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研究
2022-11-02□闫琳
□ 闫 琳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 100081)
一、干部教育培训中坚持问题导向的重要价值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工作方法,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紧密相连,具有清晰的历史脉络。
(一)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中的哲学,也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认为:“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毛泽东同志指出:“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问题导向是问题意识的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次发展都与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理论品格——实践性的具体体现。坚持实践性,必须面向实际,不断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实践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问题也不会一劳永逸地解决,这就需要以动态的眼光紧跟时代步伐,凝练真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真办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实践性必然要求坚持人民立场、走群众路线,把千百万群众的智慧聚集起来,成为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聆听时代声音、把握时代脉搏,勇于直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在治国理政实践与系列重要论述中始终强调问题意识,回答时代之问。
(二)坚持问题导向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以问题为导向,不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前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中国革命中存在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从哲学高度总结历史经验、分析时局变化,运用实践和矛盾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写出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本著作,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邓小平同志针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问题,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命题,并以此为核心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等一系列重要论断,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江泽民同志在探索“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过程中提出并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胡锦涛同志针对发展问题,提出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命题;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俱进,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顾百年党史,党的理论不断创新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发现问题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问题导向,成功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赢得了民心、引领了时代,自身也成长为能够经受风浪考验的大党。
(三)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全部实践之中,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前所未有。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能有效破解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难以推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一切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将坚持问题导向作为学习思考、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进事业的有序发展是党员干部的责任,而要做到和做好这一点,就需要增强党员干部的履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最终目的就是推动工作。推动工作的前提就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识别问题,找出问题的“靶心”,抓住问题的“牛鼻子”,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最后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抓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全面提升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下的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框架构建
(一)新时期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
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邓小平同志强调:“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系列全新的课题和任务摆在面前。党的十九大强调全党要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列八大本领(即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就是新时代干部能力提升的标准。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政治能力、斗争本领、治理能力,干部要提高专业素养、专业能力,这些要求极富时代性。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全面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干部能力过硬,才能有效应对前行中的各种风险挑战。从2019年3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主题分别为“加强理论修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实事求是担当作为”和“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这六次重要讲话各有侧重又一脉相承,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成长之路的基本遵循。
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新时期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系列讲话中可以看出,坚持问题导向以提高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队伍建设的根本导向。能力是达成既定目标、完成既定任务所显现出来的实际效能。能力不足或能力虚弱,再好的目标也会成为“雾中月”“镜中花”。能力同时也是衡量、评价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和试金石。能力不足,素质、水平只会处于潜在状态,无法得到真正的检验。因此,从一般内涵上讲,解决实际问题是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存在的短板和弱项
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本领问题。早在1939年延安在职干部动员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即指出:“在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迫切需要大批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干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紧扣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擘画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描绘了2035年远景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对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就越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光有思路和部署,没有优秀的人来干,那也难以成事。”在2020年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醒:“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增强综合能力和驾驭能力,学习掌握自己分管领域的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内行领导。”当前,对照中央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对照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部署,仍有一些干部素质和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有些干部的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敏感性、敏锐力还不强,存在惯性思维,在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关系上还有欠缺,推动事业科学发展的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精神和本领还有待增强。
(三)问题导向下的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框架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央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强调干部履职能力建设,这并不是单纯指干部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本领,而是从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提升的角度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干部的七大能力,第一位的就是政治能力,强调的是干部在工作中的“政治三力”,即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其他六个方面的能力,即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改革攻坚、应急处突、群众工作和抓落实的能力,包含着对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坚持心怀“国之大者”、善于把控全局,坚持担当作为、勇于开拓创新,坚持居安思危、保持忧患意识等各个方面的相关要求。这七种能力的要求既体现系统性也具有针对性,其中政治能力居于统领地位,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抓落实能力贯彻于管理工作的全流程,属于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改革攻坚、应急处突、群众工作则是面对新时期新问题领导干部应着重补齐的短板弱项。
