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层小学数学阅读的实践策略探究

2022-11-02林丽花

考试周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语言数学

林丽花

一、 引言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不管是语文、英语等语言类学科,还是数学、物理等理论性学科,都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够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所以阅读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理、把握问题本质的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的重要性已经备受重视,数学阅读也逐步成为数学课堂必须培养的关键能力。教师应当积极地从阅读的核心价值出发,采取有效的手段推动数学阅读的实施,以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 数学阅读概述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以及发展思维的一种活动,它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吸收、领悟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数学阅读就是基于数学语言的阅读活动,它是学生对数学公式、符号以及概念、图表等内容的解读,是主动获取信息本质的过程。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边阅读、边思考、边梳理,所以数学阅读还尤其注重逻辑性的分析,是理性的阅读方式。

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阅读,它具有十分独特的特点:第一,数学阅读具有灵活的抽象性。在学生阅读数学语言的同时,不仅需要从字面去理解数学语言,同时还需要将其转化为抽象的数学符号、语言,又或者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符号转化为具象的容易理解的语言,所以说数学阅读能实现具象与抽象的相互转化。第二,数学阅读具有精准性。语文、英语等语言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不同的人阅读后所理解的内容也可能有很大差异,但数学语言则完全不同,它所映射或表达的概念及符号是精准无误的,只有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内容才能解决问题,而一旦有所偏差则无法正确理解概念或者问题本质,所以数学阅读又必须是精确的阅读。

三、 小学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小学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最佳阶段,此时的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并未形成定势思维,他们能够及时有效地接受新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阅读是使学生受益终身的活动,尤其是对数学学科而言,学生如果能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将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数学阅读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数学阅读是学生从数学语言中获取信息的途径,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能迅速捕捉数学语言中的关键信息,并及时进行思维转化,使其成为直观形象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帮助他们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其次,数学阅读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阅读基于灵活的解读过程,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和问题深入了解的途径,在充分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就能看透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多样的数学方法,久而久之,他们就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出更浓厚的数学学习热情。

最后,数学阅读能推动学生合理地发展思维能力。阅读是一种思维活动,尤其是数学阅读,它更注重抽象与具象的转化,是数学知识的思维运动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充分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同时也能灵活地运用思维活动,去分析、解决问题,由此就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让他们的思维更灵活、更深刻。

四、 当前农村小学数学阅读的现状

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农村基层小学,由于基础设施、人员条件以及经济状况等环境的制约,数学教学过程较为片面或不完善。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阅读往往被忽视或有所缺失,这就对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结合实践情况,我们发现,在农村小学数学阅读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严重,数学阅读不受重视。不受重视是农村小学数学阅读难以有效开展的关键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自身,都对数学阅读不重视。那是因为农村地区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目前还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思想,所以教师课堂上更加注重数学问题的解答教学,而学生课后也只关注做题,忽视了阅读给解题和知识理解所带来的影响,久而久之,数学阅读能力就保持在低迷的状态。

第二,教师缺乏应有的关注度,缺乏合理阅读方法。教师是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良好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更需要合理的方法来加持。但农村教师往往对数学阅读不关注,或者就算开展阅读教学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无法从方法和技巧上帮助学生提升。由此,在缺乏合理阅读方法指导的情形下,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就无法有效提升。

第三,课堂阅读丰富度不充足,降低学生阅读效果。农村小学课堂以习题与理论教学为主,即使开展数学阅读活动,也仅局限于教材或书本,这样学生的能力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他们所参与的阅读活动不够充足多样,由此就会限制学生的视野,钝化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由此就会降低他们的阅读效果,无法发挥数学阅读的价值。

五、 农村小学数学阅读的实践策略

提升农村小学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育的关键,农村学生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能力发展直接影响着农村的进步。而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能力、开阔视野,所以农村小学教师要积极地开展数学阅读,将数学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合理地发展数学思维与技能。

(一)深挖教材,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开展数学阅读的首要条件,对数学语言有兴趣,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阅读过程中来。而教材是学生阅读的基础,其中不乏趣味的、生动的阅读内容,在诠释定理、概念等时往往会融入有价值的阅读素材。所以带领学生挖掘教材中的乐趣,引导他们深入体验,就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动力。

