的情况,有58.02%的大学生表示偶尔参加,还有25.95%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因此在校大学生缺乏调查实证精神,侧重抽象思维,缺乏科研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2)伪科学活动的分析判断能力不强,缺少准确的科学知识
根据调查问卷,在对131个在校大学生进行阅读的主要书籍的调查中,分别有38.17%和32.82%的人选择了文史哲等名著经典类和流行小说杂志,22.9%的人选择了科普书籍,6.11%的人选择了其他。在认为算命科学吗这个看法上,有29.77%的人选择了有点科学,44.27%的人选择了不太科学,只有18.32%的人选择了完全不科学。表明了当代大学生虽然有科学信念,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相信伪科学现象。
2.对幸福感调查问卷的汇总和分析
问卷名为“幸福感”。问卷题为选择题,包括5个单选,3个多选,调查了在校大学生对幸福感的理解和幸福感现状。
据调查结果,部分同学幸福感低下,例如在调查中为自己的幸福感打分,满分为10分,38.17%的大学生打分为8-9.5,38.17%的大学生打分为8-9.5, 43.51%的大学生打分为4-6.5,还有13.74%的大学生打分在6.5分以下。此外,超过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较高中相比幸福感增多,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当前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较为满意,其幸福感也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不难看出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幸福感不强,心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团体生活和自我价值等方面。因此大学生要提升自身幸福感,求真务实,积极面对,塑造健康的人格。
三、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元素进行分析,“衡量事物之间或称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强弱,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相关性分析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所涵盖的范围和领域也几乎覆盖了我们所见到的方方面面。
我们将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数据整合,得到了科学素养、幸福感这两个新的变量,这两个新的变量是每一个调查者态度的整合,再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对科学素养和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如下表:
表1 科学素养和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格的结果可以看出,科学素养和幸福感相关性显著。科学素养和幸福感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514,即科学素养和幸福感具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即科学素养越高,幸福感越强;幸福感越高,越具备科学素养。
四、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幸福感的建议
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幸福感是具备显著相关关系的,因此在探究提升在校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幸福感的时候,不仅要从影响它们的其他因素抓起,也要考虑它们二者之间的互相影响。
1.重视科学知识传授,丰富高校考核形式
通过科技知识的传授,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事实、方法、原理和规律,坚持科学的态度方法,将所学和实际结合,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科教内容,紧抓最新科学发展动态和科研成果,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课堂的双向互动。同时应完善高校考试制度,不仅是采用传统的笔试问答,更应该做到考核形式多样化,例如现场学生对话、情景模拟、任务设计等方式,适应科学和教育的新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健全科学教育体系,营造轻松、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
“高校应当从各个角度出发,全方位营造起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环境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全方位营造氛围的作用对于促进大学生科学素养进步可谓至关重要。”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校风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可以通过人文讲坛和科普讲座,参加学校的科技展览,阅读科技刊物,举办文化节、科技节等活动,丰富学习生活,营造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同时,要健全科学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全社会努力的方向。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有助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立体的科学教育体系。
3.提升科学素养能力,强化认可感和幸福感
通过调查可知,大部分大学生的不幸福来自于学业压力和得不到认可,在各项活动中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有了一定的削弱。总的来说,作为在校大学生,学校生活和人际关系占了多半部分,那么我们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高自己的自觉性,“这就要求新时代大学生要努力培育幸福,需要在辛勤劳动、务实苦干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增强创造的能力”,才能与不断进步发展的校园和社会相融合,才不算盲目的生活,进而激发各方面的兴趣,使其生活和学习更加充实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