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思政教育融入钢琴课程实践探索

2022-11-01陈献冬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钢琴思政专业

陈献冬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教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就提出了“礼乐教化”的理念,肯定了“礼乐”对人的教育作用。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教育阵地,其音乐教育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所有教师都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幼师的责任,承担着培养国家新生代力量的历史使命。将课程思政理念与音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正确审美观的具体实践。[1]钢琴课程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着深厚的爱国情感、民族精神及人文情怀等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钢琴教学,能够实现知识、技能、思想育人的三重教学效果。

1 学前教育专业思政教育融入钢琴课程的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与钢琴课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无论是钢琴课程还是其它课程,学生都是其教育对象,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其次,钢琴课程要求学生在勤奋练习提升技能的同时,提高音乐素养,实现精神层面的理解与共鸣。其他课程则主张从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与意识形态等层面开展教育,同时,也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钢琴课程作为实操课程,学生需要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了解创作背景才能更好地进行演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作品的主题、背景进行深度的挖掘,提高学生在音乐中应达到的精神层面。课程思政融入钢琴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认知水平,道德情感、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钢琴学习是枯燥且乏味的,需要长期练习,一遍遍查缺补漏,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力求演奏的完美,这与工匠精神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理念不谋而合。[2]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态度,对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产生正面影响。

1.2 有利于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宝贵财富。国内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蕴藏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如:《保卫黄河》钢琴曲的激昂可使学生宛如置身于抗日年代中,联想我国人民如何以爱国情感为驱使,奋勇作战最终获取了胜利。《我的祖国》钢琴曲则以抒情的方式将志愿军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娓娓道来。通过钢琴曲目教学与课程思政理念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实现思政教育的代际传递。

1.3 有利于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钢琴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需要学生在演奏中应对弹错音、忘谱、忘词等各种突发情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是进入大学后才学习的钢琴,面对这些情况,开始表现手足无措,随着不断地练习与演奏逐渐适应,同时,更善于表现自己的灵活应变技巧。因此,钢琴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 学前教育专业思政教育融入钢琴课程面临的问题

2.1 课程思政资源开发能力不足

为了培养幼儿师资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一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音乐教育课程,钢琴课程尤为重要。从课程思政实施的情况来看,钢琴课程对思政资源开发缺乏深度。

2.1.1 教学团队探索能力薄弱

一方面,大部分钢琴教师受到其专业成长经历的影响,认为练习才是钢琴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不去挖掘作品本身所表达的内容,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导致课程思政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结合有效性不足,不仅浪费大量的优秀思政教育素材,还不利于优秀钢琴曲目中思政教育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另一方面,师资力量薄弱,钢琴类课程专任教师人数较少,教学上大量依靠外聘教师缺少稳定的教学团队。难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课程思政难以推进。

2.1.2 挖掘思政元素浅尝辄止

在钢琴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仅将课程思政融入教案与教学大纲之中,理解程度不深刻,不重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与广度。在日常教学中仅落实在表面,未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教授作品时仅讲解自己了解的创作背景与作品情感,不对思政元素进行扩展,遇到自己不了解的作品时,对其思政元素闭口不谈,严重降低了教学内容思政元素的有效性。

2.2 教材与教学模式缺乏适应性

2.2.1 教材思政元素较少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演奏能力教学,大部分教师在该阶段依然采用传统教材,这些教材大多是由外文教材翻译而来,如:《拜厄》《车尔尼》等,教学内容为技巧性练习曲;第二阶段为幼儿歌曲弹唱能力教学,在该阶段,教师往往采用理论知识为主的教材,如:王铮、李静主编的《钢琴基础与即兴伴奏》、夏志刚主编的《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教程》等,这些教材大多侧重于专业技巧的训练及音乐理论方面的教学。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没有系统地对思政内容进行选取、编排,使教师难以从教材的内容中发掘思政内容。

2.2.2 钢琴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钢琴教学是“教师教授—学生模仿—课后练习—课上检查”这一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检查”学生的弹奏情况,使得教师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教育,课程内容难以与课程思政进行融合。该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参与课程思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不利于课程思政和钢琴课程的有效融合。长时间的不当教学方法,消磨了学生对钢琴课程的兴趣,更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思政学习。[3]

2.3 钢琴课程设置与管理滞后

2.3.1 钢琴课程设置理念落后

学前教育专业在钢琴课程设置上,受到本科音乐类专业影响,专业性较强,忽视了学生所需的实践能力。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钢琴课程为大学三年的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弹奏技巧为主,提供实践机会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心理素质较差,考试时学生经常出现手抖、弹唱声音较小等情况。这种现象说明对于钢琴课程,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练习,还需要提供一定的表演、观摩、比赛等实践机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育、德育是钢琴课程思政教学着重培养的专业素养之一,长时期轻实践、重理论的课程设置,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3.2 课程思政协同性较弱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普遍停留在上级文件宣传,以及一系列的教育会议方面,在具体落实上,依然以各专业课程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为主,未形成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三者协同发展的课程思政体系,缺乏长效有序的管理体制。对钢琴课程来说,仅培养学生的弹唱能力,不与其他专业课程进行沟通,不把专业技能转化为教学能力,不了解幼儿教师岗位需求,致使学生技能与幼儿音乐教育能力不成正比,[4]达不到课程思政所要求的“协同育人”。