1. 结合数学史料,发展趣味阅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其中的概念和理论等科学思想的发现过程往往极具趣味。这样的趣味故事或过程通常能成为激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元素。所以带领学生阅读数学就要从知识的发源处开始,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样他们就能从根本上理解数学知识,接受数学学习。由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教材入手,结合相应的数学史料,带领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故事等,来发展了解数学、理解数学原理的兴趣,让数学阅读过程更加有趣。

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为例,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基础方法。通过学习和阅读,学生不难知道加法是用“+”表示,而减法则是用“-”表示,同时也能大致理解其运算过程。但是如果就此引导学生去阅读不同的题目,他们往往只能机械地进行计算,而不能理解数学真正的趣味性。所以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数学史料,带领学生阅读史料故事,以发展阅读的趣味性。比如可以找到阐述“加号的由来”的历史故事,了解我国何时有加减运算,又是用怎样的过程来表示加减。并由此延伸至世界维度,了解加号是怎么来的,加减符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经过这些史料的阅读和研究,学生就能透彻地理解加减的含义,由此就不会看错或者读错,而是将其内在含义深深印刻在心里,在感受到数学趣味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阅读活动。

2. 运用趣味问题,激活阅读热情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利器,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上,问题同样也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如果能利用符合他们认知或者兴趣的问题来引导他们阅读,那么就能有效地点燃学生的数学阅读热情,让他们结合问题更积极、更深入地去研究数学语言。所以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在学生阅读时适时地抛出,这样就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去。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和《表内除法(二)》教学为例,除法对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是较为抽象的算法,与加减法相比,除法需要学生深入去理解才能有效掌握。所以教师可以抓住学生阅读的契机,适时地抛出一些趣味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阅读动力。比如学生在阅读某一除法算式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公平是什么意思吗?”“在除法计算中,我们会学会将东西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是什么?是指分得公平吗?”“我有10个苹果,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怎么分才公平呢?”等,借助这些与学生生活相关、且学生较为在意的内容来提出问题,学生就会被问题吸引,从而更加积极地去阅读书本中的“平均分”,并结合算式或者图案来分析平均分的具体含义。这样的方式下学生的阅读热情被点燃,他们很愿意按照问题的指引去尝试阅读和思考,由此就能有效地发展解读信息的能力。

3. 开设情境体验,丰富阅读过程

基于教材或书本的数学语言往往较为抽象,而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如果教师只局限于书本上文字的阅读,而忽视了其他形象手段的应用,将大大降低学生阅读的可接纳性。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灵活的情境,将书本中的数学语言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从更加形象和立体的角度去理解数学语言、符号,由此就能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增强阅读效果。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字编码》教学为例,数字编码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工具,利用数字能简化内容,方便记忆,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保密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阅读到数字所代表的相应内容时往往不能深入理解,也就无法有效地抓住关键信息。所以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字编码,并探索其编码数字所指代的含义。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不仅要阅读数字编码本身,同时还要去解读编码中每个数字所代表的含义。这个过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字的意义,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趣味应用,由此就能丰富学生的阅读过程,让他们更有乐趣地参与到数学符号的阅读和探索活动中。

(二)注重引领,提升阅读方法

数学阅读不同于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的阅读,它注重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加工,是具有抽象性的,如果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抽象的语言进行理解和转化,那么学生的阅读过程就会显得尤其枯燥,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阅读的动力,这不利于学生深入地掌握数学技能。所以教师要从数学知识本身出发,引领学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解读和理解的能力。

