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青年思政教育的价值、困境和路径

2022-03-24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建党理想信念精神

李 倩

(河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伟大创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并对其内涵进行了系统概括: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新的理念,贴近社会实践的发展,是进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社会和学校要特别注重将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从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激发青年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1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青年思政教育的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经形成便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百年岁月洗礼中历久弥新,具有强劲的韧性与历史穿透力。[2]对于青年而言,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人生道路的必修课。

1.1 培养青年“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理想信念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蕴含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持、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守,是涵养青年理想信念的力量之源。一个走过百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展现出旺盛活力,带领中华儿女正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帮助人民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引领着“中国号”巨轮驶向复兴路。面对未来更多未知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最前面,带领中国人民迎战风雨,因为他们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有着“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精神。理想信念是指引青年奋斗的风向标,人有了理想信念的指引,人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一旦理想信念坍塌,个人会失去前进的动力,精神会变得愈发颓废,社会生产将会失去活力,进而影响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所以说,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共产党人必须要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始终把思想防线筑牢牢,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4]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青年都需要在成长中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

1.2 强化青年“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责任担当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涵养青年确立责任担当的重要支撑。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践行初心和使命,努力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青年也需要培养这样的意识,主动担起历史责任,将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奋斗的方向,将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树立责任意识。各行各业的青年应该勇担家庭责任、社会责任,扮演好自己所处环境的每一个角色,在学习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完善和超越自我,学习并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劳模精神,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要勇担责任,干一行、爱一行。另一方面,树立担当意识。青年的担当意识应永不涣散。担当意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面对挑战、困难和矛盾,青年要做到四个不:“不推诿、不偷懒、不惧怕、不越红线。”[5]要积极向党员干部看齐,碰到困难不躲闪,碰到棘手的事情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新时代大学生生逢其时,要有理想、有本领、有“对人民的深情和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担当”[6]。作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做到勤于学习、志存高远,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

1.3 培育青年“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奉献精神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不惧风险、不畏强敌,敢于进行许多具有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精神,是涵养青年树立忧患意识的精神支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流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陕北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在艰苦的环境下智取遵义城、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翻越夹金山,展现了红军身上所体现的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这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向前。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迸发出智慧和勇气,在武器装备落后、物资短缺、天寒地冻的情况下取得战争的胜利,酣畅淋漓地击败了百年来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医护志愿者挺身而出,告别家乡,奔赴前线,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指引下开展工作并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青年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是英勇斗争换回来的,今天幸福生活的得来十分不易,青年应该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传家宝,弘扬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当代社会中,青年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应该积极投身抗疫斗争中,用行动证明自己,守护美好家园。

1.4 提升青年“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观,是引导青年提升家国情怀的重要基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百年来,无论是革命年代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作战、建设和改革年代无数先辈的投身实践,还是新时代脱贫攻坚战、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用行动践行了“爱民、为民”的人民情怀。伟大建党精神所包含的中国共产党敬民爱民的立场情怀和勤政为民的政德理念,也是青年学习的重要部分。青年要涵养立德之心,做到爱党爱国。首先,青年需要忠诚于党的性质和宗旨,在工作和生活中主动学习有关党的理论知识,投身于学校、社区、单位的实践活动。其次,青年需要提升个人的家国情怀,心系“小家”、不负“大家”,在家尽责要担起个人在家庭中应有的责任,给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关怀和陪伴;为国尽忠要将个人前途命运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坚决摒弃利己的错误思想,以群众所需、群众所想、群众所急作为学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青年思政教育的困境

2.1 青年精神理念日益弱化

青年精神理念日益弱化是指青年缺乏理想抱负,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处于安于现状或者消极怠工状态,主要表现理想信念缺失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由:一是受网络文化的影响,互联网上接连出现“锦鲤”“躺平”“佛系”等价值观念,青年学生受外部环境的干扰,斗志和创造力有所削减;二是网络是一个自由的交流平台,一些散发歪曲党的历史、丑化党的形象及讽刺英雄的不良言论给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从而导致了部分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三是社会压力逐渐增大,公平正义有所缺失,青年在一些领域曾遭遇不公平对待,影响了青年的成长和成才中的价值观。青年精神理念弱化还会产生一些其他不利影响,难以就业、工作收入减少、精神懈怠、人际关系疏远等问题,影响其生存和成长。