3 学前教育专业思政教育融入钢琴课程的路径选择

3.1 钢琴课程思政需要重建教学资源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一门课程“孤军奋战”,而是需要与其他课程协同推进、共同发展。首先,学校应梳理课程思政发展路径,规划发展蓝图。对钢琴课程来说,应当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加强与其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间的联系,搭建课程思政共建机制。其次,学校应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力度,按照文件中的课程思政要求,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理论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认知水平,使教师有能力开展课程思政。同时,教研室应大力推广集体备课,将课程思政融入集体备课中去。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师往往“各自为战”,仅对课程目标进行讨论,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讨论少之又少。有关部门要加强集体备课,及时解决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同时,在集体备课中,邀请思政教师加入,有针对性地帮助钢琴教师进行课程思政诊改,介绍适合钢琴课程的思政切入点,增加课程思政的趣味性与有效性。[5]

3.2 深挖钢琴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课程中思政资源的开发要求教师以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前提,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摒弃传统滞后的教学理念,深化对课程思政和钢琴课程的思想认知,遵从党的思政教育方针,循着主流思政脉搏从教学层面斟酌开发各类经典曲目中的显性、隐性思政元素。钢琴课程教师对思政元素挖掘要具有针对性,需打破传统教学内容的壁垒,选用具有思政元素作品与技巧训练相结合的教材,从作品主题、背景进行挖掘,对作曲家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进行介绍,将中国传统的音乐作品融入钢琴课堂。以《我的祖国》这首爱国主义歌曲为例,该作品作为电影《上甘岭》的插曲,巧妙地将民族情怀揉入其中,蕴含着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对党的赞美之情。在该钢琴曲目的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要从作者的创作理念中挖掘思政元素,以美育为前提,指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其中的爱国与爱党情怀,使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该作品及同类型作品的过程中,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前提来感受其中珍贵的民族品质。

3.3 创新钢琴课程的思政教学

创新是课程思政理念出现后对所有学科提出的新标准。基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学情来看,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在深入整合思政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钢琴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以创新理念和思政内容的融入来为学生营造新颖的学习氛围,调动其积极学习课程思政内容的热情。[6]具体有以下几点:

3.3.1 创新教学方法

钢琴课程教学要做到由“量”到“质”的转变。应摒弃大量练习的教学模式,选取具有课程思政元素的作品进行深入挖掘,针对不同主题的歌曲采用不同的伴奏音型,强化踏板的使用,适当地加入合适的间奏、尾奏等。

歌曲《我的祖国》是一首抒情且优美的作品,在弹奏该作品时,左手可以使用琶音的伴奏音型进行弹奏并加入踏板(如图1),在高潮部分右手可以变为八度进行演奏。如此弹奏,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符合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此同时,可以为学生在弹奏间隙分析作品创作背景,弹奏并让学生聆听,让学生了解作品所表达志愿军战士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以及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炽热之情。以此为导向形成情感共鸣,使学生以更饱满的激情来保持演奏状态,以情感为驱动来进入作品意境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八度、琶音等弹奏技法,加入合适的间奏与尾奏,在进行大量的演奏练习后才能将其中的隐性思政元素发掘出来,驱使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自主感知,攻克技巧难点,调动学生积极学习课程思政的热情。

图1 《我的祖国》四小节简谱

3.3.2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现行钢琴专业技能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转变学生在课堂中的被动状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学习弹奏之前,通过聆听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同时,加强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就作品分享个人感悟,讨论作品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课后,建立学习互助小组,互相帮助,讨论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运用网络教辅平台,引导学生对每节课所学的歌曲及时预习与反馈,培养学生学习课程思政内容的主观能动意识与行动力。[7]通过自主感知增强思政教育的渗透效果,以良好的意识形态对待所弹奏的钢琴作品,最终实现课程思政与钢琴课程教学质量的结合。

3.3.3 因材施教,知行合一

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及实践教学水平,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针对不同理解能力和专业水平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实践要求。例如:面向性格偏内向的学生,让其多聆听、多练习,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面向性格外向、学习效率快的学生,则可与其多沟通,并让其分享在练习中对作品的感悟,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秉持“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多为学生提供比赛、演出等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在舞台表演历练中逐渐形成临场应变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舞台表现力的提升,还能提前锻炼学生在日后幼师工作中的心理素质与教学自信。与此同时,舞台实践中的失误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在演奏、专业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而在日后的学习中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将课程思政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 结语

在 “立德树人”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融入钢琴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出色音乐才能和高尚品德的优秀幼儿教师,既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也是教师教育和音乐教育的社会责任。因此,提高课程思政融入钢琴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教师提高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知,深入发掘思政元素,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教学做”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尊重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因材施教,多为学生提供舞台表演、模拟授课等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提升个人专业能力、教学实践水平的同时,体悟作品中蕴含的各种人文情感及音乐艺术的多元化价值。

猜你喜欢

钢琴思政专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纸钢琴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