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022-11-02董明发
□ 董明发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89]
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和重大决策部署都要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对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作出了很多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 《决定》)指出:“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这为加强干部队伍治理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思想性和针对性。
一、加强思想淬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样离不开先进思想和理论的指引。重视思想建设,加强思想淬炼,既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鲜明特色,也是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迫切需要。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先进,首先要体现在思想上的先进;纯洁,基础在于思想上的纯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经历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动力。”
人类的思想认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是需要在持续的淬炼中形成并巩固的。人类的认识过程是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能动的辩证发展过程。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思想认识总是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过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淬炼,是指反复经受考验和磨练。在工艺中,淬炼即指把加热至红热的金属(如钢)立刻浸入冷水,增加物体的强度和硬度,减少物体的韧性。淬炼是对思想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复杂性的生动诠释。加强思想淬炼,就是指要真正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规律,加强理论武装,强化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和党性教育,培养造就一支信念过硬的领导干部队伍。加强思想淬炼,是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只有将思想百炼成钢,方能遇浪不惊,行稳致远。
(一)强化理想信念宗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是共产党人的本。”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彰显着一个政党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回答了政党因何而立、为何而建的问题。如果没有远大理想的激励和引领,再崇高的事业也可能会失去精神支撑和强大动力。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因此,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党章学习培训、党的宗旨和作风教育,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和党史国史教育,加强党的优良传统、世情国情党情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持之以恒加强理论武装
思想理论上的坚定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都没有完成的艰巨任务,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建党之初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有9600多万名党员、在14亿多人口的国家长期执政的世界第一大党,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因此,要完善党员干部自学、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基层党组织学习、理论宣讲等各项制度,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真正舍得花精力,真正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新时代,要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邃理论源泉、深厚文化底蕴、丰富实践基础、强大真理和人格力量,深刻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要舍得花精力学习,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二、加强政治历练
政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范畴,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古今中外,没有离开经济的政治,也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任何阶级的政治活动都是与经济利益相关联的,任何阶级的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有政治方面的诉求。政治属性是政党的第一位属性,讲政治是政党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上就是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素质是干部队伍最重要的素质,“看一个干部政治素质高不高,主要看是否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是否忠诚干净担当”。
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提升不是凭空而来的,必须在经历和锻炼中提升与自身领导职责相匹配的政治能力。政治历练就是要通过重大政治考验、政治经历、政治锻炼检验和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及能力,努力确保领导干部在重大关头、关键时刻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执行党的纪律和制度规定,做到过得硬、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上,就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包括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切实把加强政治历练作为领导干部不断成长、走向成熟的必修课。
(一)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力量。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在国家治理能力中,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令之不行,政之不立(《国语》卷一·周语上)”。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是讲政治的第一位要求。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做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忠实尊崇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并切实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带头发扬党内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同时善于进行正确的集中。要强化对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广大领导干部的民主集中制意识,提升践行民主集中制的能力。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没有政治上的规矩不能称其为政党。严格的组织、严明的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保证。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讲政治、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党的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教育,充分发挥纪律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强化纪律意识和纪律观念,绷紧纪律之弦,形成对纪律应有的敬畏感。
(二)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
任何时候都讲政治,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当前和今后全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遵循。因此,要坚持不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切实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的随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问题,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党员要在高质量的组织生活中加强政治历练,提升政治能力。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对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的明确要求,从严从紧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加强思想交流,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坚持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对党员开展民主评议,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的观念,提高党性修养。
