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交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探究

2022-11-02刘红梅

考试周刊 2022年37期
关键词:情景交融景物古诗词

刘红梅

在古诗词教学中注重情景交融艺术特色的挖掘,是基本的教学策略。学生情感丰富,若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既达不到深刻理解的效果,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抵触情绪。相反,通过多种方法呈现古诗词中的情感,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小学语文教师要纠正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式方法,树立人本理念,增进师生互动,注重课堂情感氛围的营造,通过情景交融的实践,改善新时代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整体面貌。

一、 情景交融概析

情景交融指的是在文学艺术作品特别是在中华古诗词中,通过环境和景物描写来突出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艺术表达方法。古诗词含蓄凝练、意境深沉的特点,是通过情景交融的方法来体现的。短短的一首诗词,正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运用,赋予景物以人性,赋予人物以美感,进而达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以古诗《望庐山瀑布》为例,一个“疑”字,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表达出诗人在壮丽的庐山瀑布面前的所思所感。如果少了这个“疑”字,只是单纯地进行景物描写,诗的内涵就会大打折扣,所承载人的思想情感的体裁特点也会令人生疑。前面的一个“生”字,也是基于人的内心情感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景观,达到了以情驭景的效果。可以说,情景交融在诗词创作和诗词鉴赏等各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构建手段。

二、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当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课堂枯燥乏味。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仍习惯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占主导地位。因为教师认为古诗词太过复杂难懂,对认知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干脆把教学内容“嚼碎”,灌输给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和景物描写的重要作用没有挖掘,对学生的情感激发缺乏必要的引导,严重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不能有效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限制了古诗词的教学价值。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只是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古诗词,无法深入诗词内部去揣摩诗人的所思所感,诗词教学流于形式。即便部分教师能够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情景交融的鉴赏策略进行挖掘,但是因为手段单一,形式僵化,不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不能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 情景交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构建方法

(一)更新教学模式,挖掘关键字词,感受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让学生认识到情景交融是古诗词的基本艺术特点,是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尽管学生的古诗词修养不够,鉴赏水平有限,但是依然要重视古诗词教学的深度,不能流于形式。何况情景交融是带领学生走进诗词王国的一把钥匙,一旦学生养成情景交融的鉴赏习惯,就会触类旁通,这对学生古诗词修养的提升是裨益良多的。例如,《村居》这首诗前两句是景物描写,后两句是人物活动,看似全诗没有情感的融入,但是一个“忙”字,活脱脱地映衬出放学归来的小童活泼欢快的内心情感,传达出诗歌美好动人的艺术气质。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前两句景物描写“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如果仔细分析,也能发现不全是景物描写,一个“醉”字是拟人手法,而拟人手法常常用来表达人物的情感活动,体现了诗人对春意融融的美好生活的赞美。教师引导学生在诗歌学习中留意其中的关键字眼,进而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表达手法,通过这样的授课,既能活跃学生的鉴赏心理,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对情景交融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

(二)紧扣诗词意象,认识古诗词情景互见的艺术特点

意象是古诗词的重要构件,也是具有固定情感内涵的诗词表达技巧。比如,《芙蓉楼送辛渐》中的“冰心”,就是一个经典意象,在一代又一代文人的诗词作品中都有体现,具有特定的情感内涵,表现了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人格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文人情操。凡是古诗词中出现“冰心”两字,都代表着一种情感的抒发,教师把含有“冰心”意象的古诗词并列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诵读和品味,既能达到群文阅读的效果,也能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古诗词中的意象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诗词作品,对其中蕴含的意象进行提炼和讲解,促进学生对古诗词艺术特点的认知。比如,月亮、柳树、蝉、长亭、芳草等,都是大家熟悉的典型意象,每一个意象都代表着特定的情感内涵。以月亮为例,李白的《静夜思》,李煜的《相见欢》都通过月亮这一自然景物的描写,突出了诗人、词人的内心活动。针对“举头望明月”,小学语文教师让学生思考:月亮代表什么?为什么不是“举头望星星”?月亮对表达思乡愁绪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而针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促进学生思考:一轮弯弯的月亮,像不像一把镰刀,勾心摄魄,让词人的心绪更加愁乱呢?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对月亮这一意象的情感内涵有了深刻的认知,促进了学生对文学意象的认识,达到情景交融的教学效果。