2.2 青年“四史”知识有所欠缺

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7]学“四史”有助于青年树立正确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前,青年对“四史”的学习不够深入,很难达到理想的社会效果。一是青年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经历过山河破碎、水深火热的苦难,青年不完全了解“四史”中记录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缺乏学习兴趣。二是社会对“四史”宣传教育力度小,青年在学习和工作中接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比较少,局限于对理论知识层面的理解,没有内化于信念,对“四史”的理解还停留在固有印象。缺乏“四史”知识的理解,会对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青年需要主动学党史、新中国史,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主动学习改革开放史,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主动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2.3 青年社会责任感需要增强

社会需要有责任感的青年人士。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8]首先,青年大学生常把学习理论知识摆在第一位,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致他们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十分薄弱,不能够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次,巨大的社会压力影响部分青年工作者的价值观,在既定的竞争环境中生存难免受到功利化思想的裹挟,利己思想的滋生和形成会导致青年工作者对“小家”和“大国”之间关系的错误理解。再次,互联网影响千家万户的生活,对青年成长有利更有弊。虽然自由网络文化给青年提供了价值多元化土壤,包括:网络上发布的抗疫志愿者、劳动模范等各领域工作者的优秀事迹能够给予青年前进的力量。然而,网络上散发的一些不当言论等各种负面信息会削弱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所以,青年需要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多元文化冲击下保持清醒的头脑,用伟大建党精神涵养个人的家国情怀,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青年思政教育的路径

3.1 个人层面:学习伟大建党精神途径多元化

3.1.1 青年学:学习伟大建党精神

学习伟大建党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非常珍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艰苦的奋斗征途中,创造了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的开天辟地、坚定理想、不畏牺牲的一系列伟大革命精神。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伟大建党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基石。在“革命理想高于天”信念引领下,老一辈革命家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例如:革命初期逐步形成的“五四精神”、党成立初期形成的“红船精神”,以及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伟大建党精神是促使中华民族富起来的武器。我们党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中国实现“富起来”奠定了基础。新时代以来,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根本保证。社会更加重视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教育,将今天的幸福生活与昔日革命时期的艰苦形成强烈对比,有利于当代青年深切体会老一辈革命家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艰难困苦,从而进一步激发当代青年的家国情怀。

3.1.2 青年宣:讲好微型党课

讲好微型党课,展示青年活力。开发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系列微党课。从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深刻内涵,以及教育价值等方面为出发点,深刻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和革命故事,设计出新颖微型党课;制作微党课过程中融入红色话剧、电影、歌曲、纪录片,提升党课的内容质量;借助书籍、报纸、通信等传统媒体优势,拓展知识面,丰富课程内容;以网络直播、交流互动、实地宣讲等不同形式讲解建党知识。组织青年学习伟大建党精神,鼓励青年干部带头领讲、青年学生宣讲、群众积极学习,以党校、中小学、社区、工厂为阵地,开展不同规模的伟大建党精神主题教育,将伟大建党精神讲好、讲实,深入人心。通过有效宣讲,有利于青年深入了解党建知识,从而达到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1.3 青年行:了解革命故事

开发红色文旅资源,形成红色教育基地。我国现有的井冈山风景名胜区、延安革命纪念地、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八一起义纪念馆、朱德故里景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景区,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学习,是国内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河南省内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郑州市二七纪念堂、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扁担精神纪念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以及中原解放纪念馆等红色学习教育基地,每年也有众多青年学生前往学习。不仅如此,还需要探索更多未开发的革命遗址,形成具有学习价值的文旅基地。青年学生是青年群体中最活跃的部分,各学校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有的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观看、试听、行动中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真谛。

3.1.4 青年悟:悟党史以明智

紧跟时代特点,拍摄“党建vlog”。青年学、青年宣、青年行是学习的实践环节,青年悟是总结学习经验的理论收尾部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领悟伟大建党精神,能够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读后感、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能够增强青年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但作用甚微。根据时代特点,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的微视频、微课、“vlog”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拍摄“党建vlog”是一种创新教育模式,也是学生参与度较高的一种文化活动,既创新了作业形式,又可以通过体验式新颖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在“党建vlog”拍摄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写脚本、反复斟酌内容、介绍主题、理清故事线、升华情感等众多工作,考察了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和学习认知能力,通过完成这项富有活力的工作,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真实理解。

