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高校人才战略培养助力西迁精神传承发展路径研究

2022-11-02潘迎丽

公关世界 2022年19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陕西省

文/潘迎丽

高校人才战略培养是党中央做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精准判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结合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来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各类型应用创新型的复合人才,利用各省市的区域优势,突出选拨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身处大西北的陕西省,高校云集,教育资源丰富,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是强省之本,构建新型西北地区高层次人才战略培养,可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平衡建设与发展。

一、陕西省高层次人才需求的状况

据调查,1992年始我国从事科技工作的人数为227万余人次,2008年增长达到496.7万余人(从2008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统计年鉴》没有统计中国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总人数和科学家、工程师的人数)。从2009年起,中国开始招收和培养具有专业学术背景的专硕博士人才的招生与培育。至 2013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为 2468.07 万人,全国研究生在校生数为 179.4 万人,毕业硕博研究生达到51.36万人,增长势头显著,是我国进入科技人才储备的上扬期,为创新人才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后备支持。

陕西省近年来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深度融合,加快成果转化应用,不断健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共建设“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44家,如空天动力研究院、先导技术研究院、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等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快速发展,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筹建。深入推动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围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六大战略支柱产业发展需求,征集、遴选、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强、产业发展前景好的优质科技成果进行培育转化,促进新材料、新能源、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攻关发展,促进了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技术创新已成为提升我省高校人才内涵化建设的催化剂和战略发展新方向与新契机。

二、陕西省高校人才培养现状

从陕西省高校规模的发展现状看,陕西省高校数量(95所)排名第13位:数量占比4%,陕西省各层次高校数量分布为一本8%、二本29%、普通本科23%、专科40%;从办学类型(公办、民办、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内地港澳台合作)等来大致划分,公办占67%,民办占33%;从全国双一流(41所)、985(38所)、211(111所)数量分布来看,陕西省数量分布占比:双一流23%、985占23%、211占54%;陕西省高校资源从全国范围来看排名还是靠前的。双一流、985及211在全国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江苏,整体教育资源水平靠前。其中双一流、985、211都具备的高校有三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杰出青年基金、科技新星等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陕西省高校都取得良好成效。从2018年开始,陕西省教育厅启动陕西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培养一批具有科研潜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高校科研人员已超过7.4万余人。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官方数据,陕西省有超过110万的本专科生和超过15万的研究生在读,每一年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人数,超过西部12省总培养规模的三分之一。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超过40万人。陕西作为高教大省,2020年高校毕业生达34.2万人,同比增加1.3万人。从目前教育资源现状来看,可为我省创新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支援,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

然而,我省高校科研水平并未完全作用于本省的科技经济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体系建设不完善。第二,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同省内企业合作渠道不通畅。第三,产学研结合目标短期化倾向明显,战略合作较少。第四,政府引导支持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大部分产学研项目缺乏稳定的保障机制和金融政策扶持。

三、以西迁精神传承发展为基础打造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1. 塑造高校人文精神

打造优良的文化环境,是创新人才施展才华的前提保障,也是文化创新、思想创新、技术创新等建设的基础条件,打好这张地区特色“文化牌”,传承和弘扬老一辈的爱国奋斗精神,将尊重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之风引入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战略中,发挥产业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励他们无所畏惧地去追求创新,成为探索真理的高校人才。

西部大开发必须建立在国家宏观支持的基础上,人才配置要与国家总体战略保持高度一致性。当前西部地区人才多有流失。对西部地区人才战略来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西部发展留住人才,进行精神塑造、价值导向、文化传承,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给人才更多的人文关怀,要努力营造尊重知识、赏识人才的良好大环境,增强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归属感,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领域。

2. 加强人才战略培养,打造创新人才新高地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具有国内外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人才集聚区。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继续实施国家、省市区县级人才战略配置,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引进一批可主导国际前沿技术、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领军人才、骨干人才、一流人才及稀缺人才等,吸引熟悉企业资本运作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和打造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领航陕西企业进入快车道。我们要积极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和选拨,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明星的创建和培训,深入开展高新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优秀企业家,加快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团队。建立更加合理的评估制度和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激励导向,创新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人才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畅通流动,鼓励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带科研项目和成果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

3. 创新政府管理、强化校企合作建设及多元融资

探索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部门间、地市间统筹协调,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实施。聚焦优势资源领域,实现重点行业攻关,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发展态势。地方政府应促进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门槛,加大财政投入,转变投资路径与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多元化投资与融资体系。要加强各项专项资金的统筹安排,集中精力和资源支持新兴产业相关领域,促进产业发展,加快改革创新力度。如鼓励性政策银行,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承诺模式,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加紧实施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计划,做好已有创投基金的管理工作,吸引社会资本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强化创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创新政府管理,加快培育适应大众创业的市场环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产业,强化基础创新力,突破各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革命。加快推进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形成完备的创业创新服务链。

“西迁精神”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留住人才是系统工程,为西部发展留住人才,推进西部振兴,构建更好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学术造诣精湛的强大的学术团队,立足于为陕西经济建设、西部建设服务的目标,为建设发展西部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陕西省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太阳第一家
123的几种说法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和思考
试论知识经济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杨建军被调查
似“定”而非巧判断
三只猴子与新兴产业
避开新兴产业陷阱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