三、加强实践锻炼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实践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认为实践是认识产生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认识的根本任务是认识本质、把握规律,最终目的则是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现人的生存与发展。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一个实际效果胜过所有空洞的口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脚点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因此,领导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勇于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媒介就是实践。领导干部勇于实践,就要敢于面对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敢于探索新的实践领域,努力使自己主导的实践成为正确的而不是盲目的实践,成为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实践,成为有科学根据的而不是想当然的实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人们才能获得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才能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锤炼自己的胆魄和意志,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本领。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同时,又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进而促进、推动客观世界的改造。实践是砥砺人生的磨刀石,是检验素质的试金石,也是提升能力和展示才能的大舞台。领导干部制度执行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实践锻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既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根本方法,也是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加强实践锻炼,就是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在矛盾问题集中的地方、危难险重的任务中、纷繁复杂的局面中检验和锤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
(一)在基层一线进行实践锻炼
治理能力是在一线长期实践中砥砺而成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涉及面广,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基层工作是与群众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工作。基层工作者直接面对问题和矛盾,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基层一线是培养锻炼领导干部的好课堂,是领导干部磨炼作风、提高本领的“大考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强调“年轻干部多墩墩苗没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所谓“墩墩苗”,就是让有培养潜力的年轻干部多接受基层锻炼,提升应对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最基层干起,到县、市,到福建、浙江、上海等一把手,到国家副主席,再到总书记、国家主席,至少经历了16次大的工作调整,治理过的地区人口累计超过1.5亿,前后用了40多年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七年知青岁月时曾经讲道:“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从一线和基层做起,才能更接地气、知民意、懂国情,才能真正提升治理能力。多经历一些大事要事、难事急事,多点“热锅上的蚂蚁”的经历,才能在实践中长本事,在磨炼中变成熟。基层工作讲究务实,讲究办实事、出实效,工作干得好坏,往往一目了然。基层领导岗位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做好基层工作,既要学习、掌握、吃透中央的方针政策,又要善于深入群众,广开言路、调查研究,了解具体情况,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因此,领导干部只有通过基层的反复“摔打”磨炼,才能练就一身真本领、硬功夫,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在实践中实现质的飞跃。
(二)在艰苦地区和急难险重任务中进行实践锻炼
领导干部要成长成才,必须经历一些艰难困苦和坎坷挫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欠发达地区、工作复杂的地方、挑战性强和困难较多的领域是培养干部的一个重要部位,也是选人用人应关注的地方。”越是条件艰苦、困难较多的地方,越能磨炼人的意志,越能培养斗争精神、斗争本领,越能锤炼党性、提升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积极投身到重大斗争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去真刀真枪地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要挺起脊梁、冲锋在前,多捧几个“烫手山芋”,多经历几次“风吹浪打”,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练胆魄,在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磨炼意志,在完成党组织交给的斗争任务中不断砥砺斗争精神、切实增强斗争本领。
脱贫攻坚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考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工作作风,既要运筹帷幄,也要冲锋陷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大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到贫困地区工作的力度,有计划地安排省部级后备干部到贫困县挂职任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也要选派厅局级后备干部到贫困县挂职任职”。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了解了基层,学会了做群众工作,在实践锻炼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锤炼作风,快速成长。
四、加强专业训练
领导者的能力由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两方面组成。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党在确定政治路线之后,无一不是根据完成不同时期的政治任务对干部进行军事、国家建设、改革开放等专业能力培训,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领导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领导干部专业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多次强调,领导工作要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应当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同时强调:“专业素养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专业对口那么简单。‘穷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者而已。’如果只是泛泛知道一些概念和要求,而不注重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讲话做事就会缺乏专业水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开展专业能力培训已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领导干部专业能力培训方面,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针对领导干部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大力开展各类专题培训,帮助干部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培育专业精神,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力加强领导干部专业能力培养,提高干部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推进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专业训练,就是通过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高等院校等多个渠道加强党员干部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一)将专业训练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始终
要充分认识专业训练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要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规党纪教育的同时,将能力培养贯穿始终,全面提高干部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任何工作都是具体的,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都有着不同的工作要求。专业能力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基础。当前,我国正处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时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承担起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任,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持续提升专业能力。
(二)提升领导干部专业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加强专业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提升干部专业训练科学化水平,需要构建一个与干部专业训练相匹配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培训方法、培训师资体系。要做好专业训练的培训需求分析。立足我国干部和干部工作实际,自下而上开展专题研究、反复论证,开展干部专业能力框架体系开发工作,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干部专业能力框架体系,为提高干部专业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供重要基础。提升专业能力测评和需求分析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做好干部个人绩效考核工作,发现和分析专业能力差距,有利于组织精准确定需要参加培训的对象以及培训需求,为干部专业训练提供明确的目标和着力点。要提升专业训练项目的研发设计水平,科学分析领导干部专业能力的内涵和支撑要素,开发建立与领导干部专业能力提升相匹配,涵盖专业知识、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的新型专业训练课程体系。要创新干部专业训练方法,开发设计适用于专业能力提升的培训模式,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模拟演练、行动学习等培训方式,使学员在实战体验过程中切实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专业训练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挂职锻炼、实地调研、专题培训等方式增强对领导干部工作和岗位职责的了解,全面、准确掌握专业能力提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适应专业训练的新方式、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