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策略探析
2022-11-02杨成金
杨成金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工具性特点的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能够发挥出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不断健全与完善学生的人格,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教师应遵循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与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人文教育,在班级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组织开展各类教学实践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现阶段,小学语文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新课改理念的需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看待问题时不会从多个角度和方位进行分析,所以很容易受到社会中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了丰富的立德树人素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人文教育资源,并将其合理渗透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道德品质,树立积极、正确的三观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工具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多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语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提升。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够满足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其次,体现在语文教材方面。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融入很多行文优美、健康明快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中完美呈现出惩恶扬善、感恩奉献等价值理念,这就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提供了很多素材。最后,体现在教学手段方面。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与技能,更加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生活与审美体验,这就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应通过多元化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受到熏陶,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原则
(一)情感教育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立德树人理念充分结合,在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境界,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深层次地探讨社会中的生活现象,确保教师传递的思想价值观能够进入学生意识深处。
(二)趣味教学原则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有很大一部分都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开阔学生视野,教师应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通过一系列新奇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情地参与德育问题探究活动中,从而实现良好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三)循序渐进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教师有必要采用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积极完善语文教学体系,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想层面。同时,教师也要保证小学语文学科立德树人教育的科学性、连续性与长期性,以此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四)理实一体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小学语文学科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学习方面的其他问题,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德育教育应该是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任务,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同时,受教学评价标准的影响,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考核通常都是以教学成绩为依据,导致教师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方面,因此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这就会对立德树人教学的效果带来影响。其次,德育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产生脱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能够彻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应该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调动学生情感,使其具有的教育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现阶段,虽然有些教师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视程度,但是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导致德育渗透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效果。
四、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
(一)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要求语文教师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做到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德育素养,将德育教育元素科学融入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高。例如,在学习完《长城》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共同研究课文中的内容或收集课外资料,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次长城游览的“导游”,教学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关于长城的图片与课件,而“导游”要为其他小组进行介绍,组内的其他成员负责补充,“导游”在介绍的过程中其他人员可以随时举手提问,营造出良好的互动氛围。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激发,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我国更多的遗产知识,理解长城是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帮助学生养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不仅学习到了更多的文化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反映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应该将课本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衔接,让学生能够形成浓厚的探究欲望,在学习中不断地思考、探究、感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作品有很多,其中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所以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德育素材,从而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詹天佑》《手术台就是阵地》等课文时,教师就可以相机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学习伟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与爱国情怀,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保证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效果。
(三)采取有效的落实渠道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环节和阅读环节都是落实德育教育的有效渠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时,分析文本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等,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同时,升华学生的内心情感,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在习作教学环节,教师应将写作技巧与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此基础上融入德育元素。例如,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观察妈妈的一天生活并以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仔细观察能够让学生逐渐体会到妈妈的辛苦与忙碌,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能够激发对妈妈的感激之情,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德育素养。
(四)准确把握语文教学中的育人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应准确把握语文教学中的育人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减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利用多种指导策略,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若是强迫学生学习极有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久而久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完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充分调动,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此外,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有效性,那么就应该将整体教学目标详细划分,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教材知识内容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语文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当确定好教学方向后,教师应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具体应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适当调整教学手段与计划,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这一内容时,教会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学习人物精神品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全面地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为学生讲述文章中的优秀事迹,使学生能够对人物的优秀品质加深印象。同时,教师也要根据文章描写手法传授学生相应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同时,使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五)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情感
俗话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这句话的意思是应将课本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知识,并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自己学习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知识学习的内涵,以此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当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自身感官,将课本中冰冷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立体的形象,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加深对语文知识的敏感程度。当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思维会处在一个相对较为活跃的状态下,有利于学生仔细品读文章中的情感变化,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升华学生学习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朗读方式,如分角色朗读、齐声朗读等,有效的朗读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小学生阅读效率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不仅会延长学生阅读时间,浪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同时也无法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通常来讲,小学语文的每种朗读方法都有着不同的优势,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朗读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阅读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要富有情感,并且要反复朗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词,让学生明白诗词中蕴含伟人艰难的心路历程。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将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读出来,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素养。
(六)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果,那么教师需要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采用比较有趣的谜语、生动的小故事、巧妙的问题、多媒体语文课件等一些素材来创设一些特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对语文的教学内容充满好奇,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展语文阅读的学习,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当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例如,在学习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结合文章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全国各地四季不同的美丽景色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能够更好地在教学中与德育相结合,提升学生德育教育的质量,将文章中心思想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在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同时更牢固地掌握语文知识。
(七)通过分析形象渗透德育
众所周知,每一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形象,都是作品中人物品质的集中体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展现人物道德品质的课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也可以使学生受到人物高尚品德的熏陶。在小学语文教材之中,还有很多描写动物形象的文章,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在不断的深入分析中,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情感,进而受到熏陶。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带刺的朋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小刺猬的形象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受小刺猬活泼可爱的形象,进而产生对大自然中生灵的热爱之情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合理落实人文教育的切入点,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