政治能力在干部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中是第一位的,也是根本能力。如果缺乏政治能力,就可能丧失根本立场、迷失政治方向,从而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指出,提高政治能力,就是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在政治能力培养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靶向治疗’,针对政治意识不强、政治立场不稳、政治能力不足、政治行为不端等突出问题强弱项补短板。”因此,强化领导干部政治意识,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不断夯实理论基础、筑牢信仰之基,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调查研究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主要体现干部的理论水平以及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是干部做好管理工作和领导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前提条件。通过开展调查研究,能够对拟解决的问题和推动的工作所处的环境、条件等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毛泽东同志在谈调查研究时讲到:“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客观事物不断变化,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领导干部所肩负的任务也在不断调整。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正确思想和方法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而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前提就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因此,新时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谋求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唯有扎扎实实深入调查研究,把问题找准、把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透,才能把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缜密而务实地推进各项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和进行科学决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论。现实情况往往是十分复杂的,形势越是复杂,越是具有不确定性,就越是要求领导干部要坚持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有全局和长远的战略谋划,运筹帷幄、总揽全局,去伪存真,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得出合乎事物内在真相和规律的正确结论,从而把调查研究的结果转化为实际的工作部署和工作方案。
改革攻坚和应急处突能力的内涵丰富,既着眼于干部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又体现干部干事创业的方式方法;既立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应急处突的客观实际,又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充满风险和挑战的复杂系统工程,具有艰巨性和风险性,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具有探索性。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坚定信心,具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决心,敢于直面问题,敢于迎接挑战,一步一个脚印,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推进和落实各项工作。同样,应急处突,首先考验的是干部的担当精神和负责态度。现实工作中,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复杂多样,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辩证思维,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到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做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
做好群众工作和抓好落实的能力,主要体现为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真抓实干的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又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价值旨向和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广大领导干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干事创业的根本立场。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必须贯穿于党的全部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增长智慧,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同样,抓落实也是领导工作当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正确与否和党性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广大领导干部要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做到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做推动发展的实干家。
以上这些方面,无论是思想理论水平和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担当精神和负责态度,还是了解实际、深入群众、真抓实干的作风,都是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体现。而干部在体现这些素质的过程中也会进一步得到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使自己的政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和增强,真正自觉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从而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三、基于问题导向的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培训实践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是一个极具时代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的课题,值得深入分析研究。中共中央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都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培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提高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是设计课程、安排教学的重要出发点,因此如何基于问题导向开展相关课程体系的研究,既是增强干部培训针对性的需要,也是新时期贯彻落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求所必须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新时期领导干部履职能力的核心课程应包括政治理论、党性教育、能力素质提升三个核心模块。此外,结合不同培训对象,可相应增加地方(行业部门)特色培训模块,从而形成“3+1”的干部履职能力培训体系。
“政治理论”培训模块重在提升领导干部对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以及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学习。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重要论述等核心内容。
“党性教育”培训模块重在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在任职初期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学习,增强敬畏之心。主要围绕党章学习、“四史”教育以及党规党纪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策划设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集体廉政谈话、访谈式教学、现场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教育目标。
“能力素质”培训模块重在培养领导干部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其中专业能力包括“基础能力”和“重点能力”两个培训子模块。“基础能力”子模块包括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抓落实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要及时发现问题、把准群众需求,必须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不仅是问需于民的过程,也是问计于民的过程。调查研究的本质上践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人民主体性。如果说调查研究是“发散性”思维,科学决策则是“收敛性”思维,也就是要善于在大量信息中甄别、筛选有价值信息,形成“帕累托最优”方案。抓落实是方案实施的过程,需要根据执行情况反复优化原有方案。总之,调研、决策、执行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构成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调查研究能力培训首先要从提高调查研究的政治自觉的高度提高学员对调查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使学员通过学习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最后要强调“深、实、细、准、效”的调研要求。科学决策能力培训首先要从培养领导干部战略眼光的角度提高其对科学决策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从科学决策的方法论视角按照决策的流程从发现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作出最终抉择等环节进行分析。抓落实能力培训首先要使学员紧紧把握抓落实的根本,其次要使学员掌握抓落实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最后要使学员明确作为领导干部应以上率下、以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落实相关工作。“重点能力”子模块包括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将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视为重点能力,是因为这三种能力是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能力的“短板”,是当前需要着力提高的能力。提高改革攻坚能力,关键是辨识改革的阻力和动力,实现阻力最小化、动力最大化,建立足够强大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关键是辨识潜在风险隐患,从“治已乱”转向“治未乱”,把预防作为最好的处置,力避非常态事件常态化。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关键是辨识群众具体利益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综合运用德治、自治、法治和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化解矛盾、推进工作。改革攻坚能力课程包括强化改革攻坚的勇气和决心、改革攻坚要将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相结合、改革攻坚需要把握其中正确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应急处突能力包括增强风险意识、增强驾驭风险的能力、完善风险管理的体制机制等几个方面。群众工作能力包括密切联系群众是一大政治优势、新时代更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握原则方法纪律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等几个方面。
地方(行业部门)特色培训模块突出地方(行业部门)特色,内容设计聚焦地方(行业部门)高质量发展。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将相关精神内涵、法律法规政策要求进行深入解读,使学员深刻理解新时期中央对于地方(行业部门)发展的要求。同时通过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结合不同层次学员的实际需求,将各地(行业部门)工作中的相关实践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培训,通过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来提升领导干部相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