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美术的精神内涵、发展困境与时代价值
2022-11-02张立喜
■ 张立喜
尚辉教授在《人民的艺术:中国革命美术史》一书中提出,所谓“革命美术”,就是用美术创作、美术作品进行革命启蒙、呼唤救亡、揭露黑暗、鼓舞战斗的美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运用美术这一文艺武器为革命斗争服务。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带领下,革命的美术工作者们相继接受了国民革命、工农革命运动的洗礼,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直至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等重大历史考验,适应了特定历史社会环境条件,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理想风采,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革命美术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漫画、壁画、木刻版画、连环画等形式宣传革命理论和党的政治主张,唤醒民众觉悟,振奋民族精神,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土壤中不断成长和壮大,逐步形成一股巨大的文艺力量和美术思潮,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
一、革命美术的精神内涵
(一)彰显崇高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
中国的革命比起西方任何国家经历的革命都要艰巨而漫长,而在这个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演进过程中,正是因为有一大批进步的美术工作者的自觉加入,才使得革命斗争变得意义非凡。他们积极接受党的领导,敢于斗争、勇于牺牲,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文艺力量,而这种力量正来源于他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
在极端艰苦的革命斗争中,进步的美术工作者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用画笔当作武器为革命服务。尽管这些美术创作者能够留下姓名的并不多,但他们创作的美术作品大都带有十分明确和坚定的政治目的和创作倾向——符合革命斗争特征和文艺服务人民的需要。也许这些革命美术作品在今人眼中不过尔尔,但在那个年代,却是创作者在艰苦环境中革命热情的迸发,是唤醒民众的工具、鼓舞士气的号角,更是抗击敌人的武器。鲁迅曾在杂文《随感录四十三》中说:“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鲁迅反复强调了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表现出对美术工作者的殷切期盼。显然,鲁迅激励美术家须有理想信念,保持昂扬奋进的斗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只有在自身艺术的追求中不断完善人格,才能铸就高尚品德。这意味着,当时的美术工作者不仅是一名画家,更是一名革命者、一名战士,他们所倡导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所闪耀的革命崇高理想之光,所积淀的革命文化自信,使人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最终以一种壮丽、雄伟、高尚的形态,散发出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和召唤力。
(二)渗透着强烈的民族精神
鲁迅在杂文《论睁了眼看》中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文艺反映国民的精神,国民的精神状态决定文艺的风貌。鲁迅一直认为文艺这盏灯火能够移人性情,引导国民的精神,因此,他启迪文艺工作者要时刻葆有健康的文艺思想来塑造国民灵魂,培育民族精神。
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革命斗争实践中培育和铸就了大量具有丰富时代内涵的民族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等等。这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民族精神,锤炼出坚强的民族品格,为我们构筑起独具特色的精神谱系。某种意义上,这些民族精神深深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和发扬,潜移默化地鼓舞和滋养革命美术工作者,进而成为其创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丰厚素材。
在抗战时期,物资十分匮乏,为了更好地宣传革命,也为了更好地让人民群众接受和认可革命,木刻美术作品因取材方便且具有直观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成为最为实用、便捷的宣传工具。新兴木刻艺术家站在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的立场,宣传和教育民众,有力地支援了革命。他们这种为人民、为真理和自由而战斗,带有明显时代意义的美术创作实践活动,代表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正是在这些精神的鼓舞和影响下,中国革命美术从无到有、从有到蓬勃发展,最终形成燎原之势。今天看来,这些美术工作者的功绩是卓越的,他们以高尚的人格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鼓舞教育后人,是抗战斗争中的爱国“急先锋”。
(三)承载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崭新理论
革命美术最早兴起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之中,它来自人民群众又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其区别于中国传统美术和西方现代美术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为了启蒙和唤醒农工群众的阶级觉悟与革命斗争,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美术的独特优势,将深邃的党的革命理论通俗化,使之更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和运用,进而感化和动员人民大众。
