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话题材动画中的高科技风格解析
——以电影《姜子牙》为例

2022-11-02叶文浩

人文天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姜子牙众神天庭

■ 叶文浩

2020 年国庆假期受到热议的动画电影《姜子牙》具有独特的美术风格,其电影制作团队并非完全照搬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对“神”的描绘手法——如添加祥云、飞天等传统视觉符号,而是大胆创新,结合高科技艺术风格,将电路板、聚光灯、触摸屏等现代科技符号融入古代神话的场景当中,以更为现代的审美视角描绘出中国神仙法力高强、不近人情的形象。本文将列举这些高科技风格的现代艺术元素(以下简称“高科技元素”)在该影片的具体场景和作用,以论证高科技元素与古代神话之间的审美联系。

一、高科技风格介绍

高科技风格产生于20 世纪60 年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影响也渗透到了艺术领域。艺术家开始痴迷于新兴技术带来的全新表现形式,探索新兴技术与艺术之间相结合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了“技术形式化”的全新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的作品不加掩饰地展示出现代材料的外在形式,保留了材料原有的性质。

然而,运用高科技风格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们夸大了科技感的艺术形式,赋予了科学技术“理性”“秩序”“规整”等情感含义,因艺术家的“误解”而创作出的作品,则携带了“僵硬”“冷漠”“不近人情”等审美情感。例如,“高技派”建筑代表作之一的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将钢筋、玻璃等建筑材料一览无余,在展现出法国“自信的工业之美”的同时,这座知名建筑因为没能与周围的环境有机融合,在该地显得十分突兀。

后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艺术形式被逐步消解,艺术家对“科学技术”的这种误解非但没有受到指责,反而在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浪潮下愈发受到追捧,发展至今延伸出了“高技派”建筑“赛博朋克”美学等艺术风格分支,被年轻群体吸纳和喜爱。

二、高科技风格在影片中的符号呈现

(一)线条形式暗示人物形象:电路板纹样

电路板,全称为“印刷电路板”,是各类电子元件的基础应用材料之一。一块电路板中电路的排列与组合,会因设计者的思考和创造而呈现出独特的纹样。忽略其作为电子元件的实用价值,电路板的线路可视为当今科学技术的符号表达:电路板蜿蜒的线条具有很强的律动感,严格遵循电路规律的纹样走势具有秩序感,而且坚硬的线条和单纯的配色代表了科技的理性。

在二次元领域,已有将电路图作为艺术符号运用到作品里的案例。如日本知名动漫《Fate》系列,就大量运用电路纹样——在作品中也被直呼为“魔术‘回路’”,意在表现魔术师利用特殊技术,与自然“连接”的关系。电路的纹样也能描绘出具有超自然力量的角色在使用魔术中“理性”和“效率优先”的性格。

在电影《姜子牙》中,这种元素被制作组放置在了古代神话的场景中,是将技术发达的含义与古代生产力低下、崇拜神明的情节有机结合在了一起。片中,当神仙吟唱咒语时,其仙力会外化显现成电路的纹样:第一,有序的线条平行排列,以施法者为中心向四周发射,表现出施法者具有主宰这个战场的强大能力;第二,这些光线毫无弯度,以尖角达到指令的目的地,说明如同此施法者形象,施展的法术也是以效率为先;第三,这种纹路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代表了神仙阶级的高贵与荣耀。这些所指结合起来,便能很好地刻画出天庭众神技艺高超,工作效率先于私人感情的形象。同时也暗示着,能够施展此法术的神仙都是不近人情、不讲情理、高高在上、藐视人间的。

我们也可以与人间的场景比较讨论。自然的力量在人间雕刻出各种各样的景象:从自然风光来看,绵延的沙漠绝不会因此产生精确测量般的直线条;从生活场景来看,人间的百姓因为有着七情六欲,拥有的日常用品开始强调一定的审美功能,加入了各种各样的想象,因此物品有了不同的外形。所以,理性至上还是情感优先,天庭与人间分别代表了两种处世方式,而思想的差异在影片里用不同风格的线条纹理体现了出来。

(二)表达敌我实力对比:灯光强弱

《姜子牙》中,九尾妖狐因为天尊的背信弃义而被天庭抛弃。积怨已久的她连通全狐族的怨念,企图一步登天。浓烈的妖气冲进天庭,天庭被不详的黑暗所笼罩。而转眼间,金色的光芒分散开来,天尊出场,其清幽的蓝色气息笼罩在众神的周围。转至下一个镜头,天尊被一束强大的光线所照耀,观众的注意力直接投至画面的正中央。画面的光线要暗于下一镜头中天尊沐浴的光芒,也不如九尾狐自身妖媚的紫色光芒。打在众神身上的灯光也是支离破碎的。在科技时代下,电器的光线变暗表示该电器的电量即将用完,那么在该影片里,光亮变暗就意味着这些神仙对抵抗九尾狐入侵的作用微乎其微。

