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高校公众号平台铸魂育人策略探析

2022-11-02雷荣珍张函萁

公关世界 2022年19期
关键词:公众育人内容

文/雷荣珍 张函萁

一、高校公众号发展现状

各类高校公众号在由“校务助手”向“育人号”转化的过程中呈现出毕业季粉丝流失率较高、团队创作能力不足、建设单位保障有限等困境,影响高校公众号优质内容的创作和传播,进而影响其育人作用。

1.高校公众号粉丝流失率较高

高校公众号由于自身优势拥有大量粉丝,但粉丝流失率较高也是现实。高校公众号是一个集校内通知发放、学生服务职能及校园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大学生对高校公众号的关注主要源于对校内通知和学生服务职能的需要,正因如此大学生毕业季高校公众号粉丝流失率较高。粉丝流失的直接原因在于高校公众号内容供给与毕业大学生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公众号推送内容脱离学生需求。还有一些公众号对读者的留言不能及时审核选取,打击读者互动需求和发声积极性,影响读者的归属感而无法将其紧紧凝聚于公众号的周围;还有不少微信公众号沦为单纯的校务通知助手,仅满足校园基础服务等功能。

2.高校公众号运维团队不够强

首先运营团队缺乏专业性。公众号运维团队的创作能力,直接影响到高校公众号的建设情况,但是目前“各高校官微主要由党委宣传部或党委学工部(学生处)管理,……具体的策划运营工作一般均由学生团队负责。”学生团队负责策划运营在学生换届期间导致推文质量浮动,而公众号质量的高低通常是通过其推文的质量和传播力来衡量。学生策划制作是大多高校公众号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要实现高校公众号长期稳定发展还需要打造一支有政治高度和宣传才华教师带队专兼结合的运维团队。

其次运营内容的系统性欠缺。高校推文和受众群体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推文不经过专业人员审稿,很容易出现错误,因而存在一定的风险。很多人不愿意“冒险”而采取避重就轻的“策略”,蜻蜓点水式的内容分析,导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解渴。更有的高校只是把公众号作为传播途径,但内容建设和运维阶段都只与高校育人模式进行简单嫁接,缺乏新媒体手段的技术性和趣味性,在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引领上还有较大上升空间。

3.建设单位所提供的保障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公众号的建设为学校开展各方面的工作提供了便捷渠道,同时公众号的建设也得益于所属单位的重视程度。一是建设单位的扶持力度弱。优质推文在生产过程中无论是议题的选择、语态的转化、插图的使用都需要考究。建设单位扶持力度无法满足专业人才处理工作的要求,会影响内容生产缺乏专业排版不美观,图片、视频、音频利用率低,文字内容强硬呆板等原因导致推文缺乏吸引力和传播力。二是在技术层面还开发不够深入,公众号平台有很多付费功能,对此类功能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内容的可看性和吸引力。缺乏技术开发的深度会影响推文的观看和趣味性,最终影响公众号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三是单位之间缺乏合作。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发的近十年来,已经有高校在“微信公众号+教育”的探索之路上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经验,但是也有存在部分高校、院系公众号建设起步相对较晚,而且在公众号平台的建设中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现象,不利于高校类公众号的整体发展。

二、提升高校公众号铸魂育人能力的策略

精准定位才能更紧密的联系用户,推送用户需求的内容,才能更好的维护住用户。“高校公众号要放眼时代与立足校园并重,传递正能量信息的媒体,既有思想性又有娱乐性还要增强与大学生的互动性。”要发挥好高校公众号铸魂育人的功能,还需要在政治把关打造高质量推文等环节下一番狠功夫。

1.建立健全政治监督机制

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类公众号建设必须要有高度统一的政治性,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把握高校公众号推送内容的方向导向,着重提升政治性导向性。

首先要强化组织领导。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各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共同扶持高校公众号建设,推动各部门各高校组建运行管理团队,构筑内容传播矩阵,及时提供政策支持、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推动高校公众号健康有序发展。

其次要强化责任落实。将公众号建设管理工作纳入高校意识形态责任制考核范围。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执行“先审后发”制度,落实专职人员负责公众号内容审核与日常维护,健全过程内容审核发布机制。增强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对所在地高校公众号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2.健全“立德树人”为核心的目标机制

以公众号搭载高校思想教育引导实现教育主体的多元化, 理直气壮地占领公众号这一铸魂育人关键阵地,发挥公众号在铸魂育人领域的关键作用。让大学生生长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圈中,成长为国家关键时刻靠得住、需要时候挺得出的时代新人。

首先要强化内容建设机制。高校公众号建设的目的在于推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发布筑牢新时代青年的“根”与“魂”的作品,更好地实现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系列育人模式,以达到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培养一批批组织上靠得住的堪当时代大任的青年。

其次要坚持典型示范引领。要加强对具有强大的关注度和优秀的创作能力的优秀公众号的学习,邀请制作团队进行交流培训,发动本校相关部门的教师走出去,学习更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实现高校间公众号的联动矩阵,加强对经验丰富的单位学习,做到在学习中突破,在跟随中发展,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公众号。

3.建立关切读者需求的内容机制

高校公众号要放眼时代与立足校园并重,在统筹思想性和娱乐性的基础上传递正能量,更要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性,增强账号亲和力。

首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性。要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任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政治引导和道德教化,引导大学生向上向善,将社会发展建设所需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撑。“要想增强教育的黏着力,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内容创新,……精准把握他们的兴趣爱好,认知方式等。”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在学生关注的问题上做文章。高校公众号的内容既要容纳严肃的通知公告,也要包含温暖的校园百态;既要宣传捍卫家国利益的时代楷模,也要褒扬不懈奋斗的同窗榜样;既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也要传播青年师生风采。

其次要强化公众号的亲和力。对大学生的教育内容应是鲜活生动、耳濡目染、声情并茂的。高校公众号需要对各类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将传统资讯与新媒体特点相结合,进行二次开发,注重文化宣传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兴趣等相结合,推出原创漫画、视频短片、微短剧等形式的作品回应学生需求。

最后要强化品牌效应。挖掘校园里的特色人、事、物中蕴藏的正能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一系列有正面价值、特色鲜明、引人注目的校园品牌“网红”,借由“网红”自带流量的优势,在帮助学生树立榜样的同时提升公众号的影响力。有能力的公众号还可以出品一些公众号的周边文化产品,加大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读者对公众号的关注。

4.健全专业化队伍管理机制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传播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高校公众号平台建设亦如此。所以在生产制作优质内容的同时还需要强化队伍管理机制,要善于运用新媒体多向传播的特点,发挥一切可以利用的优势资源实现对优质内容的推广传播。

首先创建一个专业的团队。“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高校微信公众号亟须培养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队伍。”要保持高校公众号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可持续性。鼓励所有对优质推文的浏览与转发,利用大学生个体微信通过群聊转发、朋友圈分享以点辐射,实现由点及面的宣传教育。

其次要培养运维人员的担当意识。高校公众号的主要对象即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高校公众号要承担起对大学生群体传播正确价值观念、以及播撒真善美种子的责任。

结语

微信公众号为高校育人工作开辟新渠道,拓展新思路,要实现真正的“互联网+育人”还必须积极探索,提升服务意识,把握读者需求,回应师生关切;实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高校教育规律相结合,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行政效能优势,使高校公众号在铸魂育人作用上发挥更大作用。打造更科学、实用、符合校园师生需求的公众号平台。

猜你喜欢

公众育人内容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袁方:让公众更早地用得起好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