在革命发轫时期,由于当时工农群众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为解决他们识字阅读方面的困难,早期的革命美术工作者便采用漫画与文字相结合的创作手段,利用线描油印或石印的绘画方式,或画于布上巡回张挂,或画于村街墙头作宣传标语,或出现在工农运动出版物的封面、插图及画报上,以通俗易懂的群众话语让革命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显然,这些宣传动员性质的革命美术作品以艺术形象来表现革命精神,歌颂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和英雄事迹,给人们以积极影响,彰显了革命与政治的密切关系,达到了很好的教育和宣传动员目的。在今天看来,这些革命美术作品虽经百年淘洗,但其根基一直在人民,这种“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愈见光辉。
由上述可见,作为凝聚革命的一股巨大的文艺力量,革命美术灌注了美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呈现了革命者的崇高理想、革命情操和牺牲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纵深感和思想穿透力。它以唤起民众为目的,为民众的精神诉求而奋争,因此就其本质而言,革命美术代表着一种自觉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
二、革命美术的时代境遇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革命美术犹如一条流光溢彩的长河波澜壮阔,不断溅起动人心魄的浪花。而当下,这条长河却有些“波平浪静”了,革命美术在创作实践中遭遇到了一些困境,不利于其在新时代的进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创作方向的迷失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由富变强的伟大时代,也是改革开放实践进入更复杂深刻的时代,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使美术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创作方式、判断标准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生活和创作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物质条件的富足,本应创作出更多反映美好时代精神和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优秀美术作品,但遗憾的是,革命美术创作仿佛进入了萧条期。
相较于现实题材美术而言,革命美术遭受冷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刺激和影响下,长期依附于革命与政治的、有关国家与人民集体宏大叙事的革命题材美术主导地位逐渐淡化甚至丧失,美术工作者的价值观念受到文化的多元化冲击,大都转向更为日常化、生活化的图像表达;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大解放,有些美术工作者认为革命美术传统已经过时,在其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表现为不自信,甚至质疑和鄙视革命美术传统,致使革命美术边缘化现象日益严重。这两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导致创作者视野不开阔,而最终导致其创作方向的迷失。
(二)价值观念的弱化
近年来,美术界普遍存有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突出问题,就是价值观念的扭曲和人性信仰的缺失。尤其是在西方腐朽文艺思潮和一些错误观点的影响下,有些美术工作者缺乏对真善美的价值判断,对国家民族的感情表现得十分淡漠,特别是在当下多元共生的美术创作生态中出现的一些非主流的艺术倾向,折射出社会的浮躁、精神的虚空。之所以出现淡化理想、歪曲真理、恶搞经典等颠覆主流文化倾向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有些美术工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对特定历史时期的问题认知不够,缺少家国情怀、民族大义,缺乏对革命美术创作的热情和基本的兴趣,精神贫弱、价值缺失。此外,对于革命美术传统的理论总结大多只有只言片语,缺少系统的理论支撑。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价值观念会严重腐蚀人们的精神,此类现象如不及时加以纠正,不仅会伤害我国美术创作的整体环境,最终也会波及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念。
(三)国家形象的淡化
革命美术作品记录着中华民族从屈辱到觉醒直至胜利的革命岁月,记载着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实现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斗的辉煌成就,展现着人们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的新气象,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渗透性。然而,当下有些人把革命美术创作与“文革”时期的政治意识形态联系到一起,认为革命美术是“歌功颂德”的宣传手段;还有些人认为,我们处在一个物质、思潮日益多元的时代,革命美术已落伍了。其实,这些都是对革命美术的误解。
出现这种误解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可能是“文革”的负面影响在部分人的观念中并未消退;另一方面,西方美术思潮以及大量非主流艺术的强烈冲击,促使部分美术工作者热衷于新奇的、新潮的主题,而对于日常生活中具有深刻意义,能够体现国家形象、民族精神、集体意识的革命题材则兴趣不大。无疑,这些误解必然导致革命题材美术原创作品的减少,一些革命美术创作大多流于概念化、公式化,造成作品不生动、不感人。
三、革命美术的价值传承