画面一转,聚光灯元素的运用突出了天尊的强大气场,也暗示其能力不容小觑。聚光灯又称“投光灯”,通电后利用反射或折射的原理聚集起强大的能量,通过透镜将光线发射出去。聚光灯这一形象经过艺术家的加工后,被剥去了物质形式的外衣,保留了“强调某一形象”的符号含义。聚光灯能够让观众的视线首先投射到关键人物身上,并给予“重要情节”的视觉暗示。几秒钟的黑暗被这束强光所“斩断”,照亮天尊,由此提示观众,这个人物会做出推动剧情发展的举动。

(三)技术水平带来的阶级差异:触控交互

除了口头言语,人类自古以来习惯于以肢体语言进行相互交流,而“手势”也成为了最常用的肢体语言。一个简单的手势,发出动作的力度不同,手势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姜子牙》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两部动画影片中,天庭神仙施展仙法都会进行挥手的动作,凭空变出一个法阵。然后,神仙的手指轻轻一点,法阵收到指令启动。《姜子牙》的重要角色申公豹在迎战九尾狐时会摆出特定的手势,释放出防御用的阵法。右手伸出两指是佛教的专有手势之一,在电影《功夫》等影视作品中均以这种手势代表僧侣功法。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太乙真人想开启元始天尊托付给他的宝莲,为李靖释放宝珠。开启宝莲的阵法竟需要像保险柜一样“解锁”才能取珠。太乙真人几次三番都没能成功解锁宝莲,并表示一旦解锁失败,便需要十年后才能重新尝试——这与当代智能手机解锁的生活片段形成强烈的呼应,可以让在场的观众会心一笑。人类通过手部语言,将欲传达的信息传输给设备,设备识别出相应的指令为用户提供服务。电影将这种交互手势移植到古代神话的神仙身上,便形象地表达出天庭众神比凡人掌握了更高超的技术,天地万物的学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受我号令,为我所用。

综上所述,当代观众熟知的“电路板”“触摸屏”等高科技元素作为艺术符号,与《封神演义》的神仙一道,为观众带来了既熟悉又陌生的独特观影体验。影片《姜子牙》用现代的眼光看待古人崇拜的神,以高科技元素描绘出了神注重效率和结果、掌握高超技艺的形象,神与人的技能差异外显成了动画中场景的不同风格。

三、创作启示:拉开“神”与人的审美距离

神话题材的作品,要描写“神”这一高高在上的形象,归根到底就是要突出“高级存在(神)”与“低级存在(天界以下的存在)”之间的审美距离。瑞士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提出了“距离说”,认为观众在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时,有两种力量分别将欣赏者拉近或者远离审美对象,其中一种力量过强则会造成欣赏者对审美对象产生非艺术层面的生活实际需要(如看到食物的形象就会产生饥饿感,而不是试图分析这个形象的创作方式或者对于整个作品的艺术意义)。但是,这种审美距离并不是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不同的艺术作品、一件艺术作品中的不同部分都会让审美接受者产生或近或远的审美距离,在这种距离的动态平衡中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既然“神”与凡人有着强烈的距离感,那么一部神话题材的动画作品便可以从视觉设计上主动拉开观众与“神”的审美距离,让观众产生不同于日常生活感受的审美体验。

首先,这种距离感表现在两个方面:神与人的外貌差异和能力差异。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主张保留甚至突出材料本来的特性,让观众能够通过表面质感不同的材料来感受作品传达出的审美情感和创作理念。神与人的外貌差异让神的穿着打扮与凡人有着明显差异,比如服饰的做工极为精细复杂,表现出神与人掌握的技术差异。神与人的能力差异则是目的达成的方式不同,凡人需要亲身参与,从无到有地实践,神只需要手指一挥便能凭空变出想要的东西。神话题材动画的表现方式可以从以上两点出发,让观众看出神与人的实力差距,加深观众对神的印象,使其认为这种形象就是与肉体凡胎的自己有着诸多不同,主动拉开了观众与神之间的审美距离。