3.2 校园层面: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学实践

3.2.1 宣传机制:“理论—教育”制

伟大建党精神理应走进青年大学生的心中。“理论—教育”转化的实现方法有多个方面。首先,开展党史宣讲活动。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党史研究领域的主力,应该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在各个学院宣讲,并且采用与学生交流问答的形式,让伟大建党精神在传播过程中富有“活力”,达到教师对伟大建党精神做合理的阐释和讲解,学生受以启发的效果。其次,打造有温度、有内涵的思政课。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的活动,以近期的热点话题、重大事件为切入点,讲述鲜活生动的事例,引导师生关注时政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知识,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课程作用。再次,打造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红色翻转课堂”。“红色翻转课堂”成立的意义使学生在讲课过程中加深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收集党史中重大人物或重大事件的相关资料,通过播放课件、影视资料和自我讲述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表达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教师辅以指导和点评,这种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认知和情感认同。

3.2.2 育人氛围:“文化—渲染”式

校园文化对于青年学生的思想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风、班风、宿舍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使得学生充分感受精神文化的熏陶,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一是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建筑。学院应该在显眼的位置树立建筑,展示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以醒目的方式给予学生视觉冲击,并且在附近提供部分免费红色书籍,吸引学生阅览。二是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图书资料室。学校图书馆应当提供固定区域,将伟大建党精神和“四史”相关书籍摆放在特有的位置,建立专门的红色书墙和读书交流群,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开展理论学习和探讨研究。三是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学生社团。社团活动相当于学校“第二课堂”,有利于青年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寓教于乐”。学校应该鼓励社团内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各社团将伟大建党精神与社团主题相结合,举办具有特色的红色活动,如:红歌比赛、红色话剧演出、红色短视频比赛等形式。四是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纪念品。“小物件+一堂课”常常起到大作用,在重大历史纪念日,学校可以采用“赠送纪念品+讲述思政课”的方式进行校内宣讲,以精美的吊坠、钢笔或明信片等小物件为载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兴趣。

3.3 社会层面: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社会发展

3.3.1 打造优质的展陈展列,开发文旅产品

优质的展陈展列和精美的文旅产品是宣传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载体。如: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出圈,带动了社会群体对北京冬奥会的关注,增强了青年对冰雪运动的了解。打造富有特色的有关建党百年的文旅产品,例如:主题歌曲、衣物、挂件、水杯、书籍等纪念品,更加吸引青年的注意力,从而起到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不仅如此,为颂百年华章,各地举办不同风格的展列展陈,尤为引人注目,可以相互借鉴。如:中宣部、文旅部主办的“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浙江嘉兴市科技馆举办的“百年建党和百年科技”主题展等,这些会展和作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了近代我国各界人士不断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3.3.2 提升大众传播的效能,发挥全媒体实效

伟大建党精神传播借助传统媒介常见的主要是书籍、报刊、杂志等,在献礼建党百年的佳作中,影视剧《觉醒年代》《长津湖》《1921》《革命者》《红船》;话剧《烽起磐石忆靖宇》《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共产党宣言》《任务》《永不消逝的电波》;书籍《写给青山年的党史》《火种》《本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均以不同形式和主题表达了爱国主义精神,传递了伟大建党精神。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传播不受信息量的限制,传播信息的速度极快,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介的限制,甚至以每秒、每分的速度在推进时代发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网络传播使伟大建党精神“动起来”,利用图片、音频等形式将红色资源进行整合,深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潜力,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点击和浏览链接、网站等快捷方式,自由自主地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熏陶,走入知识的海洋,极大调动人们的阅读兴趣。

4 结语

伟大建党精神是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之源,具有极强的育人功能。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对提升社会思政教育成效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引导青年在学习伟大建党精神过程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正确的党史观。因此,社会需要积极开展伟大建党精神学习教育,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融入青年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建党理想信念精神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