新时代,我们要深入挖掘革命美术传统及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和生活真谛,努力探寻一种承载和展现民族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生命力量,以期为新时代美术工作者的创作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一)以史鉴今:精准提炼革命美术的精神标识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中国美术发展的整个脉络中,革命美术所蕴涵的崇高革命思想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在灾难深重的革命年代,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革命美术作品展现了我们民族的不屈脊梁,萃集了人民群众的美德和智慧,对振奋民族精神、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增强社会凝聚力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尽管在那个特定历史背景下,革命美术曾存在忽视艺术创作规律等方面的弊端,但并不能以此来贬毁其历史功绩和社会贡献。另一方面,革命美术以视觉形象表现党的恢弘发展历程,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开创未来,没有继承,创新也就无植根之基。作为新时代的美术工作者,我们从体现党的辉煌历史、伟大民族精神、鲜明时代特征的革命美术传统基因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以更深广的眼光和战略思维观照时代生活,才能精准提炼出当下的文化精神标识,创作更多能够鼓舞人心的、蕴含时代特征的美术精品。
(二)以史励今:深入挖掘和阐发革命美术所蕴含的价值理念
革命美术始终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的历程相生相伴、相互呼应。百年多来,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我们的美术工作者创作了大量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的,具有民族史诗品格和震撼心灵的重大革命美术精品力作。而这些革命美术经典作品之所以会被大家铭记,是因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品质,凸显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行远勿忘来时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优秀的经典革命美术作品,不仅描绘和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百年心路历程,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沧桑巨变,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精神,还蕴含着中国人民对往昔革命英雄的虔诚缅怀与对时代烙印独特追忆,不断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因此,我们不仅要继承革命美术优良传统的血脉,更要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将革命美术与当代美术创作相结合,与当代文化相适应,形成继承、改造、转化的相互关联,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积极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革命美术精品力作。
(三)以史育今:发挥革命美术培根铸魂的使命担当
革命美术用美术创作的形式再现我国革命的光辉历程,总结我们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这本身就表明,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美术犹如一座伟大的丰碑,记录着革命的伟大征程,标识着人民的伟大胜利,烛照和教育我们每一个人为之鼓舞和奋发向上。特别是对于新时代的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振奋其革命精神,更加具有塑造灵魂的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革命题材美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英雄行为和崇高品质,所展现的中国共产党的筚路蓝缕的光辉历程和不朽功绩,所蕴含的积极正面的历史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永远的楷模和榜样。
革命美术承载着革命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崇高精神追求和美好品德,是一种良好的德性教育,具有强烈的启迪思想和纯净灵魂的功能。也正是在这种精神品德的激励下,革命美术传统的精神已经深深融于人民大众之中,成为延续中华民族艺术薪火相传的极佳教材。因此,我们除了对革命美术追本溯源,用创新手法延续和再现动人心魄的革命历史外,更应该以史育今,从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从生活的广度开拓充实革命美术传统的思想厚度,从心灵的深度发掘革命美术传统内在的丰富性和思想性,继承和发扬光大革命美术传统在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方面的效能。
结语
在风雨激荡的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的革命美术展现了我们民族的脊梁,描绘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散发着浓郁的时代家国情怀,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召唤力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站在新时代的潮头,以一种面向未来的眼光,实事求是地回顾与总结革命美术的演进历程,其所蕴含的崇高理想、革命情操和献身精神,仍具有启迪思想和净化心灵的价值意义。未来,革命美术只有与时代紧密结合、同频共振,才能在时代发展浪潮中激流勇进而不致迷失方向,才能在引领时代发展中传承创新,彰显永恒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