其次,现代元素的运用既可以产生与以往神话题材作品同样的表现效果,还能够带来更具新意的观影体验。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一个符号的“书写方式”与其本身的符号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改变表达符号的方式并不会因此改变了这个符号的内在本质。在表现神这一形象的时候,除了神话题材作品惯用的,将神仙放置在云雾缭绕的天上,将人类放置在地面,制造出显而易见的“海拔差距”外,还要通过创新艺术形式,引起视觉冲击,用另一种方式将观众与该形象的审美距离拉开,强化“这个角色高不可攀”的想法。

使用高科技风格等现代元素并不会过于拉近审美距离,使观众将神视作同类。因为现实生活中,这些耳熟能详的科技元素,是生产力差异的直接体现:生产力高的群体能够创造并拥有更高级的科技设备,而生产力低下的群体无法生产制造,且无力购买这些高端设备,只能使用更低级的设备。高科技艺术风格因科技发展而诞生,其审美意义自然与科技相关:冰冷、僵硬、缺失人文关怀。数字鸿沟的不断扩大使当下观众还未完全认知数字技术和高科技艺术风格,而对其产生了“崇高的敬畏”。因此,使用高科技风格表现神话里的天庭众神,观众能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神仙的能力是远超于凡人的,产生了与以往神话题材作品中神仙相同的“敬畏感”。如在《姜子牙》中,天庭众神的面貌都被一张金属面具所遮挡,金属的材质搭配毫无特色的纹路,仿佛在向观众散发寒气,“富有生气”与“死气沉沉”的感情对比展现了出来。这种众神藐视人间,效率先于情感的形象特点并没有以通用的“腾云驾雾”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更新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最后,这种拉开“神”与人审美距离的表现手法已有成功案例。法国游戏公司育碧的作品《刺客信条:奥德赛》,一样用高科技风格的符号元素表现希腊神话中神与凡人的差异。玩家会因为海神波塞冬的指引来到希腊神话重要场景之一:亚特兰蒂斯,这是个由古希腊人民眼中的众神——游戏里设定的高度文明种族“伊述人”建造的城市。居住在这座神话城市里的伊述人所掌握的技术水平远远超越了古希腊人类,渺小的人类遭受伊述人的控制和把玩。凡人所在的古希腊,生产力与亚特兰蒂斯相比低许多,但是群岛中每一座城市因为地理位置的差异,其城市的建筑布局、图腾花纹、服饰穿搭、植物种类等等都有所区别,让玩家能够体验到灿烂多彩的古希腊文化。而在希腊众神统治的城市里,虽然居民衣服的样式与凡间百姓的穿着风格保持一致,但玩家能用肉眼看出服装材质上的差别,体现出生产力水平的差距;同样,这里的建筑与古希腊的历史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建材采用的却是更为光滑的大理石,直线的金色纹路透露出了崇尚效率优先的城市理念。

因此,神话题材作品的创作者可借助高科技风格的元素,让神掌握“现代科技”,这是神话的现代风格再演绎,使观众产生使用高科技产品时的“冷漠”“效率优先”“不近人情”的类似情感,从而拉开了“神”与观众的情感距离。

结语

场景是人物和情节的衬托,通过场景,体验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时代风貌、社会背景,进而因场景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动画、游戏和文本的呈现都需要虚拟场景作为传达创作理念的载体之一。场景设计人员把观众带到不同风格的世界中,使其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接收制作团队传达的信息。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每个人物的造型、动作,每一棵花草树木的纹理,每一次刀光剑影迸发出的火花,都会因为团队的不同创作理念而得到不同形式的呈现。同时,看似毫无交集的艺术形象,经过该片创作者的融合,开创出新的神话题材动画的表达手法。

高科技风格元素的所传达的美学含义与以往的神话题材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天神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都与凡间的人类有着天壤之别,从视觉表现上加深了观众对天庭众神“遥不可及”的印象,拉开了观众与神明形象之间的审美距离,强化观看神话题材作品的审美体验。《姜子牙》利用在现代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科技元素同样达到了这一目的,这种将现代元素融入神话题材动画的做法可以为创作者带来创作启发:不再为了强调神仙的“高高在上”而拘泥于千篇一律的“云雾缭绕”场景,而是以“审美距离”这一美学理论为创作导向,利用现代元素大胆地进行创新,适当地将神仙形象与观众的审美距离拉开,让观众在观影中产生对神的疏离感。

猜你喜欢

姜子牙众神天庭
专著《众神狂欢》节选(评论)
Deity Defying
普罗米修斯
众神归位
祈祷
音乐
姜子牙为何不能救活比干
双语话中国历史名人:姜子牙
神仙也吃肯德基
守望中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