(三)巧用图片和绘画,达到以景带情的教学效果

一味枯燥地向学生讲解诗词中的景物和情感,学生的感受不深,学习效率也往往不佳。这就需要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鉴赏基础和个性心理,巧妙运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绘画的形式,让学生借助于景色来感知诗词的情感表达。比如,在学习《清明》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一张图片投射在多媒体屏幕上,借助电子白板的拉幕功能加强视觉效果和氛围营造,图片围绕“欲断魂”,刻画了阴雨连绵的环境,表现了一个人凄迷纷乱的心境。而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似乎只有借酒浇愁,到“杏花村”中的酒家,消解孤旅一人的愁绪。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把学生带入鉴赏情境之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和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达到古情今现的效果。除了图片,还可以采用绘画手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练习本上分别绘制“烟雨凄迷”“行人断魂”“借问酒家”“独消愁旅”四幅图画。画完之后大家一起交流,说说古诗的内涵和意境。对画得好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通过绘画,达到以景传情的目的,这样的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达到很好的情景交融的教学效果。

(四)借助视频,展现情景交融的古诗词艺术特色

在图片和绘画的基础上恰当借助视频,是进一步突出古诗情景交融艺术特色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优秀的古诗词鉴赏视频资源都能从网上轻易获取,尤其是短视频,两三分钟的音诗画呈现,可以把古诗词的景物和情感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以《江南春》为例,四句都是景物描写,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有植物也有动物。如此一部生动多彩的江南画卷,图片和绘画是无法承载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借助视频来呈现,才能把江南景色广阔深邃的特点生动立体地展示给学生。视频可以通过背景音乐、历史故事、人物讲解等,启迪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从景物描写中思考诗歌蕴藏的情感和主题。通过“南朝”和“晚唐”的对比,让学生隐隐感受到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心境,对诗人流露出来的忧国忧民的内心情感有初步的认识,对诗歌借古讽今的艺术特色有较强的理解。

(五)问题切入,以景促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语文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古诗词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对新时代学生的精神品质和道德素养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情景交融的教学建构中,教师设置有效的问题促进学生对古诗词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思考,是重要的教学策略。一方面可以培育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促进学生的自身完善。比如,在学习《赠刘景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蒙上后面两句,只围绕首两句景物描写,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什么时节的景色?诗人为什么要围绕荷和菊来写?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你从这两句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思考之后,有的说:这是深秋的景色,荷花尽了,菊花残了,诗人眼中的景色失去了往日的光辉,说明诗人似乎心情也不好。有的说:不对,诗人说“菊残犹有傲霜枝”,说明菊花虽然残败了,但是没有全部残败,还有“傲霜枝”,表现出一种孤傲的气质,表明诗人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两位学生从各自的鉴赏角度分析了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对诗句中蕴含的诗人情感也做了非常好的探究。然后,教师把后面两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认识到这不是一首悲观消极的诗歌,而是一首积极向上的诗,叫人读完之后充满力量,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激发学生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以昂扬的姿态走向未来的人生。

(六)对比教学,提升鉴赏水平,促进对情景交融手法的多角度认知

古诗词教学中,对比鉴赏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把在景物描写上较为相似的两首或两首以上的古诗词进行文本对照,促进学生的鉴赏水平,让学生对情景交融手法的认知更加全面。比如,《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这两首诗歌都是庐山景色描写,但是二者所承载的诗人的内心活动是不同的。前者是借景怡情,浪漫洒脱,突出了诗人豪放乐观的性格;后者是借景说情,有着强烈的仕途寓意,是饱受宦海浮沉的苏轼内心活动的真实写照。还有《赠刘景文》和《小池》,两首诗歌都描写了荷花,但是因为描写角度和时令的不同,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也发生了差异。小学语文教师在景色描写上存在相似之处的古诗词让学生并列阅读和欣赏,以景色描写为切入点,逐渐引导学生对诗人性格、创作背景、内心活动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剖析,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有限,在对比教学中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帮扶。教学实践中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化解学生的畏难心理,使学生带着快乐和自信的心情参与古诗词鉴赏之中,创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才能为情景交融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条件。