1. 梳理概念定理,建立知识网络

数学概念、定理等是提升数学能力的基础,有效地掌握这些知识,建立完善的知识网络,才能更好地发展数学能力。而这些概念定理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不易理解,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一定的梳理工具,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重点字词、关键特点的整理,由此就能帮助他们建立知识网络,发展思维线索,促使他们的阅读过程更加有条理、有效果。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二)》教学为例,搭配问题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也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搭配,又怎样进行搭配呢?学生如果没有清晰的思路和方法,将无法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所以在阅读搭配问题时,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工具,抓住重点字词,找出核心条件,然后进行思维梳理。比如在“小刚、小红等5个人每2个人通话一次,一共通话多少次?”的问题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到关键点“每2人通话一次”,然后由学生分别选择一个人的名字,再发散式地梳理出他可能通话的对象。在梳理的过程中,学生既理解了搭配的真实含义,又能建立起搭配的思维过程,将之再继续运用到其他知识阅读中就能更好地夯实知识基础,搭建知识网络。

2. 关注例题内涵,实现推理阅读

题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学习数学知识时需要题目来帮助消化和吸收,所以读懂题目也是数学阅读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课堂上的例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概括性,学生在阅读时不仅需要理解例题本身,同时还需要由表及里,理解解题的依据和内涵。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阅读例题,依据例题的关键内容尝试推理阅读,边阅读边思考,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阅读推理和总结能力的发展。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看似复杂,但其实有很多规律可循,在学习时学生要能从中发现规律或者特点,这样就能避免盲目地计算,而是真正掌握数学运算的规律。所以在课堂上对数学例题的解读就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地挖掘例题的内涵,由表及里地推动学生阅读和思考,帮助他们发展逻辑思维。比如在问题“6×2=12,6×20=120,6×200=1200这组算式中,每个算式的因数和积各有什么变化?”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阅读例题,并引导他们关注因数和积的变化,学生很容易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算式中第二个因数和积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能关注到第一个因数的特点,由此,学生就能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种乘法算式的规律,从而快速地总结出由特殊到一般的特点: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就乘(或除以)几。

3. 分析问题本质,促进阅读理解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而数学阅读是为解决问题所做的铺垫。学生通过仔细地阅读,就能不断地深入问题核心,理解问题的本质。所以通过阅读掌握问题本质是开展数学阅读的关键。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阅读时直面问题,并尝试分析找出问题的本质,联系本质再去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就能不断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从根本处更清晰地掌握问题的解决路径,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为例,三角形的边和角有着独特的特点,并且它的这些特点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如果不能及时捕捉到问题的本质,发现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就无法顺利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在平时要引导学生尝试通过阅读去分析问题的本质,加强对问题语言的理解,从而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比如在问题“有长短不一的6根小棒,你能摆出几种三角形?”中,学生很容易知道是要摆出三角形,那么小棒有好几种不同的长度,在摆三角形时有什么关键点呢?此时学生可以尝试去寻找问题的本质,通过试错的方式去理解问题的根源。由此不难发现,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学生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定理去解决。通过分析本质,学生能深入地看到问题的核心,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由此就能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

(三)开展训练,促进阅读表达

数学阅读是一种解读文字的能力,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提升解题能力的途径,也就是说,数学阅读既是数学语言的输入,也是数学技能的输出,学生要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维加工和处理,而后形成精准的数学表达,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诠释解决问题的过程,诠释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在教学时积极开展阅读训练,帮助学生不断地提升解读能力,并促进他们精准地进行阅读表达。

1. 积极咬文嚼字,确保阅读准确

要想准确地阅读数学语言,抽象成可理解的符号,学生就需要“咬文嚼字”,一字一句地去推敲、理解。对小学生而言,推敲语言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标记、圈画。在圈画和标记的过程中,学生的专注度就会大大提升,久而久之,他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就能自动捕捉到关键字或关键符号,能迅速地解读出问题考查的重点。所以教师要从咬文嚼字开始,训练学生的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让他们能及时、准确地开展数学阅读,增强阅读效果。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为例,倍数并不是很难理解的概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弄不清楚到底是多少倍,而这主要是由于对关键信息把握不准确,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仔细地对重点文字进行推敲,由此准确地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比如在阅读“谁是谁的几倍或者谁比谁多了几倍”时,教师要让学生圈画出重点文字“是”“几倍”“多了几倍”等,同时还需要引导他们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文字的整理添加,如“比多了几倍”可以表达为“比多的是的几倍”,通过这样咬文嚼字的训练,学生就能确保顺畅地阅读,并提升信息的准确把控能力。

