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义与关键

2022-11-02周建新

人文天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业态数字化消费

■ 周建新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当前,中国正阔步迈入数字经济时代,以5G、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蓬勃发展,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能。2012年,国家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中开始布局文化数字化工程;2019 年,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发《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从文化资源分类与标识、文化产品价值评估与版权交易、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等方面对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深度融合进行了详细评估与指导。而近期《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可谓是十年磨一剑。

《意见》的总体思路可概括为五化:文化资源数据化、关联数据资产化、数据分享平台化、创新创造智慧化、消费体验场景化。《意见》明确指出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任务和目标,可简称为“两步走”:第一步是到“十四五”时期末,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第二步是到2035 年,建成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意见》将文化建设与数字化发展相结合,对其战略路径和步骤作出重点部署,以顶层设计的高度描绘国家文化发展的蓝图,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战略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意见》指出,要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成或在建的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这对全面梳理、整合、统筹中华文化资源,提取其中具有传承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传播与保护具有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借助多样终端,利用数字化路径,打破线下传播壁垒,通过线上多样的渠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云传播”,最终实现中华文化全景呈现,全民共享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

一、打造文化消费新场景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将会创造更加多元的文化消费新场景。如创新数字电视、数字投影等“大屏”运用方式,提升高新视听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增强用户视听体验,促进“客厅消费”、亲子消费等新型文化消费的发展,通过全新升级的数字技术,还可以实现传统文化消费场景的全新升级。

文化消费主要由文化需求所驱动,但又与文化供给紧密相关。提供什么样的文化产品,开发什么样的文化消费模式,如何进一步提升文化消费品质,促进文化消费提档升级,这是文化高质量发展绕不开的问题。《意见》提出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明确要求集成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高逼真、跨时空等新型体验技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因此,文化数字化的重点是增强沉浸式体验,打造虚拟游览等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

沉浸式体验作为一种新型消费场景,日益受到大众的关注。通过利用人的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营造出沉浸式的环境和氛围,让参与者更好地融入场景之中。数字技术与文化消费相结合,打造沉浸式文化消费新场景,丰富和拓展消费者的感知空间。如故宫推出的朱棣建造紫禁城VR沉浸式体验项目,通过数字技术让游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虚拟游览是数字化浪潮催生出的新型文化业态,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搭建数字化场景,实现一种全新的游览形式。当前,许多博物馆都开辟了数字化虚拟旅游,打造出游览“云空间”,降低游览成本的同时具有极大的便捷性。总的来说,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既能创新文化消费新场景,催生新业态,也有助于传统线下文化消费场景的转型升级,推进数字化文化体验,巩固和扩大中华文化数字化创新成果的展示空间。

二、催生文化新业态

2020 年9 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必然依托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既是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的基础,同时又在实际运用中获得长足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与文化的日益结合,图书馆、博物馆、广播电视等传统文化业态将迎来转型升级。以广播电视行业为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是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方面和重要力量。《意见》指出,要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5G 网络和其他互联互通平台,部署提供标识编码注册登记和解析服务的技术系统,完善结算支付功能,形成国家文化专网以及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省域中心和区域中心,服务文化资源数据的存储、传输、交易和文化数字内容分发,这一举措将极大推动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产业的发展。因此,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将调整传统文化业态和产品结构,实现传统文化业态的转型升级。

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也是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的主要推力。《意见》中提到,培育以文化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创新呈现方式,推动中华文化瑰宝“活”起来。在文化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呈现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引领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方向。文化数字化塑造了文化产业的新模式、新特点,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将不断涌现。

三、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人民的美好生活,不仅仅是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更体现为追求品质化、个性化、多元化的精神文化生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提出对于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将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将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类型和服务,随着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进,数字图书馆、虚拟博物馆等文化新业态将不断涌现,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将创造出更加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二是进一步强化文化体验,如当下博物馆行业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展品更加生动立体地呈现给游客。当前大火的沉浸式游览、虚拟演出等方式,也是数字技术运用所带来的新奇体验。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保障,是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尺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水平,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具体来说,首先,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创新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推进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升级,升级完善电影数字节目管理平台,加快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加强面向困难群体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有助于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文化产品的服务与供给。其次,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有助于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促进基础文化设施布局优化。最后,依托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优化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有助于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

四、推动文化企业转型发展

文化数字化战略要求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在文化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呈现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引领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方向;支持符合科创属性的数字化文化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融资。对于企业而言,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很大机遇。

首先,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进入新时代,文化消费市场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趋势日益明显。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涉及的发展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探索多样文化供给方式等都顺应文化消费的潮流,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市场。其次,提供了广阔的行业空间。《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利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最后,为企业营造了有序的市场环境。《意见》指出,要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强化文化数据要素市场交易监管,深化文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行业协调、自律作用,做好文化数字化信用评价,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在迎来发展前景的同时,企业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奥托内(Ernesto Ottone R.)所说:“一个基本性悖论浮现——在全球范围内,公众获取文化内容的机会和对它的依赖都增加了,但与此同时,艺术和文化领域的生产者觉得工作越来越艰难。”面对当前文化领域的僵局和困局,如何破局成为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题。在此提出两点建议:第一,文化企业要有效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产品的有效融合,从供给端提供丰富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从需求端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精准画像,创造出能够满足消费者多重需求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第二,对于文化企业和文化专业人士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政府也要尽可能营造包容性的工作环境,建设有韧性、有温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业态数字化消费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链接文化与产业的复合业态公共文旅建筑
平台经济下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
数字化起舞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大健康业态:购物中心的下一个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