(七)以联想为桥梁,增进生活体验,打通情景融合的通道

联想是艺术鉴赏的基本手段。很多古诗词都是日常生活的写照,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依靠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才能获得良好的体验。如边塞诗《从军行》,学生没有军旅生活的体验,如何才能感受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想象来弥补生活经验的匮乏。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长云弥漫的塞外,身经百战的边疆战士,虽然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守卫自己的国土,但是却依然充满斗志,没有被塞外黄沙消弭了保家卫国的理想。尽管他们有的金甲磨穿,有的牺牲成为白骨,但是却书写了壮美的人生,在历史长河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难倒不是一种可歌可泣的精神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绪飞扬,仿佛回到了过去,来到了塞外,站在了黄沙之上,看到了战士勇敢拼搏的战争场面,内心为之一振,心灵为之一激,从中受到强烈的情感触动。通过这样的方法,既打通了情景融合的通道,也有效地增进了学生的审美体验。文学想象尽管不是生活经验,但是一样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促进学生对古诗词魅力的感知,这一点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加以认识。

(八)多读多诵,培养语感,形成独特的体验认知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出,体现在古诗词教学中,需要教师基于人本理念,构建情景交融的教学模式,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自主阅读和诵读古诗词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渐体验到古诗词的深厚意境和魅力,进而产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对情景交融的古诗词特点也会形成自己的独特认知。所以,语文教师在情景交融的挖掘中不要习惯于把教材内容生硬地灌输给学生,更不能用自己的诵读代替学生的诵读,忽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认知。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意境深远,需要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其中的奥秘,但是诵读不是背诵,强调音律和节奏,诗人在诗词创作中所运用的情景交融手法,往往是通过一定的音律来表现的。如我们熟知的《天净沙·秋思》,前几句都是景色描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两字一顿,营造出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节奏效果,最后借由“夕阳西下”笔锋一转,从自然景色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人物,使人物情感的表达水到渠成。整首诗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和谐的韵律,飘零天涯的游子形象才会呼之欲出。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可以自主构建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在语言节奏的助力下,感受诗词的绝美意境。

(九)增强古诗词鉴赏水平,提升情景交融教学水准

情景交融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构建,对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一方面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古诗词鉴赏功底和文化素养,最好能够具备自主创作诗词作品的能力,既能赢得学生的钦佩,也能通过自己亲身看到和感触的景物更加便利地开展情景交融教学的实践,促进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以《春》为题,教师可以创作这样一首小诗:操场小树一时新,校园雷锋是谁人?你看我来我看你,原是空中司雨人。虽然在合辙押韵上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不影响情景交融手法的讲解,而且操场景色的融入,有效地唤起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古诗词基础,把相对较为深奥和晦涩的古诗词,以学生感兴趣和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此外,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感也需要合格,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强烈的热爱,才能在古诗词诵读和教学中给学生以耳濡目染,进而为情景交融教学模式的构建创造基础。以古诗《咏柳》为例,这虽然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但是教师如果能够带领学生来到操场和公园,徜徉于优美的春色春景之中,和学生一起跳啊舞啊,或者掐一根柳枝戴在头上,此情此景,那么就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进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教学目的。

四、 结语

概而言之,情景交融是重要的古诗词教学方法,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实践和引领,充分释放学生的心灵,给学生创造自主鉴赏诗词的机会,通过情景交融方法的实践,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诗词是重要的文化和精神遗产,情景交融是帮助学生发现古诗词意境和魅力的重要手段,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构建古诗词情景一体的教学奇观,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猜你喜欢

情景交融景物古诗词
情景交融更有效
踏青古诗词
四时景物皆成趣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写写冬天的景物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浅谈图片新闻标题的意境营造
情景交融赏日出以《海上日出》为例谈细读文本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