2. 注重语言转化,促成精准表达

数学阅读的过程是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可理解的语言的过程,通过阅读,学生要掌握将抽象转化为具象或者将具象转化为抽象的能力,能精准地理解数学语言,并将其加工为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表达。所以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包含表达转换的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对数学语言进行阅读,然后将其表达出来,这样的训练方式下学生就能精准地进行数学语言的运用,准确地表达出数学含义。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一)》教学为例,方向和位置是空间上的立体概念,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意识,同时还应当能精准地解读数学符号。而这些都需要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开展数学语言的转化训练来实现。所以教师可以尝试给出一些数学符号或者数学语言,让学生阅读并进行解读表达。比如提供一幅地理位置图,让学生阅读图案,然后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出位置图上的一些建筑或人物所处的位置,同时还可以根据书本上相关的位置和方向的表述,来进行准确的位置图案绘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解读地图以及数学符号,并将其转化为能够理解的语言,这种训练方式下学生就可以逐步实现精准表达,也能快速地吸收数学语言和符号中的信息,达到有效阅读的目标。

(四)课外拓展,丰富阅读能力

拓展也是数学阅读需要着重开展的活动。有效的拓展能帮助学生迅速积累阅读经验,促使他们快速掌握阅读技巧,深化数学知识,从而不断提升阅读能力。所以,与其他学科一样,数学阅读也需要进行多样的课外拓展延伸。教师可以从阅读的多样性以及阅读活动的丰富性入手,开展灵活的课外拓展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升深度阅读能力。

1. 开展多样阅读,增强阅读深度

传统的数学阅读以教材为主,内容过于单一、狭隘。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作为数学阅读的内容,比如数学报、数学故事、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集以及其他数学丛书等,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材料开展多样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时能拓宽视野,运用更灵活的思维来应对不同的阅读信息,这样就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提升数学阅读水平,增强数学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为例,植树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是生活中数学知识应用的缩影,在实际生活中类似的知识还有很多,它们都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素材。如果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或其他学科开展数学阅读,那么就能大大拓展他们的阅读思维,发展他们的阅读深度,促进高阶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来拓展,比如搜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整理成一本数学集锦,供学生及时阅读,还可以订阅数学报、数学期刊等,让学生从不同的数学文本中开展阅读,获取知识和信息。通过这种多样形式的阅读支撑,学生的阅读视野有所拓宽,能用更加多样的视角去看待数学问题,看待生活,由此就能激发出深度的阅读能力。

2. 组织数学分享,提升阅读能力

丰富的数学阅读活动能充实学生的阅读思维,让他们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而小学生热爱交流和分享,他们在获得有趣的经历或者阅读到有趣的故事后会迫不及待地与同伴或者家长分享,所以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能在同伴、家人以及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地开展阅读和交流,在交流中激发思维火花,积累阅读经验,从而有效地提升阅读能力。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为例,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立体几何中的基本实体,根据它们的特点,人们在生活中也能顺利解决很多问题。但是要灵活地运用它们的特点去解决问题,就需要深入地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应用,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相应的理念和特点的阅读,由学生自主进行深度理解,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分享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分享自己发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应用,并用生活中的实例来举证。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就能快速进行思维的互动交流,他们能完善地了解图形的知识,并据此延伸到生活应用之中,这就让他们对数学原理的解读过程更加灵活、生动,更加富有应用性。

六、 反思与总结

结合无数的教学实践,我们会发现,随着数学阅读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学生对数学概念、原理以及数学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丰富的阅读技巧,在面对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能静心、耐心且细心地分析问题的本质,并迅速捕捉关键信息,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就是学生数学能力逐步迈向高阶的体现。也就是说,数学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同时也能推动学生的数学能力向高阶层面迈进,所以阅读是使学生受益终身的活动。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和认知更需要突破,因此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更应当先从自身出发,摆正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趣味的教学,用更巧妙的数学技巧和习惯引领学生,用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表达转化,用丰富的拓展方式充实学生的阅读过程,由此给学生带来独特的数学阅读体验,让他们能更好地享受阅读,获取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语言数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语言是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有我语言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